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物欲迷惑了身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1:12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意】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舍弃那些有害身心之物,获取那些有利于身心品德的东西,据此而取舍。 
《老子名言的智慧》在线阅读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8776401_12_1.html

    人生的欲望可以说无穷无尽,生理的欲望,心理的欲望,爱的欲望,被尊重的欲望,成功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要求实现;欲望部分实现了,又要求全部实现欲望。一时实现,又要求永恒拥有;一
个欲望实现了,新的欲望又产生了。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现欲望的过程。
  事实上,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终日忙碌,都是为了一个追求。有一种比喻说,人都在向着一座金山奔跑,谁拥有了这座金山,谁就富有了。可是,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最终到达这座金山,因为人的

   欲望是无限的,所以那座所谓的金山就永远离我们很遥远,于是人们就不断地奔跑,最后一个个在途中倒下了。这就是人无法填满的欲望。有的人很清醒,他们在途中捡到一小块金块就会很满
足,他们甚至就会感到很庆幸。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正常“欲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贪得无厌,甚至是以破坏别人的正常的‘欲望’为基础,这种“欲”是应当批判和制止的。
  公仪休在鲁穆公时为相,很有权势。但他奉法循理.无所变更。据说他吃到园子里的菜,感到美味,就把园子里的菜全部拔光。他家的布织得好,就赶走妻子,烧掉织布机,说,我已得到俸禄,怎么
能去和园夫和织布女争利?
  公仪休喜欢吃鱼。据说每顿饭都是离不开鱼。全国上下知道了他这个嗜好,就都争着买鱼给他。但公仪体只吃自己买的鱼,别人的鱼一概不收。他的身边人劝他,先生爱吃鱼,别人送你鱼,却又不要,这是为什么?公仪休回答:“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听的人一脸茫然。公仪休笑了笑,解释说:道理很简单。我接受了别人的鱼.就要替别人办事;为别人办事,就难免营私舞弊,触犯法律;触犯了法律,我的相国就当不成了。那时候就算我喜欢吃鱼,也不会有人送我鱼了。我又不能自己养鱼,因此就吃不上鱼了。按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接受别人的鱼,就不会被免除职务,虽然喜欢吃鱼,凭着自己的俸禄还是买得起的。听的人大为服气。
   公仪休的道理很简单,实实在在,并不深奥,就是在位者不要贪图钱财;得势时不能占势利者的便宜,这样才能保持长远。但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其实,那些人太贪,又抱有侥幸的心理,总是想吃免费的午餐,但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呢?吃了人家的鱼,就得给人家办事,这样,就会一步步地陷到了里面不能自拔。这些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很愚蠢。但偏偏天底下又有的是这种愚蠢而又自以为聪明的人,所以贪污受贿之风代代不绝。其实,这些人吃到嘴里的不是鱼,而是钩上的钓饵。他们自己才真的是鱼。
  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失足处,往往就是自己心中的欲念。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有些人看中了你手里的权力,千方百计贿赂你。你若拒腐蚀,永不沾,自然能堂堂正
正,秉公办事。你若贪念渐长、照收不误,日后必然腰杆子不硬,受制于人。有的人,一生清廉,但晚节不保,就是因为在物欲的冲击中,欲望滋生。
  欲望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时有情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许多人的不正常欲望是通过攀比产生的。攀比使他们出现了不平衡的心理,攀比使他们有了自己所谓的追求目标,于是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地不惜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其
实也非常清楚社会本来就存在着许多的不公平,但他们不愿意这不公平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当一个人的欲望表现得很明显时,就往往会被人所利用,也就是让你的对手找到可以下手的地方了。说得更彻底一点的话,也就是你将很快被对手打倒。

    幸福的伊甸园http://blog.sina.com.cn/wack3

  人孰无欲?见高爵显位而心不动,见唾手可得的丰利而眼不馋?我想,人皆有欲,但有欲也要刚!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话又得说回来,也正是因为人很难活得这样洒脱,很难真正做到坦坦荡荡,所以从古到今我们还在不断地相互告诫,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够做到无欲则刚,有一个爽爽朗朗、坦坦荡荡的天空!
  一般来说,一个人很难做到刚毅不屈,无私正直,原因就在于心中还存有私欲,而私欲又是人的一种本性。这种矛盾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身上,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用正直来压制私欲的过程就几乎成了奋斗的一部分。而在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和仁人志士身上,我们都可以发现,正直刚毅而无私欲是他们共有的品质。林则徐曾手书一副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官。“无欲则刚”,善哉斯言!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神宗时被任用为丞相,实行变法,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永利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列宁称王安石是“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王安石为官刚正,并且充满了自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些方面,我们也可以从王安石为人方面找出答案,我们发现王安石之所以百折不挠,就是因为他没有个人私欲。史书上说他有时候简直不通人情。“无欲则刚”说的大概就是王安石这种人吧!王安石一生生活俭朴,不贪杯,不近女色,也没有别人那种强烈的升官发财欲望,他一生只为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因此才能做到无欲则刚。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洞,何时何处才是尽头呢?欲望得到满足,人就会心情舒畅,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遗憾不止。欲望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坏东西。一个人存在欲望,说明他仍然活着,在不断地追求着。然而,只要有欲望存在,痛苦也就不会离去,欲望的痛苦是追求的痛苦或者是追求而不得的痛苦。话又说回来。欲望有时也是洪水猛兽,如果利欲熏心,欲望难填,欲罢不能,它会在你糊涂之时不知不觉地淹没你,在你清醒之时明目张胆地吞食你o
  杨朱说,高大住宅,华丽衣服,甘美食品,鲜亮女子,有这四样,又何必追求别的呢?有这些又追求别的,就是贪得无厌,贪得无厌,必伤人害己。
  人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贪得无厌,欲望难填。人对于外物的追求应该是与人的需要相统一的,而人也本该是自己需要的主人,是自己欲求之物的主人。但假如生出难填的欲望,放纵自己的欲望而迷失了心智,便会忘了人本身,欲求会与人的需要相脱离,反过来控制人,使人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成为他所欲求之物的奴隶,到头来,人将不成其为人,那所求之物最终也会变成祸患。
   由此看去,无以厌足的欲望,常常就是使人招祸的根源。
  贪求私欲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韩非子.解老》说:“有欲甚,则邪心胜。”私欲太多,邪恶的心思便占上风。《刘子.防欲》说:“欲炽则身亡。”私欲太强烈了,会使人丧命。《慎言·见闻篇》说:“贪欲者,众恶之本。”把贪求私欲作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贪欲,不知吞食了多少无辜良善,又不知使多少人作茧自缚,名败身亡。贪欲还能祸国乱天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将唐王朝推上盛世的顶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之治”“天宝盛世”。后来,他穷奢极欲,享乐无度,宠幸杨贵妃,从而导致了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山河失色,唐王朝由此转盛而衰。

  所以无欲则刚。可人又是天生有欲望的动物,真是莫可奈何,关键看度,谁克制得好,谁就赢得了幸福,谁放纵了自己,谁就有掉进深渊的危险。

    幸福的伊甸园http://wack201031.blog.163.com/

  现实生活中,对“功名”的追求,是人们普遍的追求,人们把功名的实现,视为人生价值的实现。结果“人为物役”、“人为物累”。人在对功名的追求中,丧失了人最可宝贵的人格、尊严、真性、健康、快乐和自由。所以,老子提倡的“无功”“无名”是一种大智慧,大超越。让人主宰“物”,而不让“物”支配人。从而超越功名的束缚,杂念、压力的干扰后所带来的宁静、空灵、豁达、自由的心灵状态。在这种心灵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大有作为,开辟的是一种生命健全、心灵无蔽、富有生机、人生自由的大境界;功名利禄,权势富贵,其实都是人造的幻影。幻影无论多么美丽,总有消失的时候。换句话说,这些东西,人能得到,也就会失去,我们唯一能保持的,只是真实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但不能被欲所左右,有欲,但要能制欲。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身心解放;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做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