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转贴特快(转贴图与文)-大学的意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09:34
大学的意蕴
作者:卓然独秀
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希腊与罗马,但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则是欧洲中古世纪的大学。可以说,大学是中古给后人留下的最可称美的文化遗产。
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是的,大学不是铸造厂,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大学是“丰饶之母”,是“智慧之父”。大学是思想迸发的源泉,也是群英荟萃的宝库,更是人才培养的圣地。
那么,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呢?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一个学生,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些什么呢?”欧几里德沉默片刻,叫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也许他会面红耳赤,幡然悔悟,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欧几里德还在,他的大部分不是为铜板而学习的学生留了下来,在那个时代,欧几里德占多数。他们研究算术是为了观察思考数的性质,唤起思考的能力,引导心灵超然于变幻的世界之上而把握本质和真理;学习几何学是为了引导灵魂接近真理和激发哲学情绪,以便了解关于永恒存在的知识,进而掌握“善”的本质和形式;学习辩证是为了找出事物的关系,探究事物的本质,使人的智慧和能力更趋完善……。对于他们来说,这与其说是一种理想,不如说是一种现实。读书与思考已经成为他们生存方式的一部分。
到了今天,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再那么遥远。上大学意味着梦想,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提升。通过大学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应该获得新的人生:它使人们能够从一粒沙中看到一片风景,从一朵云中看到一个传说,从海滩、景点、公园、酒店感受生活的丰富,从游客发自内心的感叹、导游充满深情的述说体验世界的美好,并从氤氲的山水间捕捉灵秀,从迤俪的花草中感悟生命,从而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及人生诗篇。
是的,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它要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和人的发展,而不是造就像爱因斯坦所形容的那样“受过训练的狗”。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第一:智慧的创获,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智慧的培养;第二:品性的陶冶,包括道德的追求、人格的锻就、情操的熏染;第三:社会的进步,包括文化的传承、民族的振兴、国力的增强。大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切,就是失误,就是渎职,就是虚枉。
也许,国外一些大学的培养目标及一些学者所倡导的大学理念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英国的大学理想在养成Gentlemen,即我国的“君子”,更多体现在德行上的要求;德国的大学理想在培养Scholar,即我国的“士”,更多体现在学术专业上的要求。洪堡之柏林大学的“学术研究”;蔡元培之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密集”;哈佛大学的“开放教育”都表明了这些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个性风格。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怎样度过大学这珍贵的时光?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2001年的迎新典礼上,向新生提出了“十大目标”,包括:第一,确定人生事业目标;第二,精通两文三语(懂中文、英文,会讲粤语、英语和普通话);第三,每年至少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课;第四,每月至少读一本和本专业无关的书;第五,培养读报和讨论时事的习惯;第六,就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在香港以外的访问交流活动;第七,找一位老校友或教师当自己的个人导师;第八,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校级文体比赛;第九,就学期间牵头为校、系或班组织一次活动;第十,做义工。这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大学应该读书、思考、学习、讨论,应该锻炼自身、丰富自我,应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为此,也许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做些努力:
第一:要利用一切有益的资源努力学习,学会学习。我们面临着的是“学习化的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不再是遥远的口号,教师的传授也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这已成为社会的基本法则。
第二:要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身心。大学的丰富性是通过课内课外表现出来的,其中,社团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从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这正是大学教育的目的。
第三:要积极建构道德与人生理想,提升自我。上大学固然是要求学问,但是,学问与人生、“人”与“事” 是密切相连的,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因此,自觉接受道德的熏染,并积极在实践中践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是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