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孟家拉模式 小额信贷基金助力灾区重建-四川金融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20:47
变“输血”为“造血”

  8月25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行深入绵竹地震灾区了解“达能小额信贷基金”发放情况。“达能小额信贷基金”创新合作模式和运作方式,激活灾区恢复重建的巨大能量———
 

  从扶贫到赈灾小额贷款惠及灾区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几十户村民的农房重建。”汉旺镇武都村的秦永东,一个有着70多名工人的建筑工程队“包工头”如是说。但是,一年前的大地震却让他倾家荡产,唯一的家产就是一辆摩托车。从废墟上爬起来,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建房,但建房的资金缺口很大。“按照绵竹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建房平均要6万-7万元,国家给每户补助1.6万元,农民从信用社一般只能贷到2万-3万元,剩下的部分都要农户自筹。”秦永东简单地算了一笔账。秦永东贷款面临的困难很大:不仅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抵押物,根本无法从信用社贷到款。对他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后,“达能小额信贷基金”顺利地给秦永东贷款3万元。

  秦永东只是受益于小额贷款的农村群众之一。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达能小额信贷基金”在绵竹地震灾区已覆盖9个乡镇的72个行政村,覆盖人口30余万人,共发放贷款588.4万元,受益农户达338户。其中,发放灾后恢复重建创业贷款40笔、贷款额度95.5万元,安居贷款298笔、贷款额度492.9万元,支持近200户家庭实现安居,17个家庭启动或扩大创业项目。

  据了解,“达能小额信贷基金”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贷款模式,是国务院扶贫办、格莱珉信托组织和法国达能集团合作成立的项目,由达能集团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为贫困人口包括因灾致贫人口提供小额贷款的一种非盈利金融服务模式。当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被世人所关注时,“达能小额信贷基金”项目将绵竹和什邡两个地震极重灾区列进了首批6个试点县。

  管理创新促进贫困农户增收

  “‘达能小额信贷基金’项目的贷款产品是专门根据灾区农民的信贷需求量身定做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冬文说,满足贫困灾区农户最基本的信贷需求,使农户得到并承担得起无抵押小额信贷,以扶持灾区群众恢复生计,发展生产,是推出这种小额贷款的初衷。

  客户经理李加英告诉记者,“达能小额信贷基金”针对灾区情况,将贷款额度提升为5000-30000元,期限为6-36个月,还款方式为按月等额分期还款,无需任何抵押,只要是20-60岁、身体健康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绵竹遵道镇、剑南镇和汉旺镇的当地常住人口,讲诚信且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都能申请小额贷款。项目还坚持上门放款、上门收款,并保证农户在提出贷款申请的3-7天内拿到贷款。在提供小额贷款的同时,项目还为当地农户提供法律、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培训和信息服务,促进了贫困农户创收性项目的开展和稳定增收。

  无需抵押,如何防范信贷风险?刘冬文介绍说,“达能小额信贷基金”发放的贷款数额不大,一般在3万元以下,且信贷人员都是熟悉当地情况的居民,能够详细地了解贷款人的背景,此外还有完善的信贷员监管体系。截至目前,“达能小额信贷基金”贷款回收状况接近100%。

  非盈利模式让人人享有贷款权

  在今年3月“达能小额信贷基金”的启动仪式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总裁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说,信贷权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而传统的银行信贷往往不能惠及穷人,格莱珉银行模式打破了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穷人可以获得贷款进而提高收入。而由格莱珉银行模式复制而来的“达能小额信贷基金”也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另一种金融服务。

  通过聘用当地员工实施操作和管理,为灾区群众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支持与其他支持性服务,“达能小额信贷基金”为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不能覆盖的人群提供服务。同时,“人人皆有贷款权”的理念也刺激了当地的农村金融市场,为金融机构创造了新的商机。

  “即使在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仍能继续为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服务的农户提供贷款。”刘冬文透露,这种小额信贷新模式还将延伸到其他重灾区,并会将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