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钟南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3:18

         风雨见南山

    南方日报   2009/12/04

 

近期甲流肆虐,在最恐慌的时候,我们又一次看到钟南山院士站出来安抚市民、对疫苗注射等防控措施建言……从非典、禽流感到甲流,经历了一次次公共卫生事件,钟南山院士屡屡在风雨之中挺身而出。确切地说,“钟南山”已经变成了一枚耀眼的广东标签。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我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就会达到国富民强。”

  

  “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我现在都七十多岁了,讲话做事也就随心所欲了吧。在医务界,假如说医疗体制、医疗人文方面,我还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做一些事,很多公共事件也需要有人来发言,做一些推动。”

 

坚定的选择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我的工作就

  是治病救人”

  2003年的春天,中国突发SARS疫情,钟南山院士开始为世人熟知。有战友在钟南山身边倒下,但他自始至终站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并且勇敢、诚实、科学地观察、研究这一突发的不明疫情。他始终选择和病人站在一起,和人民站在一起,和真理站在一起。面临非典的严峻考验,激流中的南山再次显现出自己的风骨。

  对中国疾控中心的衣原体说法提出质疑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不怕判断失误吗?丝毫的不妥,都会影响院士声誉的。”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2003年3月6日,钟南山再次通过媒体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按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是无效的。在钟南山等专家的坚持下,广东省SARS临床治疗方案并没有按衣原体的思路走,这令广东省SARS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在紧张地抢救病人的同时,钟南山和他的研究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临床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实践再一次证明,钟南山的选择是对的。

  抗击非典的突出贡献令钟南山名满天下,其实,早在这以前,钟南山的名字就印在了他救治过的患者的心上。钟南山在多个场合表达这样的心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我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就会达到国富民强。”

  很多病人都对钟院士看病的细节津津乐道:每到冬天,钟南山给病人检查前一定会先搓暖自己的手;每次看专家门诊,为了满足更多病人请他看病的愿望,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省内外不少医院常请他去会诊急救,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高官百姓,他从不推诿;年逾七十的他还在坚持查房,不管病人病得多重,身上的异味多大,他都会和蔼地拉着病人的手问候,上前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现实的忧虑


  “对现在的浮夸现象很忧虑,它毁了一批很有才

  华的人”

  作为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钟南山的经历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9年到英国进修。1981年回国,历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等———钟南山的履历看似平顺得令人羡慕,但同样也经历了时代的淬炼。

  在今年广州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钟南山和毕业生们说:“1960年,我和大家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走出了校园。近50年过去了,我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上大学时各种‘运动’不断,缺乏一个安宁的环境。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即使是在当锅炉工的时候,我也研究怎样才能铲更多的煤。有目标和追求非常重要。往往有兴趣的东西没有条件去做,没兴趣的东西却非做不可。当时组织上安排我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和治疗,我不喜欢;我真正的兴趣是在外科。但既然做了,就要将它做到最好。”

  也许是因为这一代知识分子特殊的成长环境,钟南山总结自己“不管是学术还是经济等领域,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浮夸。”比较起来,他认为当前最致命的风气就是浮躁。“我对这种现象很忧虑,它毁了一批人,一批很有才华的人。”

自信的判断


  “杀果子狸没有错,公共卫生事件中只要存在危

  险的环节就要切断”

  钟南山院士的名字是和非典连在一起的,也是从2003年的那个春天,钟南山才真正走入大众视野,被广东和全国人民所熟知。

  在那场没有硝烟的场争中,一个细节让所有人感动:钟南山去病房探视非典感染者,亲自看他们的嘴和鼻腔,而且基本上是不戴口罩的。

  而对“非典”病原体的坚持判断,更是让世人永远记住了知识分子悬壶济世、追求真理的“南山风格”。救治“非典”病人没有现成的治疗经验可以参考,在中国疾控中心最初公布非典是衣原体感染的情况下,钟南山根据亲身观察,顶住压力保留意见,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在全球合作中,钟南山是一位始终处在治疗一线,科研方向清晰,治学严谨又富有协作精神的巨擘。

  当年为了灭绝非典病毒源头,钟南山院士坚决发出对果子狸的“扑杀令”,事后也引起一些争议。时隔六年,钟南山对自己当年的决定依然自信:“当时杀果子狸这个环节是没有错的,在自然界的果子狸身上并没有非典病毒,但在野生动物市场将近80%果子狸被非典病毒感染。但是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果子狸,现在还不清楚。但是当时始发的感染者大都接触过果子狸,切断了这个环节就切断了可能的传染渠道。”

直率的个性


  “我还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做一些事,很多公

  共事件需要有人来发言,做一些推动”

  事实上,从非典后,他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成为“公共突发事件代言人”,每次老百姓只要听到钟南山出来讲话就安心了。作为一个“公众明星”的钟南山会觉得累吗?“我没有觉得是很大的压力,因为我都是作为专业发言人来发言的,每次都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才有发言权,我有亲身感受,有把握才去讲,往往是有根据的。”钟南山说,“为什么我讲的话有一定可信度,我想是因为我自己要求很严格,有把握我才说。”

  实际上,钟南山在很多公开场合发表的“心里话”往往十分大胆,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甚至常常让人为他捏一把汗。在慢阻肺的宣教活动上,钟南山直言由于环境污染,广州人的肺变黑了,这一度让一些政府主管部门难堪。

  这些大胆言论有没有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压力?钟南山很豁达:“经过文革之后的一些正反经历,基本上看透了。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我现在都七十多岁了,讲话做事也就随心所欲了吧。在医务界,假如说医疗体制、医疗人文方面,我还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做一些事,很多公共事件也需要有人来发言,做一些推动。”南方日报记者孙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