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硐底“天坑” 人为还是天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4:22

专家解读:硐底“天坑” 人为还是天造?

分享编辑文章

章节

展开收起
  • 1 ———— 概况————   
  • 2 ———— 天 坑 ————
  • 3 ———— 猜 测 ————
  • 4 ———— 连 线 ————
  • 5 ———— 成因————

    导语:自4月27日凌晨起,四川省宜宾市硐底镇红旗村和石垭村陆续发生岩溶塌陷,目前已形成26个大坑,最大直径约60米。其中有几个大坑靠近农房,部分村民房屋出现裂缝,但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目前地层比较稳定,没有发生继续垮塌。据宜宾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大坑的影响面积约0.6平方公里。据了解,硐底镇此次发生塌陷的区域属于岩溶发育充分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塌陷的原因比较复杂,过量抽取地下水、长期干旱、短时间大量降雨等都可能引发塌陷。事发后相关部门对塌陷现场进行查勘,划定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范围。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每个大坑周围划定了危险区,设立了警戒线和警示标志,并安排预警人员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检测、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预警并上报。

 

———— 概况————   

    5月3日凌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大弯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深不见底。

  硐底镇从4月27日凌晨开始出现地层塌陷,先后形成大大小小20多个坑,这些坑集中分布在该镇红旗村和石垭村。

文章:四川长宁突发地陷7天现26个天坑
  红旗村和石垭村大量出现“天坑”一事成了当地的大新闻,其他乡村的村民专门坐着摩托车前来看“稀奇”,但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是“天坑”的成因。这些天坑是怎么形成的?是天灾还是人祸?还会不会继续塌陷?有没有科学的监测和防御措施?
  

 

———— 天 坑 ————

  一声巨响 地面出现大坑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硐底镇石垭村“大弯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巨响后是持续十多秒的“哗哗”声,那是地层塌陷后,沙石滑到坑底的声音,每一声都让人发抖、发冷。

  在“大弯头”处出现的一个“天坑”,起初坑口直径有40米左右,由于继续塌陷,直径扩大到了60米左右。当地村民说,这是目前当地出现的20多个“天坑”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坑深不见底。现在,“天坑”周围已拉起了警戒线。

  除了石垭村,与之相邻的红旗村的警戒标志也随处可见。在其中一个坑前,红旗村村主任王利明将石头捆在一根100米长的绳上,将石头扔下坑,拴着石头的绳一直向下放去,放了约50米长都还没到底。村民说,“天坑”刚出现时,坑底传出明显的水流声,他们认为地下有阴河。记者从长宁县政府获悉,此次出现的20多个大大小小的“天坑”,就分布在硐底镇石垭、红旗两个村的公路两边和附近的一些山坡上。“天坑”造成的岩溶塌陷,影响到方圆0.6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保证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初步划定112户、在家的290人,需要避让灾害进行转移。

 

———— 猜 测 ————

  “天坑”缘于喀斯特地貌?

  宜宾市国土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地质工程师王拥军表示,硐底镇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使得其地质的岩溶非常发育,长期的干旱、地下水的过量抽取等都可能会导致“天坑”出现。王拥军说,2008年四川江安县五阁出现的“天坑”的土地地质结构与硐底镇基本相同,通过调查,江安的“天坑”成因是抽水等原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据了解,天坑一般都出现在峰丛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区。天坑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的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对硐底镇“天坑”进行了实地查勘,一位专家表示,通过现场的查勘,他们正在就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目前“天坑”的成因正在调查之中。

  “天坑”与附近的煤矿有关?

  一些村民说,距两村不远处有煤矿,采矿要往地层钻探,他们怀疑是有煤矿打通了地下河,造成水压过大,对两村的地下结构造成影响。

  对于村民们相传的“天坑”成因和煤矿有关一说,曾在煤矿当过矿长的村民张小红说,“天坑”所在的山名叫“雷打顶”,以前有个大湾煤矿在这里挖过矿,但已经停产,其井口与“天坑”的直线距离约80米。

  张小红说,因为已经停产,大湾煤矿的矿井井口已经用砖全部封堵,“天坑”出现后,封井口的砖奇怪地被吸进了煤道,而且井口被大风刮得非常干净,像专人专门打扫过一样。

  “我估计那是"天坑"的坑底与过去的煤道已经连通,才产生了巨大的气流吸走了封井口的砖。”张小红说,据目测,停产时大湾煤矿井口的位置与“天坑”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 连 线 ————

  谢兵:四川省地勘局 202地质队地质工程勘察院院长

  丁志成: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党委副书记

  记者:勘察的情况咋样?

  谢兵: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地下的溶洞分布较为复杂,初步怀疑当地地下水的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泥土松动,最终发生坍塌。接下来,还将花1个半月的时间对“天坑”周边进行钻探,查清“天坑”形成的原因和溶洞的分布情况及地下水水位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记者:硐底镇是首次出现“天坑”吗?

  丁志成:“天坑”有的在坡上,有的在田地里。出现坑的地方多是沙石土质,硐底以前确实没出现过这样的“天坑”,这是第一次出现。此前,距硐底几十公里外的江安也出现过“天坑”,但那边“天坑”的直径和深度与这边的“天坑”都不具可比性。

  记者:“天坑”易发区有无扩张?

  丁志成:0.6公里的高易发区目前还没有扩张。政府派出的工程队已开始对0.6公里高易发区的村民房屋进行了勘察,如果确定房屋地基下没有溶洞和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村民就可以回家居住了。

  记者:“天坑”出现后,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丁志成:“天坑”出现后,镇里便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设置了安置点,同时向村民宣传应对知识,已给地质灾害涉及区域的每家每户发了一张“明白卡”,上面写明了地质灾害的注意事项,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并有村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目前,没有人员伤亡。“天坑”的形成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江安五阁村目前无异常

  长宁县硐底镇接连出现“天坑”,相距几十公里的江安县五阁村2008年也出现过“天坑”,4日,江安县国土局矿管办表示,目前江安并没有出现新的“天坑”,过去出现的“天坑”,大部分已经回填。宜宾市国土局表示,2008年江安“天坑”是由于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形成的。江安县国土局矿管办负责人称,江安县在少数没回填的“天坑”旁挖掘了上百米深的观察孔,安排了专人密切关注地下水的水位,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水水位很正常,没有异常现象。据了解,距五阁村“天坑”最近的一个煤矿已停产。

  天坑

  天坑就是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厚度特别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特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tiankeng”,通行国际。

  直至2010年,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78个,其中2/3分布在美国,当然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和争论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广,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中国喀斯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南方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但喀斯特这个术语诞生于斯洛文尼亚

 

———— 成因————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参考资料:
搜狐  专家解读:硐底“天坑” 人为还是天造?  2010年05月07日
http://it.sohu.com/20100507/n271969831.shtml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