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书海拾贝--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45:01
文章提交者:三十六洞人
“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两面。”——罗曼.罗兰
■诺曼底登陆

二次大战后期,美、英等国军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国军队进行的登陆战役(霸王战役)。1944年,美英鉴于苏联战胜德国已成定局,始履行其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1944年6月5日夜,盟军3个空降师在距海岸10~15公里纵深处实施空降。6日晨,盟军开始在五个地段上突击登陆。经过激战,12日各登陆场连成一片,正面宽约80公里,纵深12~18公里。7月5日,登陆人员达100万人,约56.7万吨物资和17.2万辆车辆被运送上岸。7月24日,战役结束,盟军和德军分别投入兵力288万人和51万人,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伤亡12.2万人。盟军的胜利使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改变了欧洲战场的态势。
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那一天,法国奥马哈海滩德军战壕中的20岁德军士兵海恩.塞弗罗创造了一项惊人纪录:在他藏身的WN62碉堡前,共有4184名美国士兵中弹倒下,而其中至少一半死亡人数都应该由塞弗罗一人的机关枪来负责。
二战后,他被人称做“奥马哈海滩之兽”。然而如今迟暮之年的他悔恨地表示,他从不想卷入那场战争。
塞弗罗是一个普通德国农民的儿子,1944年,仅有20岁的他是一名德军士兵,奉命在奥马哈海滩阻击盟军登陆,是WN62碉堡的机枪手。6月6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不计其数的盟军登陆艇逼近奥马哈海滩,盟军士兵蜂拥而出,企图涉水登上海滩。当海水刚刚漫过盟军士兵膝盖的时候,塞弗罗的上司下令开火。
塞弗罗用机关枪不停地向大批挺进的美国士兵发射子弹,在长达9个小时中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他的机关枪枪管最后变得通红烫手,不得不另换机枪,当换下的火红枪管扔到一旁时,碉堡旁边的干草立即被巨热引燃。在那场战斗中,塞弗罗杀红了眼,美国士兵像潮水一样涌向塞弗罗所在的碉堡,又像潮水一样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整片海水和沙滩。
塞弗罗称,9个小时里他用光了12000发子弹,海水被尸体的鲜血染红了。机枪子弹用完了以后,他又用自己的步枪继续射击打400发子弹。他说:“我几乎消灭了一个团的登陆部队,周围的海水都染红了,我能听见美军指挥官在喇叭里面歇斯底里的喊叫。我看见当机枪子弹打在海滩上水花四溅,当这些小喷泉接近那些美国兵的时候,他们开始倒下,很快,第一具尸体开始漂浮在涨潮的海浪上,不久,所有的美国兵趴下开始射击。”
塞弗罗回忆称,一名年轻的美国大兵在海上逃过了火线的射击,并冲上了奥马哈海滩。塞弗罗看到后,立即举枪朝他瞄准,子弹击中了这名美兵的前额,将他的头盔都打得飞转起来,这名美兵的脑袋立即开花,倒在了被血染红的沙滩上。塞弗罗至今仍然记得那名美兵死亡前扭曲痛苦的表情,他回忆说:“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我正在杀人。直到如今,我仍经常梦到那名美国士兵,每当我想起他时,我就感到如此心痛和愧疚。”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二战期间最大的登陆作战行动诺曼底登陆

被称做“奥马哈海滩之兽” 的原德军士兵海恩.塞弗罗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第一批盟军牺牲者简单的葬礼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2 楼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佚名
■重庆900多名高中生毕业典礼跪拜老师

6月5日,重庆市万州区纯阳学校的毕业典礼上,主持人宣布“向老师行礼”,话音一落,台下一些高三毕业生开始单膝或双膝下跪,面朝主席台上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行礼。看到前面的同学跪下,后面的同学开始效仿。短短数秒时间,900多名学生跪下。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3 楼
我家路面常打开,乐不乐意随你。一到下雨深不见底,你会爱上这里。不管新旧随便挖开,请不用客气。东西南北都是工地,我们欢迎你。我们养着规划局,书写每段"传奇"。中山立交变成骂名,他们不会在意。东西南北同时开工,请不要拘礼。流动中的空气充满着尘泥,广州欢迎你,在天河路上屏住呼吸,在岗顶十字路上堵死你。广州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广州欢迎你》
■奔波的上班族:48分钟,还是更长?
□阿乌

广州的各位上班族,你们每天从家里赶到办公室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据说平均时间是48分钟,相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觉得很惭愧———又拖大家的后腿了!48分钟,这个数字来自新近发布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北京以52分钟居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http://gcontent.nddaily.com/1/e1/1e1d184167ca7676/Blog/be4/b2d3d0.html
相关的新闻里还提到,英国雷格斯公司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领先全球(欧美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平均上班时间是27分钟)。这个领先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说明我们将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了路途上。广告里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说得很好,但是,如果是每天早上睡眼惺忪地出门,坐上拥挤得令人窒息的公交车,唯一的风景便是连绵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那目的地就很重要,心情更加没办法好起来。
京、穗、沪、深这样的大城市位居前列,非常合乎逻辑。不过,广州是不是真的平均只要48分钟?很值得质疑。毕竟从我自己和身边熟人的实例来看,很少有人能在48分钟以下,那究竟是哪些人在力挽狂澜,拉低了平均数呢?细看新闻才知道,原来这个时间并不是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出来的,而是综合了产业人口分布、平均上班里程、人均道路长度、城市交通立体率和公共交通出行率等参数,计算出来的。这种计算方式是否合理就不说了,总之和现实体验的反差过于明显了。
48分钟的数字给人一种美丽的错觉,似乎我们每天只是在路上浪费了48分钟而已,事实上,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每天下班回家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上班去单位的时间,为什么专家们要回避这一点呢?怕刺激已经很脆弱的上班族的神经吗?太多的青春虚掷在上下班的路上,严重地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得不大打折扣。
广州的排名超过了城市规模更大、人口更多的上海,专家们纷纷找起了原因,有人据此认为上海公共交通发达程度和道路交通通行状况优于广州,还采访了不少在上海工作过的广州市民,认为主要是道路施工多、路网不通达、轨道交通少等原因。只是说了这么多的原因,上海只比广州少了一分钟,是不是专家编制相关参数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这些情况啊?
上班时间长短,与城市交通系统效率有直接的关系,但住房情况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租房住的人,大体倾向于找靠近办公室的地方,讲究举步可达,或至少是交通便利、费用低廉。但是,买房就不一样了,在房价高企的今天,多数人首先要考虑价格问题,很多人因此不得不住到了偏远的郊区,上班路上的时间就这样增加了。从这个因素看,深圳第四的排名可信度不高,因为在深圳占比重极大的制造业里,工人们大都是住宿舍的,他们从宿舍到车间绝大多数都只需要几分钟。随着广州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年轻的上班族们注定会被驱赶到更远的地方租房或买房,上下班时间也会变得更长,希望你们好运。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4 楼
孤单是一个人的寂寞,狂欢是很多人的寂寞。——题语
■世界杯“一个月咁多啦”
□魏晋

记得以前有个洋酒的经典电视广告———春风沉醉的夜晚,一帮男人老友鬼鬼,把酒言欢,饶自风情万种的女主人不想挤进雄性圈子与美酒争锋,就聪明地对自己的男人放手,但不无解嘲地说:“一晚咁多啦!”
如今,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要来了,我要对各位亲爱的女士说,想给你们的球迷男人放假,“一晚咁多”远远不够。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你们男人魂牵梦萦的可能只是那只圆圆的“波”,而对你的性感你的新妆则视若无睹。除非,你也是个狂热的哪怕有几分虚伪的足球迷,可以不计较第二天嘶哑的嗓子和熊猫般的黑眼圈,才可以陪他度过这些“波”涛汹涌的夜晚。
其实,世界杯的魅力正在于此。在这世界第一运动每四年一度的盛会里,即使是非球迷,也会被世界杯的气氛所感染,所影响。且不说酒吧食肆,连超市里都开辟了“世界杯一角”,堆起了大量的啤酒零食充当熬夜看球的弹药。当32支列强球队为世界杯备战之际,球迷们的备战也早早开始。据昨日的《新快报》报道,某招聘网站近日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五成职场球迷为看球做好了迟到、休假甚至“翘班”的准备。
看看今届世界杯日程,中国球迷算是有福了。球虽然都在晚上踢,但第一场是晚上7点半,第二场10点,最晚一场也不过凌晨2点半开始。对球迷来说,这实在不算晚,上届德国世界杯最晚一场球要到凌晨3点才开始呢。虽说如此,如果夜夜笙歌,看球不歇,对上班族来说还是很辛苦的。只是精彩的进球,戏剧性的比赛进程,与自己心仪的球队同呼吸共命运的牵挂,足以抵消一切熬夜的疲惫。
迟到在所难免,休假最好留在半决赛和决赛,至于敢不敢“翘班”,就要看自己遇到什么样的老板了。未必球迷老板就容易开恩。如果你是德国的粉丝,你的老板却是铁杆英格兰迷,恰逢德国点球淘汰了英格兰,而你以吃庆祝消夜的名义为迟到找理由,你一定“死得更惨”。
当许多人为看世界杯而千方百计逃避工作之际,却有一些人声称是因为工作而看球,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同样在该项调查中,有白领承认看球并非出于爱好,而是担心和客户、同事间没有共同话题,担心在世界杯期间成为“孤家寡人”。果真如此,我倒觉得不必痛苦熬夜当“伪球迷”。因为,真正的球迷最不屑的其实是伪球迷而不是球盲。老老实实当球盲,球迷还乐意借世界杯的东风为你扫盲呢。
而我,一个资深球迷男,如今逢着世界杯就像师奶过生日一样敏感。感叹岁月如歌,青春年少看球的日子,就像当年巴乔的小马尾辫子,已经飘散在风中了。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5 楼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网语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高考作文0分版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今天的命题作文“仰望星空”,让我有点陌生。自从确立了高考的人生目标以后,我已经很少有空望向星空了,我的全部时间,基本都望向课本。老师们和大人们都说了,无所事事的望着星空发呆,必定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或者是有精神病。这两天新闻上已经说了,中国有1亿以上的精神病人,很吓人。我不要人生失败,也不要精神病,我想高考成功。
但是我理解题目说的“仰望星空”的意思,是温总理爷爷要我们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思考出人生的意义,要树立起人生理想和目标。但是评委老师们,请原谅我还是一个学生孩子,我想说真话,现在的空气污染这么严重,就算我有空去望着天空发呆,天上这么多的云雾遮盖,我也看不到星星和月亮,我看不见深远未来,叫我如何思考?如何产生理想?我恐怕令温爷爷、令各位评委老师失望了。
记得历史书上说,在以前空气污染还不严重时,星空很美丽时候,我们学生是可以有很多理想的。在腐败的晚清时代,有康梁的“公车上书”运动;在腐败的北洋政府时代,有热血的“五四青年运动”,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时代,有各种“学生爱国救亡运动”,这些运动,都有推动民主和自由的理想贯穿其中,振奋着中华民族。可是1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些理想,并没有在中国实现过,可见理想都是骗人的。
至于解放以后,我们学生可以有什么理想,老师说不用学了,所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然后学生们在59年怎样了,69年怎样了,79年怎样了,我统统都不知道。听说在当今盛世中国,我们年轻学生已经不需要有理想。
如果说高考成功也算是我人生的最大理想,哪么就千万不要欺骗叫我仰望星空,高考过关需要的是埋头背书,这样算不算是脚踏实地的在为理想努力着?如果说,高考过关只是一个人生目标,不能叫人生理想,哪么,我现在树立一个可以么?我的理想就是能顺利的进入大学,毕业后能顺利的考入公务员,然后我的最大理想是成为公务员的时候,不要安排我去掏粪。为了这个理想,我会一心一意的念书,脚踏实地的念书,决不去仰望天空无聊发呆。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命题
全国一类作文:《有鱼吃还捉鼠?》
网友:富二代
全国二类作文:《深阅读浅阅读》
网友:微博
北京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网友:天上人间
上海高考作文:《城市与我》
网友:世博
重庆高考作文:《难题》
网友:预测地震
陕西高考作文:《谈成才环境》
网友:宋木山强奸门
天津高考作文:《我生活的世界》
网友:地震天坑
四川高考作文:《最美的青春》
网友:富士康跳楼的年轻人
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网友:非诚勿扰
江西高考作文:《找回童年》
网友:毒奶粉
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
网友:低碳
湖北高考作文:《幻想与现实》
网友:房价调控
浙江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网友:小三 二奶
辽宁高考作文:《幸福是?》
网友:不要蜗居
湖南高考作文:《参与》
网友:地震救援 矿难救援
山东高考作文:《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持》
网友:低保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6 楼
人的追求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热闹,有的人享受平静。——题语
■“裸模”并非放哪儿都是艺术
□郭兵

在河南新密一景区,一名女子全身赤裸当起摄影模特,但却遭到了当地村民的驱赶。村民为首者是一名老人,他手持树枝,走着喊着:
“不叫拍,去哪里拍都行,别在俺这儿丢人现眼。”老人边喊边向人体模特抽打过去,幸好摄影爱好者“庇护”,人体模特才“幸免于难”。http://news.163.com/10/0610/07/68Q68JAQ00014AEE.html
自以为在追求高雅而神圣的艺术,没想到却被村民们指责为“有伤风化”、“丢人现眼”,相信那些遭遇驱赶的裸模和摄影爱好者们,这会儿恐怕还在为村民们的“愚昧与粗俗”而感慨万千。
裸模是不是艺术?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可为什么还会遭遇如此尴尬呢?我想,这不是裸模本身有争议,也并非当地村民们太粗俗,而是这项原本应当受到一定约束和保持自我矜持的艺术,现在变得越发随意和毫无顾忌了。一言以蔽之,裸模作为一种“敏感”艺术,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旦离开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它就很有可能因“裸”而触及道德的底线。作一个也许并不很贴切的比喻,这恰如夫妻房事,发生在自家卧室再正常不过,可如果放在闹市街头,显然就有伤风雅了。
当然,裸模也并非一种仅能生活在暗室中的艺术。正如那位摄影爱好者所言:人体艺术只有走进大自然中才更美,才能拍摄出高质量作品。可一旦走进自然,踏足社会,组织者眼里就不能仅有“艺术”,而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比如,同景区管理方协调,选择游客不常去的景点,或者游人较少的时间段。
报道中提到的新密市神仙洞森林公园,是一个封闭度不高的地方景区,有很多地方村民居住其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裸体艺术”闯入了居民们的生活,这时候组织者更应多考虑如何回避对村民的干扰,而不是反过来一味强调让村民们“服从”于艺术。这样做,既是对村民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的尊重。
回顾最近,从个别景区不断出现的裸体模特,到前段时间备受热议的裸体纤夫,因“裸”而被聚焦的话题似乎从来就没间断过。笔者觉得,每一次类似争议的背后,都涉及这类“敏感”艺术的“时空”转换问题。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比如展览馆、创作室,这些裸体都是无可争议的艺术,需要公众对其感知、理解和尊重;而如果离开这些特定环境,到了民众的公共生活领域,则需要这些艺术的从业者们,多考虑公众的情感喜好与接受能力了。如果自以为是高雅艺术,就可以在公众生活领域“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这不但野蛮侵犯了公众的空间权益,恐怕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艺术的品位。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7 楼
“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耶稣
■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
□齐宏伟

浙江经视四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司徒雷登先生》近期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令很多刚庆祝了燕京大学九十年校庆的校友奔走相告,观众们也第一回见到了一个别样的司徒雷登。
之所以说“别样”,是因国人对他早有了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偏见是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别了,司徒雷登》带来的,作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他在我们脑海中就这样被定型了。一九六七年版《毛泽东选集》对此文还有一条注释说,“他一向是美国对华文化侵略的忠实执行者。”
殊不知,同样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闻一多的《最后一篇演讲》,原文中有这么一段话:“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奇怪的是,这段文字总被无情删除,不见天日。
但总有热爱真相的人们。二OO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司徒雷登骨灰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陵园文星苑,美国驻华大使和杭州市副市长均出席安葬仪式。六十年来关于他的争议也该尘埃落定,该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司徒雷登了。这正是《司徒雷登先生》摄制组北上南下、国内国外辛苦拍摄的初衷。显然,《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说司徒雷登“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是不公平的。对于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六年,创办了著名的燕京大学,又留下遗嘱愿埋骨中国的人来说,这份爱要怎样假装出来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份爱。他怎么可能爱得那么痴情,那么愚蠢,那么义无反顾?而这也正是《司徒雷登先生》的纪录片仍然未能解释清楚的地方。
无缘无故,重返中国
司徒雷登在自传《在华五十年》开篇即写:“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晚年长期照顾司徒的傅泾波及其女儿傅海澜回忆,这位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姓的老人家晚年常常望着中国的方向,身在美国心却盼着回中国,在他心底,他仍执拗地以中国为家,哪怕这个国家如此深地误解着他甚至伤害着他。他精心地保存着所有跟中国有关的物件,卧室墙壁上四处挂着燕京大学的照片。
他的父母是来杭州的传教士,他在杭州出生,一直长到十一岁,牙牙学语之时即操杭音,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到河坊街王润兴饭庄吃饭,会对伙计说:“件儿要瘦,肥了倒胃;木郎豆腐多放胡椒,要烧得入味;响铃儿要熬稍!”后来他还学会了南京话、苏州话和上海话。
一八八七年他回到美国,一八九三年考入汉普顿悉尼学院。一八九六年他大学毕业,到母校潘托普斯学校当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师。一八九九年入弗吉尼亚协和神学院读神学。他在自传中回忆,在第二个学期他感受到要去中国的召唤。他厌恶到中国,不愿意“在街角的小教堂里和庙会上给那些懒散、好奇的人群大声布道,几乎白送一样地向人推销宗教小册子,被当地老百姓戏弄,忍受人生的种种烦恼和困苦,没有机会搞学术研究,过着一种现代遁世隐居者的生活”。但他所信仰的就是一位为了别人肯牺牲自己的神,由此他无法面对内心的拷问。他彻夜反省自己是否愿意抛弃物质因素和人生种种享受而为了信仰的无上价值而牺牲。

最终,他决定以一生来回应这份召唤,于是才有了后来四十五年之久在中国的经历。
这份超凡脱俗到无缘无故的爱,直到今天我们还感到陌生。六年前,我到贵州凯里采访一对夫妇,他们放弃在美国的绿卡,跑到偏远的凯里长期住在那儿,从海外募捐资金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苗族孩子,让他们不至于辍学。我住了一周,看到他们帮助了几十个孩子,有的孩子到广州去当乞丐,被他们找回来继续上学。这些善举得不到当地政府的理解,后来他们被劝退了。面对我的提问,那对夫妇回答:“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信仰让我们不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
燕园之美,何以支撑
这样的话同样体现在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throughTruthforService)中。校训取自《圣经》里耶稣的两句话,“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这是我见过的最深邃美丽的校训。这一校训对燕大学生影响深远,司徒雷登自豪地说,他所知道的大学校训没有哪一个像这个一样对学生产生这么重大而有力的影响。
关键是燕大的首任校长和校务长就是这样的人。一九O四年司徒雷登偕新婚妻子回到中国,一九O七年协办育英书院和之江学堂。一九O八年迁居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一九O二年他的二弟受美南长老会委派来杭州之江大学任教。一九一九年五月,司徒雷登受聘成为新成立的北京燕京大学校长。
他多方结识中国政要和美国富人,并在美国各界为燕大筹款。他用不到十年时间,便把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烂摊子,办成一所闻名世界的综合性大学,获得哈佛大学的认可,两者还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燕大教师包括吴雷川、周作人、张东荪、冯友兰、俞平伯、谢冰心、钱穆、顾颉刚、钱玄同、赵紫宸、陈垣、埃德加•斯诺等,可谓群英荟萃。
一九二二年,他又为燕大找到清华园对面未名湖畔的新址。为了新校舍,这位司徒校务长披荆斩棘,聘请美国著名设计师墨菲按中国文化理念设计建筑,建成了当时中西合璧的美丽的燕园。
到一九三七年止,燕大收到的捐款高达二百五十万美元。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燕大总预算为三.五万美元,有百分之八十七来自教会捐助。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预算为二十一.五万美元,教会捐助达百分之十四以上,美国私人捐赠为百分之五十五。
燕大有钱,但司徒雷登本人却没钱,他很少买衣服,袜子和内衣上都是补丁,哪怕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当过驻华大使,到了晚年仍是一文不名,无任何积蓄,寄居在亦生亦友的傅泾波家中,在美国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据统计,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五二年,燕大办学仅三十三年,注册的学生达九千九百八十八名,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十二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一人,各学科带头人超过一百人。“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燕大新闻系毕业生。“二战”结束,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派出的三位记者均出自燕大。一九七九年邓小平访美,代表团二十一人集中了当时中国的精英,其中燕大毕业者竟达七人之多。
无处埋骨
燕大今日早已并入北大。燕大旧址仍有北大最美丽的塔光湖影,却寻不见一丁点儿对司徒雷登的纪念。司徒早年埋葬妻子的燕大公墓早成了社区体育活动场所,他的临湖轩住所已成会客室。
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司徒雷登留下遗嘱,里边提到,“我指令将我的遗体火化,如有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与吾妻遗体为邻;我并指令,如果此种安葬证实不可能,则上述骨灰可安葬于其他任何地方。”一九六二年,司徒雷登逝世,傅泾波一九七三和一九八四年两次访问北京,均向有关当局提出将司徒雷登骨灰回葬燕园之事。傅泾波在一九八六年还为此事请中国驻美大使递信给邓小平。

一九八六年六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王学珍去信同意司徒雷登骨灰以原燕京大学校长名义安葬于临湖轩。“不料,一群‘马列主义老太太’联名反对,事情不得不搁置。”燕大校友王百强回忆,有人联名上书反对安葬。
据《司徒雷登与西湖》和《走近司徒雷登》两书作者沈建中介绍,为首的上书者,正是司徒雷登当年一位秘书的遗孀。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司徒雷登是毛主席点名批评的人。于是,一九八七年四月,中美驻美使馆正式通知傅泾波,此事因故暂缓办理。一九八八年,傅泾波带着遗憾在美国病逝,去世前还在念叨此事。
毕业于燕大政治系的林孟熹二00一年四月在新华出版社出版《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一书,在附录中他呼吁:“过去的燕园曾经培育出无数英才,其中不乏蜚誉国际的大师级人物,如今的燕园更成为中国首席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所在地。但是这位燕园的策划者司徒雷登的骨灰,至今仍在大洋彼岸寂寞凄冷地等待着,何时才能重新回到他一手策划经营并曾誉满全球的美丽燕园与他的爱妻长相厮守?”
随着“暂缓办理”,中美关系已入新局,国人重新认识传教士“带着爱来中国”和“用生命爱中国”的情怀,对他们的贡献高度肯定,也有人重新反思司徒雷登的大使生涯,他的和平、民主谋求和理想主义精神及处处为中国争取美国贷款的义举并建议蒋介石退休的提议……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司徒雷登仍不能入土为安。
于是,傅泾波后人开始考虑让司徒雷登骨灰安葬杭州。杭州毕竟是杭州,不仅没有拒绝,反而积极欢迎司徒雷登的归来。沈建中更是出书赞成,他在《司徒雷登与西湖》中认为司徒出生在杭州,会讲一口杭州话,又是杭州的荣誉公民,家庭成员中,父母和两个弟弟均葬在西湖之滨,耶稣堂弄又有他的故居和讲过道的天水堂,因此,若不能回葬燕园,杭州当是首选。此书出版次年,司徒雷登安葬于杭。有燕大校友感慨说:“偌大的燕园,竟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有憾,但无悔
究其实,这并非仅只一安葬问题,许多到中国的传教士都有这样的心志:要死在中国。因为“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样的心志,同样是我们感到陌生的。爱,就是要花时间经营,就是要至死不渝,就是要地老天荒永在一起。试想,若没这份爱,司徒雷登怎会在日本人占领北京后还坚守燕大?怎肯在日本人监狱中坐牢三年半?当时并不是有国难回,司徒雷登却自己选择守在战火频仍的中国,跟中国人一起受苦。
今天,中国终于有勇气凭良心说话,承认自己对不起司徒雷登,对不起这位为中国活了一辈子的美国人。国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面对人家的“涌泉”之恩,我们“滴水”回报也没有,到现在还在猜疑他办学的动机,还有人抱着他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象征”的观点不放。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一边倒要反美拥苏,于是只好对司徒雷登坐等解放军进南京、积极奔走直到一九四九年八月二日才乘飞机离开中国的举动视而不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既然燕园已无司徒雷登,既然有人认为凡是毛主席点名批评的就应该永世不得翻身,我决定还是去杭州寻觅一下司徒雷登的踪迹,也凭吊这位甘愿死在中国的“好人”——这是燕大校友们给他的评价。
跟几年前比,杭州堵车严重多了。七弯八绕才找到那条叫“耶稣堂弄”的小巷,不管从中山北路这边还是银泰百货那边进去,很快就能看到司徒雷登的塑像,上边说他是传教士和外交官,而忘了写上他更是教育家。在中国,他贡献最大的还是教育。
他原来的故居占地四千一百三十八亩,他就出生在这儿,现在只剩下一座二百三十多平方米的中西结合的二层小楼,里边有司徒雷登一九四六年获赠的杭州市“荣誉公民”的金钥匙。还有许多友人在他过生日时赠送的字画,以及国民政府的褒奖令等等。
其实,原来的住宅早被拆掉了,这一座小楼是复建的。二00一年,杭州市文物部门以二百四十万元购得司徒雷登故居的房屋产权,顶着压力修复故居。修复后的住宅为二层,顶为人字屋架,四面坡屋顶,上覆小青瓦,倒也别致。只是墙上配着一幅天主教圣母的画,显然缺乏基本的宗教常识。
司徒雷登墓在杭城东北郊安贤陵园,这里苍松翠柏,流水潺潺,飞瀑四溅,风景宜人。墓碑上简简单单写着他的中英文名字和生卒年月,还有“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字样。不过,黑色碑石上倒是刻印着一张司徒雷登微笑着的照片。他的眼睛凝望着,他说他相信永恒,相信灵魂不朽,从那不朽的岸边,他回望到这块他回不来但最终还是回来了的土地。
他晚年极钟爱这首诗:“我要这样地死去/漫漫时日使命已履/已得酬报的我心中有一只岁暮百灵在歌唱/让我皈依那宁静西方/像日落,死得灿烂、安详。”
回南京的车上,同胞们的争吵声中,我还在回想他那释然眼神和灿烂笑靥。我记起一个登山家的故事。人们责备他为什么总要离家外出,他说:“不为什么,因为山在那边。”若有人问司徒雷登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我想他也会说:“不为什么,因为中国在那边。”
有憾,但无悔。付出者在付出中已得酬报,因他不是为了果效,而是为了心中那不灭的信念和伟大的爱。从一八七六年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份爱还在激荡,让人终还是无法挥手道别。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8 楼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9 楼
“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玛雅预言
■奥巴马的平凡与中国平民的伟大
□穷书生

堵漏原理示意图
刚看到一条消息,题为《奥巴马致信成都市民感谢提供封堵漏油法》。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moxigewanlouyou/zuixinxiaoxi/detail_2010_06/11/1610109_0.shtml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世界性的生态灾难,虽切管封盖有些收效,但至今尚无根治之法。目前受害的虽只环墨西哥湾诸国,然此事件却为地球村人共同瞩目。成都市民李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先前我并不知世界上有这麽个李先生,因奥巴马的一件复信他出名了。其实,李先生的出名应该叫实至名归。偌大一个中国,在这偌大一个事件中,有谁想到给美国总统出点主意?恐怕没有人,包括我们众多的石油开采技术专家。许多人都知晓此事,但隔岸观火而已。李先生的可贵在于,他那以保护地球家园生态为己任的真诚情,我们与他同样看到了,关心了,唯一不同的是他行动了。至于他是否行家,建议是否可行,大可不必在乎。
出乎意表的是李先生居然想到致电华府,更出乎意表的是奥巴马真的就复信了,而且就短短几天时间。我注意到那消息后面的跟贴评论很多很多,见仁见智。无论如何,我想这不可思议正是新闻价值之所在。
首先,它表达了一种意念,那就是民主的核心观念是强调人的平等权利,一个政府官员,即使他贵为国家领导者,应当懂得如何尊重民众的声音。其次,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在许多公共领域,中美两国人民有着共同的休戚相关的利益,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以不“仇美”则“亲美”的思维来作出判断。另外,我还想说,这事儿让人看到平民李先生平凡中的伟大,以及总统奥巴马伟大中的平凡。
《成都老板致信奥巴马提供封堵漏油办法》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0_06/05/1589309_0.shtml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90 楼
体育即是政治,而足球场更是政治人物有意无意的秀场。——引言
■不夺冠,便去死

当墨索里尼高举法西斯旗帜的时候,他并不懂足球,却将世界杯当成征服世界的政治工具,从中展现“大罗马帝国”的团结与强大。
当奥地利的辛德拉与他的夫人一起死在公寓床上的时候,他球技精湛,却拒绝加入“第三帝国”的球队出征世界杯,以自杀抗争纳粹的吞并。
当佛朗哥枪毙巴塞罗那主席的时候,他是狂热的皇家马德里球迷,面对加泰罗尼亚主义对国家的“分裂”,一箭双雕,斩草除根,何乐不为!
当斯大林流放莫斯科中央陆军队员去西伯利亚的时候,只因球队在奥运会上输给南斯拉夫和铁托,足球成为“社会主义”输给“修正主义”的替罪羊。
.......
是的,独裁从未离开过足球,而独裁者对足球乃至体育精神的戕害也一直在我们身边。
2010年6月11日,南非拉开新一届世界杯的帷幕。这个彩虹的国度,也曾被非人道的种族隔离笼罩,当年罗本岛上的政治犯们,就是凭借组织监狱足球联赛,一步一步为自己的权利讨还公道,最终,踢破了制度的藩篱。
也许,足球本该带给人们娱乐和欢快,而不是政治的奴役和工具——她有理由对独裁,或是其它畸形的政治制度说“不”!
墨索里尼:不夺冠,便去死
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美洲乌拉圭举办以来,意大利在获得2006年世界杯冠军后,已先后4次折桂,仅次于巴西的5次问鼎。由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两次夺冠,都与独裁者墨索里尼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干系,以致今日许多人仍认为意大利胜之不武。
墨索里尼向来是意甲拉齐奥队的支持者,时不时会带儿子一同去观战。这支以罗马所在的拉齐奥大区区名命名的球队,其创立者是一名军人。百余年前俱乐部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的球场是一个军事阅兵场地。由于这个传统,拉齐奥一跃成为墨索里尼最钟爱的球队。1931年,拉齐奥离开了罗迪内拉体育场,搬入罗马奥林匹克球场。这个豪华的球场是墨索里尼为申办世界杯准备的,能容纳8万人的看台到今天都不过时。当时的球场充满了法西斯气息,四周粉刷着类似于“越多敌人,越多荣誉”之类的标语。
墨索里尼希望拉齐奥能称雄意甲,拉齐奥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在墨索里尼执政的22个赛季里,拉齐奥没有获得一次联赛冠军,上世纪30年代,球队始终徘徊在降级区边缘。好在世界杯给墨索里尼及其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个新舞台,足球却因独裁而“失身”。
国际足联要钱,墨索里尼要脸
1932年,当斯德哥尔摩像迎接国王一样迎接了国际足联大会的参加者,威尼斯也别有用心地在客人们房间的阳台上放满了葡萄酒,他们都以为自己会成为举办1934年世界杯的风云之城。
由于饱受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捉襟见肘的国际足联,更多地把收入问题摆在了首位。意大利许诺将世界杯放在罗马、都灵、米兰、那不勒斯等城市,关键是承诺跟国际足联分红。
意大利这个拒绝参加第一届世界杯的国家,此时如此卖力地争取举办权,是墨索里尼经过精打细算后的结果——此时的意大利国内正处在全世界经济危机的煎熬中,他看准了主办世界杯一方面可以分散国人的注意力、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显示他所谓“大罗马帝国”的团结、强大和法西斯主义的无往不胜。他信誓旦旦地向国际足联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举办一个让全世界为之忌妒的足球盛会。
同时,随着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柏林——罗马”军事政治轴心的显形,法西斯领袖正试图今天征服本国,明天称霸全球。鉴于当时欧洲大陆普遍采取的绥靖政策,最终国际足联经过长达8个月的委员会会议,力排众议将第二届世界杯的主办权送给了墨索里尼。

打造“南美意大利队”
墨索里尼几乎包办了比赛的所有组织工作,以实现其把世界杯变为宣扬法西斯主义工具的初衷,借此重温罗马帝国辉煌,鼓吹大国崛起。
为了体现民族特性,强化当时的国家与种族主义意识,这位独裁者不但为意大利足球创造了“Calcio(足球)”和“Tifoso(球迷)”两个专有词汇,还特意设计了蓝色球衣。此前,意大利队的球衣颜色一直以白色为主。墨索里尼觉得,意大利人更偏爱天蓝色,意大利男士西服里配的往往都是天蓝色衬衫。这也是后来人们习惯把意大利国家队称作“蓝衣军团”的缘由。
在某种程度上,1934年世界杯对于意大利而言,更是一场外籍人的赛事。当时,意大利队虽然有国际米兰出身的梅阿查等国际巨星,可是并没有绝对实力击败西班牙、奥地利、德国这样的强队。
为确保夺冠,墨索里尼命令在全世界搜罗顶级足球选手,他认为种族归属可以决定球技高低。意大利当局在那些优秀运动员的家谱里寻找“高贵”的意大利血缘,只要与意大利移民沾上边,便被拉入意大利队,成为“雇佣军”。个别选手没有这种血缘,当局便修改其国籍,让他们代表意大利参赛。
随着阿根廷队奥西、蒙蒂等一流球员的加盟,意大利队更像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南美意大利队”。如蒙蒂曾代表阿根廷获得了首届世界杯亚军,加入意大利后,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代表两个国家参加世界杯决赛的球员。同时,墨索里尼将意大利队的球员秘密集中在山里训练,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此举开长期封闭集训之先河。
万事俱备,球迷却成了一个问题。就在大赛开幕前两天,门票一直卖不出去。墨索里尼于是亲自去买票,并命令各大报刊都刊登一张他买票的照片。这名记者出身的独裁者显然非常熟悉媒体的功效,第二天果然就有数万名意大利人学他的样子前往购票。此后,凡有意大利参加的比赛,看台都座无虚席,人声鼎沸,门票也总是提前被抢购一空。看台被球迷塞满的现象让全世界都相信:足球是最热门的体育项目,罗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法西斯式敬礼亮相世界杯
由于在乌拉圭首届世界杯上欧洲多数国家拒绝派队参赛,到了1934年,乌拉圭以同样的方式予以报复,使得这届世界杯第一次没有卫冕冠军出战。
尽管如此,依然有31支球队参加了墨索里尼一手主导的世界杯,数量上远超出首届参赛的13支。由于参赛球队较多,国际足联决定不设小组赛,全部采取淘汰赛制。巴西队和阿根廷队不远万里而来,但由于没有派出最佳选手,结果只踢了90分钟的淘汰赛,便分别输给了西班牙和瑞典队,然后只得落寞而归,引得国内民怨纷纷。
更出人意料的是,国际足联竟然要意大利队参加预选赛,不能自动进入后续阶段比赛。意大利队因此成为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个需要打预选赛的东道主球队。他们的对手是希腊队,第一回合意大利队主场以4:0获胜。随后,意大利政府计划在雅典为希腊足协修一栋房子,后者投桃报李,退出与意大利的第二轮较量。
5月27日,在意大利队对阵美国队的首场比赛中,罗马法西斯国民党体育场座无虚席。墨索里尼在被黑制服团团围绕的包厢里骄傲地指挥着这场比赛,意大利队员从场地中央高举右手向看台上致以法西斯式的敬礼,随后将美国队刷了一个7:1。为了扩大影响,墨索里尼要求意大利广播电台进行直播,世界杯赛上首次进行了电台直播。

四分之一决赛对西班牙队是东道主遭遇的第一场硬仗,西班牙队先进1球,上半时结束前,意大利队3名球员撞倒对方门将后破门,主裁判判定进球有效。下半时西班牙队1个进球被吹掉,双方按规则需重赛。6月1日,意大利队在重赛中先进1球,西班牙队随后扳平,但被判进球无效,东道主由此挺进4强。
本届世界杯上,尽管墨索里尼不厌其烦地声称,他们举办了最公平的比赛。然而东道主的幕后活动却证实了他们的真实目的——为了意大利队和德国队能在决赛中相遇。
不过德意双双进入决赛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因为德国人在半决赛上被捷克斯洛伐克队拦下。这支拥有神射手内耶德里的铁军拒绝臣服。6月3日在罗马,他们以3:1干掉了德国队,内耶德里独中两元,墨索里尼在决赛中迎来了一个“意外”的对手。
为了让决赛不再发生“意外”,拥有指定裁判权的墨索里尼,选择了丹麦裁判埃克伦德执法意大利队参加的半决赛和决赛,事后传言埃克伦德曾被墨索里尼召至包厢,并命令他在有争议的时候必须作出对意大利队有利的裁决,以白色恐怖压迫裁判,可谓开假球黑哨之先河,尽管埃克伦德后来对此表示否认。最终,意大利队1:0力克奥地利队,杀入决赛
“要么胜利,要么死亡”
在墨索里尼看来,像捷克斯洛伐克这样先天不足(1918年才建国)的国家也敢与伟大的“罗马帝国传人”——法西斯的意大利相对抗,简直是对他本人的挑衅。决赛前,墨索里尼明确要求意大利必须拿冠军: “这只是个选择题,要么夺冠,要么去死”。难能可贵的是,意大利队教练波佐“将军”当时给了这样的答复:如果在场上我们踢得比捷克斯洛伐克队好,我们就能拿冠军;假如事情恰恰相反,我们就该满足当亚军。
6月10日,罗马法西斯国民党体育场座无虚席,惨烈的决赛上演了。
离比赛结束将近20分钟时,捷克斯洛伐克队率先破门,墨索里尼的脸一下子就黑了,现场5万名球迷也沉寂下来,随后,捷克斯洛伐克队差点将比分扩大,但球却打在了门柱上。幸好在终场哨声响起前,墨索里尼“引进”的阿根廷球星奥西在第81分钟为意大利扳平了比分。加时赛中,“将军”波佐再次展现调兵才能,他指示中锋斯奇亚维奥和右边锋瓜伊塔每隔两三分钟就互换一下位置,这让对手的后防线很难适应。加时赛至第97分钟,在梅阿查的传球助攻下,斯奇亚维奥打进致胜一球。最终,在全场观众“Duce”(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称呼,意为“领袖”)的狂呼声中首次夺冠,他们身后躺倒了11名遍体鳞伤的捷克斯洛伐克球员。
在世界杯结束后的第四天,墨索里尼在本土第一次和希特勒会面,尽管希特勒的头昂得更高,但墨索里尼在谈到诸如体育和荣耀等问题时显得更有底气。
后来,国际足联出台两项规定:其一,主裁判改由裁委会直接任命,避免东道国控制裁判;其二,球员今后只能代表一国参加世界杯,不允许改换国籍重复参赛。这两条无疑都是针对墨索里尼作出的改变。

无独有偶,在4年后的法国世界杯上,为继续宣扬法西斯主义,足球再次成为墨索里尼的工具。在这届世界杯上,意大利队一改“蓝色军团”形象,球员穿上了黑色球衣,以示对黑衫党领袖墨索里尼的敬意。由于没有主场之便,墨索里尼略有收敛,但他那封发给国家队的“胜则奖、败则杀”的著名电报,可谓“旷古烁今”。幸运的是,在国际足联以及对手的普遍同情下,意大利队4:2击败匈牙利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卫冕成功的球队。输掉决赛的匈牙利队员为此开玩笑说:“我们输了一场比赛,但救了22个人的命。”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91 楼
■卡梅伦为“血腥星期日”道歉
——调查报告认定英国军方1972年不应向抗议民众开枪

卡梅伦道歉时,大屏幕前的民众爆发出欢呼声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15日为1972年“血腥星期日”事件道歉,称军方的开枪行为“不正当”。
终道歉
卡梅伦当天向议会下院呈交一份5000页调查报告,认定英国军方1972年不应向手无寸铁的抗议民众开枪。
“这绝不应该发生,”卡梅伦说,“我们军队中的一些人犯了错。”
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人口约170万,其中60%为英国移民后裔,信奉基督教新教,另40%是爱尔兰岛土著后裔,信奉天主教。在北爱归属问题上,前者主张留在英国,后者坚持回归爱尔兰。
1972年1月30日,一些天主教民众未获授权,在伦敦德里举行抗议游行。英国士兵向游行民众开枪,致使13人当场死亡。
这份调查报告耗时12年完成,向2500人取证,总花费接近2.93亿美元。
报告说,一些士兵最初可能因“恐慌”而开枪,其他士兵听到枪声后“失去自控能力”。
卡梅伦说,这份报告明确显示,军方没有理由向抗议人群开枪。
“在‘血腥星期日’发生的事错误、不正当、不可辩护,”卡梅伦说,“为此,我代表政府,代表我们的国家表示深深歉意。”
得平反
当天,不少“血腥星期日”的受害者家属在伦敦德里一处大屏幕前听卡梅伦讲话。
当卡梅伦最终道歉时,人群中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现在全世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利亚姆•雷告诉法新社记者。
雷的兄弟吉姆•雷当时在枪击中丧生。“吉姆遭到谋杀,他是无辜的。”
同样在“血腥星期日”事件中失去兄弟的米基•麦金尼说:“谎言被戳穿了,真相终于到来。”
爱尔兰总理布赖恩•考恩当天对这份调查报告表示欢迎,称“真相终得自由”。
北爱尔兰天主教政党新芬党领袖格里•亚当斯说,这份报告把关于“血腥星期日”的谎言丢进“历史的垃圾箱”。
不过,北爱尔兰基督教新教政党民主统一党领袖对这项调查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北爱尔兰多年冲突中,北爱各方都有受害者,这项调查在受害者中建立“等级制度”。
法新社报道,北爱各方1998年签署协议之前,超过3500人在各类冲突中丧生。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92 楼
这世上,被你伤得最深的那个人,往往是最爱你的那个人,你伤他总是易如反掌,因为他对你毫不设防。——佚名
■父亲的眉头
□三季稻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广东“十大杰出父亲、母亲”的评比结果出炉,领导握手、旌表、鲜花,“亲恩永在,感恩永远”的主题,由组织出面,整了个大动作,上亿张的投票选出了“好父亲”、“好母亲”。往年有不少的“好妈妈”评选活动,这次有“好爸爸”一起参评,显得更热闹了。
父亲的职责所在,按鲁迅的说法,是放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此次十佳模范的课子事迹,基本上合乎这一“解放孩子”的先声。或科学教子,或任劳任怨,或道德垂范,或舔犊情深,观嘉言懿行,觉得父亲在孩子身上用足了力气,世易时移,父为子纲的老套不再行时,父亲们深入贯彻落实了以孩子为本的家教理念。
配合此活动的民调集中了“好父亲”的标准,责任感排名第一。看似平常,想做到,不大容易,年轻的爸爸要想入围,就更显其难。养家糊口的责任,让老爸不得不出大力流大汗,方能挣回家庭生活的体面。从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来看,要孩子不被食物荼毒,得挣昂贵的洋奶粉钱,避免“大头娃娃”和肾结石;还要买上足够的医疗保险,碰上重大的不虞之灾,也没个去处化缘。吃喝拉撒利索了,该上学了,择校费是痛苦的一笔,各种辅助教育费不期而至,孩子大了,好不容易喘口气,大学学费已恭候多时。按目前的房价,年轻人负担比上辈更重,想让孩子有个轻松的人生,老爸要把“责任”继续扛在肩膀上,至少得付个首期吧。“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如今是生活的铁律,“好爸爸”不愿意从孩子口中听到“你和我比爸爸,我和你比明天”的悲鸣,就只有向内使劲,为着“责任”二字继续打拼了。男科医院的生意红火,压在父亲身上的“责任”恐怕是逃不掉的病灶吧。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正常状态下的国家责任,分解到了单打独斗的父亲身上。是的,父亲大都在尽责任了,只可惜,你看他们的表情,那种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福利脸”,只有在部分得利的人民公仆脸上得见,(http://xfwb.hj.cn/Read.asp?NewsID=299191)大部分,继续了罗中立油画《父亲》的衣钵:表情严肃、忍辱负重。父亲的揽责上肩,与国家的卸责不管,塑造了一个父亲的经典模样:工作繁忙、为钱拼命、眉头不展。父亲解放了孩子,他自身也在等待援手解放,改编《红色娘子军》连歌,过日子的“洪长青”会不会唱“家庭的责任重,父亲的眉头深”呢?要知道,“好父亲”标准中的幽默、成熟稳重等硬指标,也是要闲心、闲钱和闲暇做衬托的啊!
顺便说一句,“十大杰出父亲、母亲”,二十人中,农民占两席,与人口构成比例不相称。虽然对评比活动绝无意见,但仍不由得让人感慨:农村孩子和城市中产阶级子弟的竞争中,在父母这里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都市里的父母,尤可发声叫唤,农村的爹娘,则是无声地继续输下去。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94 楼
“政客的最大不要脸是,他们把出尔反尔,硬叫做此一时彼一时。”——李敖
■畸形行政导致拆迁公司成为监管“飞地”
□南都社论

据昨日武汉媒体报道,武汉一家国有拆迁公司数名高管与社会闲杂人员勾结,采取伪造房屋拆迁资料、虚增房屋无证建筑面积等手段,在短短5个月内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高达1248万余元。检方发现,31家被拆迁户的无证建筑面积均被人做过手脚,每家凭空多出了30万-50万元补偿款,被上述一伙人瓜分装进了各自的腰包。武汉市检察院已对相关涉案人提起公诉。此案也是武汉首次披露的拆迁公司工作人员贪污国家拆迁补偿款大案。
坐在办公室里伪造几份资料,就可以大把分钱,甚至请几个清洁工假冒委托人签字,一次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53万余元的差价,也无人注意。涉及拆迁的资金流动数字相当庞大,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这些人捞钱真是太简单太容易。
近日另有媒体报道,陕西乾县一位拆迁公司股东自曝行业内幕:拆迁一个项目,利润率有的达到300%-400%,仅给中间人的回扣,有时就高达数百万,而拆迁公司短短几月也能赚几百万。这位股东说了一句实话,“这其实是一个暴利行业!”这个判断早已为公众所熟悉,而在武汉这起案件曝光之后,我们也许该得出一个更进一步的判断:拆迁不仅是暴利行业,而且还是严重缺乏监管的暴利行业。
拆迁公司何以成为监管“飞地”?原因并不难找。因为围绕拆迁发生了许多不正常的故事,对主导拆迁者来说,让被拆迁户顺利搬迁是最大的成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可以不计成本,甚至不惜动用非法的手段。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值得其煞费心机了。武汉的案例中,一个“社会闲杂人员”之所以能够赢得国有拆迁公司的青睐,就是由于他在对付拆迁户时显得特别有办法,从而为其上下其手大肆捞钱打开了方便之门。只关心拆迁户是否听话,不大关心拆迁公司和拆迁人员使用了什么手段,从中捞了多少好处,拆迁的暴利链条可以说正是在这种畸形行政下生长出来的。
拆迁的暴利链条滋润的当然不只是拆迁公司一家。在作为发包方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外,还活跃着一批中间人,包括要拆迁的村子的负责人、开发商、拆迁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相关领导的亲戚朋友等……而与吸附于暴利链条滋润生活的人对比,拆迁的最大利益相关者,却往往是另一种命运。
6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天津南开区一家三口5年遭遇两次强拆,房主拿斧头砍伤了两名城管,被控“妨害公务罪”。这个女主人为盲人的家庭,其实并非所谓“钉子户”,他们仅仅是希望开发公司考虑其实际情况,能分到两室一厅,而拆迁指挥部只承认给其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这并不是个案,拆迁中,被拆迁户几乎每取得一寸微利,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一方面是锱铢必较,另一方面却是暴利,是管理粗疏得连一纸委托书都懒得用心审查,很难想象这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起来的。更让人纠结的是,被拆迁户才是真正的利益之源,没有他们的房子,一切暴利都将无从谈起。
如同我们多次看到的,拆迁的暴利链条往往掺着血丝,让带血的暴利链条长期存在,是社会的耻辱。“一条人命一般十几万就能搞定”,“胆大、心黑、有钱”,这是那位拆迁公司股东干了十几年拆迁的“最大感受”。“胆大”、“心黑”的人“有钱”而且活得非常滋润,一个社会应具有的起码的道德感又如何建立得起来?
城市要发展,合法拆迁无可厚非,但由此催生一个暴利而且严重缺乏监管的行业却极不正常。改变这种局面,只说“加强监管”是没用的,必须把畸形的行政校正过来,使其回归为公众服务的本质。
《国企高管勾结社会闲杂人员骗取1248万补偿款》http://www.jfdaily.com/a/1176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