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恩道尔四本书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0:57

威廉•恩道尔四本书述评

发布: 2010-7-01 10:28 | 作者: 红日欲出

石油、粮食、金融和霸权--─威廉•恩道尔四本书述评



王群瑛 王晓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探讨危机本质、反映世界金融战争、揭示美元霸权和美国霸权的论著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的四本著作尤其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和《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四本书的书名取自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关于石油、粮食、货币和霸权的名言。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在这些书中,恩道尔详细描述了以洛克菲勒、摩根等家族为代表的美国社会政治精英以石油、粮食、货币为武器,打着“人权”、“民主”、“进步”的旗号,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等各种手段席卷全球财富,构建并维系美国全方位主导世界、称霸全球的战略,力图揭示世界石油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和海湾战争、“反恐”战争、“生物燃料革命”、“基因革命” 以及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动因。在《霸权背后》一书中,作者还详细描述了美国运用秘密经济战争、人权“武器化”等各种方法弱化和孤立中国的活动。在这些著作的中文版前言中,作者多次提到“新鸦片战争”一词。他说,“今天的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新鸦片战争”’,“它比起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发动的那场鸦片战争更加恶毒,更具破坏性”,“中国远不是今天这场战争的唯一目标,但也许是最重要的打击对象”。
    这些著作涉及内容广,时间跨度大,视角独特,材料翔实,见解独到,值得一读。它对我们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探寻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认清美国的国家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这四本书自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文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自2008年起陆续推出。
    这里对这四本书作一概括的介绍。

                       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

    《石油战争》一书描述了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的一个多世纪的“石油战争”的历史,揭示了石油和美元的内在联系,解析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
    1.制造石油危机是保持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手段。作者说,在保持美元的世界硬通货币地位的过程中,在世界贸易领域,没有哪种商品可以与石油相提并论。1945年以后,由于美国的石油公司主导了战后石油市场,美元作为石油标价的标准货币已经成为国际惯例。通过引发全球性的石油禁运,导致世界油价急剧上涨,欧佩克美元的大量收入被存入伦敦和纽约的主要银行,大通曼哈顿、花旗、汉华实业、巴克莱、劳埃德、米德兰——全部在石油危机中发了横财,美国的银行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巨头。华盛顿和纽约的银行有效地将战后布雷顿森林黄金交易体系转换成了一种新的、极度不稳定的以石油为基础的美元交易体系。基辛格和纽约及伦敦的金融界有效地将战后世界旧的黄金交易标准替换成了他们自己的“石油美元标准”。
    2.发动海湾危机是利用“石油武器”实现美国“世界新秩序”的需要。柏林墙倒塌后,东欧和苏联可能将依托统一后的德国,实行开放,加速经济现代化,这将对美国金融市场构成战略“危险”。于是,美国和英国的战略家们决定,必须使用英美的“石油武器”反击欧洲大陆经济扩张构成的严重威胁。撒切尔政府和布什政府的高层人士决定制造一个人为的借口,让美国和英国能在世界的要塞地区建立直接军事基地,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和石油产地。沙漠风暴行动,20世纪  90年代末世界石油价格每桶上升了30多美元,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对东欧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尽管美国最初的声明是,派遣军队只是为了保护沙特免受伊拉克入侵的威胁,但是在撒切尔的英国政府支持下,布什总统很快就提到了他的“世界新秩序”。1990年9月11日,布什宣布:“在这个多事之秋,将诞生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波斯湾地区的危机很严重,但也给我们迈向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时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今天这个世界新秩序正在艰难中产生。”1990年11月12日,在电视采访中,前里根政府的海军部长詹姆斯•韦布也声称:“我们驻军波斯湾的目的是推进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
    3.科索沃战争是推翻阻碍美国实施石油战略的政权的行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开始意识到,里海石油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1996年7月,华盛顿启动了南巴尔干地区发展计划,与保加利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讨论输油管道合作问题。由于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坚决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谓“改革”和北约的军事存在,因此,只要他领导的这个极具军事防御能力的国家仍旧处于巴尔干的中央,哪怕是被包围着,华盛顿为长期控制里海输油管道和中亚地缘政治议程的设想就会受阻。在继续推进之前,华盛顿决定先除掉米洛舍维奇政权这个障碍。1999年6月,对塞尔维亚的轰炸一结束,美国政府就宣布它正在资助研究成立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一保加利亚石油管道公司的可行性。作者援引美国当时新任驻英国大使威廉•法里什的话指出,里海地区富含的石油资源是美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最大利益。
    4.反恐战争是美国军事抢占世界石油产区的借口。书中揭示,布什内阁的成员保尔•奥尼尔曾披露,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总统就已经把伊拉克的政权更替作为最高目标。“9•11”事件的第二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就开始劝说总统,把伊拉克作为第一轮反恐战争的主要目标。而萨达姆•侯赛因与基地组织、拉登没有联系,也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关,伊拉克对美国绝对不构成威胁。布什—切尼政府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占领伊拉克,与对石油的控制有关:伊拉克未开发的石油储备比沙特还要多。作者援引沃尔福威茨2003年3月对前去参加新加坡安全会议的代表的话说:“简单地说,朝鲜和伊拉克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经济上的考虑,对伊拉克,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整个泡在石油的海洋里。”入侵伊拉克是华盛顿为维持其世界霸权拼命抢占世界上每一个可能产油地区的明证。
    该书还分析了美国新世纪石油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书中说,“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巨人正在加速成长,只要这些巨人获得能源的来源独立可靠,以不断增强其经济实力,就可能给‘美国世纪’画上句号。”因此,“美国的现行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控制地球上每一个现有和潜在的石油产地和运输路线。”比如,为削弱中国对战略性能源通道的防御潜力,华盛顿也把缅甸列为重要目标;对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地缘政治控制,就能够实现对中国和中亚之间的管道线路控制,切断中国进入里海地区的通道,以便获得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资源;布什政府还拼命指责苏丹南部达尔富尔地区发生了种族灭绝行为,其目的就是要把北约军队开进这一地区,这与华盛顿对当地的人权保护问题毫无关系,而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有关。作者提醒说,“对北京的领导人来说,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单方面入侵就是警钟。美国军事力量已经开始布局控制战略性石油要地和资源,这样就可以控制欧亚,特别是控制中国和俄罗斯。”

                      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

    在《粮食危机》一书中,恩道尔明确指出了美国企图称霸全球的野心和计划: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代表的美国东海岸权势集团就开始勾画“美国世纪”的新愿景,其核心是在战后把美国变成全球商业帝国。“与英帝国不同,他们称霸全球的美国愿景是基于经济目标,而不是实际拥有一个殖民帝国。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进步’,这样一来美国企业巨头就可以高举民主和支持‘备受压迫的殖民地人民’的人权的大旗,以支持‘自由企业’和‘开放市场’的名义,来掩盖他们的利益。”据此,他们精心确定了战后华盛顿政策的核心:主导全球粮食贸易、主导世界石油市场和主导非共产党国家的武器而场。
    为了实现控制世界粮食的目的,美国发动了“商业化农业”、“绿色革命”、“生物燃料革命”以及“基因革命”等。作者运用大量的资料分析指出,商业化农业、“绿色革命”为美国的农业出口和化学、石油等产品出售打开了市场,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恶劣后果;将农作物大规模转换成汽车燃料的“生物燃料革命”是当前世界粮食危机的祸根; “基因革命”是一场意图控制世界人口、控制世界粮食进而控制全世界的“新鸦片战争”。作者特别指出,“基因革命”并不是某些人花言巧语所宣扬的解决世界饥饿、推动科技进步,而是一小撮美国私营公司企图控制世界人口、控制人类粮食链条,进而最终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阴谋。作者称其为 “一个真实的犯罪故事”,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在高效农业、环境友好和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名义下实施的,这一小撮精英之所以下如此大的血本,是为了达到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为了钱或者说利润。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对这个世界未来生活的终极控制。作者警告说,“如果不加以遏制,这一小撮实施转基因生物计划的精英们会在10到20年内完全控制整个世界的粮食生产能力。”
    作者详细描述了美国政府、WTO和美国粮食巨头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1)美国政府是发动者和主要推手。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美国政府发动了推广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基因革命”。尽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转基因产品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损害,但从里根总统开始,至少四位美国总统在任内都不遗余力地支持转基因农业。为何如此?不是认识问题,而是权势集团的利益需求。(2)WTO规则为基因工程战略计划打开了大门。作者说,让转基因作物成为世界农业市场居主导地位的基本作物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建立一个凌驾于各国政府之上的新执法机构。这个新机构于1995年在日内瓦粉墨登场,被称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它的一个主要宗旨就是帮助每年价值上万亿美元的全球商业化农业贸易“攻城略地”,为扩张私营农业综合企业巨头利益的计划服务。WTO以一种新武器的形式出现,它可以强行打开国家间的各种壁垒,这样一来就可以加速即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的扩散。(3)美国粮食巨头则是积极的计划制定参与者和实践者。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农业综合企业,通过大量聘请政府官员担任公司高管职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高官等手段,与政府建立了紧密联系。这使得政府与孟山都、杜邦等农业综合企业互相唱和,以私人企业利益替代公众利益,把鼓励发展不受管制的转基因农业作物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作者揭露了当今主宰世界转基因生物市场的四家全球性私人公司的斑斑劣迹:四家转基因巨头中有三家是美国跨国化学公司——孟山都、陶氏和杜邦。它们数十年来一直参与研发五角大楼绝密的生化武器,在越南播撒橘剂、二噁英和多氯化联二苯污染,以及事后故意隐瞒真相、推卸责任。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除草剂巨头改头换面成了‘生命科学’公司”,“现在,它们又来要求我们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种子遗产交给它们管理”。
    在书中,作者以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品阿根廷和伊拉克为例,详细描述了“基因革命”给这些国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1)阿根廷成为转基因作物的第一个实验品,国家在“进步”的名义下全面失去粮食自给能力。“1988-2003年间,阿根廷的奶牛农场减少了一半。破天荒第一遭,牛奶不得不以比国内高得多的价格从乌拉圭进口。随着机械化的单一种植大豆的农作方式迫使数十万农民离开土地,贫困和营养不良现象大量出现。”作者引述对转基因大豆影响有深入研究的阿根廷著名农业生态学家沃尔特•蓬科的预言:“如果我们继续走这条道路,这片土地恐怕在50年内不会再出产任何东西了。”作者还指出,阿根廷并不是转基因农作物计划所针对的唯一国度。阿根廷的例子只不过是一个历经几十年形成的全球计划的第一阶段,这个计划其规模之大绝对令人震惊和害怕。(2)在占领者的法律和“现代化”的名义下,伊拉克被改造成另一个大实验室。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开始在伊拉克全国推广其转基因农作物。通过美国占领当局颁布的新法律,给予植物品种专利所有者在伊拉克农业中使用其种子的绝对权利,而这些专利的所有者都是美国跨国公司。伊拉克农民要选择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就必须与持有专利的美国种子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协议,任何留存种子和再次播种都是违法的。在这种法律体系的保护下,伊拉克逐渐被改造为转基因作物的大实验室,孟山都、杜邦公司等已控制了伊拉克的粮食生产和市场。
    作者最后警告说,基因玩家的下一个目标是转基因动物群体。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转基因科学已经使一小撮私营全球性农业综合企业在全球主要粮食如水稻、玉米、大豆,即将还有小麦)的生产中取得重要的稳固地位并获得专利权。截至2006年,利用人感染禽流感的恐惧,转基因生物或基因革命的玩家将目标明确定在了征服世界最重要的禽肉蛋白来源上。作者指出,“孟山都正在向一个方向努力——完全控制地球上绝大部分植物的农用种子。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正在启动一项备受争议的有关动物“种子’的基因工程项目,并为此申请专利。”

                          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

    在《金融海啸》书中,恩道尔描述了二战后新美元本位制是如何取代金本位制接管世界,使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书中说,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战略的核心,“是塑造一个美国的战后世界,就是后来所说的同盟国之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恰到好处地为美国改进了早先的金本位制,因此参加协议的其他成员国只能同意把他们的货币价值同美元挂钩,而不是以黄金的重量来定值。”因此,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中,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不受任何挑战,这是战后美国力量的两个基本支柱之一,第二个支柱是美国的军力。接着作者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美联储这一美国央行是私营的。书中说,《美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美国的货币控制权由国会拥有。然而,在《美国宪法》通过124年后的1913年12月,J.P.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和保罗•沃伯格等人代表的强大的私营银行利益小集体说服了美国国会,将发行货币的权力出让给他们。“美元的这个地位使美国的资本获得了超越一切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势,无论是英镑、德国马克还是法国法郎。更重要的是,它赋予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不受节制的权力,几乎可以无限量地发行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根本不用顾及这样发行货币是否有黄金的支持。”从那天起,美国的法定货币的创造权或毁灭它的权力,就一直把持在一小撮私人银行家手里。这个事件被故意地深深地掩盖下来,以至于没有多少人能看明白它的后果。在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里,被这个货币托拉斯的影响支配了的经济学教授们回避讲授这个事实。
    作者详尽阐述了摩根等国际银行家如何通过获得的最高货币控制权,制造了1929年的大萧条和当今的金融灾难的。书中说,从1945年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已经逐渐地演变成一个完全依赖美元的体系,而美元却掌控在华尔街的几个金融大腕的手里。私人银行家“通过落入他们手中的联邦储备体系,将货币的最高控制权移交给他们自己,紧随其后,这个货币的最终控制权在20世纪20年代就首次制造了一个空前的股市繁荣。”正是这同一个私人货币托拉斯,“得到了最高的货币控制权却把它撒手抛向天空,仅仅这一个原因就足以使货币遭到空前的毁灭——而毁灭的正是这个货币托拉斯自身的利益,对于国家的利益没有任何好处。这一场货币大毁灭将美国推入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个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萧条。”今天正在发生的这场金融灾难,无论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也许都是最大的,原因同样还是“私人对货币权力的控制。”
    作者还对格林斯潘近20年的金融改革作了评判,认为格林斯潘的金融革命,推动了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和市场管制的自由化,导致了巨大的投机泡沫和证券欺诈行为,是本次金融海啸发生的直接原因。书中说,艾伦•格林斯潘这个人很少让他的华尔街货币托拉斯的老板失望,在接下来的将近18年中,他用“铁腕”控制了美联储。格林斯潘主政的18年是金融管制取消、投机泡沫接连不断和不稳定的18年。事实上,格林斯潘的新金融革命的结果就是向每一个层次的欺诈行为放开了闸门,从住房抵押贷款经纪人、贷款机构到华尔街和伦敦的证券化银行,一直到信用评级机构。“把价值千万亿美元的新证券化资产的监督权放到贝尔斯登、美林和花旗集团和它们的评级机构手里,由着它们去搞秘密的‘自律’,实在是让它们自取灭亡。人们不用等待很久了,2007年金融世界发生了真正的海啸,全世界应该把这场大戏都看明白了。”
    作者最后指出,这是一场“新鸦片战争”,中国是最重要的打击对象。书中说,华盛顿和华尔街上各式各样的银行把美元当作新形式的“鸦片”,软硬兼施诱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开贸易保护的大门,诱导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政府,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贸易顺差美元去购买美国国债、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半政府性质的机构的资产,帮它们挽救衰落中的美元体系。作者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和亚洲、拉丁美洲其他贸易出超的经济体,直接承受了美元危机的“反作用力”。对美国经济来说,在好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地位太独特了。在一项看起来反常但又是不得已的安排中,中国出口美国加工业产品的货款——贸易顺差,都买了美元资产——包括所谓投资“安全的”的资产。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者,其中包括长短期国库券和商业票据;中国另外还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半政府”机构总数达6000亿美元的债券,这是中国在华盛顿的不断敦促下购买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华盛顿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导致美国的财政赤字继续膨胀,进而导致美元贬值,中国持有的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也会随之贬值。”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
    《霸权背后》一书以地缘政治的视角,揭示了美国精英阶层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等各种手段维系美国全方位主导世界的战略。具体来说,这些战略包括:首先,在全球建立庞大的军事基地网。1999年轰炸塞尔维亚以后,美国不声不响地建立起意义重大的军事基地网,这一新基地网的枢纽是位于科索沃和马其顿边界的邦德斯蒂尔基地,这个基地使美国空军的打击范围轻而易举地覆盖了生产石油的中东、里海和俄罗斯。“9•11”事件后,美国军事基地的数量更是随着“反恐战争”迅速扩张。其次,以“反恐”的名义急速扩张其军事—工业复合体。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造成这样一种政治氛围:任何不同意见甚至审慎的疑问都会被认为是破坏“战争努力”,甚至是叛国,这就为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推动国会大规模提高军费开支提供了绝好的借口。小布什政府在上台的头两年,寻求并得到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新军费开支,加上类似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提供“补充预算”这样的隐藏费用,2007年美国的实际军费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6540亿美元。这是从2001年布什政府刚上台时的3290亿美元基础上增长起来的,6年翻了一倍。作者一针见血地说:“如果仅从美元和武器装备来看,这个世界早已是在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之下的无助的附属殖民地了。”再次,积极建造导弹防御系统,寻求核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华盛顿并没有放弃谋求核主导地位的努力,相反,它把苏联的解体视为赢得核优势的良机,并开始用新技术部署一支“更精干更灵活”的核打击力量。作者认为,与冷战时期“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僵局相比,美国单方面寻求的核主导地位更不稳定,更容易使核战争变成现实。“这是名副其实的‘疯狂’。”此外,书中还揭示了美国权力精英为保持对世界的控制所作的其他抉择,如用极端宗教组织渗透军队,“想看到美军在精神上转型”;推进美国本土的军事化,从根本上把美国变成一个处于永恒战争状态的斯巴达国家,等等。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描述了美国运用人权“武器化”、秘密经济战争等各种方法弱化和孤立中国的活动。书中揭示了美国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种种活动:夏普的爱因斯坦研究所、索罗斯的“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都曾在1989年的中国惹出过乱子;2008年3月的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中,到处都留下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情报界的指纹:西藏“深红色”革命的幕后操纵者承认,华盛顿一直在筹划另外一场臭名昭著的颜色革命,这次煽动民众抗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北京在奥运会即将举行时难堪;2009年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是美国又一次通过其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号召在中国驻外使馆门前抗议示威的主要机构“世界维吾尔大会”,每年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接受巨额资助用于“人权研究和推广项目”。,
    该书还对美国运用地缘政治技巧孤立中国的活动进行了揭露。一是在缅甸策划“袈裟革命”扼住中国能源运输的咽喉。策划“袈裟革命”与所谓的“民主”、“正义”和“人权”无关,其真实目的是最终控制从波斯湾到南中国海的战略性海上交通线。缅甸的海岸线提供了通过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海上要道——马六甲海峡——的海军支点。80%以上的中国石油进口用油轮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的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横跨缅甸,从孟加拉湾最深的港口到中国云南的昆明,可以使产自非洲和中东的石油天然气不依赖于脆弱的马六甲海峡运抵中国。缅甸将变成中国连接孟加拉国及该国以西国家与中国大陆的“桥梁”。即使美国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这种联系也将不受干扰。因此,华盛顿不惜采取任何措施,决意阻断这一“桥梁”。二是发动人权攻势和建立“非洲司令部”阻挡中国在苏丹及其他非洲地区获取石油资源。苏丹政府刚刚宣布确认在该国南部、靠近乍得边境的达尔富尔省存在巨量的新油田后不久,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即认定达尔富尔省存在“种族灭绝”,并发起了大规模的并得到好莱坞支持的人权攻势。如果他们能够让公众接受种族灭绝的指责,就有可能打开北约——实际上是华盛顿——对苏丹主权事务进行干涉的大门,自然这会涉及苏丹与中国的石油关系。在与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协商之后,布什政府在2007年6月做出了设立专门机构处理非洲军事事务的决定,这个时间点距中国与41位非洲国家元首共同召开前所未有的峰会,讨论联合经济合作和贸易仅仅7个月。2008年10月1日,美军“非洲司令部”正式成立,启动了在非洲与中国的对抗。三是建立“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应对中国的“威胁”。2005年,布什政府决定把印度拉入五角大楼的“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其目标是对抗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五角大楼曾召集过由马歇尔的国防部评估办公室组织的一项研究,出笼于2002年10月的研究报告的结论是:“到2020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朋友,能够帮助美国军队应对中国威胁。我们不能否认,印度将成为平衡中国的力量。” 四是在中亚制造事端破坏中国通往中亚的新能源管线工程。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制造事端,将伊拉克军事化并威胁进攻伊朗,同样对中国从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欧佩克国家进口原油构成了威胁。
    该书最后提醒善良的人们,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根本不会挑战美国权势机构的基本战略议程,因为“数十年来美国政治的严酷现实始终如一:没有任何一位总统候选人能够在违背美国权势集团意愿和利益的情况下当选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约翰•肯尼迪都曾经试图追求自己独立的政策,而不是一味遵从在幕后控制美国政策的强势家族的旨意,但他们的结局都一样——遭到暗杀。”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后刚刚回国,先是批准了对中国油井管进行反倾销,随后即邀请并高规格接待亚洲另一个国家印度访美,似乎证实了作者的预见。
    (《环球视野》2010年4月26日第289期,摘自2010年第3期《高校理论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