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五)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24:19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五)

重要纪念 2008-04-03 15:31:06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

引用

知足老马[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五)

  《永远的丰碑》续五

永远的丰碑175:

用生命实现革命诺言━━黄励

黄励,190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贫民家庭。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文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黄励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留校在党的建设教研室工作。

 

  1928年秋,黄励随瞿秋白赴柏林参加世界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1929年初,黄励随邓中夏去苏联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参加第二届泛太平洋劳动大会,会后被留在大会书记处工作,并担任《太平洋工人》月刊中文版编辑。

 

  1931年10月,黄励回到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党组织安排她担任中华全国济难互济总会主任兼中共党团书记,主要任务是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救济烈士和被捕同志的家属。为营救被捕的同志,黄励想方设法多方寻找可靠的社会关系,联系社会知名人士,聘请有正义感的律师,组织和动员群众请愿,向反动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等,使许多被捕同志获释出狱。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黄励积极参与组织沪西日本纱厂女工罢工和支持十九路军的抗日。1932年,黄励被调往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同年冬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参与领导重建党的组织,坚持地下斗争。

 

  1933年春,党中央决定调黄励到中央苏区工作。临行前因叛徒出卖,于4月25日在法租界被法国巡捕和国民党军警逮捕。4月27日,黄励被作为要犯押解到南京,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在狱中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法庭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黄励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义正词严地痛斥叛徒出卖灵魂的丑恶行径,痛斥国民党反动当局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妥协退让不抵抗的反动卖国政策、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的种种罪行。黄励坚定地表示: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为革命而奋斗,直到最后一秒钟!她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1933年7月5日凌晨,黄励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赴南京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永远的丰碑176:

上甘岭上建奇功━━胡修道

   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这副人们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的挽联,高度概括了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业绩。

 

  胡修道,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班长及另一名新战士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向阵地发起进攻。他们在班长指挥下英勇还击,连续作战3小时,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后来班长调去支援9号阵地,他和新战士继续坚守,又连续打垮敌人10余次进攻。当发现10号阵地危急时,他抱起爆破筒,带领战友主动支援,冒着敌机枪火力封锁,抢先登上制高点,将已冲上阵地的敌人击退。经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

 

  他不仅在生与死面前是英雄,在荣誉面前也堪称模范。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他退居二线,但他退而不休。人们称赞:他的位置在二线,但工作岗位始终在第一线!1988年恢复军衔制前退休。同志们为他感到惋惜,他却坦然地说,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几次转折的关口,一次转折就是一次考验,次次考验都能过硬,才称得上共产党人。退休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传统报告,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被聘为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02年3月病逝于南京。

 

 

 

 

永远的丰碑177:

著名的爱兵爱民模范――吕顺保

吕顺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爱兵爱民模范。1922年生,河南省内乡县人,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组织干事、政治协理员等职。在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工作积极,立特等功2次,大功4次,荣获战斗英雄”“人民英雄”“带兵模范”“爱民模范等称号。

 

  他视人民如父母,通过关心和解除群众疾苦,宣传共产党的政策,扩大政治影响,提高群众的觉悟。每到一地,都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带领战士给群众做好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他待战士如兄弟,从关心生活入手,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术。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经常把自己的衣物、鞋袜送给战士,自己光着脚或穿着破烂的鞋行军;把饭菜让给战士,自己却常吃不饱。行军中经常替战士扛枪扛炮,有的战士走不动,他就背着走;每到宿营地,不顾疲劳,给战士烧水洗脚、治疗血泡,夜晚坚持查铺查哨。1948年冬,所在连在风雪中向大同急行军,他处处做战士的表率,把自己的棉鞋、袜子全部给了新战士,自己穿着破单鞋,走在队伍前面。一个战士病了,他就背着这个战士前进。在他的带动下,全连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钢铁般的团结,昼夜风雪兼程400里,无一人掉队,胜利完成任务。被树为全军爱兵的旗帜,所在连也被晋察冀野战军授予尊干爱兵模范连荣誉称号。

 

  延安《解放日报》曾号召全军向吕顺保学习。1950年9月,他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6年9月转业到地方工作。1989年9月6日病逝。

 

 

 

 

永远的丰碑178:

誓与密码共存亡━━董健民

董健民,女,1923年出生于河北省静海县(今属天津市)。1939年春,16岁的董健民在她的叔父、中共地下党员董秋斯的引导下,与两个姐姐一起渡海南下,辗转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1940年,她们姐妹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董健民调到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科任机要员。她怀着满腔热情,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她乐于助人,在同志们中间很有威信。1942年,她和在机要科一起工作、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共产党员钟琪在枣园一间普通的窑洞里举行了婚礼。在喜庆的日子里,他们俩发誓,为了千百万人能够得到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决不能泄露党的机密,誓与密码共存亡。婚后他们工作上互相激励,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体贴,不断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作出了争取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定,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抽调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军东北。董健民和钟琪夫妇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局工作。1946年,他们带着刚刚两岁的孩子,告别延安,踏上了新的征途,化装乘船由海路经大连赴东北。当他们乘坐的商船驶进渤海水域时,遭到国民党军舰的拦截。炮弹击中了他们乘坐的商船,他们两岁的孩子也被弹片击伤。接着,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警要登船检查、搜捕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董健民、钟琪夫妇冷静地分析了险恶处境,迅速作出了抉择:宁可牺牲全家人的生命,也决不能让党的机密落入敌人手中。他们把所携带的密件紧紧贴在胸前,把被弹片击中的孩子紧紧搂在怀中,一家三口紧紧抱在一起,毅然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董健民、钟琪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新中国,壮烈牺牲。董健民年仅23岁。

 

 

 

 

永远的丰碑179:

常胜将军勇无敌——段德昌

段德昌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4年生,湖南南县人。早年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广州,先后入黄埔军校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6月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1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南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领导该县年关暴动。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1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起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率部在监利、沔阳交界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2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第2军团第6军政治委员、军长,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赤色警卫队总队长,参与创建与巩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4月任红3军(红2军团改编)第9师师长,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取得三官殿、沙岗、普济观、郝穴、汪家桥、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被湘鄂西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将军。是年秋,在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下,红3军被迫离开洪湖苏区。他率9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1933年牺牲,年仅29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为其亲属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湖北鹤峰和湖南南县人民政府分别修建了段德昌烈士墓和纪念碑。

 

 

 

 

永远的丰碑180:

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杨至成

杨至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他抓后勤工作的突出成绩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曾当面对杨至成说:我们国家底子薄,还要建设。你是老后勤,搞建设,你是行家,你要在这方面多想点办法,出点点子。

 

  杨至成,1903年生,贵州三穗人,侗族。1923年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营军需官。1926年春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5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后被派到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作战中右腿受伤。同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连长,在反进剿作战中腹部受伤。后兼任留守主任,在反会剿的困难条件下,负责伤病员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29年后,历任红4军、红12军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组织兵工、军需、医药生产和物资供给,并创办后勤学校,培养后勤干部。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冬因病到苏联就医,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1月回国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和鸡西等地组织领导军工生产。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大力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1949年起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7年2月3日于北京病逝。

 

 

 

 

永远的丰碑181:

为革命一腔热血——俞作豫

俞作豫,1901年生,广西北流人。1918年进入护法军桂系军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俞作豫不满国民党新军阀的倒行逆施,愤然脱离旧军队,先后到上海、广州寻找共产党。同年10月,俞作豫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俞作豫按党中央指示,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回到家乡广西北流坚持斗争,先后担任中共北流县委委员、县委书记,陆续恢复了北流、玉林、博白、陆川等县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期间,他利用自己和广西省主席俞作柏是兄弟,和广西编遣特派员李明瑞是表兄弟的特殊关系,在军队和地方政府中任用共产党员,发展党的组织,掌握了部分武装的领导权。不久,党中央派遣中央代表邓小平,以及共产党员张云逸等来到广西,组织力量,准备武装起义。

 

  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下,分别举行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兼红七、红八军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八军总指挥,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俞作豫任红八军军长。

 

  百色、龙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给国民党新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1930年3月,敌人纠集大批军队围攻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俞作豫率领红八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突围中遭敌人围追堵截,红八军遭到失败,俞作豫在当地农军掩护下脱险,辗转到香港寻找党组织。

 

  1930年8月18日,因叛徒出卖,俞作豫在深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至广州。敌人对俞作豫软硬兼施,妄图从他口中得到我党组织和红军的情况。面对凶残的敌人,俞作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我就是你们要抓的红八军军长、共产党员俞作豫!他当场留下绝笔诗: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1930年9月6日,俞作豫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的口号,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永远的丰碑182:

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

赵博生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今属黄骅市)。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先后在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冬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任旅参谋长、特种兵旅旅长、军参谋长,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期间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倾向革命。他曾亲自创作《革命精神歌》在部队教唱:侧耳倾听,宇宙充满饥寒声。警醒先锋,个人自由全牺牲。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

 

  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参谋长时,被调至江西剿共战争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时,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他表示: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在蒋介石准备清除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的危急时刻,赵博生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战斗。每战他都亲临前线,部署周密,指挥果断,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初,国民党军集中4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江西资溪、金溪、南城苏区进犯,赵博生奉命率领红5军团3个团据守长员庙一带山脉,配合主力在黄狮渡一带消灭敌人。他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数倍于己之敌的疯狂进攻,坚守住了阵地,出色地完成了钳制任务。1月8日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赵博生在与敌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挥,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随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立博生堡,以志纪念。

 

 

 

 

永远的丰碑183:

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王步文

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

 

  这是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烈士英勇就义前高声朗诵的自勉挽联。这是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诤诤誓言,也是烈士的高尚品质、志向和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王步文,原名王伟模,1898年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先后任安庆学生联合会委员、安徽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21年4月,王步文与舒传贤、许继慎、彭干臣等发起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安徽省党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1924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并以个人身份加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

 

  1925年6月王步文赴日留学,参加组织中共东京特别支部。1927年2月,王步文按党的要求回国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同时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组织部长、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部长,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王步文任中共安徽省委临时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工作,领导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工作,积极传达和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1927年12月领导安庆地区一二八暴动。1929年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深入皖中、皖西等地指导工作,布置武装起义,为随后著名的皖西六(安)霍(山)武装暴动作了组织和思想准备。1929年9月,王步文奉调到上海参加中央干部训练班,结业后,留下主持训练班的教务工作。

 

  1930年9月,中央决定正式成立安徽省委,王步文任省委书记兼宣传委员。1931年4月6日由于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破坏,王步文不幸被捕。

 

  反动当局先是以高官厚禄引诱,继而指使叛徒劝降,遭到王步文的坚决拒绝。敌人又动用各种酷刑,将他的皮肉烧焦,筋骨打断。但王步文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当穷凶极恶的敌人无计可施,决定枪杀他时,王步文从容不迫地为自己写出了上述自勉挽联。

 

  1931年5月31日,王步文拖着沉重的镣铐,带着遍体的伤痕,高唱着《国际歌》,大义凛然地走向敌人的刑场,他慷慨激昂地对难友们说:同志们,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年仅33岁的王步文就这样英勇就义了。

 

 

 

 

永远的丰碑184:

红军年轻的杰出指挥员――寻淮洲

寻淮洲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12年生,湖南浏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队到井冈山,参加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排长、连长,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会剿作战。在大柏地战斗中,他率全连英勇杀敌,子弹打光了,就用树枝、石头当武器,激战中,他左臂受伤,仍坚持率部追歼逃敌,直到战斗胜利。1929年春随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1930年调任红1军团第12军34师营长、团长。1932年3月任红1军团第15军45师师长,12月任第21军军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每战他都身先士卒,指挥得力。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中,率21军插入敌后,切断国民党军第52师退路,为全歼该师创造了条件。6月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东方军,入闽作战,指挥部队连战告捷,获中央军委的特别嘉奖令。同年10月任红7军团军团长,此时他才21岁。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寻淮洲率部南北转战,屡建战功,曾获二等红星奖章,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7月,他和政治委员乐少华等奉命率由红7军团组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赣边,作战数十次,先后攻占罗源、庆元等城镇。11月所部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他任第19师师长,继续率部北上。同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黄山)谭家桥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同数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14日,当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寻淮洲亲自带一个排争夺乌泥关制高点,不幸腹部中弹。在弥留之际,口中还在反复地念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2岁。红军将士为失去一位年轻的杰出指挥员而痛惜。方志敏动情地说:寻淮洲同志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红7军团在两年中,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甚巨。他很细心学习军事学,指挥灵活,他作战勇敢,曾五次负伤。他还只有22岁,他的牺牲是红军中很大的损失。

 

 

 

 

永远的丰碑185:

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孙津川

孙津川,1895年出生于安徽省寿县一个工人家庭。14岁起先后到南京、上海做工。1924年秋,孙津川在上海与中共党员彭干臣相识,并在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8月,孙津川经彭干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委员。不久,中共吴淞机器厂特别支部成立,孙津川被选为特支书记。

 

  为配合北伐军进攻上海,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举行工人武装起义。1926年10月,孙津川按照党的要求,带领吴淞机器厂工人武装切断沪宁铁路,破坏北洋军阀的后勤军需补给线,为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创造条件,配合了北伐军作战。1927年3月,孙津川领导吴淞机器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揭开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序幕。3月28日,孙津川被选为沪宁、沪杭甬两铁路总工会委员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孙津川往返奔走于武汉、九江、上海等地,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接待和安置苏、浙、皖、赣等省的流亡同志,秘密整顿和恢复各地铁路工会和党组织。1927年4月底、5月初,孙津川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八七会议后,孙津川被党派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在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他立即着手整顿党的组织,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地下斗争,准备武装暴动。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孙津川(未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

 

  1928年7月,孙津川因叛徒告密身份暴露而被捕。在狱中,国民党军警特务妄图用高官厚禄和酷刑逼迫孙津川交出党的机密和南京地下党的名单,但遭到坚决拒绝。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孙津川坚定地对敌人说:要杀就杀。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我十个,还有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1928年10月6日,孙津川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3岁。

 

 

 

 

永远的丰碑186:

井冈山上扬英名 朱云卿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1921年随叔父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军校进步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10月,朱云卿参加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机智英勇,受到周恩来的赞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月,朱云卿从黄埔军校毕业,按照党的要求留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被任命为中共北江特委委员,并负责主办北江农军学校。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共北江特委先后举办了两期农军训练班,培训农军干部260余人。1927年4月,朱云卿率领农军学校第二期学员与北江农军大队会师湖南,公开支持湖南农民运动。1927年6月,朱云卿按照党组织的决定赴武汉,担任武汉农政训练班主任。

 

  同年9月,朱云卿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夏,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著名战斗。1928年8月下旬,与党代表何挺颖一起,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险抵抗,击退了湘赣国民党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9年1月,朱云卿率领红三十一团随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大柏地、长岺寨等重要战斗中率部担任主攻任务。同年3月,调任红四军参谋长。同年年底,参加古田会议,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0年8月,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团参谋长。1930年底,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制定计划,部署部队,指挥作战,对全歼张辉瓒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赞他为得力助手

 

  1931年春,朱云卿因劳累患重病住进江西省吉安县东固医院治疗。5月22日,在医院被国民党军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永远的丰碑187:

革命到底的优秀党员——郝清玉

郝清玉,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1918年到北平做制鞋工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根据中共北方区委指示,中共正定地方委员会成立,郝清玉担任地委委员,在当地努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宣传党的革命思想,扩大党的影响。

 

  1928年春,郝清玉奉调天津,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兼省委农运部长。同年12月,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共北方区党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改组了顺直省委,郝清玉当选为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在十二月会议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郝清玉曾主持中共顺直省委的工作,为巩固和发展顺直省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作出了贡献。

 

  1930年夏,郝清玉以省委常委和巡视员的身份,调任中共保定特委书记。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郝清玉从实际出发,坚持用正确的斗争策略,加强特委对党的地下斗争的领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党的损失,较好地保存了党的力量。同时,在时机较为有利时,坚决组织和领导了保定地区的完县和博野、蠡县等地的武装暴动,不仅有力地响应了党在全国各地的武装斗争,而且使这一地区的革命力量得到了锻炼和加强,扩大了党的影响。

 

  1931年3月,郝清玉奉调回中共顺直省委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同年4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郝清玉威武不屈,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气节。6月,郝清玉被敌人从天津押往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郝清玉和战友们团结战斗,挫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逼供诱降的阴谋。当敌人告诉他只要在所谓反共启事上按个手印就可以重获自由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敌人说:要我叛党做不到!你们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人民,应该反省,我是革命到底,无过可悔!由于长期艰苦的斗争环境和监狱恶劣的生活条件,郝清玉身患重病得不到及时医治,于1935年9月病逝于监狱,年仅31岁。

 

 

 

 

永远的丰碑188:

为大众之生息而战斗━━曾士峨

曾士峨,1904年生,湖南益阳人。1923年入益阳信义大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24年到长沙,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独立1师学生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北伐到武汉后,转入我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营参谋长。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1师1团特务连连长,1928年5月任红4军31团3连连长,率部参加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立战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29年1月任31团1营营长,3月任红4军3纵队7支队支队长,不久任3纵队参谋长。率部参加大柏地、长岭寨、白沙、上杭等战斗,英勇作战,身先士卒。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艰苦战争环境中,他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致亲友的信中写道:士峨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精神爽奋。

 

  1930年春任红4军2纵队司令员,同年夏任红4军参谋处长兼第2纵队司令员、红4军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8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率部参加莲塘、良村、黄陂战斗,取得重大战果。在高兴圩战斗中,他率部坚守竺高山阵地,与精锐之敌展开顽强争夺。9月8日,当敌人向红4军指挥所逼近的危急时刻,他率领全师以党员和排以上干部为核心的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毛泽东深情地说:曾士峨同志的牺牲是英勇的。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牺牲的。他亲自带部队冲锋,改变了战况。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曾士峨学习的通令。

 

 

 

 

永远的丰碑189:

用生命追求真理的优秀党员——刘愿庵

刘愿庵,1895年生,陕西咸阳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学奔赴南京,拥护孙中山。参加学生军,声讨袁世凯,后一度在川军任职。1923年初,他参加了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在成都组织的学行励进会,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刘愿庵被推举为叙州五卅惨案后援会负责人之一,领导群众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重庆地方执委会委员兼中共成都特别支部书记。1926年冬,他在川军中开展兵运工作,配合刘伯承等领导的泸(州)顺(庆)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刘愿庵领导成都党的地下组织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1927年9月起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秘书长和省委宣传部主任、宣传委员会书记。1928年4月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代书记。同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六大后,刘愿庵领导了四川省委的重建工作。1929年4月,他发动和领导了万源固军坝起义,在川东地区树起了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同年6月,领导了邝继勋、罗世文等发动川军第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的遂(宁)蓬(溪)起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总指挥部。中共四川省委正式成立后,刘愿庵任省委书记。面对反动军阀疯狂镇压革命群众,捕杀共产党人,摧残中共党组织的白色恐怖。刘愿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地应付各种复杂困难局面,坚持斗争,为恢复和整顿四川党的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党的损失,做了大量工作。

 

  1930年5月5日,由于叛徒出卖,刘愿庵被捕。他坚决拒绝了反动军阀当局的劝降利诱和死亡威胁,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针对反动派的诱降说:信仰不同,不可能同路。共产党追求的是真理,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不是什么歧途,而是一条光明之路!5月7日,刘愿庵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5岁。

 

 

 

 

永远的丰碑190:

《大刀进行曲》创作者——麦新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是一首诞生在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声中的时代战歌。麦新就是这首震撼人心的时代战歌的词曲作者。

 

  麦新,原名孙培元,曾用名孙默心、铁克,191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上海美商开办的美亚保险公司当练习生,后转为职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爱好音乐,积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团体民众歌咏会的演唱活动和进步音乐组织,向群众教唱聂耳的《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的《救国军歌》《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救亡歌曲。

 

  1936年8月下旬,麦新创作的处女作《九一八纪念歌》经冼星海谱曲,很快传遍上海。此后,他还创作了《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保卫马德里》《只怕不抵抗》等著名作品。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同时,驻守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的捷报不断传来。麦新热血沸腾,彻夜不眠,于8月8日创作了《大刀进行曲》这首不朽的时代战歌。这首时代战歌一经诞生,就如疾风闪电,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城镇乡村、前线后方,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1937年9月,麦新参加中共上海地下党组建的战地服务队,开赴前线参加抗日。1938年1月,麦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经周恩来批准,麦新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党支部书记,参加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及延安文艺座谈会。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麦新随大批干部奔赴东北。1946年2月,调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开鲁县工作,先后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参加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和武装斗争。期间,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革命歌曲。1947年6月6日,麦新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匪徒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永远的丰碑191:

对革命至死不移━━潘心元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详叛变革命,发动马日事变,湖南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潘心元对妻子说:我的头是钢铸铁浇的,对革命是至死不移的。”“革命不成功,我是誓不罢休的。

 

  潘心元,又名潘心源,1903年1月生,湖南浏阳人,1920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田波扬等同乡创办浏北新民社、出版《新民》社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2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底,中共湘区委员会派潘心元到浏阳,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协助夏明翰建立浏阳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6年10月,主持召开中共浏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中共浏阳县委,任书记。1927年2月,组织农民武装,建立浏阳工农义勇队,任党代表。1927年4、5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党的五大,支持毛泽东等提出的武装工农的主张。

 

  马日事变发生后,潘心元率领近万名浏阳农军参加围攻长沙的斗争。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出席了毛泽东在安源召开的秋收起义军事会议,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党代表。在陪同毛泽东指挥秋收起义途中路遇国民党地方武装,他机智勇敢地掩护毛泽东脱险。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潘心元留在平江、浏阳、醴陵地区组建游击队,与平浏醴特委书记夏明翰一起组织开展游击斗争。1928年,任湘东特委副书记,带领游击队支持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冬,任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部长。

 

  1929年任中央巡视员,到湘赣红军中传达党的六大精神。1930年2月当选为红四、五、六军总前委常委,曾任红三军代理政委、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参加了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之战。期间,他多次往来于上海与苏区之间,传达党中央指示,向中央报告秋收起义和红军斗争的情况。

 

  1930年8月,潘心元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提交了《巡视湘鄂赣三省红军之报告》。同年9月,由周恩来安排,潘心元赴浙南地区巡视党务工作和军事工作,同时任浙南红十三军政委。1930年12月,因叛徒出卖,在浙江省玉环县被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永远的丰碑192:

视死如归的革命伴侣 田波扬和陈昌甫

田波扬,1904年3月生,湖南浏阳人。早年在长沙读书期间,田波扬结识了郭亮、夏曦、夏明翰等进步青年,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田波扬相继被推举为湖南长沙湘区团委学委委员、湖南省学联总务委员、全国学联常务委员,参与领导和组织湖南及长沙等地的学生运动。1925年夏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6年3月退学回到长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组织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北伐战争。1926年6月起,先后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书记。1927年4、5月到武汉出席党的五大。他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等人的正确意见,批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张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

 

  陈昌甫,女,1905年6月出生,湖南浏阳人。1921年与田波扬结婚。1923年到长沙求学,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的工作。他们夫妇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叛变革命,制造了马日事变,湖南陷入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为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大屠杀,田波扬不顾个人安危,在党的五大结束后即从武汉返回长沙,组织开展反抗斗争。5月30日晚,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扬、陈昌甫夫妇等8位同志被捕。敌人对田波扬施以酷刑,用竹签扎进他的十指,用木杠压断他的双腿,要他自首和说出党的秘密。七天七夜死去活来的摧残折磨,田波扬始终威武不屈: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移!”“我走的道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敌人又拷打、折磨他的妻子陈昌甫,妄图以夫妻之情和生死离别威胁、动摇他们,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大义凛然回答敌人:我可以代替他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血债一定要偿还!田波扬和陈昌甫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在生死考验中,表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为理想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1927年6月6日凌晨,残暴的敌人枪杀了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田波扬牺牲时年仅23岁,陈昌甫牺牲时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

 

 

 

 

永远的丰碑193:

豫东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周维炯

大别山,峰连峰,出了个英雄周维炯。打入民团闹暴动,闹得满天红!这是鄂豫皖边区流传下来的一首民歌。歌中所唱的周维炯是豫东南红军和苏区的创建人。

 

  周维炯,1908年生,河南商城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1923年入商城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读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次年夏回家乡,以教书做掩护,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春商城县委积极筹划武装暴动,为做好暴动准备,派商南团委书记周维炯打入丁家埠民团,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他以民团军事教练的身份,积极做士兵的工作,并在民团中成立了党支部。1929年在商城南部、罗田北部和麻城东北部划为特别区时,周维炯任特别区委委员。5月6日参加领导以丁家埠民团为主发动的商南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他任师长。后与党代表徐其虚率部打退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多次进攻,壮大红军力量,发展农会和赤卫队,领导创建豫东南苏区。后率部策应六霍起义,为红33师和皖西苏区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30年5月起,任第1军第3、第2师师长,第4军11师师长,参与指挥攻克霍山、英山、光山等县城的战斗,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和蕲黄广地区作战。1931年3月在鄂豫皖红军全歼国民党军第34师的双桥镇战斗中,率所部第33团和第10师28团,迅猛插入国民党军指挥中心,使其指挥失灵,对战斗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艰苦紧张的战争生活,使周维炯无暇顾及家庭和个人问题。几年中他只回过一趟家。他的未婚妻多次在行军的路口上等他,有一次终于等到了,周维炯满怀深情和歉意,对她说:革命成功了,我们就成亲。说罢策马而去。由于反对张国焘倾冒险计划而遭诬陷。周维炯1931年10月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年仅23岁。

 

 

 

 

永远的丰碑194:

坚贞不屈中华魂━━杨石魂

杨石魂,1902年出生,广东普宁人,1923年11月,在广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先后任青年团广东区执委会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他受党组织委派,回潮汕开展青年和工农运动,建立党团组织,任青年团汕头特别支部书记、汕头市总工会筹委会主席,领导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同年3月,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成立,为第一任支部书记。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杨石魂任汕头国民外交后援会会长,领导汕头工人援助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同年12月,中共潮梅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员,负责工人运动。1926年,先后任汕头总工会执行委员兼宣传部主任、执行委员长,中共潮梅特委改称中共汕头地委,他任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形势下,他与地委领导一起,组织普宁和各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后率工农武装与海陆丰农军汇合,组建东江工农自卫军,彭湃为总指挥,杨石魂先后任副总指挥、党代表。1927年7月,杨石魂按党的要求重回潮汕,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部署重组工农武装,恢复农会。9月,南昌起义部队先后撤退到潮州、汕头,杨石魂率汕头农军策应起义部队,释放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并亲自护送起义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安全转移到香港。

 

  1928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杨石魂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湛江地区检查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湛江特委书记。9月,调任中共北江(今韶关地区)特委书记。12月6日,杨石魂当选中共广东省委常委,负责宣传工作并兼省委农委书记。同年底,被党中央调往上海工作。

 

  1929年2月,党中央派杨石魂到武汉,重建湖北省委,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同年5月,省委机关遭破坏,杨石魂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永远的丰碑195:

井冈山上红旗飘 袁文才 王佐

袁文才,1898年出生,江西宁冈县(今井冈山市)人。王佐,1898年出生,江西遂川县人。袁文才、王佐都生长在井冈山地区,早年因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相继投身绿林,组织队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在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1926年9月,在中共宁冈县支部领导下,袁文才率部参加宁冈暴动,任县人民委员会军事部长、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王佐也把自己的队伍改编成党领导的遂川县农民自卫军,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积极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他们也愿意向共产党靠拢,把毛泽东和起义部队接上井冈山,并率部接受改编,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建立红军队伍的艰苦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初,经过改编后的袁文才和王佐所部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不久,王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红四军成立,袁文才和王佐分别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团长和副团长。同时,他们还兼任遂川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执行常委、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袁文才还担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其间,他们率领部队先后参加了宁冈新城战斗、龙源口战斗和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屡立战功。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袁文才曾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征。王佐则率部队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红五军守卫井冈山,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1929年4月,王佐的部队与宁冈、永新、莲花三县赤卫大队合并为独立团,他任团长。后独立团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王佐任司令员,一直坚守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使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时年32岁。

 

  1950年,党和政府追认袁文才、王佐为革命烈士。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亲切地会见了他们的家属。

 

 

 

 

永远的丰碑196:

优秀红军政治工作领导者王平章

王平章,1901年生,湖北汉川人。1920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后参加陈潭秋创办的进步团体湖北人民通讯社,并在党领导的启明工读学校汉江印刷社从事印刷革命书刊的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创办济人、全人小学和《汉川青年》杂志,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爱国反帝斗争,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1927年3月被选为湖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后到毛泽东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期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农运理论,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鄂中农村,继续领导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去九江加入叶挺、贺龙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相继南下后,王平章奉命重返湖北,任中共鄂中特委书记兼汉川、天门、京山、应县四县暴动总指挥,领导恢复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发动鄂中地区秋收暴动。1929年11月起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政治委员,参加领导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兼皖西北特委书记,参与领导重建红25军,任政治委员。在国民党军实行重兵清剿的严重情况下,领导军民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斗争。1933年1月参与组建红28军,任政治委员。曾和军长廖荣坤指挥双河山等战斗。在艰难困苦的形势下,王平章十分重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他和红25军秘书长程坦合作写了一首《红军三大任务歌》,在红军和边区群众中广泛传唱。歌中唱到:红军三大任务: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要建立起工农政权,坚决斗争,革命到底……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1933年3月中旬,红28军奉命向鄂东北转移,与那里的红25军会合,以集中兵力与敌作战。28日,部队进至河南商城门坎山(今属安徽金寨)时,与敌一个旅遭遇。激战中,王平章壮烈牺牲,时年32岁。为纪念王平章烈士,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将他创办的汉川全人小学改名为平章小学

 

 

 

 

永远的丰碑197:

为党日夜战斗--陈寿昌

   陈寿昌,1906年10月出生于浙江镇海。1922年,陈寿昌离开家乡先后来到武汉、郑州,进入郑州电报局做工。1923年二七大罢工开始后,陈寿昌积极参加组织郑州电报局职工声援铁路工人的斗争。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陈寿昌从郑州转到武汉电报局从事工人运动,坚持革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李立三、刘少奇的指导下,陈寿昌发动工人,组织工会,配合北伐军胜利进军,参与组织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党和工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陈寿昌从武汉辗转来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秘书、中共上海市政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28年秋,陈寿昌调到中共中央特科做情报和党的地下组织联络工作,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和党组织的安全做出了贡献。

 

  1929年,陈寿昌被党派到苏联学习,不久回国,继续在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叛变,对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在周恩来、陈云、聂荣臻等中央领导的果断指挥下,陈寿昌和其他同志日夜战斗,抢先采取有效措施,保卫了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

 

  1931年12月,陈寿昌按党中央的安排,与聂荣臻等同志一起,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1932年1月,陈寿昌参与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苏区执行局,任党团书记、主任。1933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3年7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委,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兼任红十六师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寿昌受命于危难之际,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在反动派到处悬赏捉拿他的极其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陈寿昌带领红十六师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1月,陈寿昌率部在湖北崇阳、通城之间的老虎洞与国民党军遭遇,不幸重伤牺牲。

 

 

 

 

永远的丰碑198:

生死利害 在所不计━━王泰吉

王泰吉,1906年生,陕西临潼人。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1期,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到驻河南开封的国民2军学兵营任排长。1926年转入陕军甄寿珊部教导团任营长,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春率全营在陕西麟游县起义,转战陕甘边途中失败。他心情沉重,但不气馁。他悄悄途经西安时,没有回家,只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男尝谓天下事,危然后安,勿图苟安;乱则思治,勿图小治。男以身贡献社会,生死利害,在所不计。

 

  同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他和唐澍、刘志丹等一起领导这支千余人的革命武装,与当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打土豪、分粮食,协助地方党组织在东起少华山,西到临潼县,北到渭北,南至秦岭的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立了红色政权。起义再次失败后,只身到河南南召县,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不久被捕,被押往南京。虽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并未动摇他的革命信念,他在狱中写诗抒怀:南京被押己巳年,蚤虱围攻何足怜。翻身消灭尔丑类,革命精神炼愈坚。1930年经杨虎城保释出狱,在杨部任参谋、补充旅副旅长。1931年后任西安绥靖公署新兵训练处长、骑兵团团长等职。1933年7月,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率骑兵团2000余人在耀县起义,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任总司令,并恢复党组织关系。后在三原以北战斗失利,率余部撤往照金,与习仲勋、李妙斋等领导的游击队会合。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部智取张洪镇,夜袭合水城,在毛家沟门战斗中以少胜多,使部队转危为安。11月任红26军第42师师长,率部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

 

  1934年1月,王泰吉主动要求去豫陕边做兵运工作,途经陕西淳化通润镇时被捕。王泰吉被关押期间,同情革命的杨虎城部队里的许多旧友曾多次设法营救他,均未成功。王泰吉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恳切地对旧友们说,希望十七路军能为全国的团结抗日事业出力。3月3日,被秘密杀害于西安西华门绥靖公署军法处的大院内,年仅28岁。1951年,党和人民政府在西安革命公园专门为王泰吉烈士修建了纪念亭和纪念塔,供后人瞻仰和纪念。

 

 

 

 

永远的丰碑199:

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

德才兼备,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烈士永垂不朽!这是1983年,王震同志为自己的战友、35年前英勇牺牲的刘亚生烈士的题词。

 

  刘亚生,又名刘伟光,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河间县,1927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被反动军警逮捕,后经党组织的营救获释。

 

  1936年,刘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奔赴延安。1938年到八路军一二0师第三五九旅,任旅长王震同志的秘书。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刘亚生严格要求和磨练自己,很快适应了艰苦的斗争环境,实现了一个知识青年向革命军人的转变。1942年,刘亚生担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11月,以三五九旅为主组成的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开始南征。刘亚生不顾自己病体初愈,坚持随军南下。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刘亚生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三五九旅奉命突围,撤出中原解放区,开赴延安。8月,部队进入秦岭山区,刘亚生因患严重的肠胃病无法随部队一同行动,按党的要求与妻子化装通过国民党统治区,前往陕甘宁边区。同年底,在陕南黑山镇附近不幸落入国民党胡宗南军队的魔掌。在叛徒的指认下,刘亚生身份暴露。胡宗南得知刘亚生身份后,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刘亚生投降。敌人以高官厚禄利诱,让叛徒劝说感化,用严刑拷打威逼,但丝毫没有动摇刘亚生的革命意志。

 

  1947年9月,刘亚生被作为高级战俘押往南京,关押在国防部看守所。在狱中,他受尽酷刑折磨,但始终抱定自己的信仰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敌人你到底有没有一点转变的可能的讯问和死亡威胁,刘亚生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你们说的转变!”“我从加入共产党的那天起,就把个人生死置于脑后,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个人生命有何可惜!”“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给共产党员的称号抹黑,没有给三五九旅丢脸。

 

  1948年底一个寒冷的夜晚,残暴的国民党军警将刘亚生身缚巨石自南京燕子矶沉入长江中杀害。刘亚生用38岁的生命实践了自己永不叛党的誓言。

 

 

 

 

永远的丰碑200:

为革命不怕牺牲━━谢文锦

谢文锦,1894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毕业于省立杭州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到上海,在《新青年》杂志社任职。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谢文锦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人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春,谢文锦回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并任中共中央秘书。

 

  1924年秋,谢文锦按党中央指示到浙南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筹建党团组织,创建了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这是浙江省直属中央领导的第一个党组织。

 

  1925年4月,谢文锦在《新青年》纪念列宁专号发表《列宁与农民》一文。这是我们党早期系统介绍列宁论述农民问题的重要文章,对党从理论上认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起了很好的作用,被毛泽东选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的教材。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时,谢文锦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副主任(主任为刘少奇),他和李立三、刘少奇、汪寿华等一起发动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9月,被选为上海总工会党团成员。

 

  1926年4月,担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先后任曹家渡、杨树浦区委书记。7月调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2月,被选为上海区委委员,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组织领导工作。

 

  1927年4月上旬,大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谢文锦等人敏锐地察觉到事态有变,暴风雨就要来了,有些人的面目越来越清楚,我们不能再坐着不动了。”“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总是有牺牲的。我们不怕牺牲,我们要组织力量和敌人对抗!他要求南京的党团员,抓紧动员和组织力量,对反对革命的行为进行反击。

 

  4月10日夜,谢文锦主持召开南京地委扩大会议,研究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具体对策时,被国民党特务侦缉队包围了会场,谢文锦等人不幸被捕。凶残的国民党特务对他们使用了极其残酷的刑罚,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但谢文锦等人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气节。三天后,谢文锦等十人被秘密杀害,年仅33岁。

 

 

 

 

永远的丰碑201:

一死高台志未移━━杨克明

杨克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属重庆市长寿区)。1925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军委派遣,在涪陵、丰都、石柱等县组织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4月,参加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先后担任游击队副队长、中队长。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达(县)中心县委书记,与时任中共梁达中心县委执委、中共川东军委书记、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的王维舟紧密配合,发动党组织和群众全力支援川东游击军的斗争,扩大革命武装,坚持并发展了川东游击根据地。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杨克明、王维舟领导川东游击军配合红四方面军的斗争,1933年11月,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杨克明任军政治委员。他深入宣汉、达县等地,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同时为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粉碎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六路围攻,做了大量艰苦工作。1934年后,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政治委员、独立师师长,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所在部队编为左路军。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合编组成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杨克明任军政治部主任。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红五军等部队于1936年10月下旬奉命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杨克明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五军政治部主任,与董振堂等率领部队转战河西走廊,与国民党西北军阀进行了英勇艰苦的斗争。

 

  1937年1月20日,在高台战斗中,红五军主力与超过自己六七倍的敌人顽强作战,敌人以优势兵力轮番猛攻高台城。在弹药无援、兵员无补的情况下,杨克明与董振堂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坚守高台,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31岁。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在杨克明烈士的纪念碑上题写碑文: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永远的丰碑202:

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王良

王良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原名王化赅,字傅良。1905年生,四川綦江人。1924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他先学步科,后学骑科,成绩优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良所在的武汉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7月下旬接受中共中央指示,乘船前往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船到九江时,被国民党军包围缴械。王良机智逃脱,辗转来到修水一带,找到了党组织。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到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1师31团1连连长,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1929年1月随军转战赣南、闽西,先后参加大柏地、长岭寨等战斗。4月任红4军1纵队1支队支队长,率部参加攻打龙岩、上杭等战斗。同年12月出席了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1930年6月后,任红1军团4军1纵队司令员、10师师长、11师师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在龙冈战斗中,指挥所部迂回敌之侧后,配合兄弟部队发起猛攻,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全胜。毛泽东、朱德为表彰王良的卓越战功,把缴获张辉瓒的一块怀表奖给了他。他激动地表示:我要带着它到中国革命最后胜利。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4军军长,和政治委员罗瑞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他指挥果断,身先士卒,给敌以沉重打击,为夺取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红4军在驻漳州期间,广泛发动群众,筹集了100万元以上的经费和大批军用物资。同年6月率红4军返回赣南根据地途中,13日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敌阻击,王良亲自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临终前,他把那块怀表留给了罗瑞卿。罗瑞卿带着王良的遗愿,把这块怀表带着,直到全国胜利。

 

 

 

 

永远的丰碑203:

为革命鞠躬尽瘁――徐宝珊

徐宝珊,1903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23年春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在这里,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罢工、罢课等斗争。

 

  1926年春,他与一些热血青年一起,回乡宣传革命主张,组织农民协会,从事工农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他被农民协会选送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徐宝珊由广东辗转回到武汉,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先后担任汉川中心县委执委等职。1929年初,他调任湖北省委巡视员,被派到孝感领导开展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异常艰难的斗争环境中,他抱病坚持工作,组建孝感中心县委并担任书记,并开始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推动鄂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从1929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共鄂豫皖特区委员会委员、鄂豫皖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临时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省委委员兼鄂东北特委(道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3年11月,他代理鄂豫皖省委书记后,纠正的错误政策,注重改变对敌斗争策略,与省委其他同志一道直接领导红二十五军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摆脱了被动局面,有力牵制和消灭敌人,寻机开辟新的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遵照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带病和省委及红二十五军领导一起,率领部队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皖西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艰苦转战鄂豫两省,粉碎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一带,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徐宝珊主持召开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决定正式建立鄂豫陕省委,徐宝珊继续当选为鄂豫陕省委书记。

 

  1935年5月9日,由于长期转战,过度操劳,积劳成疾,徐宝珊病情突然恶化,不幸病逝于陕南龙驹寨(今丹凤县城),年仅32岁。

 

 

 

 

永远的丰碑204:

血洒玉林 功高八桂━━朱锡昂

朱锡昂,1887年4月出生于广西博白县一个教师家庭。他目睹清王朝的腐败,怀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理想,于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期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激励,朱锡昂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1912年,朱锡昂从工业学堂毕业后,被选为广西省参议会参议员。袁世凯复辟称帝后,他投笔从戎,参加讨袁护国军,任广东护国军第二军秘书长。此后曾先后被委任为广东郁南县县长、广西省议员、广西省议会秘书长等职。但社会现实却使他失望,毅然放弃高官,返回玉林任广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

 

  1924年1月,朱锡昂在广州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这对如饥似渴追求真理的朱锡昂是很大的鼓舞和触动。

 

  1924年11月,朱锡昂被选派到日本等国考察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日本留学生支部的影响和帮助下,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并于1925年初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利用在教育界的有利地位,奔走于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积极为党工作。后根据党的指示返回玉林,从事地下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培育革命力量。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西党组织遭严重破坏,朱锡昂遭反动当局的通缉追捕,被迫离开玉林,秘密前往广州、香港和南洋等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他介绍俞作豫(后成为红八军军长)等人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12月,朱锡昂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1月,朱锡昂受党组织派遣率俞作豫、朱光(后任八路军政治部秘书长)等十几位共产党员,从香港秘密返回广西,负责恢复广西党组织,领导广西的革命斗争。1928年6月,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召开,朱锡昂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广西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

 

  1929年6月初,广西省委在玉林县榕木根村召开会议,筹划武装暴动。国民党军警侦知消息,派兵包围了会场。危急时刻,朱锡昂令其他同志迅速突围,自己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大义凛然地斥责敌人:共产党人是捉不完杀不尽的,共产党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要杀就杀!我虽死犹生,你们总有一天会彻底灭亡!。6月8日,朱锡昂在玉林城北英勇就义,时年42岁。

 

 

 

 

永远的丰碑205:

革命新文艺的开拓者——黄天

黄天,原名黄庭财,1908年生,江苏省崇明岛(今属上海市)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酷爱戏剧,在校期间曾参加过中外名剧的排演。1935年在杭州组建三五剧社,排演了《雷雨》《湖上的悲剧》等,曾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告别双亲和妻子儿女,抛弃富裕的家庭生活,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边区文化界抗日联合会执行委员、陕北公学剧团团长、华北联大文工团团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文化科长、抗敌剧社副社长等职。在陕公期间,由黄天执导,把苏联名剧《母亲》搬上舞台,演出后获得很大成功。他率陕公剧团排演了一批地方色彩浓郁、配合当时斗争形式的抗日剧目,深入到边区农村、工矿企业、八路军驻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陕公校长成仿吾曾赞誉剧团是陕北公学的骄傲,是值得载入陕公学校校史的一颗明珠,在炽热的战斗岁月里,它发出耀眼的光辉。1943年黄天调冀察热辽军区尖兵剧社任社长。在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利用战斗间隙或行军途中,与今歌等合作,创作了十几个反映军民浴血抗战和人民群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痛苦生活的歌剧、话剧、活报剧剧本,如《夜深人静时》《拥军模范于萍》《满洲泪》《地狱与人间》等,热情讴歌抗日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狠与残暴,充满着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和对敌人强烈的恨。

 

    1945年7月1日,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才山和黄天率尖兵剧社长城剧社,在河北迁安联合演出黄天、今歌创作的大型四幕歌剧《地狱与人间》,引起巨大反响。在赴军区所在地玉田演出途中,于7月4日在遵化杨家峪村遭遇日伪军包围。在组织指挥突围的战斗中,他两次冲回到村中,解救被包围的同志,最后弹尽,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永远的丰碑206:

功勋卓著的战将━━吴克华

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吴克华在生命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在战争年代牺牲的将士,尤其怀念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英烈。他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上,让我和牺牲在那里的同志长眠在一起。

 

  吴克华,1913年生,江西弋阳人。1928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0军1团连长、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8军团21师63团参谋长,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曾两次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任红5军团直属第39团参谋长、红5军13师37团团长,多次率部担负后卫,阻击追敌,掩护主力脱离险境,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中革军委的通电嘉奖。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反日伪大扫荡和反顽作战,为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41军军长。在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中,率部阻击国民党军,激战6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了重要作用。后率部参加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7年2月13日在广州病逝。

 

 

 

 

永远的丰碑207:

坚守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刘天章

刘天章,1893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县,1918年夏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作为北大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春,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6月,刘天章从北大毕业,协助李大钊在北京做党的工作。同年秋,在李大钊支持下,刘天章弃文从戎,到当时倾向革命的国民军第二军胡景毅部所在地河南开封创办学生军,并在学兵队里建立了党团组织,任书记。1925年秋,刘天章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兼军委委员,与书记王若飞一起创建了开封地区的党团组织。

 

  1927年2月,刘天章受党派遣,赴陕西任中共陕甘区委候补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兼任陕西《国民日报》社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利用《国民日报》揭露和批判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同年7月8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扣押。在狱中秘密组织监狱党支部,他担任支部书记。1929年夏,在蒋、冯分裂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获释出狱。出狱不久,刘天章被派往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工作,任省委委员,公开身份是《天津商报》总编辑。

 

  1930年10月,刘天章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前往山西,参与领导恢复和重建遭到破坏的山西党组织。他先后担任中共太原特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组织部长等职。经过他与省委其他同志的艰苦努力,山西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深入工农,开展工农运动和兵运工作,组织工农武装,先后在吕梁地区建立了两支红军游击队。1931年3月,在离石县九里湾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1931年7月4日,刘天章参与组织驻平定县的国民党高桂滋部2000余人的武装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阜平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0月21日,刘天章等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软硬兼施,酷刑拷打,妄图从刘天章等人身上获取我党的重要机密。但刘天章始终坚贞不屈,经受住了残酷折磨和摧残,保守了党的机密,坚守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1月13日,刘天章在太原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永远的丰碑208:

西北革命的播火者━━李子洲

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五四运动中,任北大学生会干事,他和同学们一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正在曹家的卖国贼章宗祥。

 

  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李子洲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李子洲任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在绥师,他指导学生阅读《向导》、《中国青年》、《共进》等进步书刊,成立学生会,出版《陕北青年》杂志,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李子洲等人的指导下,1924年底,绥德成立了陕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第二年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支部也在这里诞生。随后,他相继指导和派人帮助在榆林、延安等地建立党团组织,选派刘志丹等一批党团员进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政治,派党团员到陕北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发展了百余名官兵加入了中共党团组织,为这支部队后来发动清涧起义打下了组织基础。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在西安成立,李子洲任执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7月,中央撤销陕甘区委,成立陕西省委,李子洲当选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受组织委派,他代表省委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接受了张太雷同志代表党中央对陕西工作的指示。返回陕西后,他向省委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同年9月,兼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参与了省委对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的领导决策工作。

 

  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李子洲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折磨,他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到: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李子洲入狱前已积劳成疾,加之敌人的残酷折磨,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设子洲县,以志纪念。

 

 

 

(以上资料来源:人民网)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五)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二)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三)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续四)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永远的丰碑》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原创图文】大音稀声 丰碑无形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八怕歌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转载] 清明节主题的古诗词(十首)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我知道我为什么穷了(转载)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觉得好,就转载了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转载]...幸福递减率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转载]人生哲理100句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华上下五千年系列(269集)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圣賢經(七言 六言 五言 四言)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西安游(五)难忘西安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历史(五)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政府网站(转载) - 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秘方!(转载) - 北方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相声大全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本溪简介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做人低调"]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电脑族的五件营养法宝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世界五大洲各国概况 (超强的百科全书!)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