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市场三大怪现状 行业标准有望年内出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24:39

养生市场三大怪现状 行业标准有望年内出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针对保健养生行业的标准,国家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等已加紧协调,预计今年内能出台相关的试行规定。

 

当“排毒教主”林光常、“太医之后”刘弘章、“盖世华佗”胡万林、“神医”张悟本,所谓的“养生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拉下马时,养生行业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才渐渐得以暴露。

此次,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甚至认为,因为张悟本撰写的《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一书导致了绿豆需求的猛增,是造成近阶段绿豆价格暴涨的原因之一。此语则再次将该行业推至风口浪尖。

养生类图书出版重包装 健康讲座只为推销产品

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通过走访北京几个大型书城发现,养生书籍泛滥成灾,甚至一些江湖郎中出的书,也畅销不衰。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关于养生保健类的书籍摆满书架,达几十种,很多人驻足翻看。其中既有中国传统医术著作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也有包装精美的食疗类图书,如《疯狂果蔬》《吃出健康来》等书籍。

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三层养生保健书籍专柜前记者看到,现场摆放的养生保健类书籍更是不下200种。

在一些地摊、书市内,记者还发现,有些书纯粹是粗制滥造,很多出养生书的专家,连医生资格都没有。一位资深出版人告诉记者,出书其实很简单,首先向出版社买来书号,然后招聘一批人,上网摘抄,剪刀加浆糊,或者采访别人,一个月就可以出书了,而他们的主要精力,则是在包装上。“什么书流行,就出什么书。”他告诉记者,现在养生食疗方面的书好卖,正是书商赚钱的大好良机。

从一家书店的销量表上记者看到,前30多位都是养生类书籍,而销售排第一的,就是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定价35元的书,在10多天时间内,卖出了1758本,在上月,该书刚刚第二次印刷。

除了养生类书籍畅销外,办养生讲座也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社区、广场、会馆里面,各类健康讲座层出不穷。其运作模式一般都是先在媒体发布免费讲座的广告,或者在社区发传单,吸引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前来听课。在大城市的一些都市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广告刊登,而最热门的内容大都和防癌治癌有关。经过所谓的名医一番讲演之后,最后不是推销药品、保健品就是医疗器械等产品。结果不仅误导患者而且贻误病情,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却很少。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认为,市场现在的保健书光是近两年就出了6000多种,保健书几乎在所有书店都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因为卖得火,销路好。

针对养生讲座这一形式,也有专家指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病情都不一样,对于那些包治百病的产品根本不可信,同时举办养生讲座的手续也有待相关部门完善管理,以提高准入门槛,避免出现误导患者的事情发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也透露,之所以会发生悟本堂事件,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也未有任何标准,其实去年便提出了对保健机构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规范,对从业人员制定准入标准,同时规范服务内容。

笃信“养生”人群多为老人和病人 专家营销模式多放大“中医”理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笃信养生原理的人多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人;一类是病人,包括癌症和慢性病患者。

对于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买起昂贵的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600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积蓄主要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有专家表示,某些“神医传人”一方面利用了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副作用较大、对“生活方式病”无解决良策,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等“短板”;另一方面则放大了中医善于通过“养生”理论益寿延年、治疗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等长板,宣传如何“省时、省力、省钱”又没有副作用地“吃出健康”。因此,民众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也使养生专家们更加受欢迎。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关注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有盲从心理,认为书上、电视上说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轻人则因工作繁忙,在调理身体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持之以恒地改变生活方式,而是更愿意某个“养生专家”告诉他们吃什么就能把身体调理好。

一位中医大夫向记者透露,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切忌急功近利。

“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健康悖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诫,“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养生的四大基石,即便是食疗也应适可而止。“辨别养生信息的真伪关键在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系统学点医学知识,了解科学常识,切不可迷信养生耽误了治病。”

“养生热”幕后为团队运作 营养师仅靠突击培训

业内人士发现,一些所谓“养生专家”只不过是“社会活动家”。其中,有的人是“半路出家意外成名”、“对西医不抱希望”的投资商人,有的则是虚构身份、学历,骗取公众信任的“江湖郎中”。

书业市场研究专家分析表示,这些养生明星、养生畅销书的出现,与大众更加关注健康的大趋势相吻合。

“利益群体成为养生热的幕后推手。”某书业市场研究专家表示,“养生大师”的大红大紫与出版社、媒体、经纪人的极力推销分不开。

据报道,有很多电视节目除了制作团队,还有一个招商团队负责商业运作,嘉宾由电视走红后,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再去发行图书,获取更大的利润。“节目通过嘉宾炒作,收视率高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而文化公司则收获了不菲的策划费用,在老百姓的热情埋单下,电视台、嘉宾、文化公司、出版方都获利。”

曾经给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一名营养专家透露说,社会上的这些所谓营养师都是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几个月,很多受训者并没有医学基础常识,接受完填鸭式培训之后也是略知皮毛,成了半吊子保健“砖家”,很容易误导市民。

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说,必须规定营养师的培训考核统一标准,让营养师持证上岗,这样才能给市民真正提供膳食指导,给特殊人群、患病人员提供营养干预,这样才有利于养生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针对保健养生行业的标准,国家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等已加紧协调,预计今年内能出台相关的试行规定。(记者 徐广忠)

(本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