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元世祖忽必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0:58


  
    第一集 元世祖忽必烈对东南亚的征伐原因和影响。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元宪宗蒙哥之弟,1260年-1294年在位,在位期间文治武功皆有可称道之处。
        元世祖忽必烈先后出兵,占婆,安南,爪哇等各国,使得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臣服于元朝。
    这里先不谈打了几战,谈谈忽必烈的心思。
    蒙古人好战,为了就是掠夺。
    打日本为了银子,打东南亚难道为了香料?
    显然,中原大地对香料的需求不可于欧洲同日而语言。
    所以掠夺可能行不大。
    或者有人说,忽必烈好大喜功,就是为了名声。
    非也,皇帝不是电视据那样,帝王一怒尸骸百里,这么大的战争,必须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
    所以为名声一说,无稽之谈。
    东南亚都是些小国,几乎本来全部都对宋朝称臣。
    元代宋后也都对元朝臣服,为何忽必烈咄咄逼人呢,非要用兵呢?
    我的观点是,忽必烈这个人虽出身蒙古草原,可是在中原问鼎的皇帝中,算是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忽必烈,之所以征服东南亚,不光是打通中国到印度洋的商路,还要打顺商路。
    宋朝时期,东南亚一代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转口集散地,中国商船大多只到达这里。
    而现在的斯里兰卡地区印度洋国家,对中国船队征收非常高的税.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阿拉伯人垄断。
    忽必烈不能忍受这种剥削,他手下的商队希望能直接开往波斯湾贸易。
    所以,他出兵的目的就是打顺商路,尤其是爪哇最为重要,也是东南亚战斗中打的最大的一场,元朝出动了福建路水师两万人马.对于东南亚来说绝对地打战。
    接着,忽必烈通过外交等手段对当时波斯湾拉拢威胁,甚至还对其中一个国家,叛乱者提供了,外交保护。
    不过由于忽必烈的去世,加上本来蒙古四大汗国就已分裂.事实上并没有打顺这调贸易线路.他的后代也没有接着做下去。
    接着,我们来说忽必烈东南亚政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首先,战争代了科技进步,经历了元朝的高压政策,东南亚各国都加强了军事势力。
    当时的南中国海,海盗大多数都是东南亚各国的,不断的打劫中国商船。
    其次,元朝的高压,对伊斯兰教派统一这一地区起到了阻止主用,佛教多了生存之地。
    典型的占城回回就是一直被压制最后被灭。
    再着,对明朝得影响很大.郑和下西洋,才用了大船队国家贸易得形势.不光是针对国内,也有对外得考虑。
    当时的船队,即是商队又是战队,你不服我就打。
    明代采取了这种大商队形势来杜绝贸易航线各国的敲诈.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
    明代大臣绝对不想,东南亚各国靠着做东西方转口贸易发财起家,平添东南一霸。
    海禁不至伤到中华大地,也是对东南亚各国一刀。
    元世祖忽必烈和明代的大臣都有一个想法:不能肥了南边那些国家。

      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元世祖忽必烈
    
    第二集 元世祖忽必烈高超的战略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腕

   同样是放眼看世界,忽必烈肯定是俯视或者至少是平视,而清末的大人物们只能仰视的份。

   忽必烈一代天骄又得贤妻搭配(这点很重要,贤妻就是察必皇后)。风云一时,更懂得养生之道,是元帝中少有的不迷信巫术宗教的皇帝。【寿至八十岁,帝王中的长寿者,按照古代年龄计算方法,活过八十岁的皇帝只有五人,清高宗乾隆皇帝(89)、梁武帝萧衍(86)、女皇帝武瞾(82)、宋高宗赵构(81)、元世祖忽必烈(80)】
  
  这里我们说他的外交,也是他看世界格局,看他怎么看世界。
  
    世界东西两方,东方:问鼎中原者为正统帝王,诸侯皇帝加封;西方:教皇加冕者可称帝王,贵族国王授予。
  
    先看西方:
    1266年,受教皇命令说服蒙古人加入基督教的大使,意大利商人尼哥罗(Nicholo)和马菲奥(Maffeo)两兄弟来到元代的统治中心大都(今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当他们西返时,忽必烈令其携书信而回。信中要求教皇派遣100名熟知基督教律且通晓7种艺术(即文法、伦理学、修辞学、算数、几何学、音乐、天文学)的人来华。这些人“须知辩论,并用推论,对于偶像教徒及其他共语之人,明白证明基督教为最优之教,他教皆为伪教”。忽必烈还表示:“如能证明此事,他同其所属臣民,将为基督教徒,并为教会之臣。
    可以看出来忽必烈的智慧见识,很早的认识到西方在技术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后期忽必烈也开始认识基督教对加强统治有大大的帮助。
    与此之前,而早在蒙古攻打欧洲时,教皇就书信要求蒙古人信仰基督教,以求免于蒙古人的侵略.当然是被训斥一顿,灰灰溜溜的走人等着挨打。
    而这次,忽必烈并没用再如此,而是要求人才来华,辩论宗教.这点见识在穿越小说家那是通用手段,小菜啊!不就引进人才嘛。
    在他一古人身上发生,可见其眼光之远,比之几百年之后人不逊。
    对比康熙和教皇的“两皇之争”(我起的名字),也是如此。
    此外我上一侃提到了多次其逼迫当时波斯湾两个大国来朝(一个好像叫俱蓝儿,另一个一时没查到),之后几乎年年互访.并且给于俱蓝国的叛变者政治庇护.这样都是为了压制阿拉伯人贸易,打顺中西方贸易.练习东西方世界,压制中间的伊斯兰教。
    当时罗马到北京只要一年左右.不过大多数时间都被在穆斯林的地盘纠缠所耗.本身流动性极强的中西方的贸易可以说成就了伊斯兰教,包括大笔资金.否则现在印尼等东亚国家也不会是穆斯林了。
    在西方,忽必烈联合教皇,对外压制中东的穆斯林,对内利用起统治各族。手段高明意味深远,封建几千年内前不古人后无来者。
  
    再看东方:
    首先面对东南亚的有可能的崛起之势,忽必烈果断的采取打压政策。
    酒徒在书里写到日本从结绳记事进化到封建社会就是因为得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得人才和技术。
    而宋末的人才技术的流失方向就是东南亚,对其打压是再英名不过的。
    自爪哇战争之后,当地贸易被破坏,海盗盛起,华人也在该地区地位不断降低,马来人选择了伊斯兰教和佛教代替了更俱生命力前进力的儒家文化.宗教束缚下东南亚各国失去了进步文明的可能性。
    政治上,当时东南亚国家和明朝时期一样国王必须得到忽必烈的认可,才算正式加冕,元朝代表正统。
  
    东北方:
    对于朝鲜,更是英名的没的话说.对待高丽才用封其驸马汗国的地位,高丽国内亲蒙势力强的不得了,轻易就可以换个听话的高丽王.只到顺帝时期动乱,强主恭让王清理亲蒙势力成功,才出现过断交情况,不过最后还是被杀了。接着才有后来的李家王朝。
    忽必烈还在高丽屯田,动用高丽水师攻打日本,施行驸马汗国政策自五胡开始就动乱的辽东地区在元几乎无乱。
    对于忽必烈两征日本更是远见的很,忽必烈从当时招其入朝称臣,应该是看出了这个国家的本质--桀骜不驯.日后强大了必为后患。
    虽然打了两次失败了,但大多死了他心里不怎么重要的南人和高丽人.而换来了元代百年海域太平,更是贸易压制了日本.不过禁日本贸易,助长了走私,也给后来明带来了大麻烦。
  
    再回到标题总结一下:忽必烈对西方科技宗教的认识,中东势力的了解,和东方局势的把握,可以说预测风云,果断出击,扼杀苗头,换百年安定之边疆。
  
      元世祖忽必烈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