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医疗保健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4:35
最近几个星期,英美两国舆论界一直就医疗保健体系的孰优孰劣,发生了异常激烈的争论。“你若生病,愿意在哪里就医?”这个单刀直入的问题,促使很多人投书报章现身说法,也使外界对英美两国的医疗体系增加了认识。

  从外界来看,作为体制健全的两个发达国家,英美两国的医疗体系想必也是相当发达的,包括其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设施和质量都应属于世界一流水准。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它们自己的国民看来,两国的医疗体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以美国的问题最为严重。

  美国医疗体系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联邦政府在医疗保险方面,没有一项连续性的政策。最需要享受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居民,大多都没有能力购买,这类群体目前已经达到4600万。

  美国人自己的说法是,医院的账单是导致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医疗费昂贵,美国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买不起保险的病人,必须依靠捐款来支付医药费。而那些“享受”医疗保险的病人,往往因为自私自利的保险公司从中作梗,而享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医护服务。

  对于医疗体系的种种积病,克林顿政府曾经试图予以改革,但方案刚刚出台就宣告失败。最近这些天,奥巴马总统也在为医疗改革奔走呼号,甚至以去世不久的外祖母为例,声泪俱下地誓言要改革医疗制度。他说,假若不改变现状,“每天还会有1万4000人失去医疗保险”。

  相比之下,英国的医疗制度似乎比美国要好,但也有令人诟病的其他问题,例如医疗体系比较官僚化,医生和病房都不足够,等候看病的时间太长,等等。

  与英美两国相比,新加坡在医疗保健方面也有自身的难处,例如医药费使部分国人感到担心,其中尤以退休人口最为突出。但是,在总体上,新加坡的医疗保健制度还是相当健全的。论社会保护网的覆盖面,按人口比例要好于美国;论医疗设施及其他资源,应该比英国等发达国家强得多。可以说,英美两国目前所面对的大多数问题,在新加坡已经基本克服。

  事实上,新加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在当下,而是在未来。由于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整个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由此势必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负担。一方面,年老必然多病,这是自然规律;另一方面,退休后的老年人大多都无收入来源,医药费是个很大的问题。这种情况意味着,我国的医疗体系必须与时并进,要确保每个人将来都能“老有所医”。

  正是因为已经预见到这一趋势,李显龙总理前天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表示,政府正在巩固医疗保健系统,“为老龄化社会做准备”。  这些准备措施包括:政府将增加保健预算,在旧组屋区建造新医院,培训更多医疗从业人员,加强现有的“三保”(3M)制度,即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与此同时,还将建立一个疗后护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医院、疗养院、家庭医生和登门护理服务。建立这个机制的目的,是要使我国整体的医疗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其中值得着重提及的一点是,社区医院将与综合医院(急症医院)起到重要的互补作用。病人在综合医院接受了“快速治疗”之后,可以转入社区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和护理。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为病人提供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又可减轻他们的医药费负担,同时还能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使综合医院为其他病人腾出病床。

  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医疗制度,新加坡也不例外。因此,我国必须做的,就是针对自己的国情和现实,逐步完善医疗体系,使之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但是,再怎么完善的医疗制度,还是要个人及家庭的配合。作为家庭成员,我们不能把亲属、特别是长辈的健康问题,全部推给医院或疗养院;作为个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健康,完全寄托在医疗制度之上。我们都应该清楚的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要比任何药物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