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2:16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一)

重要纪念 2008-04-03 15:22:3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

引用

知足老马[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一)

 

序言

  80多年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 性的历史!鲜红的党旗上凝结着革命英烈的鲜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着先进模范的风采。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顾党的历史,宣传党史上优秀代表人物、革命英烈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央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共同推出《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每天一篇,各媒体在固定版面位置和时段刊播。目的在于教育人们缅怀先贤,不忘历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永远记取他们的英名和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们不灭的精神。

 

《永远的丰碑》续一 

 

永远的丰碑35:

意志如钢铁的共产党员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入党。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永远的丰碑36:

王若飞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 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中央训练部主任。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1年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室党务研究室秘书。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研究局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永远的丰碑37: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1932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让他招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永远的丰碑38:

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苏兆征

   1929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党发出了悼念苏兆征不幸逝世的第32号通告。通告指出:苏兆征同志在工作中,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精神和坚决的政治意识,他的革命精神,是全党的模范。通告要求全党学习苏兆征的革命精神,向前奋斗。各地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举行悼念活动,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

 

  苏兆征,广东香山淇澳岛(今属珠海市)人,1885年生。苏兆征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18岁的苏兆征为了谋生,赴香港在一外轮当杂役。1908年,苏兆征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在孙中山等受到密探追捕时,他机智掩护他们脱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快在中国海员中传开。苏兆征曾随船到过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进一步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经过情况,并有机会阅读新文化运动的书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1921年3月,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倡导,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1922年1月12日,在香港海员举行的大罢工中,苏兆征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和谈判代表之一,接着任代理海员工会会长。1925年春,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苏兆征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全国海员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在中共五大上,苏兆征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上,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严酷的斗争环境,长期的忘我工作,苏兆征积劳成疾,于1929年2月25日病逝。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苏兆征仍然念念不忘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对前去探望他的周恩来等人说: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要革命,等待我们去组织起来。”“大家同心合力,一致合作,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永远的丰碑39:

红军优秀指挥员毛泽覃

毛泽覃,1905年生,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受长兄毛泽东的影响,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到常宁县水口山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赴广州,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广东区委工作。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任书记。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是年冬被派赴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络。1928年初任遂川县游击大队党代表。后奉命带队参加接应朱德、陈毅部队与井冈山部队会师。同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3营党代表,参加了龙源口等战斗。

 

  经受战争实践的磨练,毛泽覃很快成长为红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员。1930年1月任红6军(后改称为红3军)政治部主任,曾代理军政治委员。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红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任。1931年6月任中共永(丰)吉(安)泰(和)特委书记兼红军独立5师政治委员。1932年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其间,与邓小平等一起,同王明的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毛泽覃率部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29岁。

 

 

 

 

永远的丰碑40:

湘鄂西苏区创建人--周逸群

   周逸群是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毕生为党工作,矢志不渝。他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

 

  周逸群,1896年生,贵州铜仁县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1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贺龙部任师、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后任起义军第20军3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曾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先后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1929年春,任鄂西游击总队总队长。1930年2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兼政治委员。7月率第6军与第4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第2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9月,调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在第2军团主力南征、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组建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实行全民皆兵,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永远的丰碑41:

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

罗炳辉是一位从奴隶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

 

  罗炳辉,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彝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农奴生活。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但因对军中腐败现象不满和对旧制度的刻骨仇恨,他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纵队长、军长等职,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所部参加了龙冈、广昌、莲塘、南雄水口、建黎泰、黄陂、草台岗等战役战斗,连战连胜。在完成艰险任务中,智勇兼备,屡立战功,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9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过闽江。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

 

  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虽身患重病,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1946年6月21日在兰陵时突然病情恶化,不治逝世。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永远的丰碑42:

我党早期优秀理论家杨匏安

    杨匏安生于1896年,广东香山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

 

  1919年杨匏安在广州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同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广东中华新报》连续19次,刊登了他的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曾有北李(大钊)南杨之说。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里,叙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时,首先提到了李大钊的贡献,其次便提到杨匏安的贡献,认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过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党组织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后,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谭平山二人为中共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5月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不久参加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会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1929年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并参加编辑党的刊物。在上海极其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积极从事党的编译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1931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蒋介石亲自出面劝降,杨匏安不为所动。敌人改为严刑逼供,他咬紧牙关,只字不吐,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6岁。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他早年在诗中所称颂的借次清霜坚傲骨的可贵品格。

 

 

 

 

永远的丰碑43: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王杰

1965年11月9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登了王杰的日记,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德。

 

  王杰1942年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8月应征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学习,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他关怀战友,爱护集体财产。他帮助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他勤奋工作,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各项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称为是闲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队里年年是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了班长,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根据他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了词。

 

 

 

 

永远的丰碑44:

抗日民族女英雄、归侨李林

   在山西平鲁县烈士陵园,矗立着一尊跃马提枪、飒爽英姿的塑像。她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印尼归侨李林。

 

  李林,福建尤溪县人,1915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后,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冬,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抗日救亡青年团。同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开办训练班,编写军事、政治教材,亲自授课,积极教育和武装青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勇敢坚定,机智灵活,指挥有度,接连获胜。1938年春,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李林在一封写给中央妇委的信中写道:我确与过去不同了,因为我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党员。同年7月,牺盟会晋绥边工委成立,调任边委会宣传委员兼管边区地方武装。后当选为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委员。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26日,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永远的丰碑45:

革命伉俪陈觉、赵云霄夫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一起的书信展品,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嘱。写信人就是陈觉和赵云霄。

 

  陈觉原名陈炳祥,1903年生,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云霄又名赵凤培,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觉、赵云霄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于1925年冬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结为夫妻,1927年一道回国参加革命。1927年9月,赵云霄随陈觉到湖南醴陵参加了秋收起义,不久他们被调回湖南省委机关,组建湘南特委。1928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他们分别被敌人逮捕。反动当局对他们多次审讯,残酷折磨,但他们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陈觉烈士牺牲前给爱妻的遗书中说: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1929年3月24日赵云霄给女儿留下了最后的遗嘱: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26日,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永远的丰碑46:

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王荷波

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当过水手、工匠。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底,代表津浦路铁路总工会筹备组到郑州出席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随后又组织津浦路沿线工人举行罢工,有力地支援了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大罢工。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9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任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当选为中华铁路总工会委员长。5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6年2月主持召开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5月出席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继续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7年春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8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1927年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存组织,始终没有暴露北京党的组织和机关地址,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牺牲前惟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杀于北京安定门外箭楼西边。194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等组成王荷波同志等十八烈士移葬委员会,将烈士的遗骸移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亲临主祭。

 

 

 

 

永远的丰碑47:

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

   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26团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同年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参加三河坝战斗,后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率28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飞兵二十八团的佳誉。同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永远的丰碑48:

爱民模范 欧阳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欧阳海,用自己舍身推战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欧阳海,1940年生,湖南桂阳县人。1959年3月应征入伍。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在农村任记工员、会计,他热心助人,经常帮助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干活,并用自己的粮食救济本村困难户。入伍后,工作积极,训练刻苦,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人称小老虎。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1963年11月18日清晨,部队野营训练沿铁路行军,行至湖南省衡山车站南峡谷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欧阳海是继雷锋之后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涌现出的又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64年,中国共产党广州军区委员会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朱德、董必武、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高度赞扬他的英雄行为。

 

 

 

 

永远的丰碑49:

优秀党员 革命烈士——蒋先云

 蒋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25岁。蒋先云牺牲后,周恩来在武昌亲自主持召开他的追悼会,当时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198期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

 

  蒋先云生于1902年,湖南新田人。1917年考入衡阳第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2月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心社,宣传新文化。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夏赴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夜校教书并参与筹建工人俱乐部。后任俱乐部文书股长,和李立三、刘少奇等一起领导了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1月奉命到水口山矿区建立党的组织和工人俱乐部,12月领导了水口山矿工的大罢工,并取得胜利。1924年春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25年2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是该会负责人之一。同年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党代表,不久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及第1军。北伐战争开始后,受党组织派遣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兼补充团第5团团长,参加了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1927年初,蒋介石反革命阴谋日益暴露,他毅然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议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5月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永远的丰碑50: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许继慎

许继慎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军事家。1901年生,安徽省六安县人。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部长,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校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毕业后任排长、连长、学生队队长、团代理党代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1926年任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参加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升任团参谋长、团长。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叛变后,曾以独立师师长的职位作诱饵,妄图策动许继慎叛党,被他断然拒绝。

 

  1930年春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临行前,他向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表示:此去必为革命为人民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决一死战,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领导整编鄂东北、豫东南、皖西3块根据地红军,实现了鄂豫皖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此后,指挥红1军英勇作战,相继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岭等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1931年1月第1、第15军合编为第4军后,先后任第11、第12师师长。率部取得双桥镇大捷,获鄂豫皖红军首次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此后,坚决反对张国焘提出的远离苏区,冒险进攻的错误军事行动方针。在遭非法逮捕后,始终坚持原则,对党赤胆忠心。1931年11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1945年党的七大为其平反昭雪。

 

 

 

 

永远的丰碑51:

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郭亮

    1928年3月29日,共产党员郭亮在湖南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残忍的敌人割下郭亮的头颅,挂起来示众,企图吓退人民革命。鲁迅得知此事后,愤然挥笔写道: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的。

 

  郭亮,又名靖嘉,湖南长沙人,1901年12月3日生。1915年秋,郭亮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长郡联立中学。1920年秋,郭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当时在一师附小担任主事,郭亮经常去向毛泽东求教。经毛泽东介绍,加入新民学会。不久郭亮又加入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俄罗斯研究会。1921年冬,郭亮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郭亮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先后任湖南省工团联合会副总干事、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湖南区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5月,郭亮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不久,他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郭亮到贺龙第二十军做政治工作,随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同年11月,郭亮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1928年1月,他又任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到湖南岳阳组织武装起义。同年3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郭亮被捕,于第二天押送长沙。郭亮被害前,给妻子李灿英写了一封遗书,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表现了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郭亮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毛泽东在延安谈起郭亮时,赞扬郭亮是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永远的丰碑52:

模范的革命军人”——曹渊

  曹渊是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打武昌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年仅24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曹渊一生虽然短暂 ,却为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曹渊,安徽寿县人。1924年5月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军校第一期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党派往黄埔军校教导团学兵连任党代表,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北伐开始后,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等一系列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机智,出色完成运送弹药、解围、攻城等任务,受到聂荣臻、叶挺等人的表扬和军部传令嘉奖。

 

  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叶挺独立团以第一营作为奋勇队(敢死队)攻城,曹渊率战士攀登攻城时,不幸头部中弹阵亡。曹渊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着独立团广大指战员。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占领。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墓,将攻城以来各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与曹渊合葬。墓的前面竖立了一个碑坊,上面横额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墓前竖立一个墓碑,碑上横刻精神不死四字,中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左边刻曹渊等191位烈士英名,右边刻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四句话。曹渊等烈士的革命精神,永远被后人敬仰。

 

 

 

 

永远的丰碑53: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李兆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李兆麟写的《露营之歌》,这支歌成为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有力武器。

 

  李兆麟,化名张寿篯,1910年生,辽宁辽阳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后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指挥打宾州,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1941年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曾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曾积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面对当时东北复杂险恶的形势,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为纪念他,哈尔滨市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

 

 

 

 

永远的丰碑54:

永远的丰碑:吴焕先

吴焕先是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07年生,湖北省黄安县人。1923年考入麻城乙种蚕业学校,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他一家六口惨遭国民党地方民团杀害。1927年11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装斗争,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后任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黄安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2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参与领导重建第25军,任军长。在国民党军重兵划区清剿、苏区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下,指挥部队连续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1934年4月,第25、28军合编为第25军后,任政治委员。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部进行长征,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西南部秦岭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和发展红军主力,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开辟了鄂豫陕苏区,先后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1935年7月率部西进,接应中共中央和红军北上。同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随后,红25军在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下于9月与陕北红军会师,10月,毛泽东表彰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永远的丰碑55:

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谢子长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

 

  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2年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北京,参加反帝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被选为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1927年10月与唐澍等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28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军第3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做兵运工作。1931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同年11月回到陕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建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据地。1934年后,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

 

  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因战伤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永远的丰碑56:

陈延年

1927年7月4日晚,国民党反动军警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押赴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几个敌人强把他按下去。但敌人刚一松手,这位革命者一跃而起。敌人恼羞成怒,再一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延年。

 

  陈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怀宁人,陈独秀长子,生于1898年。1915年,陈延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下旬,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陈延年屏弃原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10月,陈延年赴广州工作,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表示虽然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陈延年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同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他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将他杀害。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 

 

 

 

 

永远的丰碑57:

独胆英雄 陈树棠

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公园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塔,塔上镌刻着金光闪闪的大字:独胆英雄陈树棠烈士永垂不朽!

 

  陈树棠,1925年生,天津市塘沽区人。出身贫寒,受尽凌辱。因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被迫逃到东北做苦役。1945年9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机智英勇,屡立战功。1946年,在四平、通化保卫战中,先后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1947年3月,参加解放辉南县城的战斗,从敌人手中夺得1支步枪和1枚手榴弹,只身冲进据点,俘敌61人,缴获枪炮48件,荣立特等功,纵队领导机关授予他独胆英雄称号和红星战斗英雄奖章。同年5月,参加清原县草市阻击战,他率领一个班坚守王家油房西南山阵地,打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多次进攻。夜间又带领3名战士突入国民党军阵地,出其不意,杀伤敌数十人,俘53人,缴获60毫米迫击炮、机枪、冲锋枪、步枪等32件,立特等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授予他毛泽东奖章,并被提升为副排长。

 

  同年6月27日,在四平外围战斗中,他带领一个班抢占八棵树南山366高地,并接连打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一个营的7次猛烈进攻,腹部受重伤,仍顽强作战。在阵地将被突破的危急时刻,为掩护战友撤退,毅然拉响手榴弹,与突入阵地的国民党军士兵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2岁。战后,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领导机关命名他生前所在排为树棠排,在全区开展了创陈树棠式战斗英雄活动。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366高地为树棠山

 

 

 

 

永远的丰碑58:

邓恩铭

1931年4月5日,在响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和悲壮的国际歌声中,一位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济南纬八路英勇就义。这位烈士便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1918年,倚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大革命时期,邓恩铭先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在监狱中,邓恩铭领导其他党员组织越狱斗争。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残酷地将他杀害。

 

 

 

 

永远的丰碑59:

鞍钢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河北省丰润县人,于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孟泰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他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主动当了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他时刻心里装着职工,为生产解难,为工人排忧。在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为使工人保持好的体力,不影响生产,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影响身体康复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成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缓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孟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广大职工群众在岗位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1986年4月,鞍钢公司为孟泰同志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基座上镌刻着 孟泰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3年4月,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园建造了全身塑像,并将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

 

 

 

 

永远的丰碑60:

工业战线的排头兵--马恒昌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闻名于全国,带动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热火朝天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老一代的工人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他们还带头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

 

  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10几倍地增长,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马恒昌小组的英雄业绩不仅为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深知和感动,而且受到了金日成同志的褒奖。

 

  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在2000多道工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动套扣、联合车刀、带窝顶尖等109项国际先进经验。29年中,马恒昌小组的组长换了十几任,组员换了十几茬儿,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几百名领导干部和技术工人,始终保持着敢打硬仗、勇挑重担、创优质、夺高产、主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精神,成为全国机械工业战线上的排头兵。

 

  马恒昌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历经磨难,解放后,通过努力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成长为一名技术工人,后又历任马恒昌小组组长、车间主任、厂总机械师。1950年马恒昌小组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同年4月马恒昌获沈阳市模范党员称号。他多次代表小组到北京出席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5年马恒昌因病去世。

 

 

 

 

永远的丰碑61:

为大山披上新绿的植树模范马永顺

马永顺是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河北省宝坻县人,中共党员。1941年进南岔林业局做劳工。1948年,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第一代林业工人。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马永顺以一把斧子、一把锯轮战林海,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在支援辽沈战役中,日产木材22.5立方米。在经济恢复时期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先后创造了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等先进经验,一个半月完成一年的工作量。在全省林区推广以后,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他创建的马永顺工组一直是黑龙江省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高产安全伐木35年。

 

  1951年,马永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1954年,他的工组提前15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节约木材、工具、工时核价8.7万元。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紧紧握住马永顺的手,亲切地说:你们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还要多栽树,搞好绿化,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打那以后,马永顺就想着要把自己伐的36500棵树木补上,然而,一个人要义务栽这么多树,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1982年退休时,还差8000棵树没栽。1991年,马永顺已78岁高龄了,还差近千棵树。子女们怕他累着,表示全家人上山,帮他在一年内把这笔还完。当年,马永顺率领全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共栽落叶松树苗1200多株,终于帮助马永顺完成了心愿。

 

  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但他依然造林不止,截至1997年5月,他同家人又栽下落叶松4000多株。1994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得知马永顺的事迹后说:马永顺很了不起,请代我向他问候!1998年夏,朱镕基总理亲切接见了马永顺,并高度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1999年,86岁高龄的马永顺又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享年87岁。

 

 

 

 

永远的丰碑62:

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工人时传祥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中共党员,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自此以后,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时传祥1975年病逝,终年60岁。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永远的丰碑63:

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 赵梦桃

   赵梦桃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赵梦桃作为中国二十世纪50年代纺织行业的代表,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1963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把她所在的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赵梦桃曾于1956年、1959年先后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和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赵梦桃1936年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贫苦家庭。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了陕西西北国棉一厂,她刚进厂时,当细纱值车工,为了掌握技术,无论开会、参观还是休养,她的课本总不离身,她的两只手从不闲着,只要有时间就苦练操作技术。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

 

  赵梦桃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八大代表。她十几年如一日,月月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1959年后,日日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从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仅节约棉花就达1200多公斤。她曾4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红旗手,创造了月月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赵梦桃说:能帮助别人前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我们要把每一个同志心里的火都煽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小组掉队!她身体力行,把方便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一个姐妹刚调来值车,赵梦桃就主动把好用的纺纱车让给她。她先后11次跟别人换车,帮助17位姐妹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在一次开会期间,她学会了用双手捘皮辊花,便立即把这个先进经验传授给其他伙伴,使之在全厂和陕西省的各个纺织厂开花结果。她还总结创造了《细纱巡回清洁检查工作法》,实现了自己一定要把技术变成集体的财富的心愿。在她的带动下,小组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1959年,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一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1963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赵梦桃生前曾诚挚深情地说:党给我们的荣誉,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在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相信,全组同志一定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每时每刻都听党的话。我要和全组全厂同志一起,像雷锋同志那样,用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永远

 

  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做坚强的突击队的旗手,把这面红旗不歇气,不换肩,稳稳地扛到共产主义去!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的梦桃精神。赵梦桃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但她那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梦桃精神成为宝贵的财富流传后人,一代又一代的纺织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梦桃精神,使赵梦桃小组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永远的丰碑64:

增产节约的排头兵 阎金芬

阎金芬,河北冀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她曾任石家庄国棉七厂细纱班副组长、值班长、车间主任、厂工会副主席,195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以她为原型创作的话剧和电影《红旗歌》在全国产生了影响。

 

  阎金芬善于团结群众,和工友们打成一片。她非常关心群众,看谁忙不过来,就去帮谁,谁有点病,就替谁干活,姐妹间有点小意见,总是她来化解。就这样,她带领姐妹们齐心协力推动生产。石家庄刚解放,她就带领姐妹们冒着敌机的轰炸,抢修机器。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带领全组,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厂排头兵,并在全省闻名。

 

  在工厂工作时,有的工友有少看车,多休息,提高待遇的想法,阎金芬就进行劳资两利的宣传———“劳资两利其实是三利,我们有利,对工厂有利,更对国家有利。由于她的深入宣传与带动,大大地协助了工会工作,使经营涣散的大兴纱厂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阎金芬1990年因病去世。

 

 

 

 

永远的丰碑65:

中国式保尔”——罗健夫

罗健夫,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1950年距初中毕业尚差一学期,带头报名参军。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学完初中三年二期及高中三年全部课程。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业成绩优异,工作积极。1959年4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先后在母校及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1965年,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1968年,参加北京电机厂技术攻关协作,次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攻关。文革力排干扰,以顽强毅力,短时间内掌握第二外语,攻读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数学、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有时整日不出工作室,饿了啃块馒头,困了就躺地板打个盹。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他再接再厉,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至1981年10月已独立完成全部电控设计。一次调试设备时他突然病倒,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他平日酷爱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以书中主人公保尔为榜样,身体力行,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利害,从不表现自己,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拔的机会,颁发奖金分文不受,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1982年全国不少报刊连续报道其生平事迹。1983年,国务院追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永远的丰碑66: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

耿长锁,河北饶阳人,中共党员,曾任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1年、1979年两次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第八至十一大代表,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耿长锁1944年与其他三户农民在冀中抗 日根据地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河北省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为了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促进农民富裕,以及采用农业机械、推广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党和政府决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耿长锁通过把个体农户组织起来,领导饶阳县五公村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广大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自己贡献,曾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

 

 

 

 

永远的丰碑67:

劳动英雄 李顺达

李顺达,河南省林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历任中共平顺县委书记、晋东南地委副书记、书记,并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第九、十届党中央委员等。

 

  1938年秋,李顺达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面带领本村农民发展生产,一面组织民兵配合人民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扫荡。他先后担任了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为了克服因日军扫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于1943年2月6日建立了在全国成立较早的农业劳动互助组。由于采取了劳武结合,即田间劳动和对敌斗争相结合的办法,不仅发展了生产,度过灾荒,而且使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都不耽误。那时,他组织民兵参战队,先后参加了解放山西长治县和豫北汤阴县等10多次战斗。

 

  1946年,西沟村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在他的领导下,制订了五年经济恢复发展计划,推动了全村农业生产的发展。1948年,平顺县人民政府在他家的门楣上,为他悬挂了劳动英雄的牌匾。建国后这块牌匾被运往北京,一直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

 

  1983年7月1日,李顺达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终年68岁。

 

 

 

 

永远的丰碑68:

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谢臣

谢臣,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战士。回族。1940年生,河北省易县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3月应征入伍。入伍前,是人民公社的模范社员。入伍后,受党的教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民战士。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毛主席要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一个利他主义者,这就是我的理想和志气。他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应该多做,自觉地做。他工作积极,学习刻苦,经常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多次受奖,被誉为爱马标兵节约模范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西部地区连降暴雨,河水猛涨,连队驻地易县东高士庄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他和战友一道,挨家逐户动员群众转移,背扶年老体弱的群众上山。8日,山洪骤发。他奋不顾身跃入激流,救出一名落水妇女。当听到落水儿童的呼救声时,他虽精疲力尽,仍坚持游向激流,救出儿童,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巨浪吞没,英勇牺牲,年仅23岁。

 

  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追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64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9日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谢臣班。贺龙、聂荣臻分别为之题词。河北省保定市建有谢臣烈士纪念馆谢臣烈士纪念碑

 

 

 

 

永远的丰碑69:

衡山朱凤”——毛泽建

杜甫《朱凤行》诗云: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在湖南省衡山县金紫峰麓下就长眠着一位被当地人称为衡山朱凤的女共产党员毛泽建。

 

  毛泽建,1905年10月生,湖南湘潭韶山人,从小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1921年春,随毛泽东到长沙,进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和长沙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夏,受党指派与丈夫、共产党员陈芬在衡阳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11月担任中共衡山县委组织和妇运委员。1928年初,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担任耒阳县游击队队长。

 

  1928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毛泽建和陈芬先后被敌人逮捕,敌人杀害了陈芬。不久,毛泽建被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救出。面对敌人的猛烈反扑,为了不拖累同志们,身怀有孕和负伤的毛泽建坚决要求留在当地隐蔽,产后,不幸再次被捕。敌人抓到毛泽建后,以她系毛泽东之妹,马日前后,均负共党要职,把她从耒阳押到衡阳,后又押到衡山,使用封官许愿和酷刑拷打,梦想从这位共产党员、女游击队长身上捞到我党的重要机密和军事行动计划,但毛泽建始终坚贞不屈。她在狱中写下了誓死为党毛泽东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等血书表达自己对党的赤胆忠诚。

 

  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于湖南衡山县马庙坪,时年24岁。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二)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三)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四)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五)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原创图文】大音稀声 丰碑无形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八怕歌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 清明节主题的古诗词(十首)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教你一招:QQ永远在线 - 和你☆有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我知道我为什么穷了(转载)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觉得好,就转载了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转载]...幸福递减率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转载]人生哲理100句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政府网站(转载) - 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秘方!(转载) - 北方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Windows系统的140个经典技巧(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本草纲目》草部(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收藏 海依精品回访贴 (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400款各种精美FLASH(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异国风情(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隋唐名家绘画作品(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历史(一)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动画挂件(一) - bqdyh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