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紅樓夢 像從天上人間來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1:33

新版紅樓夢 像從天上人間來的...

收藏 發給朋友來源: 文匯論壇     時間:2010年7月01日 07:50

 




陳曉旭版本的紅樓夢,林黛玉像從天上來到人間的,新版紅樓夢的林黛玉,像從天上人間來的。


李少紅導演的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626日在上海東方台電影頻道正式首播,到目前為止,我只看了第一集,深感失望、憤怒和痛心。我真是沒想到這部電視劇會拍得如此之差,以至於我難以耐著性子繼續去看第二集。但是,作為一名術有專攻的文學研究者,我覺得有必要認真寫一點負責任的、實事求是的專業評論,以供當事人、廣大觀眾和後來者參考。


據媒體報道,李少紅導演說,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第一、第二集是製作方最花心思的,這兩集改動不下十次。既然如此,第一集的問題很可能集中而典型地曝露了整部電視連續劇的重大弊端,或者說致命缺陷。以下我分幾個方面來簡單談一談。


1、嚴重背離原著,胡編亂造。


據媒體報道,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最大賣點似乎成了「高度忠於原著」。621日,「東方電影頻道邀請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思和教授、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王紀人、上師大著名紅學專家孫遜等專家和滬上媒體記者先睹為快。專家們一致認為,導演李少紅以唯美手法帶來了一部高度忠於原著的《紅樓夢》」;李少紅導演也說,「這次高度忠於原著是為了尊重觀眾,尊重原著。原本小說就是很好的東西,沒必要再改編,要是亂改會對不起觀眾的」。
事實如何呢?事實是: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嚴重背離了原著,胡編亂造;陳思和、王紀人、孫遜等專家和李少紅在公然胡說八道。


首先,該劇劇本的底本採用的是紅樓夢研究所的校注本,這個校注本是以文化敗類、漢奸陶洙親手偽造的假古籍「庚辰本」為主拼湊而來,已經嚴重篡改了《紅樓夢》原著。真正的原著是120回程甲本。


新劇劇本用紅研所的校注本做底本,因此觀眾就看到了原著所無、新劇開篇時石頭與一僧一道的對話情節。這段陰森KB、被詆為「鬼片」的情節,究竟於原著有何增益呢?絲毫都沒有,相反,這段情節把原著中石頭即神瑛侍者和賈寶玉的「三位一體」的身份完全割裂了。


「著名紅學專家」孫遜又不是不知道陶洙偽造「庚辰本」及其它「脂硯齋評本」的事實,上海的記者就這個問題還採訪過他呢。現在,孫遜說什麼新劇「高度忠於原著」,究竟是何居心?!孫遜你自欺可以,但是你不能去欺騙李少紅導演,你更騙不到陳林,騙不了廣大讀者和電視觀眾。


其次,林黛玉進賈府的年齡完全背離了原著。觀眾哪怕從未讀過原著,只要足夠細心,立即就能發現新劇的大bug。賈雨村受聘當林黛玉的老師時,林黛玉才五歲呢;冷子興和賈雨村談論賈府賈寶玉時,賈寶玉多大?「如今長了七八歲」!那麼,林黛玉進賈府時,只有六七歲嘛,怎麼電視劇裡面林黛玉進府時竟然有十四五歲了?!賈雨村在林府當了十年的老師麼!


87版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之所以完全失敗,寶黛釵等主要人物的年齡完全搞錯是一個重要原因。本來李少紅導演打算採用三個年齡段的演員分批出演寶黛釵,這才是真正尊重原著、忠於原著的搞法,怎麼現在一出場又重蹈了舊版劇的覆轍了呢?


第三,賈府的地理位置和空間佈局完全背離了原著。


《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南京,不是在北京,你們搞清楚沒有啊?第四回,賈雨村任職和審案之處就在應天府,門子抄給賈雨村的「本省的『護官符』」寫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本省的「應天府」不是在南京,又是在哪呢?
13回,賈蓉的履歷寫道:「江南應天府江寧縣監生賈蓉。」江寧縣不在南京,是在北京不成?


新劇完全無視小說原著交待得清清楚楚的賈府的地理位置,荒唐地描述林黛玉是從揚州上北京,胡編亂造的畫外音駭人聽聞地說:


他們經過揚州,轉大運河一路北上,歷時數月,開春之時進入了都中,到達京城。


編劇自作聰明地編撰這麼荒唐的解說,似乎都不長腦子了——林妹妹要在小木船上過年乎?寒冬臘月,林妹妹在小船上不會凍死乎?冰天雪地,小木船能暢行大運河北上京城乎?林妹妹北上歷時數月,賈母派來接林妹妹的男女南下要走幾個月呢?賈母能預知林妹妹母親的死期乎?


林妹妹是從揚州去南京!走水路溯長江西進不過100公里,最多五天就到了!
同樣雷人的是,林黛玉進深宅大院榮國府時,「不進正門,只由西角門而進」,新劇畫面上的正門距離西角門大約只有10米!請問新劇的舞美設計們,你們有沒有一點古建築常識啊?


你們沒有常識的話,也要想一想,大觀園是建在榮國府裡的啊,大觀園有多大?周長「一共三里半大」(第16回)!清代1華里=576米,故大觀園周長2016米。假設大觀園是正方形,則邊長各504米!看看,你們的榮國府南牆才多長?大概只有30米!小得跟土地主院子似的榮國府,還能鑿湖堆山建大觀園?


第四,無中生有,添油加醋,胡編亂造,不合邏輯情理。


短短一集,出現了多處無中生有,添油加醋,胡編亂造,完全不合邏輯情理的「藝術加工」,絕非任何意義上的「尊重原著」和「忠於原著」。
上文已經舉了一個「林妹妹從揚州上北京」的胡編亂造,但最惡劣的胡編亂造是新劇中林如海對賈雨村說的一番話。林如海看著在小池塘邊逗小鳥玩的五歲林黛玉,對賈雨村說:


小女本就單生,倍加孤獨,他的母親又常年臥病,便更加鬱鬱,終日留戀在這花鳥之境,與水為鄰,竟甚少與人言了,是以才請先生來,加以指點,倒不求女流之輩能讀出什麼驚人才學,唯求他能怡情養性,不若這般出離孤絕,余心已足。


我看到這段話,真是出離憤怒了。編劇當林黛玉是個患有幽閉征的幼女乎?編劇當林如海是這般粗鄙不堪乎?編劇當賈雨村是個精神病治療專家乎?
原著第2回寫得清清楚楚,林如海夫婦對林黛玉「愛之如掌上明珠,見他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他識幾個字」。林黛玉何止是識字呢,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還跟著賈雨村讀八股文呢。我不能理解,編劇要何等不堪,才能憑空捏造出一段牛頭不對馬嘴的情節來。


可能有人要對我妄加指責,說我挑剔刻薄,那我要請你們來看看李少紅導演怎麼說。報道稱,李少紅導演說:


我們如此花心思,就是希望能夠完整地體現原著的精髓,我們這次對細節的處理都是忠於原著的,碰到問題都要咨詢專家。我們要求紅樓專家團24小時開機,有問題當即解決。


請問,對比上述問題,新劇劇組到底花了什麼心思呢?要我說,那就是無所用心。新劇劇組到底體現了原著的什麼精髓呢?要我說,那就是半點都無。新劇劇組對細節的處理哪裡忠於原著了呢?要我說,那就是完全靠吹。紅樓專家團到底是什麼樣的專家呢?要我說,那就是一群草包混賬騙子無賴!


2、人物刻畫蒼白無力。


新劇第1集連滾帶爬趕命式地講了小說兩回多的故事梗概,完全沒有細膩生動的情節鋪陳,演員們幾乎沒有機會展示他們的演技,使得各個人物形象如浮雲過眼,也使得新劇全失了原著所蘊含的對各個人物的褒貶愛憎。


以賈雨村為例,賈雨村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人物,其重要性就在於通過對這個人物形象的刻畫,折射出一個流氓飛黃騰達的荒唐「盛世」,表達作者對現實尖銳而深刻的批判。


小說一開篇,賈雨村是個落魄窮酸文人的形象,因得到甄士隱的大力資助才能進京趕考。賈雨村利慾熏心,拿了善款就連夜走人;他同時又是一個薄情寡義的傢伙,科場得意做官之後,他又如何報答甄士隱呢?只是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可對於送嬌杏丫鬟給他作二房的封肅,賈雨村卻贈送百金厚禮。


賈雨村還是一個沽名釣譽、貪得無厭的狗官,他就是為此在仕途之初栽了跟頭;可他又是一個厚顏無恥、善於逢迎巴結的小人,所以才能夠在日後的仕途中平步青雲,位居權臣之列。


賈雨村就是少年賈寶玉所指斥的一個典型的國賊祿蠹、濁臭逼人的男人,他的惡劣品性在小說頭兩回中已經初現端倪。可是,新劇第1集能讓觀眾對賈雨村有多少認識呢?編劇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


3、鏡頭語言胡拼亂湊,劇情轉換生硬無理。


以我對小說的理解,以我對新劇攝影的良好想像和願望,《紅樓夢》是一部鏡頭感非常豐富的作品才對,也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原著的精髓,生動體現原著的愛憎,然而新劇的鏡頭何以如此平鋪直敘,看起來毫無用心,全無章法。
我想很多觀眾可能看過美國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是一部小成本的室內劇,可是大家想想這部電影的鏡頭感,鏡頭的切換多麼豐富精巧跌宕有致。若非如此,一群大學教授圍坐客廳壁爐前的談話,那真能讓觀眾昏死過去。
我感覺,新劇《紅樓夢》的鏡頭完全是為配合畫外音旁白而剪輯的,使得一集電視劇看起來像是一部沉悶的活動連環畫!同時,各段劇情的轉換銜接生硬突兀,極不自然,看起來像是一部並不高明的片花專輯,而非一部電視劇!比如,五歲的林黛玉突然就變成了十多歲;冷子興正和賈雨村在酒桌上閒聊,突然就轉到了林如海與賈雨村的臨別對話。


更糟糕的是,幾乎全部鏡頭中都有莫名其妙的、女鬼似的吟唱,與劇情毫無聯繫,與人物毫無關係,完全失去了音樂的美感與合理性,而淪為了擾人的噪音。


4、畫外音旁白氾濫成災,使新劇不成其為電視劇。


一部電影電視,應該由細緻生動、起伏有致的劇情組成,這劇情要由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來交待和推動;完全用畫外音來敘述劇情,這是不合情理的,是聞所未聞的,是駭人聽聞的。新劇《紅樓夢》的畫外音旁白,令人不勝其擾,令這部劇集不成其為電視劇!


適當的畫外音,可以銜接情節,可以刻畫人物,如很多觀眾熟知的電視劇《圍城》就是如此;然而那個畫外音,畢竟主要還是作者錢鍾書本人跳進作品中發的滔滔議論,從作品的有機構成來看,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傷害作品的。作者的意圖,應該從情節場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要特別地指出來。


新劇《紅樓夢》氾濫成災的畫外音旁白,不但絕大多數不必要,而且絕大多數非常不合理,沒有任何恰當的理由可以為這種糟糕的處理辯護。我能夠想到的做此處理的唯一原因是——編劇極度缺乏想像力,極度缺乏對作品的理解,以致於無法設計出在短時間內涵蓋更多作品內容的恰當情節,因此被迫出此下策。


這樣做,是對編劇自身的嚴重傷害,是對導演的嚴重傷害,是對劇情的嚴重傷害,是對小說原著的嚴重傷害,更是對廣大電視觀眾的嚴重傷害。
從以上四大方面來考察新劇《紅樓夢》,我想,「尊重原著」、「弘揚經典」的高調,從此應該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