系列述评的策划与实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15:40
述评在每年的宣传报道活动中被确定为“规定动作”,发挥着独特的引导作用。本文以莱芜日报2008年的集中宣传为例,就如何做好系列述评报道作简要探讨。  策划先行,理清脉络,明确主旨  2008年7月10日至11日,莱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动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开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会议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市委要求对这次活动作充分报道,延伸会议成果,“全面展示我市科学发展新成就,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莱芜日报社编委会调动精兵强将,在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解读有关要求的基础上,理清报道思路,拟定了《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宣传报道方案》,八篇述评分别以《大项目·新跨越》、《产业链·天地宽》、《高新产业彰显“绩优”强势》、《功能园区凸显集聚效应》、《“精品意识”提升城市品位》、《民生保障奏响和谐进行曲》、《“一体化”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新境界续写新篇章》为题,每篇突出一个方面,明确涉及的内容和重点。随即,在报纸头版开辟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专栏。  深入采访,上下结合,提炼主题  2008年的集中宣传报道要求非常高,必须发挥最好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制订了严格的采写、审核把关程序。主要把握了四个环节。  首先,集思广益,要求明确。我们将所有参与这次采访活动的8名记者召集起来,按照宣传报道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形成共识:一是突出现场。突出场景,突出情节,可以拉近与读者距离,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二是以“浅”求深。用最“浅”的语言,表现最深刻的主题。见人见事,浅显易懂。三是遵循新闻规律,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打动人,尽量少用枯燥的、大量堆砌的数字。  其次,“上”“下”访谈,现场体验。“事实永远比理论更精彩,变化总是超出个人想象”。因此,记者的现场采访、深入采访至关重要。采访中,记者侧重了两头,一是“上头”,指参与决策的部门领导,从中了解决策的过程;二是“下头”,也就是最基层、直接受惠的百姓,从中看变化、听民声。这样就能上连“理论”,下接“实践”。语言专业化与群众化相结合,突出权威和鲜活。  第三,“首席”示范,“样品”带动。我们选定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主任记者作为“首席记者”,根据要求写出第一篇。经过编委会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最后定稿。接着组织全体参与报道的记者品味“样品”,由首席记者作重点介绍,其他记者进行观摩学习。从形式到内容与“样品”统一起来。  最后,审核把关,体现意愿。整个采访活动由一名副总编指挥、调度,最后把关交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审定。在形式上,体现风格一致,前后贯通。开篇用“编者按”点明这组报道的主旨;所有篇章的开头有“引子”,介绍本篇要点;每篇一般包括三个“浮题”,按逻辑层次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在内容上体现市委要求、读者愿望,力求小切口,深挖掘。用百姓语言、基层场景,关联大举措,引出深感悟。  “述”出亮点,“评”出深度  通篇行文,或先述后评,或先评后述,或边述边评,内容凸显四个方面:一是对比。对比出效果,特别是运用群众语言进行对比更加鲜活;二是现场。现场看变化最直观,最有说服力;三是链接。将“场景”与决策和思路联系起来,体现市委的“宗旨”;四是点评。从实例切入,一叶知秋,上升到理念和战略。四个方面综合运用,效果就会凸显。  述评的有效模式  “三段式”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述评形式,不单是因为其结构和条理清晰,也与其逻辑关系合理、顺畅相关。在具体写作中,“三段式”的侧重点“是什么”重在求细——详实地占有大量事实和细节;“为什么”重在求深——深入地探求事实背后的真相;“怎么办”重在求实——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在这组述评中,我们要求“三段式”(有时就是三部分)的运用要“因地制宜”、灵活把握。有的是突出三大部分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如第一篇《大项目·新跨越》:提升境界,带动发展(大项目的作用);以创新精神,抢抓机遇(怎样上大项目);用开放的眼光,一流的标准上大项目(上大项目的标准)。有的是强调各部分内部逻辑关系的联系。如第八篇《新境界续写新篇章》,三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为:新成就、新变化来自科学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新成就、新变化来自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不断增强;新成就、新变化来自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断加强。各部分内部通过列举事例,分析带来的效益和变化,最后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