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浙江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09:31
———浙江城市竞争力之温州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04年10月1日 10:18
正泰集团、法派西服、开太百货,车窗外充斥的都是温州人的品牌,坐在出租车上,司机十分感慨地告诉我们,如此热闹的场景全是一个个温州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温州,那一定是红色。红色大胆浓烈、果敢跳跃,而温州人就是这样的敢想敢做敢表现;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温州,那一定是“商”字。温州重商,商业发达,商气很浓,商人很多;从市委书记到出租车司机,三句不离生意,“成本”概念时刻挂在嘴上;
如果用一种力来总结温州,那一定是创业力。这种力量不是外界给的,也不是上面压的,而是像春草一样从750多万温州人心里生发出来,像基因一样打着深深的印记;
……因而,温州人缔造出了一个个财富的神话,温州和温州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NO.1,这些NO.1眼中的温州城市竞争力如何,让我们倾听……

温州最大的资源———温州人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谈温州城市竞争力
文/朱平罗凰凤许春初“温州人是个特殊的、出故事的群体,是个非常有活力的群体”,在外界对温州展开新一轮评价时,温州土生土长的市委书记李强用“温州人”打开了有关这座城市竞争力的话题。在李强眼里,“人”是温州活力的独特所在,“温州最大的财富是温州人的精神,温州最大的资源就是温州人,他们支撑着这个城市的活力。”
最新感悟:温州经济是地瓜经济
记者:眼下,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对温州资本的流动比较关注,请问,温州资本的“走出去”和温州城市竞争力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李强:对于温州经济的特点,我有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称之为“地瓜经济”。地瓜的藤到处蔓延,吸收外界的阳光雨露,但结出的果实却都留在了惟一的根茎所在的地里。我觉得,温州经济也如此。温州全市银行存款达1800多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900多亿元;有调查显示,温州居民手头还有1000亿元资金。资本是逐利的,这么大的温州资本到外面发展,一点也不奇怪。中国市场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跨国发展视为“走出去”,跨省发展就称作“外逃”。
记者:走出去的温州人为温州带回了什么?李强:温州全市人口750多万,其中50万在海外,170万在全国各地。他们在全世界吸收着资源和营养,但恋乡不守土的温州人家乡情结始终不会断开,他们的果实依旧长在温州。据统计,今年春节前10天,从各地汇到温州当地银行个人账户上足足有300多亿元。
像蔓延的藤叶一样向外吸收阳光雨露其实是温州企业的一种趋势。温州引进外资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资金,而是技术、人才、管理、品牌等,利用外资来嫁接改造本地的企业,提升企业的附加值。比如“夏蒙”与“杰尼亚”的合作,原来几百元一套的西服,可提升到七八千元一套。现在温州的奥康、法派、康奈等企业都在寻找外边的雨露。文化基因:赚一厘钱也是光荣的
记者:都说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这种重商文化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不是温州活力的一种动力?
李强:温州人是被四种文化熏陶长大的。山地文化让他们特别能吃苦;海洋文化让温州人敢冒险;移民文化让温州人很团结;而重商文化则使温州人好经商。因此温州人有着自己的商业价值观,这个创业文化可用“赚一厘钱也是光荣的”来概括。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随时随地都能做起买卖的温州人,并不太在意赚钱的方式,温州第一批走出去的生意人往往是从弹棉花、养蜂、补鞋开始的,被视为社会最下等的事只要能赚钱温州人都愿意做,因为在温州人看来,赚钱是光荣的。第二,永嘉学派“物质是道德思想的载体”理念的影响,让温州人对任何赚钱机会都是发自内心的“统一看待”,即使只赚一厘钱也光荣。这种商业价值观非常独特。
正是这种独特的传统创业文化给了温州以活力。它不但给温州积累了财富,更充分激发了温州百姓内在的创业冲动。这要比GDP、土地资源重要得多。
但是连一厘钱都赚的温州人并不守财,1998年“三江”发大水时,在1个月内,温州企业就汇集了2亿元的救灾物资。最近,市政府奖励温州籍奥运冠军朱启南40万元,他当场就捐掉了20万元。新温州人精神: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
记者:温州人曾以“四千精神”和“四自精神”出名,温州经济一度有先发优势;如今温州人以怎样的精神为温州寻求突破?
李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温州人精神经历了“四千精神”(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和“四自精神”(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现在的温州人精神则可以用9个字来表达,就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
“敢为人先”在其他地区也存在,但“特别能创业”却是温州人的鲜明特性。我把温州发展的经验归为“环境好、土壤好、种子好”,温州人是一颗一见雨露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的好种子。
现在,“特别能创业”也被赋予了新内容。改革开放初,温州人唱的是“国际歌”———没有救世主,温州人靠自己;而现在,温州人要唱“国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温州人时刻要有危机感。
记者:经历了二次创业,现在温州企业都提出“做品牌”,这对增强城市竞争力有何深层意义?
李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四流企业做价格。现在的温州不少企业是在做品牌。温州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只要有自主品牌,这个传统工业一样可以创造高附加值。比如一双普通的皮鞋只要一两百元,但温州的康奈皮鞋却可卖到1000多元。目前温州拥有8个全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
当然,做品牌,并不仅仅限于产品,还有城市品牌、政府服务品牌、温州人品牌,以此确立温州的品牌。因此,今年我们提出全力打造“品牌温州”,就是要从各个领域开展创品牌的活动,来提升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随着“一港三城”(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的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滨海山水文化城)发展战略的实施,温州将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
NO.1看温州城市竞争力
文/夏芬娟罗凰凤朱平许春初活力1温州人爱抱成团
郑胜涛:中瑞财团董事长、浙江神力集团总裁、温州总商会会长
自身活力表现:今年6月,温州9家民营企业发起组建第1家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此举打破了温州人以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传统观念,为探索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
竞争力感言:每月一次董事会议,迟到一分钟罚款1000元……3个多月来,郑胜涛已非常习惯这套中瑞财团董事会规则。
9个不同行业的领头羊走到一起,除了寻求跨行业发展的冲动,温州人的凝聚力起到很大的感召作用。“这正是温州的优势所在。”郑胜涛说。“在企业关联日益密切的今天,合作抱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肯定是一种趋势。”郑胜涛说,支撑这一观点的是那张四处伸展的温州商会网:温州本地有32个行业商会,异地有102个温州商会,它们正如一根根纽带,把温州人和温州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领悟到这一点。如去年8家温州制锁企业强强联合,今年初,65家家具企业组成经济联合体,谋求行业整体壮大。活力2民企就像石头缝中草
黄发静:温州烟具行业商会副会长、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身活力表现:历经两年,黄发静联合中国打火机企业、欧洲进口商,终于打赢了欧盟CR案。这是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第1次以民间商会的名义解决国际贸易纠纷,黄发静正是这场官司的主角。
竞争力感言:“温州最大的优势在人。温州人没惰性,没依赖性,敢奋斗。”50岁的黄发静说。
因为买不起书包,小学里只能背木匠老爸做的木头书包;三年级入少先队时,白衬衫是向同学借的……黄发静说,这些都深深地烙在心头,也不断坚定他的奋斗之心。1984年下海后,他租过民房,睡过地板;先后做过电器、眼镜再到打火机,一路磕磕碰碰地过来。
“温州民企像石头夹缝中的草,踩了之后又会从旁边长出来,生生不息。”黄发静半开玩笑地形容。他说,很多的温州民企创始人都曾有过和他类似的经历。当初先天优势不足造就的这种精神,正不断渗透到新一代温州人中,敢闯、敢拼、务实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活力3分分秒秒与市场同步
马津龙: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自身活力表现:在“民营”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受人追捧的上世纪80年代,马津龙已在报纸上发文《民营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当地政府第一批研究温州模式的人,被称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守护神”。
竞争力感言:“温州是民营经济的摇篮,它在各方面环境条件都契合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马津龙说,温州人有那种“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能突破温州先天一些资源和区位的不足,温州发展中的“零资源现象”印证了这一点:温州的水头镇,没有什么畜牧业,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没有汽车、摩托车生产历史的塘下镇,却迅速崛起为全国四大汽摩配生产和销售基地。同时,温州人敢于接纳新事物的开放度也走在前头,比如香港的流行服饰,过不了多久就会在温州街头出现。活力4人脉关系成就了我们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集团总裁
自身活力表现:没有一台生产设备,却成为年销售近20亿元的全国休闲服饰龙头老大。9岁的美特斯·邦威就这样证明自己“不走寻常路”———它是国内第一家实施虚拟经营模式的服装企业。
竞争力感言:“如果美特斯·邦威不是诞生在温州,肯定到不了今天的规模。温州是个创业的好土壤,温州人特有的人脉关系成就了我们。”周成建肯定地说。
1995年初创时,受温州人爱串门、重亲情乡情观念的启发,周成建先把联合对象放在一些温州本地的朋友、亲戚上,一年内在温州开出20家专卖店,通过这些人脉关系和口碑,把信息带给省内外的亲戚、朋友,美特斯·邦威的营销网络迅速铺开,前5年,80%的特许经销商是温州人。
虽在温州的时间少了,但温州的人脉关系,周成建还念念不忘,每次还会吃上一碗温州鱼圆,除了肠胃的强烈需求外,因为它有家乡的味道。活力5温州的产业集群效应
郑秀康:康奈集团总裁自身活力表现:1989年,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鞋的第三年,郑秀康注册了“长城”鞋业,寓意重新打造温州鞋质量的长城,后改名康奈。康奈是中国鞋业第1个在海外开专卖店的企业,也是第1个提出反贸易壁垒新思路的民企。
竞争力感言:今年,郑秀康将企业搬进了新厂区,这个占地140亩的新区是他今后5到10年长期规划的实施地。喜欢运动的郑秀康常对员工说:办企业需要长跑的动力和短跑的思路。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温州已成为中国鞋都,制鞋行业功能已相当完善,供产销应有尽有,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温州鞋业的产业集群效应让郑秀康感到企业离不开这里:现在温州鞋占全国25%的份额,而这种优势在今后10到20年里仍能保持下去。活力6以变应万变
胡宏伟:东方早报社副社长自身活力表现:写出第1本以阶层角度关注“温州现象”的书籍《温州悬念》;迄今惟一一本全面解读温州炒房团的书籍《温州炒房团》的作者。
竞争力感言:对温州经济关注16年之久的胡宏伟4年前产生过错觉———温州经济大戏该落幕了,然而温州人却一出接一出演着如同《24小时》扣人心弦的精彩连续剧,带给大家惊喜。
在一些人用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来判断“温州的脚步慢了”时,温州人却是用变应万变来证明自己的“行”。在经济上体现着达尔文“适者生存”规律的温州人,现在已不是一个区域概念,开放兼容的特性注定它是一个泛人群、区域的概念,温州最早出现了无区域的注册企业,逐利的温州人在全国甚至全球进行资源整合。这种流动性的演变,正是温州最有活力的体现。活力7别人不敢想,我们却做了
王均金:上海均瑶集团总裁自身活力表现:创办首家民营包机公司、第一次以民资名义参股民航。
竞争力感言:“当年我们提出包机时,很多人说想都不敢想,但我们认定了这个目标,最后也成功了。”虽然事隔十多年,王均金的自豪仍难以掩饰。为审批一条航线,在各个部门和城市之间跑了上百趟;谈判一谈就是三天三夜……正是凭着这份勤劳和韧劲,他们相继在温州开出20多条航线。
“因为前方有理想,所有的辛苦、碰壁都变成快乐的冲刺过程。”他说,理想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敢闯敢试的冲动。这一点,很多温州人做到了。温州人包飞机、包江、包油田、包山,构成活力温州的鲜明写照。
记者印象
9月,《福布斯》中文版对温州商业精神肯定的争论还在人们嘴边,活跃的温州人又开始研究起这座城市的精神。
9月17日,在温州市委会客厅,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正对温州城市精神进行大讨论。
对于前不久“2004年度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温州第5位的排名,温州人很平静。尽管外界对这次的排名有着种种议论和猜测。然而温州,一个以轻工业出名的城市,一个以温州模式闻名的城市,一个以温州人精神扬名的城市,就像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姓社姓资”、90年代的“是驴是马”和眼下的“资本外逃还是外扩”三场大讨论一样,仍然我行我素地遵循着它“在外界争论中出名,在自己不争论中发展”的轨迹。温州人明白自己的优劣势,李强表示,温州将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自己有限资源的保护,用绿色GDP来衡量城市的发展。然而他说这番话时可能不知道,温州也正被日本学者研究,而且他们看中的就是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温州精神”。在日本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西口敏宏前不久的论文中,让眼下有些国内人担忧质疑的“温州模式”甚至被当作一帖重振日本经济的良方提及。数字温州
经济总量:去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475元,已跻身中国经济总量30强城市。
家庭生活: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035元,居全省各市首位;去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手机185.3部;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5平方米。
民间资金:全国第1个金融改革试点城市。据温州银监分局介绍,全国10家股份制银行,已有8家进驻温州,已成为股份制银行集聚最多的地级市;截至8月末,共发放各项贷款1517.04亿元。
外地市场:据对全国75个城市统计推算,去年,在外温州人创办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创造了8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
城市品牌:中国皮都、电器之都、纽扣之都等,加上今年新封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乐清)、中国五金洁具之都(龙湾),温州目前已集聚24个工业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