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总结——栗裕军事文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55:18

苏中战役总结*

(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博主江万里的话: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粟裕将军集中华中军区大约三万五千人,迎战前来侵犯的十二万大军,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时间,歼敌五万三千人,歼敌人数比自己本身的兵力还要多,毛泽东主席通电各部,要学习苏中战役。然而,这场解放战争中的辉煌胜利,却几乎被埋没了。以下是粟裕将军对于苏中战役的总结……

 

 

    我们的自卫战争,从七月十三日到八月三十一日,一个半月总共打了七仗,都得到了胜利。这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地方党政军的帮助,广大人民的支援和前线指战员的英勇善战,以及后方机关人员的艰苦工作,才取得这些伟大胜利的。大家在战争中尽了应有的责任,对战争的胜利有很大的贡献,建立了很大的功劳。

    首先来讲七次战斗的经过:

 

    宣(家堡)泰(兴)战斗

 

    顽军在和谈烟幕下,于六月中旬完成了对解放区的进攻部署,不断向我边沿区进犯。六月二十六日,泰兴顽八十三师一部向我黄桥进攻,二十七日被我特务团击退。七月上旬,顽八十三师、二十五师、四十九师、六十九师等部,共九个旅十八个团兵力,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泰兴、泰州、靖江一线,包括其直属部队及地方保安团等,共约十万人(尔后续有增加),并已确定于七月中旬进攻我如皋、海安、黄桥、姜堰等地。当时,我们华中野战军刚整编就绪。在苏中方向计一、六师各三个老团三个新团,七纵两个二等团、一个伪军起义团,共十五个团约二万五千人。因敌不日将向我军进攻,乃先发制人,大胆试战,集结一师陶勇部、六师王必成部、七纵管文蔚部等主力十五个团,攻取泰兴、宣家堡(泰兴北二十五里),首先予敌以有力打击,以错乱敌人的部署。

    当时,泰兴、宣家堡驻敌八十三师十九旅的五十七团。我采取围城打援战术,以六师四个团攻击泰兴,两个团位于泰兴以北打击口岸来援之敌;以一师两个团攻击宣家堡,四个团位于宣家堡地区协同六师两个团打击口岸、刁家铺来援的敌人,并策应七纵作战。七纵三个团位于宣家堡以北、张甸以南地区,打击泰州、张甸来援的敌人,并首先攻歼饵家庄(宣家堡北三十里)敌人,以打开战场。

    七月十三日晚发起战斗。当时,宣家堡已于白天到有敌十九旅的山炮营及五十六团全部,泰兴为五十七团全部。经一夜激战,完成了对敌人紧缩包围。十四日晚,六师四个团总攻泰兴城敌人,至拂晓大部解决;一师三个团总攻宣家堡敌人,至拂晓全部歼灭;七纵一部攻击饵家庄敌人两个连,未能解决。十五日晨,白蒲敌人二十六旅北犯如皋(当时如皋我仅六个地方连守备),靖江敌人北援泰兴。我除用汽艇赶运一个团增援如皋城防并留七纵及一师各一个团,控制于姜堰以南、泰州东南,牵制泰州敌人,六师攻城部队留两个团继续围歼固守一隅的残敌外,其余主力(十个团)挥师东上,歼击进犯如皋的敌人。十六日晨,六十五师一个旅到达泰兴,九十九旅由靖江到季家市,我乃放弃对泰兴残敌的围歼。

    在湖南号称铁军、美械化的十九旅山炮营及五十六团、五十七团(残留不到一个营)于六十小时内即全被歼灭,为我华中战场首次胜利歼灭战。虽仅俘虏三千数百人,但挫折了敌人的锐气,开始增强了我军民自卫战争胜利的信心,尤其增加了我军对美械化顽军作战的经验与信心。

 

    如南战斗

 

    当我宣泰战斗胜利结束的时候,顽六十五师的一六○旅、一八七旅及六十九师九十九旅,于七月十五日过江增援,十七日由靖江、泰兴分路向黄桥进犯。白蒲敌四十九师十五日北犯林梓,被我击退,十六日以七十九旅、二十六旅分为左右纵队向如皋进犯,占我林梓、南马塘,十七日右纵队进至宋家桥、杨花桥(如皋南十余里)一线,企图东西合击,进占如皋,打通如皋至泰兴及南通至如皋的公路。泰州顽二十五师一四八旅及八十三师一个团亦于十七日沿泰(州)海(安)路东犯,配合进攻。

    我乘宣泰战斗胜利的余威,决心保卫如皋,歼敌于如城外围。乃以一师、七纵各一个团于姜堰及其以南一线阻击泰州敌人东犯,六师两个团于黄桥一线阻击沿如皋泰兴公路东犯之敌,七纵一个团及一分区地方武装九个连,统由苏中军区参谋长胡炳云指挥,担任如皋城防,节节阻击迟滞敌人的前进,最后坚守城垣外围,使我迂回部队取得时间进入攻击位置。以一师五个团从白蒲、林梓之间截断敌人后路,由南向西北攻击;六师从贺家坝向东北攻击;七纵两个团从如城以东向南攻击,共同将敌歼灭于如皋城东南地区。

    十七日晚,一师从搬经、加力一线经磨头(如皋南)迂回到达白蒲、林梓之间地区,断敌后路,向北攻击敌人侧背,十八日拂晓占领林梓、南马塘。六师两个团在加力稍作休整,另两个团由芦家庄(黄桥东二十余里)地区东开磨头一带。十八日拂晓,六师开始向宋家桥、杨花桥攻击。七纵两个团由蒋垛以东地区开抵如皋东陈之间。十八日,一师一个团向白蒲警戒,击溃一○五旅一个营,缴获野炮三门,一个团攻占了堰,其余三个团向西北攻击。七纵两个团向南攻击,与一师南北夹击,压敌四十九师师部及其二十六旅于蒋家庄、陈家庄、斜三官殿、刘庄一线(如城东南二十余里),展开激烈战斗。守城部队(不足两个团)则向南出击,以配合六师攻击,将七十九旅包围于宋家桥、杨花桥一线;在加力的六师两个团亦东开贺家坝、宋家桥、杨花桥之线参战。十九日,一师、七纵对固守的敌人总攻,至晚将敌四十九师师部、二十六旅全部歼灭,仅师长及少数人员逃向宋家桥。当晚,我六师对宋家桥、杨花桥敌人七十九旅总攻,因兵力分散,动作不协同,未能奏效。二十日晚,一师一个团配合六师攻击,也由于动作不协同而未成。残敌约一个团死守待援。二十一日晚,六师集结四个团全力攻击该敌,并保证于当晚解决战斗。因此,我们命令对由黄桥前进的敌人不加抗击,让其东进,以便我主力于歼灭杨花桥、宋家桥的敌人后,不要多走路,又能迅速将东援的敌人包围,进行第三次连续战斗。当晚,阻击部队已将东援的六十五师放开,让其东进,但杨花桥、宋家桥的敌人却未解决,于是东援的敌人距我仅五十余里。本拟于二十二日晚集中一、六师全力总攻,但我阻击部队未注意,致使敌人避开正面,由我军的翼侧转到杨花桥附近,影响我们作战,于是被迫放弃对宋家桥、杨花桥敌人的作战。

    由泰州东犯的敌人,十八日占姜堰,二十一日占马沟,靖江、泰兴北犯的敌人,十七日黄昏,其九十九旅一个营被我六师歼灭于黄桥以西十里之陈桥,余敌十八日占黄桥,十九日九十九旅留守黄桥。我军因经连日战斗,已很疲劳,无力歼灭六十五师,故放弃对七十九旅的围攻。准备以七纵守备如皋,以一师、六师待敌进攻而后歼敌于城郊。但二十三日下午,七纵未及进入阵地,敌乘隙入城,于是我们北退海安。

    此次战斗歼灭四十九师师部的大部,二十六旅全部,一○五旅一个营,九十九旅一个营,七十九旅一个团,俘虏六千余人,缴获各种口径炮二百门,轻重机枪五百挺,长短枪四千余支。由于我军骄傲轻敌,使四十九师师长及七十九旅残部得以逃脱,尤其是拖延了战斗时间,致错过了歼灭敌人六十五师的机会。

 

    海安保卫战及李堡战斗

 

    如皋战斗我军后退后,如皋顽六十五师一六○旅、一八七旅及四十九师一○五旅,姜堰、白米顽八十三师六十三旅、二十五师一四八旅及二十一师之两个旅共七个旅,于七月三十日开始以锥形攻势从南、西两面向海安进犯。其整个战斗正面不足三十里,纵深仅二十余里,各旅完全靠拢前进。我们以七纵的两个团保卫海安,沿途积极阻击敌人进犯,一师、六师等部位于李堡、海安以北地区休整。七纵经四昼夜阻击战后,因敌力量强大,且靠得很紧,不易歼灭,因此于八月三日主动放弃海安。这一保卫战毙伤敌约三千人,我仅伤亡二百余人。

    我放弃海安,造成敌人的错觉(因该处为水陆交叉要点,为通、如、海之屏障,地位重要,而我未坚守)而大肆分兵。六日,以新七旅守备海安,六十五师一六○旅、一八七旅西开姜堰,四十九师的一○五旅进占西场、丁家所,七日续占李堡,八日占角斜,企图攫取通、如、海、启整个地区,割断这一地区与东台、兴化的联系,并对泰州、海安到海边一线以南地区进行“清剿”。

    我军为了粉碎敌人这种企图,决心攻克李堡、角斜、丁家所等据点。以一师攻击李堡、角斜;六师十六旅攻击丁家所;十八旅位于丁家所西北、西场以南地区,七纵队位于贲家巷以南及以东地区,共同打击海安援敌;刚抵苏中前线的五旅(成钧部)及军特务团,位贲家巷以北地区,为总预备队,战斗于八月十日晚发起。

    八月十日,新七旅旅部率十九团由海安开抵李堡接防,角斜的敌人亦退到李堡,丁家所的敌人向西退去。一○五旅旅长率一个团在李堡尚未交防,政李堡有敌两个团(一○五旅及新七旅各一个团)。我一师于十日晚十一时开始围攻李堡,敌凭坚顽抗。至十一日上午六时,新七旅旅部及十九团全部被我歼灭,一○五旅旅长率一个团仍固守李堡以东的杨家庄、尼姑庵。我集中炮火猛轰后,实施总攻,至下午二时,敌分路向西突围,当即被我歼灭,仅逃脱旅长等百余人。

    新七旅旅长率二十一团于十日早晨由海安东开,拟到李堡接防,中午到达洋蛮河一线(海安东十五里)。我七纵一个团即向南进占立发桥,截断该敌向海安的退路,并向东尾击该敌,另一个团由北向洋蛮河出击,与敌人一个营接战于椿树头(洋蛮河西北十里),当即围攻该营敌人,至下午三时敌向我投降。十一日上午,六师十六旅两个团由西场从河南向西攻击,十八旅两个团由西场从河北向西攻击,将敌包围于洋蛮河一线。下午五时发起总攻,半小时即全部解决,仅旅长等三百人向西南柴湾方向逃脱。

    我们本拟乘胜围攻海安,旋得悉顽六十五师由姜堰东援海安,九十九旅由黄桥东援如皋,攻击海安对我不利,于是决心从运动中歼灭敌九十九旅于加力一线,但因开进不及,故又停止。

    总计歼灭新七旅全部,一○五旅旅部的一部及其一个团,俘虏五千余,毙伤三千余,我伤亡九百余人,打破了敌人截断通、如、海、启,进行全面“清剿”的企图。

此一战斗,我军接受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集中火力,故能迅速解决敌人,而我军伤亡较小。同时电话联络亦起了很大作用,能迅速知道敌二十一团由海安东开,我们能适时出击,而将敌歼灭。可惜西场河南部队动作较慢,未能将敌人向柴湾退路截断,致使敌新七旅旅长及三百余人逃脱。

 

    丁(堰)林(梓)战斗

 

    李堡一战,粉碎了敌人全面“清剿”的计划,但敌人仍企图以六十五师、二十一师、九十九旅等“清剿”如(皋)黄(桥)路、如(皋)石(庄)路、通如路两侧及其据点周围地区。当时,立发桥(海安东九里)驻敌六十五师及一○五旅一个团,柴湾、孙公铺(海安、如皋之间)驻敌七十九旅,如皋驻敌四十九师师部、九十九旅一个团、交警一部,陈草籍(如皋东南三十里)驻敌九十九旅一个团,白蒲驻敌一四五旅两个营、交警一部,丁堰驻敌交警七总队两个大队及交警十一总队两个大队,梓林祥驻交警十一总队两个大队,东陈驻交警一个大队。林梓、丁堰、东陈位于(南)通(赣)输公路上,是白蒲、如皋之间的重镇。我夺取之后,便可随时插进敌人的后方通、如、靖、泰地区,而且可以孤立如皋等地的敌人,截断其与南通、海门的联系。

    我们主力集结一仓河、三仓河,经过一星期休整,情绪很高。为打破敌人封锁、“清剿”,对敌交通线展开攻势,于是以一师一部攻取了堰,主力集结韩家庄、鬼头街地区(丁堰西六里),歼灭如皋来援的敌人,并相机歼灭陈草籍敌人九十九旅一个团。六师五个团攻取林梓,歼灭南通来援的敌人,并相机攻取白蒲,一个团向黄桥开进,配合一分区武装围攻黄桥。七纵队猛袭海安、立发桥,并以一个营维护李堡至海安的交通。特务团集结石家庄(丁堰北十里),五旅集结洪家桥地区(丁堰北二十五里)为预备队。九分区通、如、海、启部队袭扰南通,夺取敌人的薄弱据点。

    一师于八月二十一日晚十一时,以两个团兵力攻占丁堰,激战至二十二日上午十时,敌除一个大队约三百余人逃往东陈外,其余全部就歼。陈草籍的敌人不敢来援,向如皋逃窜。六师亦于二十一日晚九时,以两个团攻击林梓,敌凭坚固守二十二日午后,乃集中四个团猛攻,下午五时将敌人全部歼灭。白蒲工事坚强,不易攻击,未予进攻。我军西开黄桥的一个团,二十二日进至加力附近,发现搬经有敌人,乃停止西进,准备歼灭该敌。五旅乘胜扩张战果,于二十二日晚向东陈前进,二十三日拂晓以一个团开始攻击,两个团打如皋援敌。当时东陈有敌交警两个大队,我采取中央突破战术,经三次猛冲,突人街中,但我军未将敌人四面包围,下午六时,敌人就全部向如皋逃窜了。

    这一战斗共歼灭交通警察七总队、十一总队共五个大队及二十六旅残部一个营,俘虏总队副以下二千人,毙伤一千五百人,我伤亡九百余人,自卫战以来首次缴获完整之美造十轮卡七辆;攻克了东陈、丁堰、林梓等据点,打开了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

    交通警察总队系原顽忠义救国军和伪军一部编成,美械装备,由中美合建,名义属交通部,实际上属军统指挥,纯系特务武装。这次歼其五个大队(全国十八个总队,每总队四个大队),是一大胜利。

 

    如(皋)黄(桥)路战斗

 

    敌二十五师全部,于八月二十三日开始向我运河门户邵伯、乔墅、丁沟等地进攻。如邵伯失守,就会威胁苏中侧翼及两淮。当时东线五捷,敌已一蹶不振。我采用攻魏救赵①[“攻魏救赵”即“围魏救赵”。公元前三五三年,魏国将军庞涓率大军攻赵国,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用孙膑“攻其所必救”的计策,率军不去赵国,而乘虚攻魏。庞涓撤固率兵回救,奔波疲惫,被歼于桂陵(今山东菏泽)。]的办法,西攻泰州,以策应邵伯的作战。乃以七纵留守,控制贲家集(海安北十里)以北一线阵地,一师、六师、五旅全部西进。

    八月二十三日晚,我大军由丁堰、东陈地区经如皋以南西开,准备于如黄线上与由黄桥东援的九十九旅作遭遇战。二十五日晨,本部到达荡里(在如皋西南十五里),一师到达加力、古溪一带,特务团到达古溪附近,六师到达分界附近,五旅到达如皋西北、西南一线。

    丁堰战斗后,如皋一线敌人兵力空虚,敌以为我军将攻占如皋,乃令驻黄桥的九十九旅(欠一个营)于二十三日由黄桥东开增防如皋城,但又怕遭我歼灭,同时令如皋一八七旅全部及七十九旅一个团、九十九旅一个营,分三路向西接应。敌九十九旅直到二十五日始从黄桥出发。敌军离开巢穴,便于我野战歼灭。我们决计歼灭九十九旅等部后再行西进。部署以六师首先歼灭九十九旅,而后一师、五旅集中歼灭如皋出来的援敌,特务团向黄桥警戒。

    二十五日中午,九十九旅到达分界及芹湖以西一线。我六师以一部分在芹湖担任阻击,两个团由大小杨庄南及马家仓驼向北出击,一个团由大界沟北向南出击,两个团由横巷向北占领小二房庄,切断敌向黄桥退路。该师各部当即向敌合击,至下午七时,西分界、大小界沟为我占领,将敌压缩包围于东分界、杨家岱一线。当晚猛攻,占领分界、沈家巷。敌全部集中东分界东段及荡里一线固守。如皋敌人也于二十五日中午到谢家甸、空田庄一线。我一师一个团在加力正面堵击,一个团由南向北出击敌人侧翼。下午,我五旅插至葛家庄、阮家庄、邱庄一线,断敌向如皋的退路,并打如皋出援的敌人。晚上,一师三旅两个团向谢家甸攻击,歼敌一个营。但战局仍僵持不下,时间拖长了对我不利,乃决心集中力量,首先歼灭东分界的敌人。二十六日,以三旅、五旅监视谢家甸的敌人,及准备打击如皋可能来的援兵;以一旅配合六师作战,由加力西进,中午到分界东北,插到芦家庄附近。下午一时,六师开始总攻分界的敌人,经一小时激战,将敌大部歼灭。敌向南逃窜约千余人,正遇到我一旅,全部被俘。接着,一旅、十八旅、特务团迅速挥师东进,拟于下半夜总攻加力的敌人,但因一旅未赶上,三旅进行局部攻击,歼敌二个营。二十七日晨,特务团及十八旅一个团到达何家岱一线(谢家甸以东)。敌于午前十时,以营为单位向如皋突围。如皋一个团向西救应,当时被我五旅击溃歼灭一部。突围的敌人,被我五旅、特务团、十八旅一个团、一师等部于下午五时前分别歼灭于如皋、谢家甸之间地区,零星逃往如皋的不足千人。

    七纵队配合行动,打通我南北运输线。二十六日晚,该纵队以两个团对姜(堰)海(安)线八十三师一部发动攻势。二十七日拂晓攻占大白米,晚攻克曲塘。至二十八日为止,东至胡家集,西至小白米,全部被我控制,歼敌一个营(缺一个连)。

    我乘胜利余威,扩张战果,以五旅向黄桥攻击。守敌一六○旅一个营并一个连,由于九十九旅、一八七旅的被歼,极为恐慌。二十九日晚,五旅开始围攻黄桥,在军事政治攻势并施下,于三十一日下午八时,守敌全部向我缴枪投降。

    此一战斗为自卫战争开始后,缴获俘虏最多的一次,歼灭九十九旅全部、一八七旅全部、七十九旅一个半团、一六○旅五个连、六十三旅一个营(缺一个连),总计俘虏一万二千余人,缴各种炮五十余门,轻重机枪六百挺,长短枪三千五百支,我军亦光荣伤亡三干五百余人。从此,敌一个旅不敢单独行动。

    这次战斗获得光辉战绩,虽然由于指挥上未犯错误,而指战员的英勇果敢、服从命令与艰苦的连续作战,乃是决定的因素。伤亡的勇士们的功绩是永垂不朽的。其次,掌握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故能取得胜利。此次出动的敌人,东西呼应,兵力相当雄厚。如果我军仍机械地执行攻泰州的西进计划,将出动之敌不顾,则会失去此一良好战机,而违反了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原则。在战斗部署上,将敌退路切断,并且不使东西两敌靠拢,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敌较弱的一路,使另一路敌人感到孤立而动搖,我们可调转兵力,顺利地予以各个歼灭。

 

    邵(伯)乔(墅)保卫战

 

    顽二十五师集结仙女庙、宜陵一线,企图沿运河线北犯,攻取邵伯、高邮、宝应,配合淮南、淮北的敌人七十四师、七军等会攻两淮(淮阴、淮安),并策应东线如皋等地“清剿”。

    邵伯位于扬州以北,形势险要,四面河流交叉,南北仅运河堤一条陆道。我军为保卫两淮门户,决以第十纵(谢祥军部)和二分区的四、五两个团保卫邵伯。具体部署:以四团守邵伯,五团守乔墅,十纵主力控制于乔墅以北,派一部守了沟,我野战军主力则西来增援,南北夹攻,求得歼灭二十五师于邵伯以南地区。

    八月二十三日,二十五师分三路向邵伯、乔墅、丁沟进攻。战斗至晚,进攻丁沟的敌人被我击退;乔墅河南街道被敌占领,我退河北;攻击邵伯的敌人,数次猛攻均被我击退,惟邵伯以东三里的洋桥被敌突破,我八十二团增援后,反扑夺回。二十四日,敌发动猛攻,乔墅全部被敌占领,五团伤亡很大。十纵八十七团接替五团,与敌对峙于乔墅以北。邵伯方面,顽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炮艇配合下数次猛攻,被我击退,并击毁炮艇两只。二十五日,顽仍全力猛攻邵伯。我四团、八十二团坚决抵抗,肉搏数次,黄昏后我猛力反扑,将敌击退,缴获汽艇两只。二十六日,顽调集兵力,再从运河堤正面猛攻,经三小时恶战,敌伤亡很重,并因我分界胜利威胁其侧后,乃于黄昏以后,全部溃退仙女庙、宜陵一线。虽然邵伯被炸弹、炮弹打得百孔千疮,工事全毁,但终于胜利的守住了邵伯,与如黄路大捷交相辉映。此战共毙伤进犯敌人约二千人以上,我军光荣伤亡一千余人。

    此次进犯的敌人,是拥有现代装备的正规军。我守军武器很坏,又系新成立的兵团,兵员不足,但以无比的顽强(尤其是四团),保卫了邵伯,创造了守备战的范例。

    以上是苏中自卫战七战七捷的大概经过。

    在这一个半月中,共消灭了反动派六个正规旅,两个交通警察总队,敌人伤亡损失五万余人,占反动派在苏中总兵力十余万人的百分之四十。我们缴获了大量的枪炮弹药、物质资财,这是一个较大的胜利。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胜利呢?

    检讨一个半月的作战,先要讲一讲海安撤退的问题。当海安撤退时,许多同志认为可惜,我也认为海安很重要,但为什么又要撤出呢?按旧的战略指导思想及一般的军事原则来讲,是想不通这个道理的。表面上,我们撤出海安是违背了“在所必争”的原则,其实不然。如果机械地教条主义地看待这一原则,当然是违反了;如果用辩证的眼光,客观地针对当时当面的具体情况来看,就会了解到,在当时海安是需要撤出的。革命的战略指导原则,要求我们不轻易放弃要地,但更要求保存有生力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死守海安,敌人以七个旅的优势兵力,集中在狭小的正面向海安进攻,即或我们能守住海安,但不能歼灭敌人,而在海安一点拚消耗,把有生力量消耗了,最后海安仍旧要放弃,那就正中敌人的毒计了。海安撤出后,不仅我们的有生力量保存了,而且转入了主动,待机作战,而使敌人背上包袱,分散了兵力,便于我们各个歼灭。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在撤出海安时,我向许多同志解释,说我们是胜利的,而且完全胜利了,但有些同志不大相信。现在来看,当时的撤退完全是对的。因为海安撤退之后,敌人被迫将兵力分散,同时,他错误地认为我们清退了,误信他们下面虚报,说我们伤亡损失达两三万人,因而骄傲得很,就实行其“纸上谈兵”的部署,暴露出许多弱点来。他第一个计划是要建立从海安向东经立发桥、李堡、角斜一线,到(木并)茶海边的封锁,以图分割我一、九分区沿江地带,扩大占领区,巩固他从扬州、泰州到海安、李堡、角斜以南的整个地区。可是这样的部署,给我造成各个击破的有利机会。他吃亏了。如果说退出海安时,我们开始转入主动,那末,李堡一战胜利以后,便是我们开始掌握了主动权。敌人对九分区“清剿“、“清乡”的计划就被打破了,他截断苏中南部的计划也被迫修改,不得不缩短防线,暂置通、如、海、启地区不管,而用全力来巩固海安、如皋、了堰、林梓、白蒲到南通一线,企图先巩固泰兴、泰州、靖江、如西地区再说。这是他的第二个计划。这个计划正在准备兵力、正在布置时,我们进行了丁堰、林梓之战,虽只消灭他五千多人,但比之消灭他两个旅还重要。因为这两个交通警察总队,是蒋介石法西斯的党卫军,美械化的特务武装,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缴获他们制造的几房子的脚镣手铐,是用来对付解放区人民的。这就把反动派第二个计划又打破了。此时,敌人为了巩固如皋城防起见,不得不将九十九旅从黄桥调到如皋来,又给我们一个好机会。当时我们决定西进有两个计划:第一个就是消灭九十九旅,第二个如九十九旅不好打或打不着,就舍之而采用攻魏救赵办法,向泰州攻击,以应援二分区(在我们打丁堰、林梓时,二分区方面已电告,敌二十五师进攻邵伯、丁沟,企图打到高邮、兴化)。当时我军如走东台、兴化西援,时间是来不及的,所以就决定走直路,经两泰进入江都运粮河南地区,这个行动好比孙行者打牛魔大王的办法,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这是带着危险性的。为了保持精力进入敌后作战,所以原先决定打丁堰、东陈、林梓、白蒲四点的计划,改为只打两点(只打丁堰、林梓),以便保持雄厚力量。只要打开一个缺口,用地方兵团守住这两点,主力便可进入敌后。这些敌人也笨得很,当我们没有到齐时他不出来,我们部队到了如黄线上(如皋至黄桥线上),九十九旅也到了分界,首先就与我六师打响了;如皋敌人也派出一个半旅到加力来接,九十九旅已被我六师包围了。当时我们采取“雷公打豆腐”的办法,先集中力量打分界的较弱的九十九旅。因为先打加力的一个半旅,时间要延长,同时如皋还有两个团可能出援,这样可能成为僵局。恰好我一旅拉近分界,六师也就更奋勇更迅速地拿下了分界。敌人一部向薄弱的一个口子突围,却被一旅堵住,于是九十九旅全部消灭了。我们回头再打加力的敌人,而这一个半旅的敌人却不敢走路,直等到如皋再派部队出来接,恰好六师及特务团赶回头,给如皋出来的一个团迎头痛击,于是加力敌人逃回如皋的计划,也就破灭了。这一个半旅,除二三百人逃散回到如城外,其余近一万人全部被歼灭,连如城出来增援的一个团也被消灭了一半。在两天两晚的战斗中,连分界歼灭的敌人在内,一共消灭了两个半旅。这一胜利,决定了苏中战局的完全改观,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落入我们手里。当时敌人如果不继续增兵,不仅无法再进攻,而且维持其交通线也很困难。敌人恐慌动搖到这样的程度:一旅人不敢走路,两个旅走路也还有些害怕,一个团不敢守一个据点,一个旅守一点也信心不高。为什么过去长驱直进,而现在却这样胆小呢?因为敌人在一个半月中,在苏中南线上兵力的百分之四十损失了,而且被歼灭的都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到今天大家才了解海安的撤退是对的,是争取胜利必要的步骤。

    除了海安撤退一个问题外,还有如皋战斗中宋家桥、杨花桥没有彻底解决敌人,以致要撤出如皋、海安,是否战略上的失败呢?当时有一般干部甚至个别高级干部也说我们在战术上是胜利了,在战略上是失败了。但认真研究革命的战略原则,是没有失败的。因为我们在战略上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战略上是以少胜多,整个如南战斗到如皋、海安的撤退,是没有违反这些原则的。但如南战斗在战术上,军事具体部署上,战斗指挥上,是有缺点的,对当时的战局确有影响,但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当时即或能消灭七十九师,但由于部队过度疲劳,第三仗打如黄线上六个团的敌人,是否能胜利还无确定把握。即或又胜利了,但当时的敌人还有五个旅以上的力量北进,在第三次战斗之后,部队更加疲劳,如敌人再增加上来,也会要被迫退出如皋、海安的。这样比之我们主动撤退就大不同了。整个五十天作战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以上这些。

    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呢?从政治上来讲,我们是自卫,是为消除内战,保卫和平民主,保卫解放区而战,是正义的战争,得到解放区人民全力的支持,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民主人士及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拥护,特别重要的是有党中央与上级的正确领导。国民党军恰与我军相反,其军队内部存在厌战情绪,官兵矛盾,派系矛盾等等,这些过去已经讲过,不再重提。

    现在,主要从军事上来讲。

    首先,是由于我们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我们不轻易放弃一个战略支点,但我们也不死守一地。因为我们不比苏联,我们没有国防重工业,死守一点,同敌人拼消耗,是不合算的。但也不是一枪不打,望风而逃,而是给进犯的敌人以阻击和重大的杀伤后才弃守。海安撤出前就是这样打的。一、六两师摆在旁边休息,七纵只以三千人抵住敌人七个旅、六万人的兵力,打了五天,敌人伤亡了三千多人,而我们只伤亡了二百多人。虽然弹药消耗多了一些,但一分区在通如公路上一个伏击,缴到了一百多箱子弹,又补起来了。总的说来,是换得了敌人相当大的代价的。

    其次,就是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战,坚决的执行了中央的指示。我们每打一个仗,中央总是来电说,你们好好休整部队,准备再战。因此,不断积蓄与充实了战斗力,便于连续战斗。我们执行了战略上以少胜多的原则,但在战术上,则恰好相反,采取了以多胜少的打法。如李堡之战,敌人三个团,我们使用了十四个团,差不多五个打他一个,而且是运动中打他,所以能迅速、千脆的消灭敌人。分界之战敌人两个团,我们用了十个团打他;加力之战敌人三个半团,我们第一线即使用了十三个团,连第二线的兵力共有十五、六个团,加上还有众多的民兵与地方武装,敌人当然就很难跑掉了。然而对于战术上以多胜少的原则,有些同志还认识不够,以为这样多人打少数的敌人,难道我们战斗力这样不行?认为这样太没有面子。而不知道,我们要迅速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迅速消灭敌人一路或两路,迅速解决战斗,尤其在敌人占优势的战役中,必须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连续进行几个战斗,如第一个战斗胜利了,使敌我力量平衡,第二个战斗胜利了,使敌人屈居劣势,我占优势,第三仗第四仗才能更彻底地歼灭敌人。因此必须在战斗中采取三个至五个打敌人一个的办法。这些道理许多干部还想不通,或者想通了而不能这样做。这除了爱面子一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位主义作怪,怕缴获的武器弹药被兄弟兵团分去了。结果不能解决敌人,影响战役的胜利,大家的面子固然不能保持,自己也碰得头破血流,打一个消耗仗,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其三,就是采取了战役战斗的速决战。许多同志对于上面要求限时限刻完成任务,认为是不体谅下级,是主观主义,太扮蛮。其实要求战役战斗的速决是应该的,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因为我们五个打敌人一个,武器弹药也不比敌人差,运动中敌人又不能带着碉堡跑,当然是可以速决的,也只有速决才能减少伤亡和消耗,才能争取时间打第二仗。有些同志说,现在敌人比苏维埃内战时强了。这当然有对的一面,但是,我们也比苏维埃内战时的红军加强了。过去我们每个团只有几挺重机枪,没有轻机枪和自动步枪,一直到反四次“围剿”后才有这些。当时敌人有重机枪、冲锋枪、自动步枪等,我们还是能够在战役战斗中迅速消灭了敌人。比如反三次“围剿”,在兴国的白石岭打韩德勤一个师一万余人,只四十分钟就把他干脆消灭,韩德勤本人也做了俘虏。反四次“围剿”,在东韶黄陂打敌人四个师,只八个钟头解决战斗,捉到两个师长。战役战斗中不采取速决战,就会变成僵局,就不能连续作战,也就不能歼灭敌人,更会变成劣势与被动,甚至于失败。所以,要取得更大更多的胜利,必须在战役战斗中采取速决战。要速决,就要不怕疲劳,作战时不要顾虑部队疲劳,要用一切办法,鼓励部队克服一切疲劳去争取胜利。但在战斗结束后,就要照顾部队疲劳,让部队很好的休息。现在我们有些部队恰恰相反,接受战斗任务时,就提出部队疲劳,要求休息,延迟了时间;战斗结束后,又不很好的管理部队,让部队东跑西跑、扯乱谈、吹牛皮,妨碍了部队体力的恢复。

    其四,各兵团协同动作,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一个半月的各个战斗中,总的方面讲,各个兵团还是能够协同一致的,但在个别战斗中,仍旧不能很好的协同动作,如宋家桥、杨花桥战斗就是一例。这次打分界,第一天夜里攻击时,也是这个团打,那个团未打,所以未能解决战斗。第二天集中五个团一齐总攻,只两个小时就把敌人解决了。各兵种的协同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我在以前几次干部会上,屡次提出要组织炮火集中使用,大家还不大相信,直到这几次战斗中,受了敌人的教训,才改进了。如李堡之战,集中炮火使用,便很快地解决了战斗。打了堰、林梓也是如此,所以都很快的取得了胜利。但其他兵种的配合还差,尤以辎重兵最差,淮安送出的炮弹子弹,已经半个多月了,但直到昨天才到达此地。骑兵、工兵,我们暂时还无此兵种。

    上面所讲的这些长处,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是否因为胜利,就没有缺点了呢?不是,还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表现在:

    一是协同动作上,还没有做得很好。特别是攻击部队与钳制部队,不能很好的呼应与配合,第一线部队与第二线部队配合也差,各兵团还不能按照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次分界的敌人,要是一旅迟到几分钟,就会跑掉很多。又如加力的敌人,如果十八旅再迟到十分钟,也就要跑掉很多了。因为拖了时间,所以五十四团及旅部几乎遭了危险。如果到得早一些,还可能全部解决如皋增援的敌人一个半团,甚至还可能乘胜攻进如皋城。一旅在分界得了便宜,心满意足,慢慢转移,赶到加力,还不知敌人已突围了,所以,在加力战斗中就没有捉到敌人。特务团如果迟到几分钟,也就捉不到什么敌人了。所以,时间对于战斗是很重要的,战斗的胜败,每每决定于最先与最后的几分钟,哪个能占先机之利与坚持到最后关头,哪个就会胜利。时间对于整个战役也有决定意义,各兵团如执行任务过迟了,当然不好,但有时行动过早了也不行,因为过早了,会暴露整个企图而影响全盘战事。所以要遵守时间,同时又要照顾到部队疲劳。有些团队遵守时间是较好的,、但有些部队因为遵守时间而没有吃饭,饿着肚子打仗,那也是不好的。甚至有些团队在战时,伙房不弄饭,分开吃东西,弄得时间参差不齐,更是不好的。

    二是通信联络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好。物质技术上固然给我们限制,但各级指挥员注意不够,通信部门本身工作还不够健全。如电台有时叫不应,有报发不出去,徒步通信也不够。如我在芦港写一封令五旅出击的信,叫两个通信员送到司令部,计算只要一小时即可送到,但四五个小时才送到,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么重要的信,送到离敌很近的如皋附近去了,还是通信班副挡回来的。这两个通信员应当处分,因为他们是当天随我由司令部出发到芦港的,沿途又摆有路标,不应该走错路的。通信连不执行上级处分这两个通信员的命令,是不对的。另外在通信联络方面,还有一个相当普遍的缺点,就是枪一打响,上级和下级就断了联络,电话也无人守了,报告也不送了。这是由于干部还缺乏兵团作战的观念,以为只要自己打得好就够了,而不知道单只你一部分打得好还不行,整个战役还不一定胜利,而需要很好的互相配合,才能有更大的胜利。为了加强通信联络,必须尽量使用现有通信工具,如电台、电话、骑兵、脚踏车、徒步通信。今后只要部队一宿营下来,就要架好电话。战场使用号兵已不适用了,如皋战斗中伤亡号兵六十多个,就是一个明证。旗语也值得研究。关于这方面,还要研究许多办法来改进。

    三是侦察警戒问题,主要是下面对敌情不注意收集,总是问上面“情况如何”。不知情况是从下面来的,上面只做综合归纳的工作而已。侦察敌情最好是捉俘虏来审讯,这个工作在某些兵团司令部虽做了些,但还不够,更没有看到哪个下属部队做过。侦察连也没有建立,这是需要很快恢复的。过去侦察部门主要只做了些汇集、整理材料的工作,而想各种方法去收集情况还很少。侦察员主要还只是做了找向导或送信的工作,本身职责还搞不清,业务很差,这是必须改进的。警戒方面:地面警戒不注意,对空警戒更差,防空被大家忽视了。这不仅会招致局部的损失,而且会暴露我军意图,泄漏秘密,影响整个作战。今后要把防空纪律严格地建立起来。此外还要注意防毒。最近,蒋介石从美帝国主义那里买了许多毒气弹来。中央社造搖说我们打大同使用毒气,就是为他施放毒气作借口。

    最后,我们对进攻苏中的敌人作战,所以能取得巨大胜利,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形势,除了上述政治军事原因之外,主要是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因此,大家应记住:谁保存了有生力量,谁就会胜利,谁消耗或丧失了有生力量,谁就会失败。大家要很好地注意掌握部队,组织火力,利用地形地物,讲究战术,正确地指挥作战,减少伤亡。后方机关要很好地组织准备后备力量,补充前线部队,如协助动员民兵、地方武装参军,组训补充兵团,爱惜民力。在战斗中缴获品分配上,应尽量照顾其他友邻部队及未参战之部队,特别是牵制部队,也要发一些给地方武装民兵,这都是对自己对整个战争的胜利有利的。各部有些打埋伏的枪支,已经锈坏了,还不愿交出来,以致完全不能使用。一个半月来,歼敌五万多人,缴获武器不少,但上级要各部抽出一批去武装其他兵团,则多说调不出,遵命缴送上级的,零件都不全,其中有些确是被打坏的,但有些是本位主义作怪,故意将零件扣留,自己多留些。这样使交上来的武器完全失去作用。这等于是破坏革命武器,是对革命的犯罪行为,应该立即制止。

 

注释:

*[这是粟裕在华中野战军干部大会上的报告记录稿。关于苏中战役胜利的意义,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我延安总部发言人指出:“汤恩伯部蒋军对苏中的进攻已经惨败。这件事对于今后的战局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汤恩伯所部蒋军,共有十一个旅(原师改编),在扬州、如皋一线进攻苏中,我粟裕将军所部在广大民兵配合之下,保卫苏中,自七月十三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七战七捷,前后消灭汤军七个整旅(即七个师)之多,俘获五万余人,和大量美国装备。”“我中原大军之突围胜利及苏中之保卫战胜利,已奠定解放区军民之胜利信心。”九月三日至八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战区消灭刘峙部蒋军四个旅(原师)后,延安《解放日报》于九月十二日发表社论称:“这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关于苏中战役的作战经验,中共中央军委于八月二十八日致各战略区首长电中指出:苏中前线“我军主力只有十五个团。但这十五个团是很充实与很有战斗力的,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补充方法。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栗裕军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