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杜甫草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9:22
“视察”杜甫草堂
张雨生
到成都办事的人,只要能挤出半天空闲,有两处是要去的,一是诸葛武侯祠,一是杜甫草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那时候,武侯祠在郊外。“城里十万户,此处两三家”。草堂也在郊外,看来还很偏僻。如今城区大发展,将它们包到了城区中心,位于成都市一环路的旁边,来去十分方便,不必费力寻找。一祠一堂,终日游人如潮。
领导人也不例外。尽管他们日理万机,但到了成都也都要抽出时间,到这里来看看。这有草堂专设的照片展厅为证。可是细看下面的文字,有的却赫然写着:“……视察杜甫草堂”。“视察”用在这里,我总觉得很是别扭。
人们到这里来,或称瞻仰,或称拜谒,因为他们都怀有一颗崇敬的心。两位先贤受到代代悼念,深情崇拜,是当之无愧的。一位是光辉史册的贤相,是后人心目中的智慧化身。一位被称为诗圣,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当年,诗圣走进贤相祠,就充满敬仰而深情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这种敬仰和感叹,代表了代代崇尚先贤者的心情。
领导人视察,是到下面来检查工作。视察武侯祠,视察杜甫草堂,难道要检查诸葛亮的工作,要检查杜甫的诗作不成?这么用词,至少是过分地突出自己,对先贤不恭吧。当然,一祠一堂,也有今人的管理工作,保护工作,但那是旅游和文物部门的事,这些部门的上级人员,来此检查工作,可谓是视察,但他们却没有资格将自己的照片高挂在这里。来到圣地,丞相在上,诗圣在上,相信他们也不敢自称视察。
领导人即使与众不同,他们的政绩和德行盖过诸葛亮,他们的才华和诗作盖过杜甫,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将更为崇高,到了这里,对先贤不必怀有崇敬之情,不能叫拜谒,不能叫瞻仰,那么自谦一点,用个中性词,叫做参观,也比居高临下的“视察”,让人看了要舒服一点吧。其实,人的贤能,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其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要留给历史评定啊。
有人会说,这些图片的说明文字,是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写上的,并非领导人的本意。这话也对,也不完全对。说明文字确实是下面的人写的,请没请领导人亲自过目,不得而知。就算没亲自过目,也并非责任全在下面。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谁喜欢突出自己,谁喜欢别人吹捧,下面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投上所好的事,难道只有下面投者的责任,而没有上面好者的责任吗?
如今有些词语,胡乱地用到领导人身上,常常会弄巧成拙。就说这个“亲自”,用得过多过滥,已成为群众的笑柄:“亲自吃饭”,“亲自走路”。真正需要领导人亲自的时候,却又不亲自,疏忽了。“视察”也是用得过多过滥的词,只要领导人来了,与检查工作毫无关系,也得叫“视察”。如今,“视察”到了武侯祠,“视察”到了杜甫草堂。不知某一天,他们走到马克思墓前,登上中山陵,走进毛泽东纪念堂,还叫不叫“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