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战斗——栗裕军事文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33:55
关于组织战斗*
(一九四○年四月十六白)
同志们!今天的军事课讲组织战斗。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现在大部分部队在这里整训,准备进行更大的战斗;只有大家懂得怎样组织战斗,才能完成战斗任务,争取圆满胜利。
什么是组织战斗?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是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是各种力量的总决赛。要保障战争的胜利,一定要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好;战争的哪一方能多动员些力量,那一方就多一层胜利的保障。今天我不从广义上来讲组织战斗,单就人类战争史上军队指挥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来谈这个问题。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式武器不断产生出来,同时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范围和规模、战争的形态和手段,都在不断变化,于是军队的指挥关系也在不断演进。从有军队到现在,军队的指挥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火药发明和用于战争之前,军队的装备是刀矛、弓箭、盾甲之类的冷兵器。军兵种只有陆军和水师。陆军主要是步率和马卒(包括马拉战车)。水师所乘的船只,是以帆桨为动力的楼船和艨艟战舰。打起仗来,兵对兵,将对将,主将打败了,几万、几十万人马也就败了。军队作战的战斗队形和战术,无论攻防都较简单。所以只有简单的指挥关系,通常由军队的主将,以口语或旌旗、鼙鼓之类的信号传达命令,进行指挥。所以可称为“司令时期”。到发明了火器,特别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军事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指挥关系复杂起来了,有了参谋处的雏形组织,可以称为“拿破仑时期”。从十九世纪初叶以来,人类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正在进行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更加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军队的编成和武器装备日益复杂、精良,现代化海空军和装甲兵的出现,使战争由地面扩展到海上和空中,由线式的战争发展成为面的和立体的战争。因此,在军队使用和指挥关系上,也起了变化。作战时,要使各军兵种,在规定的时间和战线上,协同配合,发挥最大威力,取得预定效果,就必须有周密的组织部署,所以现在是“组织战斗时期”。回顾军事指挥关系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组织战斗及组织战斗的重要性。
怎样组织战斗?目前,我们的部队是单一兵种,武器装备落后。这里不谈现代化大规模的组织战斗,只从我们现有条件出发,涉及的范围较小。尽管这样,组织战斗要做的工作和注意事项还是很多。刚才我说了,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打更大规模的仗。打大仗,不象打小仗那样,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这样多人,如果打不好,走是走不了的。所以,现在我们就要作准备,准备愈充分,胜利愈有保证。现在就我自己的经验、体会,按一般程序讲讲主要的方面。
第一,明确任务,了解意图。战争是用来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发展到某一阶段,受到阻碍,只有用武装力量扫除障碍,才能解决矛盾。我们的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和每一个战役、战斗的任务、目的,就是根据我们的政治目的和战略、策略要求来确定的。当然,这是领导机关和高级指挥员的事,但作为下级指挥员,在领受任务时,必须力求正确理解上级总的意图,明确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及其意义。这样才能树立全局观念,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进行战争动员。战争动员的范围是多方面的,首先讲政治动员。要普遍而深入的进行政治动员,而且要以政治动员去保障其它方面的动员顺利完成。
在部队中进行政治动员,要使全体指战员切实明白这次战役、战斗的政治任务、目的和意义,明白争取胜利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动员鼓舞士气,提高信心,发扬勇敢作战,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去争取胜利。我们的军队是党领导的军队,先在党内进行深入动员尤为重要,使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在作战中能起核心领导和骨干作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要做好组织调配。健全支部领导,使各班各排都有党员和党小组。要区别主要、次要,一梯队、二梯队等方面,适当调配政工人员,并使他们学会开展战时政治工作。
对政府部门进行政治动员并适当调配政府工作人员。这是在我们掌握政权的地方才有的工作内容。
人民群众的动员,在于通过地方政府和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各种参战队,帮助军队作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内战时期我们打仗,军队还未开进,首先就派人到前面去动员群众封锁消息,布置侦察警戒,组织群众的参战队。由于有了群众的动员与支援,所以红军能够在敌人的空隙中间甚至包围圈中间打仗,能够打了第一仗,接着打第二仗,第三仗。这一点,现在我们反而做得差了。往往为了保密,战前对群众没有动员,也没有组织群众参战,以致打过仗,部队很快转移,找不到群众,伤兵没有人抬,战利品没法处理。为了战争的胜利,今后我们每开辟一块新区,要迅速帮助地方建立政权,并支持政府开展工作,从而取得政府和广大群众对我军的支援。
还要把工作做到敌人内部。当然不是动员他们来打我们,而是要加紧瓦解工作,促成其内部的动摇和对长官的不满,有利于我们解决战斗。
其次讲军事动员,包括有生力量的动员、武器的动员、技术的动员和勤务机关的动员等。
补充兵员,充实连队。我们现在的编制状况,还不适宜于打大仗。一个战役要经过很多次战斗才能完成。比如,敌人从金坛、保水、高津分三路向我们进攻,我们要准备在一天之内至少连续打三仗,才能打垮三路敌人,结束战役。现在,我们一个连三四十个兵,多的也只五六十个。一仗打下来,假如伤亡二十人,还剩二十几,还能算个连吗?如果再打一仗,再伤一些,连长就变成班长,不能再打了。如果我们一个连能有一百二十人,情形就不同了。早晨打一仗,伤亡三十人,还有九十人;吃了午饭又打,再伤亡几十个,还有五六十人;有五六十人,就还可以打第三仗。为了打大仗,现在要用大力来充实部队的兵员,在近几个月内,我们要完成扩兵一万人的任务。
对机关非战斗人员要加强组织训练。我们机关和直属队,现在有七百多人,只有三个战斗班。打起仗来还要派部队掩护这些非战斗人员,很划不来。所以,要做到机关精干,非战斗人员要尽可能减少,并认真加以组织训练,使他们能走会打,具有自卫能力,不要或少要部队掩护。对公勤人员更要加以组织训练,否则,枪一响,他们会慌乱,影响部队的战斗情绪,甚至行李担子会把自己的队伍冲垮。
对马匹要调教,对驭手要进行训练。我们现有马匹数量不多,但对这些马匹也要进行适应性调教,使它们听到枪炮声不惊蹄脱缰。行军过桥时,要注意不使马匹踩垮了桥梁,影响部队行动。
适当调配武器。我们部队都喜欢轻机关枪,当然轻机关枪是好的,但是太多了也不好。你一个连只有三四十个兵,倒有五挺轻机关枪,三个人扛一挺,去了十五个,还有十到二十几个步枪兵,轻机关枪又不能上刺刀冲锋,子弹打光了还抵不了一支步枪的作用。所以轻机关枪多固然是好的,但一定要兵员充足,步枪兵也要按比例增加。要懂得现在我们弹药来源困难,解决战斗主要不是靠轻机关枪火力,而是要靠步枪和刺刀。国民党军队打仗,通常是一丢几十挺轻机关枪。他们一个班就有一挺轻机关枪,一挺轻机关枪要三个人管,负伤一个,就要两个人救护,就去了三个;负伤三个,就要去掉九个,结果轻机关枪没人扛了,只好丢。过去,我们有的部队也是轻机关枪太多,所以在作战中也丢了一些,很可惜。我们准备来一个抽肥补瘦,适当地调整一下,希望轻机关枪多的部队不要舍不得。弹药的情况也是有多有少,也要作适当的补充、调剂。此外,在战前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要进行擦拭、检修,防止武器锈蚀、弹药受潮。
要根据作战任务,结合实战要求,确定战术、技术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这次整训期间,我们要着重演练夜间战斗、河川战斗和奇袭,演练排、连、营、团的战术,尤其要演练几个团协同作战的动作。要打大仗,我们就要练习打大仗。打小规模的游击战,可以随心所欲,从左边、右边、正面打都可以。但是打大仗就不行啊!规定你在什么位置就应该在什么位置,时间、动作要协同一致。
加紧各项勤务保障的准备。筹集粮秣,保证部队连续作战时能够吃得上饭,而且要吃得饱、吃得好。筹集医药,调配医务人员,组织救护所和担架队,做到及时抢救和后送伤员。采取多种手段,改进和加强通信联络,保证部队战时联得上,协同好。
第三,侦察。侦察既是战前准备,又须在战斗中不间断进行。侦察的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查明敌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组织战斗前,应该把敌情了解清楚。要保证军事上取得胜利,就必须对敌人有透彻的了解。要了解敌人的番号、兵种、兵力、装备、部署、工事状况,了解敌人的交通枢纽、机场、码头、仓库、兵站的位置,了解敌人的行动企图。除了上述一般情况外,还应着重查明敌人的战斗力状况,它的长处、特点和弱点,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
1.了解敌人的组织状况如何。拿中国军队来讲,假如这个军队的长宫、士兵大部分是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我们就知道他们不会爬山,只会走平路,和他们打山地战最有把握。假如是南方人多,他们会走平路也会爬山。假如是两广的军队,他们比较强悍,善守能攻,战斗力较强。一支日本军队,其中老兵新兵的比例大小,可以判断出它的战斗力强弱。日本的常备军和老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预备军和新兵,缺乏训练,战斗力明显减弱。
2.了解敌人对士兵进行些什么欺骗教育,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欺骗,进行政治瓦解。了解敌人的官兵关系怎样,一般说,行伍出身的军官,因为他本身来自士兵,知道士兵的痛苦,所以能团结士兵;出身军官学校的军官,对士兵的生活情形不了解,团结士兵要差一些。国民党军队就有这种现象。中央军的军官多数是军校出身,他们摆架子,打仗怕死,在士兵中没有威信。广西军就不同,他们的军官是从士兵升到班长,再经过教导队训练,然后当排长、连长,所以他们官兵关系好,战斗力强。
3.了解敌人内部存在什么矛盾,以便利用这些矛盾。
4.了解敌人指挥官的个性和指挥能力。假如敌人指挥官是善于猛打的,我们就要对付得了他的“程咬金的三板斧”;假如敌人指挥官的胆子小,我们的打法又不同,可以首先给他一阵猛打,打得他胆子更小;又假如敌指挥官疑心重,优柔寡断,决心多变,我们可以多设疑兵,多用欺诈手段,促成他动摇。
5.了解敌人的司令部、指挥所设在何处,哪里是他的要害和弱点。攻击敌人的弱点和要害最易奏效,如果首先把敌人的指挥机关打掉,其他队伍也就垮了。
二是侦察和熟悉地形。有的同志说,到我家乡打仗,我的把握就更大。为什么呢?因为他熟悉那里的地形,哪里有条沟,哪里有座桥,都很清楚。所以侦察和熟悉地形,对于军事行动、作战胜负关系极大。我们一定要把我军活动地区的地形弄得很熟,要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做到不看地图也能熟记山川、河流、湖泊、道路、桥梁情况,并明白这些地形对敌我双方的军事价值。这样,我们就能充分利用地形之利,计划行军、作战,从容自如地应付各种敌情。
三是调查社会政治情况。要了解作战地区群众对我军的认识、态度如何,斗争情绪和组织状况怎样,能够动员与组织多少担架队、运输队帮助我军作战。同时,要了解群众对敌人的仇恨程度怎样,是消极观望还是坚决抗拒,或者敷衍应付。还要查明敌探汉奸、破坏分子以及两面派的组织和活动状况。充分掌握这些情况,才能周密组织战斗,保证打胜仗。
第四,关于制定作战方案。我们既已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查明了与作战有关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和地形条件,查明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企图,了解了它的长处和弱点,再联系我军的各种因素,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判断,就可以较有把握地定下打与不打,或者打谁、何时打、怎样打的战斗、战役决心,定下了正确的战斗、战役决心,还要制定出相应的作战方案。
作战方案通常由参谋长提出。怎样制定呢?比如说,敌人分三路向我们进攻,一路从金坛到傈阳,一路从溧水到上兴埠,一路从高淳到郎溪。如果我们决心以战斗的胜利来打破敌人的进攻,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有利地形,速战速决,先打他一路,才能达到目的。究竟先打哪一路为有利呢?这就要用心在敌我兵力对比、地形条件、解决战斗所需时间等因素方面,加以精确的计算、权衡,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加以比较,最后确定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来。根据前面说的情况,怎样打法,我们可以这样设想:打溧水这一路。好处是,这一路是山地,我们兵力隐蔽,好展开,可以居高临下,用火力歼灭敌人。但缺点是,假如敌人先我占领了要点,则我不易迅速解决战斗,它还可以从容掩护退却,而且如果迟迟不能解决战斗,溧阳、高淳那几路敌人也可以增援过来。这是一个方案。第二个方案,打金坛到溧阳这一路。这一路东面是太湖、(氵鬲)湖,我们从翼侧打出去,他就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地位;高淳那一路敌人不好来,三路只剩两路,这是优点。但缺点是,这里都是平地,对我不利。这样,我们就可以加以比较,确定一个更完善、更具体的作战方案来。不管最后采取哪一方案,都要考虑到,万一情况变化,打了败仗,如何应付,要有具体处置计划。
作战方案大致应包括下列内容:敌情的分析判断;我们总的意图和任务;各部队的任务和动作;指挥机关的位置;伤员、给养、行李担子以及俘虏兵的处置;本级指挥员代理人的指定,等等。
第五,关于战时勤务和战后勤务。关于战时勤务。首先,打仗时战斗警戒很要紧,各方面都要考虑到,特别要加强左右翼及侧后的警戒。打大仗,各部队还要注意与左右邻和后梯队保持密切联络。其它如侦察、情报机关要随时掌握敌情变化,通信部门要保障通信联络顺畅,供给机关要想方设法保障弹药、给养等作战物资的及时补给,政治机关和卫生部门,要大力进行救护和后送伤员的工作。后送伤员要从小路走,不能抬着第一线的伤员从二梯队和预备队面前过,以免影响二梯队和预备队的战斗情绪。要注意的战时勤务主要就是这些。
关于战后勤务,我想值得指出的有如下各点:(1)搜集和研究敌情,如敌人被消灭了多少,哪方面敌人退了,哪方面敌人可能反扑等等,迅速报告上级并通报各部。(2)迅速组织部队追击。打退和击溃敌人,不算完全的胜利,一定要追击,不追击,进攻的任务就没有完成。(3)收容失散、落伍人员,使他们迅速归队,或暂时编入就近的连队。(4)及时救护伤员,处理阵亡官兵的善后事宜。(5)迅速收集处理战利品,关键是迅速运走,避免重新落入敌手。(6)整理组织建制,补充弹药,准备再战。(7)收容和按政策妥善处理俘虏。(8)加强侦察警戒。战后,部队疲劳,打了胜仗,又容易产生骄傲轻敌思想,往往忽视警戒,而敌人常常利用这一机会对我们进行袭击,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战后各级干部要特别提高警惕,防止麻痹大意,注意加强侦察警戒。这样,才能保证战斗完全取得胜利。
同志们!依照我们现有的装备、技术条件和编制状况,关于组织战斗的问题,大概的就讲这些,完了。
注释:
*[一九三八年九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为贯彻这一方针,周恩来受党中央的委托,于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经与新四军领导人研究,规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同年十一月七日,新四军军部决定将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统一指挥江南和从江南开赴江北的部队。为了贯彻向北发展方针,陈毅、粟裕一面积极组织部队渡江北上,一面再三建议军部率领皖南部队东进苏南。江南北上部队以六团主力与挺进纵队一部合编的新的挺进纵队开展扬(州)泰(州)地区抗日游击战争;以四团主力与挺进纵队另一部组成的苏皖支队向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发展,并打通与第五支队联系,从而为开辟苏北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篇是粟裕在江南指挥部驻地江苏保阳县水西村附近,为准备继续向江北发展而集中整训的主力部队指挥员所讲的军事课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