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1:27:19
[ 2007-3-14 9:26:00 | By: 高山流水 ]
内容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科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过程的感悟与体验,提供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
创新、发现、思维、观察、质疑、探索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跨世纪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以待解决的问题。在科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情境的构建,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 “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在不断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人们所说的“标新立异”实际上就很有创新意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①倡导建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学生对课本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提倡师生讨论、争论;欢迎学生对专家理论提出异议;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言行及时予以评价和肯定;“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②鼓励“独创己见、坚持己见”的自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证实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不要随“大流”,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智活动,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缺少一把打开这种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的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
①设疑发散,多思善问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造性思维培养更是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质疑,因为有疑才有思。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宜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和盘托出、将结论直接奉献。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打破思维的旧框框,富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必把学生的答案都集中到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不可嘲笑学生的问题“可笑”、“古怪”、“钻牛角尖”,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扑灭创造性思维的“火苗”。
②敢想敢做、启发发现
有位科学家说过:“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丰富的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创造想象就很丰富,他想象着用各种颜色的液体浇在报春花上,让它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来,如今达尔文当年的创造想象都变成了现实。事生于虑,成于做。有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苗”,还要由实验、逻辑推理等来证实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性,从而使“火苗”能够延续与发展成“火花”、“火焰”。
可见,创造性思维不能进行孤立培养,它作为创造能力的成分之一,它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密不可分。没有完善的创造性人格,会制约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程度。创造性思维发展程度不高,会影响创造性人格形成。因此教师应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能力,使两者协调发展,培养的目标方可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刘良慧,张先华著:《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