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石堂文集——关于“抽象石”的言谈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7:02:51


  关于“抽象石”的言谈录

  “抽象石”这个词句,对中国的石友来说,是个既陌生又敏感的话题,令奇石中人无法对其回避。本文将作者有关“抽象石”的言谈汇集发表,以期引起中国奇石界有志者对其的兴趣和关注。

  1, 抽象的问题不仅针对艺术品,它也面对自然界而言。当然,自然形成的物体,越具象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越高;但,这决不是说“抽象”的物体就没了价值。人的不同素养,造就了其不同层次的眼光、品位和爱好,但这决不是物体的过错。

  2, 石头上的图案(造型)是否具象和抽象是石头本身固有的。如果将具象的图案“感悟”成了抽象,或反之,那无疑是“感悟”的失误。另外,“感悟”不仅有深浅之分,而且还有“有无”之别。而奇石的分类,正好是帮助“感悟”不足的石友来更好地认识“奇石”。

  3, 抽象奇石既指图案石中的抽象石,也指象形石中的抽象石。

  4, 此类问题表面看来只是个奇石分类的“学术”问题,其实,它背后却关联着藏石界的进步和发展。我希望能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5,我也偏爱具象石,尤其是象形石中的具象石。但我对于抽象石也不放过,因为它给人的启迪比具象石更多。——艺术是相通的,不仅如上所说。

  6, 奇石乃“天然艺术品”,尤其是“抽象石”更能体现其天然的艺术内涵。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种“自然文化”。

  7, 首先,抽象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与具象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说具象是感性的,那么抽象就是理性的。抽象是在具象基础上的提升,当然,在思维上抽象不能脱离具象。所以,不能绝对说“抽象”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孤立片面和脱离实际的看问题的方式”。

  其次,抽象艺术在自然界中应该说没有与其对应的原型,是艺术家从自然中主观抽象出来的东西。但是,作为美术术语中的抽象并非绝对无象。也就是说,所谓的抽象皆从具象而来。

  而奇石虽非人力所造,但其抽象的形态中所蕴含的具象俨然主观所为。天然奇石自然没有“实行加工和放大”(引用石友的发言)的“属性”,那么就由此而断然说奇石中没有抽象之石,是否有些武断?

  8, 我所说的“抽象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与具象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哲学的概念。在这里,“具象”是感性的,而“抽象”则是理性的。人们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反过来又对感性予以指导。而“抽象艺术”则完全不同于哲学中的“抽象”。

  9, 中国人对“抽象”的认识和外国尤其是西方的认识截然不同,中国人习惯于将“似象非象”之物完全视为“抽象”,岂不知,“抽象艺术在自然界中应该说没有与其对应的原型,是艺术家从自然中主观抽象出来的东西”。前面我发的“树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一图,即是最好的解释。

  10, “抽象”一词,认识容易,悟懂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除了与我们自身所接触的领域有关之外,还和我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大背景及思维方式有关。通过此次讨论使我认识到,作为奇石收藏者不承认“抽象石”的存在或不同意奇石的分类,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作为有志于奇石理论研究的人就不能不面对现实。奇石理论的探讨,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它的引领作用是单纯收藏奇石所无法替代的,在奇石收藏界宛如“列国”的今天,奇石理论显得更加重要。

  11, “禅石”是什么概念,可能收藏者自己也说不清。一些人关于“禅石”的解释,好像有点“玄学”的味道,可能比“抽象石”更难于让人理解。如果说“抽象”之物是从“具象”之物中提取,那么,所谓的“禅石”中的“禅意”就可能是“心象”所生,没有任何“物”作为依托。中国人千百年来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各个领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附:作者文章《具象石、抽象石与意象石》;《关于具象石、抽象石与意象石之间的界定》;《浅谈抽象石的收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