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3:56


人民网>>理论>>特别关注2007年05月15日08:11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民主社会主义的重新泛起引起了理论界的注意,但关于这一思潮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存在着诸多模糊认识。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理论观点,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清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章如何看民主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
恩格斯始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谢韬先生《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之我见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成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次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全文】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工人运动中进行活动和发挥影响的,不仅有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还有其他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社会民主派、社会民主主义者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是社会民主派?社会民主派最初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指出,社会民主派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民主共和制度并不是为了消灭资本和雇佣劳动这两极,而是为了缓和这两者之间的对立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其实质始终是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但是这种改造始终不超出小资产阶级的范围。 由于他们根本不把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的口号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不把自己称作社会民主主义者,而称作共产主义者。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出现的特殊形势要求工人政党在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时候,要慢慢地训练人民群众,在日常斗争中善于妥协,既不回避选举,也不放弃议会斗争,这种形势使得社会民主主义这个概念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迅速流行起来;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广泛传播,又使得这些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人也接受了共产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个概念的态度作了一些调整:暂时容忍了它。
社会民主党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政党发生在19世纪末。由于第二国际是在运动向横的方向发展的和平时期进行活动的,再加上第二国际所属各党忽视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就使它日益滋长和发展起来,特别是在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所属各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加紧进行改良主义活动,在1896年7-8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使社会民主党这个称呼所包含的内容发生了一次再变化:它虽然重申了“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生产方式转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生产方式”的目标,但却把为夺取政权所应采取的措施归结为一系列有关普选权的要求。而随着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第二国际的右派和中派更把社会民主主义解释成一种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和平与合法的议会道路来使资本主义进化为社会主义的东西,把社会民主党变成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搞社会改良的党。【全文】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旨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
第二,以自由、公正、相助为基本价值,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
第三,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
第四,用共同参与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
第五,普遍主张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全文】
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何在?
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不同态度和观点上面。
一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却由19世纪70-90年代的信奉马克思主义,变为19世纪90年代以后在实践中抛弃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以马克思主义自诩,再变为在二战以后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
二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一再重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科学社会主义又根据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较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客观事实,从列宁开创的苏联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社会主义要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反之,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却以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自居,把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在资本主义的框框里,即使成了执政党、参政党,也仅限于为资产阶级管理社会,只是争取使之更加“文明化”、“人道化”而已。
三是在对社会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亿万人民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深化着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如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01年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006年又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之,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在还把社会主义当作目标时,就把它融解于和归结为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资产阶级民主之中,如社会党国际18大的斯德哥尔摩《原则声明》说:“民主和人权不仅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政治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目的(建立民主的经济和民主的社会)的根本实质”;而在苏东剧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更不再把社会主义视为制度、目标,从而要求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把社会主义视为通过对现存资本主义的不断调整实现平等、互助的价值,对存在局限、矛盾和不平衡的历史进程的不断改革,从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选项中排除出去,而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全文】
民主社会主义不可能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
在1951年成立社会党国际时,与会各国社会民主党人被英国工党政府在二战后所实行的国有化政策和福利制度所取得的成就所迷惑,曾误以为他们的这种改良主义已经把英国的资本主义改变成为社会主义,因而在会议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中说:“在某些国家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已经奠定,所以在那些国家中资本主义的罪恶正在消逝,社会产生了新的活力”,“在社会主义力量强大的地方,都已经采取了重要步骤,以期创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然而,过了32年以后,当社会党国际重新审视它所面对的客观现实时,却不得不从根本上修改自己的说法,承认他们搞的局部改良,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在社会党国际十六大通过的《阿尔布费拉宣言》中说:“曾经有过资本主义已经得到改造的令人欣喜的幻觉,有过经济将无止境增长的田园诗……那时是将五六十年代的经验过分普遍化了,而今天则是一片混乱。”
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活动无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这也是为世界上具有各种意识形态色彩的有识之士所公认的:如苏联的不同政见分子麦德维杰夫在英国出版的《列宁主义和西方社会主义》一书中认为,虽然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对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还是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过程中至今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日本学者冈崎三郎在《什么是社会民主主义》一文中说,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政府“在推进产业和金融机关的国有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出很多实际成绩,但同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变成社会主义所有制,消灭阶级对立的目标相比,相差太远,英国、法国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全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都有着本质区别。
在指导思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
在政治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在经济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在文化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全文】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一条把强国与富民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包括民主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但是这种吸收和借鉴,决不是照抄照搬。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决不是说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全文】
如何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首先,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作抽象的价值评估。不能笼统地说社会民主主义所提倡和实践的东西,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一定要看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什么情况下,其客观社会效果如何。
其次,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参考借鉴很必要,顶礼膜拜要不得。
再次,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模式,借鉴参考很必要,照抄照搬更有害。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统一的民主模式”,也无所谓脱离具体国情的“最理想的民主模式”,一切国家的民主制度都必然具有本国本民族的特点。因此对中国来讲,凡是包含着、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成果的东西,而且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应毫不犹豫地借鉴吸收,但这决不意味着要照抄照搬别国的民主模式。“广泛借鉴、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方针。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党人专用的意识形态口号,决没有其字面意义所表示的“民主+社会主义”那么美妙和简单。如果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旗帜和口号,不但无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总体而言,对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应当采取的态度是:参考借鉴有必要,顶礼膜拜不值得,迷信照抄更有害。【全文】
恩格斯始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最近有人说,1893年5月11日恩格斯73岁时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发表谈话,否定了年轻时设计的未来社会模式,抛弃了共产主义大目标。还有人称,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他们立论的依据,仅仅是从恩格斯1893年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谈话中摘引的这样几句话:“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以下简称《全集》)第22卷第628-629页]
仅凭这几句话就得出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结论,既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第一,恩格斯这里谈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共产主义大目标。恩格斯接受采访后曾致信弗·阿·左尔格,其中谈到:“关于我对德国局势的看法,你可以从随信附上的《费加罗报》上的《谈话》里看出。”(《全集》第39卷第71页)可见,恩格斯接受采访的主题并不是论述共产主义大目标,而是评析德国当时的局势。另外从这篇访谈的上下文来看,在恩格斯回答了“德国社会党人在即将举行的选举中成功的可能性问题”后,记者追问道:“你们德国社会党人给自己提出什么最终目标呢?”(《全集》第22卷第628页)记者这里所说的“最终目标”,显然是同德国社会党人的选举斗争相关联的,而不是指共产主义大目标。这一点也可以从紧接着的谈话中得到说明。记者说:“我不惴冒昧地指出,德国社会党人能够实现自己学说的时候,在我看来,还非常遥远。”(《全集》第22卷第629页)恩格斯立即反驳说:“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远,我认为,我们党担负起掌握国家管理的使命的时候已经不远……。”如果说,恩格斯已经否定了共产主义大目标,即否定了德国工人政党所遵行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他怎么还会对这个学说的实现满怀信心,并作出如此乐观的估计呢?
第二,对恩格斯的话要联系上下文作全面的理解。实际上,恩格斯在这几句话后面,还说了对正确理解他的立场和观点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句话:“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君主联邦制政府的统治下,这是不可能的。”(《全集》第22卷第628-629页)【全文】
更多“特别关关注”
(责任编辑:李静)


您的留言
内容: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镜像:日本教育网科技网
mailto:info@peopledaily.com.cn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关于人民网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广告服务 |合作加盟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