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的文化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1:32
浅议中医的文化价值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也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是具有鲜明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作为一种经验医学,作为自古积淀的文化,中医曾有自己的扩展领域,诸如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也曾影响我国蒙族的蒙医和藏族的藏医。在现代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之一。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中医已经基本形成,出现并采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治疗法有砭石(以石(*)治病,以泗滨浮石 最为著称)、针刺(含放血)、汤药、艾灸、导引、布气(即气功,布施天元之气于病人,远古就有“祝由”吐音布气法)、祝由(古代用祝说病由的迷信方法)等。不难看出,中医源于远古代,不可避免的含有迷信和巫术的成分。

中医的知识体系建立在古代中医著作的基础上,包括四大经典著作:战国时期成编的《黄帝内经》,它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东汉张仲景所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药经典名著《神农本草经》或《神农本草》,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所辑的《神农本草经》(1799);《难经》或《黄帝八十一难经》,是问难或疑难的意思,内容是疑难杂症。此外,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形成。由于汉代尊崇古代圣贤,所以书名冠以黄帝或神农(炎帝)之名。然而他们都有浓厚的神话传说的色彩,如伏羲身体透明,因尝百草,中毒死亡;轩辕黄帝出生十日就会说话,是神界中央天帝。

中医秉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其理论沿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提倡预防、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与古希腊的医学如出一辙。
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名医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37年)出生于科斯岛的医生世家。青年时代的希波克拉底先随父学医,以后多次的外出游学,对于当时各学派思想的兼收并蓄,使他成为最博学多才的医生。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利亚的学派集体编辑了《希波克拉底文集》。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与自然相统一,强调气候、土壤、水质、空气,居住条件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他认为人体自身各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各种疾病都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基于这种指导思想,他主张医生诊病必须全面观察,治病必须调动机体的自然疗能,推崇全身强壮疗法。他认为医生对疾病的预防负有重要责任,这样才能防病于未然。

如何对待古老的医术和医药?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它的文化价值,它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作为替代医术的医疗价值。在理论、诊断、医治、药物方面,作为替代艺术的古老医药,将逐渐被现代医学所取代。
希腊是这样,我国也会是这样。当然,它在按摩、养生、健体、预防疾病方面的主张,还会一代一代地继承,并发挥积极作用。这就好像许多关于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俗语,诸如“病从口入”、“春捂秋冻,老来没病”、“冬炼三九,夏炼三伏”。凡是人们长期的经验总结,总有一定道理,不能轻易否定。

注释: (*)陨星撞击地表岩层产生爆炸,在高温、高压、等离子环境中,星际物质与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滨浮石。泗滨浮石是我国最早被命名的石材,用它制成的磬(古代贡皇家专享的乐器、法器、神器)称泗滨浮磬,用它制成的医疗工具即是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