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园”何处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7:52
“清园”何处寻? 2010-05-21 作者:祁志祥
    ■祁志祥

    王元化先生晚年的著述,常常在文末注明:“写于清园”;在其出版的著作内封的作者像左下角,常题“清园王元化”。王先生晚年的不少论著,常以 “清园”命题,如《清园夜读》(1993年海天出版社)、《清园论学集》(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园近思录》(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清园文稿类编》(1999年华宝斋)、《清园文存》(200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清园书简》(2003年湖北教育出版社)、《清园谈戏录》(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等。

    “清园”何处寻?

    “清园”不是一个固定的居所。从上海皋兰路12弄1号的里弄,到淮海中路的公房,再到吴兴路246弄3号的高层,再到衡山宾馆组织上照顾的工作室,再到并无蔽日林荫、葱茏花园的庆余别墅210室,王先生居无定所。

    不过,“清园”一定是属于王先生所有的居所,无论搬迁到哪,无论有无林台泉石,王先生概名之“清园”。

    “清园”是王先生童年的摇篮。王元化的父亲是曾经留学美国的清华教授。王元化从小在清华园长大,在清华附小成志小学读书。童年是美好的,清华园的童年更加值得留念!为了纪念童年时期的清华园生活,抗日战争中王元化在编辑《展望》杂志时首次使用了“王清园”的化名,这是“清园”的最早采用。若干年以后,步入迟暮之年的王先生重回儿时成长的清华园,那梦魂缠绕的故园,仍然感慨唏嘘!“清园”是王先生精神的摇篮。儿时王先生住在清华南园时,学术大师王国维就住在南园17号,而陈寅恪住在南园2号,都是近邻。童年时期的王先生尽管尚不能领略王国维、陈寅恪的精神风采,但多年以后,正是以王国维、陈寅恪为代表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一清华传统,成为支撑王先生学术和思想活动的支柱。可以这么说,清华园也是王先生精神成人的摇篮。晚年重访清华南园,王先生找寻着昔日思想导师的旧址:“这儿好像就是王国维家……他当时也住南园……”(李潘《来自岁月的记忆》),充满着精神的感恩。

    “清园”是王先生心灵的依皈、理想的寄托。苏东坡早已有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不足以为忧;留意于物,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世事的盛衰无法主宰,人生的荣辱不可左右,唯有自己的一泓心灵可以自由舒卷,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随意赋名。“清园”无“园”,“清园”有“清”。诚如樊百华《初入清园》所解读的那样:“‘清园’之‘清’,其意概在清心、清淡、清静、清纯、清雅……清高、清醒、清心、清白……”

    “清园”,它超尘脱俗,自由自在,是理想的诺亚方舟,“诗意”的栖息园地。王先生读于斯、思于斯、写于斯、乐于斯、颐养于斯,思想得以自由放飞,生命得以绚丽绽放。

    如今,王元化先生已仙逝两年,但“清园”的著作不朽!“清园”的精神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