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郑各庄:“村企合一”打造富裕和谐强村--地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8:58
北京郑各庄:“村企合一”打造富裕和谐强村
 
2008年09月27日09: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宽阔亮丽的社区大道、星罗棋布的工厂、设施齐全的文化设施、琳琅满目的商业网点……这是农村景象吗?
农民每月领薪酬,养老医疗啥都有,年底股权拿分红……这是农民的生存方式吗?
记者近日在北京昌平区郑各庄村采访发现,这些都变成了现实。
时间短、变化快是郑各庄村发展的最大特点,而“村企合一”发展模式是形成这一特点的发展动因。
“村企合一”开辟强村富民路
20年前,郑各庄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乡村,有568户、1390口人,村域面积4332亩,全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发展,几乎没有企业。目前,村企业集团——北京宏福集团,已拥有直属公司15家,参股、控股公司30多家,去年,纯收入1.5亿元,不包括土地在内的有形资产达到32亿元,这比集团成立时的3000万元增加了105倍;十年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已突破20000元,创造了“郑各庄速度”。
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村党总支书记、宏福集团董事长黄福水认为,这一速度得益于该村在实践中探索出“兴企强村、富裕农民”的发展思路,即把全村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以及劳动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以郑各庄村为依托、以宏福集团为经济主体的“村企合一”的经济运行体系格局,郑各庄的集体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
目前村内经济已由过去单一的土石方机械施工扩展到以土石方机械施工、建筑、建材、市政、机械修理等传统产业为支撑,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现代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旅游、教育、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为配套的格局。
2000年成立的“宏福创业园”,目前引进了数十家家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谷”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园、以北京“健之素”为代表的生物工程园和以北京“金万众”空调为代表的现代制造园三大产业布局。“宏福创业园”也被北京市农委列为京郊优秀乡镇工业园区之一。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是黄福水常说的一句话。郑各庄村选择今天的发展路径决非偶然,在“村村点火搞招商,处处冒烟闹引资”的大背景下,关于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招商引资,郑各庄人也曾彷徨和困惑过,但经过激烈的交流和争论,最终,他们放弃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是选择了发展“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各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股权制”让农民成为股东
郑各庄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民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农民告别了“每年盼收成”的生存方式,演变成“按月领薪水”的产业工人,同时,为引导农民参与经营投资,进一步拓宽增收途径,郑各庄村进行了“股权制”大胆尝试,此举更是让农民成为了股东。在黄福水看来,新农村建设就要对农民负责,即解放思想,创新为民。
郑各庄村的创新变化首先是从改变农民住房开始的。1998年郑各庄村推进村民“上楼”规划,通过“上楼”,郑各庄村的宅基地由之前的1050亩,变成了仅为250亩的居住地,节约了76%的土地,这为下一步的产业开发和招商引资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同年,一个举动从根本上改写了全村发展史,郑各庄村委会在确定和保护农民家庭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行了“股权制”改革。即村民把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入股的方式交给村委会,村委会再以委托经营的方式流转到宏福集团,用于发展二、三产业。这样,农民虽不直接经营土地,但每年都享受土地收益分红。具体做法是:将全村1600亩耕地全部量化到每个农民,人均占有面积即为土地承包权的基数。
“企业的盈亏不影响农民的收益,农民也不用担心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黄福水说,至于收取租金的标准,是通过对企业效益的评估来确定,保证每年每亩土地租金不低于5000元。对尚未租出的土地,则由宏福集团按每年每亩500元的租金标准支付给村委会,充分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统计显示,近年来,郑各庄村农民人均每年从土地中得到的回报达5000多元,相当于自己承包经营时所得收入的十倍多。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二、三产业迅速成为郑各庄村的经济主体,创造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使本村700名劳动力全部成为产业工人,周边村的3000多群众也在这里找到了就业门路。
几乎在土地股权制改革推进的同时,1999年11月,郑各庄村所属企业的转制工作也开始进行。村委会、企业职工及村民,按照法人股、集体股和个人股的形式,将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而且,有效地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维护了集体的利益。这一重要改革,为完成郑各庄村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利保障让农民享受城里人待遇
在农民钱袋子鼓了的同时,村民的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也逐年提高。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同等的诸如退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保障待遇。
黄福水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领导班子不断探索和完善村民福利保障制度体系,相继制定了村民养老生活补贴、医疗补助、就业人员最低工资保障、口粮实物补助等一系列福利政策,并为就业村民投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村每年用于村民各项福利的支出达到数百万元,人均福利达到3000多元。农民形成了“工资收入+土地股权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多元化的稳定的收入结构,从根本上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郑各庄村还对文化教育、休闲健身娱乐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引进了北京邮电大学的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民族语言学院等知名高校落户;兴建了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此外,为了强化村民素质教育,村里设了图书室、成人教育学校和文明市民学校。
“农村经济要发展,没有文化保证是没有活力的,是不能持久发展的,是被动的。只有农民思想文化提高,才能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黄福水深有感触地说。
郑各庄村的努力也获得了各方的认可,该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标兵、全国十大特色村、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等荣誉。
对于未来的发展,黄福水说:“我们已经走过了原始积累的艰苦阶段,传统产业为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招商引资使土地在合理使用、科学规划中发挥效益最大化,各种资源整合,发挥地利优势,打造人文、环保、观光旅游是眼下郑各庄村的首要任务。变农民由原来的受益人为未来的投资人,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是我们的眼下的目标,以‘宏福——温都水城——郑各庄村’为中心,带动周边发展,辐射亚奥商圈是我们的目的。”(记者黄庭满 李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