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问题应该无禁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7:05
毛牧青/文
记得早年间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全宝(?)的一段相声,抖了一个笑料:清末光绪驾崩,朝廷颁布许多民间忌讳,连不可避免的“红色”也列入其中。侯的大爷正巧长酒糟鼻(红鼻子头)出门,竟然遭到朝廷公务人员的一个大嘴巴,并警告染蓝了鼻子方可外出。虽然是个调侃恶搞的笑话,倒也真实反映了当时封建专制社会公然违背常理的霸道。
听老人讲,旧时的一些茶馆酒肆饭店,常常在大厅内贴出“莫谈国事”的告示,生怕聚会触及敏感话题引火烧身——呵呵。那是万恶的旧社会。如今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不应该回避国事哈(也回避不了。嘿嘿,你不找它,它还找你哩)。不过不久前我曾看到某个思维论坛公然打出“莫谈国事”的警告劝阻网友。显然,这里的“莫谈国事”是不要涉及敏感话题的代名词。该论坛大佬还打出“少谈主义,多谈风月”告示。我看了既觉得可笑又感到可悲——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借尸还魂搞“历史文物”啊(我当然知道那是怕一些盲动偏激的网友触犯“禁区”而使论坛遭到封杀的一种消极的无奈抵触情绪)。但是,你叫“莫谈”就真的莫谈了么?不能公开谈论难道私下能避免么?这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啊,是不是想让国人当愚氓和嫖客啊。再说我们国家号召要“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是不是系于国事啊。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宪法给了人民各种表达自己意愿和权利的机会,你们不使用,是不是太衰了啊。
有些忌讳往往就是通常说的禁区。但有些譬如民族的、宗教的、风俗的、隐私的、礼节的等等的忌讳是应该的,一旦冒犯就会惹出乱子来。这种禁区的避讳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理道,不在此贴谈论范围内。我这里谈的禁区和忌讳,是指体制的社会的等“雷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敏感话题。
现在,一触及“敏感话题”有人神经就紧张。其实敏感话题等“禁区”在民间私下从来就没有间断。与其佯装不知或压制,不如公开探讨和争论。孰是孰非,探讨争论自有分晓——毕竟国人已不是草莽愚民。毛泽东曾多次说过:有屁要放,有话要讲。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呵呵~~有屁不放,憋坏五脏;有话不讲,折磨思想。其实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争论探讨,就应该允许自由探讨,这种宽松争论氛围,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是非辨解进步,不应该设置敏感地带或雷区禁区,把探讨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动辄推到所谓的“敌对势力”的立场上,更不能用搞阶级斗争的那一套“扣帽子”“打棍子”,搞亲者痛仇者快傻事。举个例子,怎样改革社会制度存在的弊端,从而达到国强民富、自立世界之林的目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公开探讨啊。强国富民的途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许多国家走向国强民富、社会和谐这个活生生的现实。“殊途同归”大约就是这个道理。世界上强国富民的方式方法很多,许多现成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拿来主义”。忌谈敏感话题,限制多元化的问题探讨,实际上既是对自身权威的不自信,也是对他人善意的不相信。人为设置禁区,既不解决问题,更不明智,更能给“敌对势力”落下攻击我们的口实。
当然,再好的社会也有痼症,这不奇怪。回避痼症,犹如病人讳疾忌医,那才叫奇怪呢!其实痼症就是问题。解决痼症就是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那就需要研究、需要思考、需要争论,也就是通常说的问题探讨。探讨问题的因由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探讨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现在许多“禁区”避讳的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不能涉及,其他次要矛盾只能缝缝补补打“外围战”的瞎折腾。不要忘了:“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语)因此,对一些常年痼征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家心知肚戳破窗纸一目了然的问题,我们不应该采取回避乃至设施障碍的态度讳莫如深。问题是回避不了的,而且只能是聚沙成塔积重难返应后患无穷。唯一的办法就是敢于正视问题——特别是禁区的问题。只有真正正视了才能有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
我们现在不是在讲“解放思想”“政治文明”“科学发展观”“和谐”吗?我认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只要怀着善心为着自己的民族、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去探讨一些传统上的“禁区”“忌讳”问题,而不是采取“别有用心”(呵呵。什么叫“别有用心”?我还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个概念)的祸国殃民行为,就应该大力扶持和褒扬。不为别的,就为着我们深深爱着的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幸福和繁衍!
道理很简单;法律面前,探讨问题应该无禁区!敢于扶持问题探讨是一种成熟而自信的表现!!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他的《同文学艺术家谈心》讲话里,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我们已经具备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基础”。从而引发学术界关于中国是否是具备文艺复兴条件的争论。我不是专家,自然不敢枉作评判。不过我知道一个起码的常识:在一个处处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设置“忌讳”雷区的社会,决不会出现真正的文艺复兴高潮,更不会出现中国的达·芬奇、卢梭和伏尔泰。
我格外关注的是温总理这段话:“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最终要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令人振奋的一段不错的寄予辞。真的期盼“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的氛围能成为现实。
2007年1月7日晚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