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学勤先生《清华简〈耆夜〉》杂谈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4:56

注册 登录
  • 论坛
国学论坛 » 先秦古纪 » 读李学勤先生《清华简〈耆夜〉》杂谈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09-10-24 12:31 | 只看该作者

读李学勤先生《清华简〈耆夜〉》杂谈

李学勤, 清华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09-10-26 16:29 编辑

【首先把李学勤先生的原文转帖于下】

清华简《(耆)夜》

李学勤

今年4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行成立仪式,我汇报工作,提到正在整理的清华简有一篇载有周武王和周公作诗。这件事受到媒体注意(见4月26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也引起学术界同人的关切。现在这篇简的缀合编排已近完成,虽仍有个别缺损,大致面貌已经显现。这里想和前些时候介绍《保训》一样,也作一简单报道。

  这篇简一共是14支,每支25至29字不等。在其最后一支简背写有篇题是“(耆)夜”。据简文系国名,即传世古书中的“耆”,也写做“黎”、“”或者“饥”、在今山西东南的壶关(或说黎城)境内。“夜”则是与饮酒礼仪有关的词,我个人以为应读为《说文》“口”(dù)字,《尚书·顾命》作“咤”,许慎训为“奠爵也”。

  简文开头说:“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大室。”这关系到商代末年的一个重大事件。大家知道,《尚书》的《商书》中有《西伯戡黎》,记载“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祖伊是商朝大臣,得知周人战胜黎国(即耆)的讯息,急忙向纣报告,没想到纣自称有命在天,拒不听谏,依旧怙恶不悛。

  《西伯戡黎》的“西伯”,汉人《尚书大传》、《史记·周本纪》等都认为是周文王。不过这个诸侯国距离商都太近,文王到那里用兵与历史情势不合,所以自宋代以来许多学者怀疑是也称“西伯”的武王,但他们都举不出证据。今见简文明说是“武王八年”,就证实了这一质疑。   
        武王出师戡耆,得胜归周,在“文大室”即文王宗庙进行了“饮至”的典礼。“饮至”意在庆功,如《左传》桓公二年云:“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解释说,师返,于宗庙“祭告后,合群臣饮酒,谓之饮至”,并说明“舍爵”是“设置酒杯,犹言饮酒”,都与简文相合。   
      《周本纪》称:“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戡耆饮至典礼上,这些人都在场。简文云:“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夹(即介),周公叔旦为命,辛公(甲)为位,作策(册)逸为东堂之客,郘(吕)上(尚)甫(父)命为司政(正),监饮酒。”他们在饮至中的身份,可参看《仪礼》等书。   
      毕公和周公一样,是武王之弟,他于典礼中为客,可能由于他任伐耆的主将,功劳最大。召公或说系文王庶子,同武王也是同辈。辛公见《左传》襄公四年,称辛甲,为周大史,《韩非子·说林上》作辛公甲,这里的“甲”大约是一名一字。作册逸见《尚书·洛诰》,古书里又称史逸(佚)、尹逸。《国语·晋语四》云文王“访于辛、尹”,韦昭注:“辛,辛甲,尹,尹佚,皆周太史。”吕尚父古书作吕尚、师尚父、太公望等,是大家熟悉的。   
      简文没有详述典礼的仪节,主要讲的是饮酒中武王和周公所作的诗。   
      先看武王致毕公的诗,简文云:王夜(咤)爵醻毕公,作歌一终,曰《乐乐旨酒》:乐乐旨酒,宴以二公,紝(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作歌一终”,语见《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古时诗均入乐,演奏一次为一终,“作歌一终”便是作诗一首的意思。武王诗内“宴以二公”意即以宴二公,二公是毕公和周公。   
      接着有武王致周公的诗,题为《(輶)乘》;周公致武王的诗,原失题,疑当为《口口(英英)》,都说是“作歌一终”。周公致武王的诗,则是:   周公或(又)夜(咤)爵醻王,作祝诵一终,曰《明明上帝》:

  明明上帝,临下之光,丕显来格, (歆)是禋明(盟)。於……月有城(盛)(缺),岁有(歇)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按《诗·节南山》有“家父作诵”,《崧高》和《烝民》有“吉甫作诵”,“诵”即诗篇,周公作“祝诵”就是颂祝武王的诗。

  这首诗叫做《明明上帝》,使我们想起《逸周书·世俘》(即古文《尚书·武成》的别本)载,武王克商,在牧野举行典礼,当时有乐舞:“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武》是《大武》,《明明》清代惠栋以为即现存《诗》中的《大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已指出《大明》句中有“武王”谥,成篇应该较后。现在看,《明明》或许即是周公这篇《明明上帝》。   附带提到,诗里所说“岁有歇行”,是讲岁星(木星)的视运动。   
     简文的后一半,更令人惊异。原文说:“周公秉爵未饮,蟋蟀造降于堂”,蟋蟀即促织,周公见蟋蟀在堂,作了《蟋蟀》一诗。   读《诗》的人都知道,《诗·唐风》有《蟋蟀》三章,简文的《蟋蟀》也是三章,尽管文句有相当不同,其间的关系却是清楚的。

  已经拼缀好的简文《蟋蟀》第二章是这样的:蟋蟀在口(席),岁矞(聿)员(云)落,今夫君子,不喜不乐。日月其蔑(迈),从朝及夕,毋已大康,则终以作。康乐而毋忘(荒),是惟良士之愳(惧)。试对照《唐风·蟋蟀》第一章: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第二章作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细味简文,周公作这首《蟋蟀》,是含有深意的,要旨在于告诫大家,不可躭于欢乐,忘记前途的艰难。上海博物馆战国竹简《诗论》讲“《蟋蟀》知难”,正与此相应。《诗序》虽然说《蟋蟀》是刺西周晚期晋僖公(厘侯)的诗,所云“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对于诗意的体会还是不错的。   
      如果《蟋蟀》确系周公所作,它怎么会被采入《唐风》?我们似可作一推测。   
      原来耆(黎)国与唐有一定关系。《帝王世纪》等古书云尧为伊耆氏(或作伊祈、伊祁),《吕氏春秋·慎大》还讲武王“封尧之后于黎”。春秋时的黎侯被狄人逼迫,出寓卫国,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和《诗·旄丘》序,其地后入于晋。揣想《蟋蟀》系戡耆(黎)时作,于是在那一带流传,后来竟成为当地的诗歌了。

  这些不过是初步想法,写在这里请教,希望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发布时间: 2009-08-03 07:51 光明日报】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03/content_957854.htm

收藏 分享 评分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2# 发表于 2009-10-24 12:33 | 只看该作者 清华简《耆夜》关系到古代西伯戡黎的问题,也是一篇重要文献,只是目前竹简原文照片和释文尚未公布,只有李学勤先生的这篇介绍文字,里面也应用了不少《耆夜》的原文,故而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TOP

zqc4124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zqc4124 当前离线

UID
65542 
帖子
1028 
精华
25 
积分
8332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0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24 
最后登录
2010-6-29 

贡士

3# 发表于 2009-10-24 1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9-10-24 13:21 编辑

北遊兄您好:

     “戡黎”二字,漢熹平石經歐陽氏本作“堪飢”詳下圖版!感謝先生上傳介紹此文!!!


                那個QQ弟還沒過關!!真是菜鳥而無法聆聽先生教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徵求未見漢、魏石經拓本!尋求合作夥伴!!!----龖啓 回复 引用

TOP

zyf0207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zyf0207 当前离线

UID
38466 
帖子
1263 
精华
积分
4294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4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10-6-29 

贡士

4# 发表于 2009-10-24 16:48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耆(黎)国与唐有一定关系。《帝王世纪》等古书云尧为伊耆氏(或作伊祈、伊祁),

  伊耆氏是炎帝的后代,蚩尤的祖先。黄帝的史佐伊耆沮涌,就是毛笔的发明者。
 
  伊祁氏是尧的后代,
 
  蚩尤是一世炎帝神农石年,儿子邛的八世孙,和末代炎帝榆罔,黄帝公孙荼,都是一个宗族,而且是兄弟辈分。蚩尤的祖先邛,封于耆田,今陕西陇县一带。
 
  蚩尤在赤城一带,铸造青铜兵器,训练军队。现在的甘肃华亭、崇信县、陕西陇县一带,平凉崇信县新窑镇赤城村。前1834年,出兵打败末代炎帝榆罔,因得不到诸侯的支持,被迫投靠黄帝公孙荼。前1833年春,榆罔攻打北方诸侯,蚩尤借机煽动诸侯打败、活捉末代炎帝榆罔,他要杀,被黄帝放了,还封于潞。蚩尤以此为借口发动兵变,打败黄帝。因为天气炎热,双方停战。后来黄帝进攻蚩尤,打败蚩尤,蚩尤盟友的军队,利用大雾,袭击黄帝,火烧军营。黄帝的军队,也利用大雾、指南车,袭击蚩尤,在冬十月意外活捉蚩尤,冬至处决。
  回复 引用

TOP

zyf0207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zyf0207 当前离线

UID
38466 
帖子
1263 
精华
积分
4294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4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10-6-29 

贡士

5# 发表于 2009-10-24 16:49 | 只看该作者 6 少典 (IJK) 妣有蟜氏女安登为妃 又曰任姒
   I 陈仓 今陕西宝鸡东 厉山 今山东荷泽东北舜厉山
  长子炎帝神农氏  甲申年前2017年62岁都于陈仓   次子少典公孙氏
迁厉山 厉山、厉、山氏、姜姓 迁姜水 今陕西凤翔县一带   嗣少典国君
7 石年     奔水氏听为妃      尊卢氏之女为妾  勖其Xù 序
8 临魁-堇--权--不浩--端--女娃 邛--柱--起我 巨駓Pī 披
9 承  伊氏 宛氏 陈-仓 神     耆氏 庆甲 衡氏 芒昧
10真(宜、直)   氏   氏     I  监     夷栗Sù 诉
11明(名)               I  谷氏   伯坚-节K
12来(耒)-越南开国之君泾阳王(禄续) I  I       赫胡
13里(釐裏裹衰哀鳌)  貉龙君(崇缆) I  I     封胥Xū 须
14节茎           雄麟王   I  I     依卢
15戏----------克       I  I     啟昆NOP
16器(小帝)     榆罔(参卢)  蚩尤  I  (图)黄帝 荼Tú
17伯陵-祝庸-封钜  路-方-雷氏 邹-屠氏 I     昌意NOP 回复 引用

TOP

zyf0207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zyf0207 当前离线

UID
38466 
帖子
1263 
精华
积分
4294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4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10-6-29 

贡士

6# 发表于 2009-10-24 16:57 | 只看该作者   活捉末代炎帝榆罔,就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的涿鹿土城遗址。
 
  炎帝神农8世 共10代人10位王 2代不在位 共184年
 
石年 甲申  9        2017年  9 62-70岁 甲申-壬辰
 
  (开始使用《太初历》,节气由4个增加到8个。)
 
临魁 癸巳 11        2008年 11 50-60岁 癸巳-癸卯
承  甲辰  9        1997年  9 37-45岁 甲辰
直  癸丑 11        1988年 25-35岁 癸丑(丁酉)宜真
庆甲 甲子 石年孙 明帝少辅佐 1977年 40岁- 甲子 癸未前1958年
明  甲子 34        1977年 16-49岁 甲子(丁酉)名
来  戊戌 48        1943年 48 戊戌-乙酉 耒
里  丙戌 43        1895年 43 丙戌-戊辰
节茎(夭)                 里:鰲釐裏裹衰哀
克 (夭)                 节茎子,榆罔父
戏 (夭)                 节茎子,器父
器  戊辰   4月      1853年 位4月
榆罔 己巳 19        1852年 37-55岁 己巳-癸亥
   丁亥           1834年 己巳-丁亥年 55岁退位
 
  (一世炎帝神农石年,是祝融的玄孙。末代炎帝榆罔,迁都空桑都城(河南开封东南),又因为蚩尤进攻,逊居涿鹿土城(河北逐鹿县)。当时,争夺帝位的还有:太昊伏羲之后号青帝,共工之族号白帝,葛天之后号黑帝,中皇之后号黄帝。最后,一世炎帝石年的,弟弟公孙勖其的十世孙,黄帝公孙荼统一天下,邑于涿鹿之阿,都于涿鹿之北。
 
  4个遗址都已经找到,空桑都城中的王城以及周围,现在还是1个集镇,护城河还保存的比较完整。涿鹿土城遗址,距今约400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测年数据),长宽约1400米。前1833年冬,邑于涿鹿之阿遗址,就在旁边,长宽约2000米(中国科学院考古)。前1831年清明后,都于涿鹿之北遗址,就在它们的北边,长宽约5、6公里。)
 
 
第 4元 
第10纪 疏仡纪元年 丁亥年 前1834年
  回复 引用

TOP

大意觉迷1.0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大意觉迷1.0 当前离线

UID
51472 
帖子
2251 
精华
积分
4446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7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3 
最后登录
2010-6-28 

进士

7# 发表于 2009-10-24 17:01 | 只看该作者 倒,发贴机器人又来了。 秦大忽悠最新发明,把不是关中特有的方言冒充秦腔来忽悠。(秦大忽悠几天不揭穿他的厚脸皮又皮痒了,不害臊的老瓜迷。) 回复 引用

TOP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8# 发表于 2009-10-24 17:59 | 只看该作者 7# 大意觉迷1.0
算了,zyf0207就是偏执狂,也是“胡编扯淡帮”之流,他一天到晚发他那些无聊的破烂胡编年表,他不会改了,讨论的时候无视之可也。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TOP

刘子骥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刘子骥 (杨小排)当前离线

UID
102000 
帖子
772 
精华
积分
2633 
阅读权限
50 
来自
浙江宁波 
在线时间
3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0 
最后登录
2010-6-27 

举人

9# 发表于 2009-10-25 09: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 原来西伯是武王了! 卜辞通纂 殷契粹编 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诂林 回复 引用

TOP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10# 发表于 2009-10-25 10:09 | 只看该作者 3# zqc4124
是的,“黎”古书中也做“饥”,李学勤在文中提到了。
另外,殷墟卜辞中的“旨”、“旨方”,大部分学者认为就是“耆”、“耆方”,也就是周时所称的“黎”。
商代曾设立“四吏”,或写作“史”,其中“旨”被称为“西吏旨”,它是商代在西方的一个重要屏藩,根据卜辞的记载他经常参与对抗土方、贡方等敌对方国的入侵,地位非常特殊,所以西伯戡黎之后,引起商朝大臣的恐慌,非常合乎情理。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TOP

大意觉迷1.0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大意觉迷1.0 当前离线

UID
51472 
帖子
2251 
精华
积分
4446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7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3 
最后登录
2010-6-28 

进士

11# 发表于 2009-10-25 10:14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有个问题不好理解,假设武王拿下了黎国,为何还会绕道孟津?这个逻辑一直未能解释。
我对《耆夜》有这样的猜想,可能是春秋战国学者根据《西伯勘黎》敷衍附会出来那么一篇《耆夜》,将西伯解释成武王可能是春秋战国学者的猜测。比如说上博简《容成氏》中说有九邦攻打周,被文王征服,里面列举的九邦名称中竟然有“丰、镐”,可能就是当时学者根据古籍附会出来的结果。 秦大忽悠最新发明,把不是关中特有的方言冒充秦腔来忽悠。(秦大忽悠几天不揭穿他的厚脸皮又皮痒了,不害臊的老瓜迷。) 回复 引用

TOP

大意觉迷1.0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大意觉迷1.0 当前离线

UID
51472 
帖子
2251 
精华
积分
4446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7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3 
最后登录
2010-6-28 

进士

12# 发表于 2009-10-25 10:2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这个《耆夜》就是个类似《尚书大传》的东西。 秦大忽悠最新发明,把不是关中特有的方言冒充秦腔来忽悠。(秦大忽悠几天不揭穿他的厚脸皮又皮痒了,不害臊的老瓜迷。) 回复 引用

TOP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13# 发表于 2009-10-25 11:26 | 只看该作者 11# 大意觉迷1.0
不管是文王戡黎还是武王戡黎,史书记载的结果都是武王走孟津伐纣,所以个人认为武王伐纣走孟津是另有道理,和是否戡黎没有直接关系。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TOP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14# 发表于 2009-10-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09-10-25 11:43 编辑

根据《史记·周本纪》武王两次伐纣,都是走孟津。
第一次: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知北游按:《天问》:“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尸”就是《史记》里说的“文王木主”,根据这个记载知道,这次武王“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并不是“观兵”,而是要“杀殷”,并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所谓“载尸集战”,但打输了,不得不撤兵,屈原认为这是武王急于求成导致了失败,所以才问“何所急?”后来如《史记》所载者,不过是为圣王者讳,不欲说他伐纣失败,所以才说是“观兵”。
第二次: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饹周。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知北游按:这是第二次伐纣,打赢了,但这次没说载文王木主的事情,可见和“载尸集战”那次不是一场战争。武王这两次伐商走的都是孟津,可见他走孟津一定是有什么道理,并不是因为黎国的存亡与否。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TOP

知北游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北游 当前在线

UID
64021 
帖子
2061 
精华
积分
7358 
阅读权限
60 
在线时间
6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6 
最后登录
2010-6-29 

进士

15# 发表于 2009-10-25 12:14 | 只看该作者 李学勤先生说:“夜”则是与饮酒礼仪有关的词,我个人以为应读为《说文》“口”(dù)字,《尚书·顾命》作“咤”,许慎训为“奠爵也”。
又说:武王出师戡耆,得胜归周,在“文大室”即文王宗庙进行了“饮至”的典礼。“饮至”意在庆功,如《左传》桓公二年云:“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解释说,师返,于宗庙“祭告后,合群臣饮酒,谓之饮至”,并说明“舍爵”是“设置酒杯,犹言饮酒”,都与简文相合。
知北游按:如果按照读音求之,《耆夜》中的“夜”应该读为“舍”,“夜爵”应该就是《左传》中说言的“舍爵”。
《左传·桓公二年》:“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杜预【注】:“爵,饮酒器也。既饮置爵,则书勋劳於策,言速纪有功也。”
【音义】:舍音赦,置也;旧音舍。
【正义】:凡公行者,或朝或会或盟或伐,皆是也。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不言告祢庙而言告宗庙者,诸庙皆告,非独祢也。《礼记·曾子问》曰:“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命祝史告于宗庙。“诸侯相见,必告于祢”,命祝史告于五庙。“反,必亲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由此而言,诸侯朝天子则亲告祖祢,祝史告馀庙。朝邻国则亲告祢,祝史告馀庙。其路远者,亦亲告祖。故于其反也,言告于祖祢,明出时亦告祖也。出时不言祖者,郑玄云:“道近,或可以不亲告祖”,明道远者亦亲告祖矣。虽亲与不亲,而诸庙皆告,故总言告于宗庙也。《曾子问》曰“凡告用制币,反亦如之”,则出入皆以币告也。但出则告而遂行,反则告讫又饮至,故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饮至者,嘉其行至,故因在庙中饮酒为乐也。襄十三年传曰:“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书劳策勋,其事一也。舍爵乃策勋,策勋常在庙,知饮至亦在庙也。彼公至自晋,朝还告庙也。此公至自唐,盟还告庙也。十六年“公至自伐郑”,传曰“以饮至之礼”,伐还告庙也。三者传皆言礼。知朝、会、盟、伐,告庙礼同,传所以反覆,凡例也。朝还告至,而献子书劳则策勋者,非唯讨伐之勋,虽常事有以安国宁民,或亦书功于庙也。公行告至,必以嘉会昭告祖祢,有功则舍爵策勋,无功则告事而已,无不告也。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天不怵,地不怵,就怵文盲搞学术!”无为谓曰:“信然。” 回复 引用

TOP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国学网 |联系我们 |论坛统计|Archiver

GMT+8, 2010-6-30 00:25, Processed in 0.078499 second(s), 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06612号

读李学勤先生《清华简〈耆夜〉》杂谈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1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2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3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4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5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6 - 先秦古纪 - 国学论坛 为先秦古简 古先秦歌谣选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国学群联即对群总结 - 楹联杂谈 - 国学论坛 先秦古玺--印章起源 国学资讯 - 李学勤:清华简《(耆)夜》 - 黄帝陵古松柏的传说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論李陵詩及古詩十九首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五峰先生 胡宏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水心先生 叶适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五峰先生 胡宏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水心先生 叶适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真正的天下第一长联! - 楹联杂谈 - 国学论坛 对仗的种种类格 - 楹联杂谈 - 国学论坛 五柳先生辩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走近文房四宝:名砚 古墨 熟笔 陈纸 - 每日国学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