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村封闭:出村报告村干部带出入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12:39

北京大兴村封闭:出村报告村干部带出入证

2010年04月30日09:52南方新闻网贾海峰我要评论(318) 字号:T|T

[导读]北京警方在大兴区老三余村试点城乡结合部封闭管理模式,这些社区早上6点开放,晚上11点后关闭村门,无特殊情况不得出入。

4月27日晚11点,大风。孔庆明结束一天的工作,拉紧衣领准备回家,同村邻居打趣他:嘿,你在网上火了。

孔庆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余村的巡逻队长。因为一场关于“封村”的现场会,他也顺带着成了风口浪尖上的焦点人物。

北京警方25日在大兴区老三余村召开现场会,试点推行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倒挂”村封闭管理模式。

实际上,此次大兴区推行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管理,老三余村只是试点村之一,另一个试点寿宝庄村在模式和时间上也和老三余村同时进行。

京郊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密集,乃至于部分村落流动人口倒挂。北京,买房、租房等居住成本偏高,致使大量流动人口只能在京郊谋得栖身之地。

以大兴区为例,流动人口已从2000年的7万多人发展到2009年的59.1万人,成为全市4个流动人口倒挂区之一。

卷土重来

“好多记者来采访。”孔庆明回忆,“前天3拨,昨天4拨。”

“白天小门都是开着的,还是可以出入,晚上凭证件进出。”孔庆明觉得,封闭管理村庄是为了给村民和外来人口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不过他也坦言,办出入证主要是针对6000多名外来人口,因为660多名村民巡防队员基本都认识。

实际上,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为了更好的放控疫情,老三余村就实行过封闭管理。作为北京市头一批外来人口管理员,孔庆明的治安巡逻工作生涯正是从那时开始。

封闭管理对老三余村的村民也并不稀奇,村民们称,早在北京奥运会、去年五一、十一前后,该村就曾封闭管理过。

今年初,大兴区政府即确定推行“村庄封闭化管理”模式。4月中旬,老三余村的主街道上开始挂出“村庄封闭、人人参与、和谐家园、家家受益”的标语。

社区早6点开放,晚11点后关闭村门。对于“限时锁门”这件事,孔庆明解释:白天15个出入口锁大门、开小门,当班的巡防队员不定时在全村巡逻6趟;每晚11时到次日6时,村里除正门外的另外14个出入口大小门全部上锁,正门则由巡逻人员值守,住在村里的人只要凭出入证随时都能进出。

大兴区认为,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学习成立高档小区的封闭管理的经验,住在小区的人持证出入,对外来的陌生人登记造册,掌握来访者信息。

包括西红门镇、旧宫镇、瀛海镇、黄村和亦庄在内的“北五镇”16个村已经开始试点流动人口封闭管理模式。6月底前,大兴警方今年内将先期在大兴区92个村庄推行封闭式管理模式。

加强监管

不过,“封村”却让贺芸着急上火。

因为附近瀛海镇拆迁,贺芸一家4月初刚刚搬至老三余村。贺芸和丈夫5年前到北京,一直靠开杂货铺卖菜营生。贺芸迁至老三余村,主要就是看中了这里大量的客源。

贺芸说,店铺租金每个月1000多元,但是小店一天就能挣几百元。

但新铺开张还未足月,村里就传出了封闭管理的消息。贺芸目前也还搞不清楚晚上11点之后到底能不能进出村子。但是平常丈夫夜里两三点就要出门进菜上货。

其实,老三余村附近的大白楼村和寿宝庄村也在陆续的办理出入证。“北边开发区的人肯定是来不了了。”村里一个店铺老板告诉记者。

老三余村主街道上数十家小店的主人也都有这样的担心,几乎所有人都悲观的感到:今后的生意肯定要淡了。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目前除了担心生意,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赶紧办理出入证。因为村里开店做买卖的,99.9%是外来人口。

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卫爱民表示,封闭管理的做法,应首先明确划分村民自治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界限。如果是村民自治的程序,经过村委会甚至村民大会的形式做出的决定,从程序上讲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是当地政府作出的,应该探讨这个措施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有没有这个必要性,否则就有越权的嫌疑。

“小区主要功能单一,就是居住,而村庄的功能复杂得多,承担了很多社会功能,譬如生活、生产、公共议事等,而且小区是业主私产的区域,而村庄则不是,并不能因为小区可以封闭就类推到村庄可以封闭。”

4月10日,作为试点之一,老三余村正式开始办理出入证。只需要外来人员带上身份证、暂住证,就能领到一张新的身份证明证件——一张抬头写着“西红门镇老三余村出入证”的绿色卡片。卡片上记录着持有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原籍、现住址、职业、单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还贴着一张登记照。但并没有公章等防伪的标识。

大兴区公安局称,自今年3月以来,率先进行试点的金星派出所辖区(老三余村在此列)村庄110警情同比下降45%,发案同比下降10%。

不同于西红门镇的管理模式,大兴区礼贤镇前杨村的村民最近则收到另一份通知,大意是政府部门给每家每户补贴1000元钱,希望户主不要把房子私下出租给外地人。

“想要出租就把信息告诉村干部,村干部再上报,让政府对出租房进行一定监管。”一名前杨村村民透露。

药方在别处?

经过24年的历史沿革,北京暂住证有望在2010年退出历史舞台。除北京外,广东、浙江等省市,也开始废止暂住证。

不过,暂住证还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今后常驻大兴区92个村庄的外来流动人口,出门又要再多揣一张“出入证”。

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与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崇法表示,与其他城区相比,大兴区的常住居民的结构的确比较复杂,外来人口相对较多,管理难度也相对比较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并不能将此作为“封闭治村”的理由。

他表示,“外来人口”事实上对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仅仅由于“户籍所在地”不在本市,就受到“非居民待遇”,“是很可悲的事”。治安问题的实质,源于管理不到位、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而将地区治安问题完全推到“外来人口”身上,显然“有失公平”。

长期以来,城市政府的许多管理都是通过户籍管理来实施,而这种办法对于非本地居民大量涌入缺乏良好的应对。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翟振武表示,未来10年左右,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有可能放宽户籍限制。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如果出于政府的特殊需求,可以共商“造墙”,当地村民需要参与到讨论之中。如果这是城市发展、管理中的例外,则需要了解村民、暂住居民等人的需求。

“最适合目前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口管理方式,就是不要去清楚地划分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而对所有常住人口实行物业式的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北大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认为。        从2008年我们已经开始封村了,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本身就是一个工作,今天无非多几个大门的事,可能上面要给投资安一下监控系统。这就便于我们巡逻和监控好得多,我们巡逻就轻松点。

  (上访的)根本不让他们进,这种人不让他进。因为他不安静,太厉害了。我跟他们打交道有三年了,他们这帮人跟社会有点敌对的劲头。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杜绝他们进入我们的村,不是说歧视,主要是不太欢迎他们这帮人。

  没有限制人生自由这一说,咱们还是随便出入的。你有一切手续,你像身份证、暂住证,进入村庄的都有一个登记,咱们有一个录入登记,统计人口。谁来了谁走了,都登记。发给了他一个卡,登记出入村庄的卡,就可以随便进入本村了。

  说清理由,走亲访友你得说出朋友或者亲戚的名字,咱们核实之后一样可以进入。像网上报的像监狱一样,不是那样的。你有正当理由,咱不可能拦截人家。本身人朋友在村里住,电话也打通了,也核实了,你不可能不让人进来。咱没有权利,对不对。

 

人物:孔庆明 对话者:沈洪 摄像:沈洪 编辑:沈洪 后期:关茜茹【我有话说

 

深度对话:孔队长您先给我们介绍下巡逻队现在的情况?

孔庆明:现在状况是,我们巡逻队八小时制,三班倒,24小时都有人,分三批人。白天村子主要是街道巡逻,不定点,它每组组长自己安排,不定点六趟巡逻。夜间是11点开始进行封闭,也是进行巡逻,11点以后进入我们村的车辆人员,车辆要登记,人员要询问。如果发现可疑的,或者行动不好的,怎么说呢,有点感觉不太好的人,要进行登记,也可以进入村子。

深度对话:晚上11点之后村里人能出去吗?

孔庆明:可以呀,这都是随便的,不光是村里人。出租房屋居住人员都可以随便出入,但是车辆要进行登记。可疑人员,像晚上蹬三轮进入村庄的,或者收废品这一类的,可能就要杜绝。如果他们没有正当的手续,像咱们派出所办理的暂住证或身份证,或者出入卡,如果这几个证不带齐的话,尤其是身份证和暂住证没有的话,一般就杜绝让他进入村内。主要是考虑到咱们村的治安还有村内的安全,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深度对话:出入卡要怎么办?

孔庆明:就是我刚才跟你说,人员登记卡。咱们村单办的一个,咱们村人员录入之后,给你做一个人身登记卡。咱们流管人员直接上门服务做登记和办理,都是免费。

你像咱们邻村上咱们村买东西,拿他们村的出入卡一样可以出入,不受限制。11点以后,像在咱们村居住的,拿出来一样,因为出入卡都登着人员居住地。现居住我村,谁那谁那,都有登记。

你走亲访友的不可能就为了上这来办一个卡,我为了进这个村办一个卡,那没必要。说清理由,走亲访友你得说出朋友或者亲戚的名字,咱们核实之后一样可以进入。像网上报的像监狱一样,不是那样的。你有正当理由,咱不可能拦截人家。本身人朋友在村里住,电话也打通了,也核实了,你不可能不让人进来。咱没有权利,对不对。

 

杜绝上访人员和民族分裂分子进入我们村

深度对话:之前网上有说这个村聚集了蛮多上访的?

孔庆明:那已经清理完事了,在2008年就已经清理了。以前也报道过,那会儿我就管这块。

深度对话:之后呢,2008年到现在呢?

孔庆明:基本上去年也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现在咱们村庄封闭之后,筛查的已经杜绝这帮人进入到咱们这了。

深度对话:他们来就不给他们办暂住证?

孔庆明:根本不让他们进,这种人不让他进。因为他不安静,太厉害了。我跟他们打交道有三年了,他们这帮人跟社会有点敌对的劲头。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杜绝他们进入我们的村,不是说歧视,主要是不太欢迎他们这帮人。他们有时候,这帮人又偷,又拿,而且居住的条件他是逮哪都能住。这帮人的品质和素质太次,而且老找事。现在我们杜绝他们进入我们的村。

深度对话:2008年之前是很多是吧?

孔庆明:有一些,不能说很多。主要是因为咱们这485,485公交车正好在咱们村口有一站,这站地呢,因为咱们离总站很近。好多人他上北京上访局,国家上访局正好在南站,这个车正好到那,便于他们去。咱们这以前也住过一些,但是2008年以前我们已经清理过了。这以前也有报道过,我们都清理了。

深度对话:这两年没有了?

孔庆明:基本上没有了,尤其是我们封村管理之后,社区化封村,社区化管理之后,基本上没什么上访的人了。我们杜绝他们进入。

 

周围都在拆迁,好多人涌到我们村来了

深度对话:那现在这边外来人口主要是?

孔庆明:基本上都是打工的,做生意的,就这一片人多,基本上都是安分守己。咱该怎么说怎么说,人家也挺支持我们这块的,好多人也很支持我们。我们从4月10号开始的,基本上连打架斗殴的都没有了。

深度对话:这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执行的?

孔庆明:您说正式封村管理这块,我们从2008年就做了。奥运会之前,我们奥运安保时候就做过这一块。这两年多,三年一直都在坚持,今年力度大。今年主要是把各个出入口,咱们农村一般都是四通八达,所以今年咱们镇里,区里在村内投入都很大,各个出入口都安装了大门。

深度对话:今年为什么要加大这样的力度呢?

孔庆明:主要是咱们四周都在拆迁,大批的流动人口涌入到咱们这。给咱们村一个是收入增加了,咱们得说是这么回事。但是人员管理和治安状况可能也要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因素,我们一个是巡逻队员少点,为了加大村里的流动人员和本村人员的安全,有一个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实行了这个封闭。说是封闭其实就是加大管理。

深度对话:什么从时候起人多了?

孔庆明:从去年下半年。咱们这个西红门分东区、西区,两区。西区现在都已经拆迁完了,所以大量的人口涌入东区来了,而且北边是丰台区。我们这边属于,咱们再往北就是丰台区了,现在丰台区的南苑也在拆迁,所以好多人也涌入到咱们这边来了。就给我们村加大了人员数量,给我们巡防队加大了工作量。

深度对话:所以主要针对附近拆迁的流动人员?

孔庆明:咱们不是针对人家说,大量的流动人员涌入到咱们村,可能要掺杂一些素质低下或者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咱们为了提前预防和避免这些事情发生,也为了村内居住的安全,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把居住区安装大门之后,封闭起来了。

但是没有限制人生自由这一说,咱们还是随便出入的。你有一切手续,你像身份证、暂住证,进入村庄的都有一个登记,咱们有一个录入登记,统计人口。谁来了谁走了,都登记。发给了他一个卡,登记出入村庄的卡,就可以随便进入本村了。

 

人越来越多,给我们增加管理上的困难

深度对话:封闭管理之前,咱们这村是怎么管的呢?

孔庆明:也是有巡防队,最早的外来人口管理。后来不是说外来人口管理不是有点歧视的意思吗,重新改的,咱们叫综治中心。综合治理中心,人员的录入和登记,我们那治安巡防,巡控、防控,巡逻防空结合的。没有说什么限制人家,就是11点以后,做一个登记。人员登记对他也好,对我们也好。他出入万一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一下线索什么的,能配合派出所。

深度对话:除了封闭管理,当时有没有考虑过别的方法。

孔庆明:别的方法咱们都做过,我2003年就干到现在是7年了,好多是总结之后的经验。慢慢摸索,现在实行到封闭式管理。以前管理主要是靠咱们巡防队员这些人下去直接逐门入户做登记录入管理,然后也是那时候就是混杂的,我们就是巡防跟流管不分开。然后晚上也是一样,8小时三班制。跟现在也一样,进行村内巡逻。那时候流动人员没用那么大,村内流动人员少,好管理。基本上都在村内居住,没有像现在似的,达到那么多人口。基本就是巡逻管理,没什么太大的困难。

渐渐的人员增加之后,就给我们增加了一些管理上的困难。慢慢摸索这块,怎么样能便于管理和便于村内的安全,治安状况要好一些。怎么去实行这些管理制度,才能有利,就摸索吧,总结之后。

深度对话:都试过哪些管理方法?

孔庆明:基本上管理那时候就是人员看守,咱们村内有120多人志愿者,各个胡同口也是换了几个人,各个三个人或者两个人,就在村口把守,各个胡同口出入口把守。然后巡防队员在村内巡逻,但是那个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夜间就没有人了。只能是巡逻队员在村内巡逻了。所以之后就安几个大门吧,把各个出入口到夜间就封闭。咱们巡逻队员在村子里巡逻,早间在村民出行之前把门全部打开。主要大门上有小门,打开便于居住人员跟村子居民出行。

封村我们习以为常,有监控系统巡逻就轻松点

深度对话:这个是什么时候政策下来的呢?

孔庆明:政策,这没有什么政策不政策的,这本身是我们村子自己决定的,以前就有的决定。

深度对话:村里面自己决定的?

孔庆明:我们2008年村内就决定过封闭管理这块,因为人员越来越多,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村内跟村外的比例,咱们本村人员跟外边流动人口的比例反差挺大,那时候村里就决定加大力度,对村内实行封闭管理。

深度对话:村委会还是?

孔庆明:对,村委会决定。从2008年我们已经开始封村了,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本身就是一个工作,今天无非多几个大门的事,可能上面要给投资安一下监控系统。这就便于我们巡逻和监控好得多,我们巡逻就轻松点。

深度对话:你自己感觉跟以前工作相比的话,有什么不同?

孔庆明:就是工作量大一些,因为什么呢,村庄封闭之后,巡逻有好多死角,必须检查。以前一个村互相串通的,你顺着线路走就行了,都能到。现在锁上门之后呢,差不多胡同都不通了,只能逐门逐户挨个胡同巡逻。所以加大了巡逻力度,人员也不够。

深度对话:您觉得实行了这个封闭管理之后,更方便你们管理还是村民安全保障?

孔庆明:都很重要,我们管理也重要,村民的安全保障更重要,比我们还重要。因为我们干这个工作就是为了保护咱们村内和流动人员在我们村居住人员的安全和有一个安定生活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所以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