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健康人“十标准”“三良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0:15
健康人“十标准”“三良好”
健康是资源,健康是财富,健康是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健康,都应该按照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健康人有“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结合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提出了“健康十标准”:
精力充沛;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事无大小,不挑剔;
睡眠好;
应变能力强;
能够抗御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结膜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心理健康做到“三良好”   三个良好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是:
心地善良、乐观处世、为人谦和、正直无私、情绪稳定;
良好的处世能力是: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较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情舒畅、人缘好。
男人,为你的心理健康把把脉
就人本身的生物属性而言,人整个身心在不停运转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情绪起伏现象,在某些时候心理状态会趋于异常。
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间歇性地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呢?其“病因”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人本身固有的“情绪积累”(兴奋或压抑)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来发泄。
其二,工作和生活压力所迫,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激起了情绪的“抗议”。
其三,天象的影响,如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而比较明显的则是“月亮--潮汐”一般而言,月亮的盈亏不仅会让海洋出现潮汐,也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起伏。
此外,特别的性格、特殊的环境以及突出的事件也会为心理异常---不健康的心理---埋下“伏笔”。所以,无须视不健康的心理为洪水猛兽,身为凡夫俗子,不健康的心理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10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肌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现代心理健康的新10项标准。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二,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便取得更多的成功。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八,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过分发泄,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原因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表现于心理缺陷。所谓的心理缺陷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情感缺陷和性格缺陷。
缺陷的性格表现为:
一,无力性格: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诉说躯体不适,有疑心病倾向。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人对精神压力和身心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由此可诱发心理疾病。
二,不适应性格: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三,偏执性格: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如果不注意纠正可能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四,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独害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很差,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可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五,爆发性格: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也会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六,强迫性格: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
七,癔症性格:心理发展不成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感情丰富而不深刻,热情有余,稳重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成癔症。
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情,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但不能发泄过分。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养生的最高境界
1、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2、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人体养生保健第一、减少体内的垃圾;第二、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第三、增加体内的气血。
3、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身、养气。
5、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6、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气为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7、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8、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森林、海边,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清新空气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9、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10、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的好,人就衰老的慢。
11、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12、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养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