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4:00

桦甸市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龙岗山脉北侧,第二松花江上游,东界敦化,南临靖宇、抚松、辉南,西接磐石,北与永吉、蛟河毗邻。幅员面积6624平方公里,东西长119.4公里,南北宽101.7公里,是吉林省幅员面积较大的县(市)之一。绝对地理位置为东经126°16′―127°45′,北纬42°34′―43°29′。

目录

·                                 • 地理交通

·                                 • 气候特征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城市建设

[显示全部]

桦甸市-地理交通

 

桦甸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两翼高,中间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倾斜,全市大小山峰共119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最高山为北部与永吉交界的南娄山,海拔1405米,最低处为东北部桦树林子乡松花湖沿岸,海拔仅为249米,相对高差1155米。松花江、辉发河纵贯全境,全境明显地分为山地、低山丘陵、沟川沟谷平地三部分,总的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桦甸市

桦甸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距磐石67公里,北距吉林市110公里,距吉林市飞机场130公里,距省会长春市240公里。全市已建成公路663条,通车里程3188.58公里(高等级路面274条、1198.91公里)。其中省级干线3条,264.44公里(高等级路面3条、174.26公里);市(县)级公路4条,202.57公里(高等级路面4条、188.13公里);专用公路64条,795.46公里(高等级路面2条、18公里);乡级公路91条,763.61公里(高等级路面70条、543.4公里);村级公路501条,1162.5公里(高等级路面195条、275.12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为96公里,有6站、所。

桦甸市-气候特征

 

桦甸市

桦甸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气温3.9℃,最热在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72年,为36.3℃;最冷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970年,为零下45℃。10℃以上活动积温多年平均2731℃,日照多年平均为2379小时,日照率为54%。年平均降水748.1毫米,且多集中在7至8月份。初霜多在9月下旬,山区9月上旬即可见霜,终霜期一般在5月中旬,山区有时延迟到5月末或6月初。无霜期一般在125天左右,山区110天左右。一年之中降雪长达6个月,最大冻土深度197厘米。总的气候条件基本适合各种早中熟农作物生长发育。

桦甸市-行政区划

 

桦甸市

桦甸市共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街道、11个乡镇、179个行政村、880个自然屯。截止2005年底,全市总户数144052户,人口450795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城区人口14.6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他19个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5%。2001年3月被吉林市政府确定为建设中等城市试点,赋予部分地级管理权限。

桦甸市城区位于桦甸市中部偏西南的辉发河畔,市区地势平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方便,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5镇:红石砬子镇、夹皮沟镇、二道甸子镇、八道河子镇、常山镇。

6乡:横道河子乡、桦树林子乡、金沙乡、苏密沟乡、公吉乡、桦郊乡。

5个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启新街道、明桦街道、新华街道、永吉街道。

桦甸市-历史沿革

 

桦甸市

桦甸是古肃慎部族的故土,其后裔女真等部族相继生息繁衍于此。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后人专称其为渤海,“渤海国”名称由此而来。其子孙因袭唐朝典制,传至十一世大仁秀、十二世大彝尊(835年)在辖境内完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县的建置,成为辽东盛国。辉发河故道南岸的苏密甸子(粟末的音转)系冲积盆地,平坦开阔,近山傍水,“为水陆之要冲”,境东有绵亘四十余里的张广才岭为屏障,渤海国在此设长岭府治,领瑕、河二州,建有具备府治规模的苏密古城(即那丹佛勒城),是当时营州道上的重镇。桦甸即渤海王朝长岭府属地。苏密古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1月29日)御批设县,定名桦甸,为吉林府所辖。设治后,历经清代、中华民国、东北沦陷及国民党占领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行政区划变动繁复,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经济强县(市)之一。

桦甸市-城市建设

 

桦甸市

桦甸市城区位于辉发河畔,市区地势平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方便,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年来,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要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手笔规划、大力度筹资、大气魄建设,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截止目前,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已完成居民小区的规划建设和布局合理、特点鲜明的专业市场规划及建设。城区共有楼房926栋,总面积3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27栋,面积202.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72栋,面积104.8万平方米,工业建筑27栋,面积13.6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2.6平方米。现有自来水厂2个,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 年供水672万立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250万平方米,全市市区道路长度达42公里,道路总面积92万平方米,共有路灯3450盏。排水管线长32公里,污水年排放量580万立方米。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40公顷。市区建成的较大商业网点及市场有:百姓超市、龙兴超市、温州超市、金桥商厦、金都国际商厦、金都国贸商厦、现代家私商厦、红石鑫汇商厦、百货一商店、综合市场、果菜批发市场、地产菜市场、南市场、关东金世界、金城路专业市场、仿欧商业街、步行商业街等,全市现有较具规模的商场、各类集贸市场、专业市场47处,总建筑面积303169平方米。其中城区18处,建筑面积175514平方米,乡镇市场23处,建筑面积97758平方米,超级市场6个,建筑面积29870平方米。

桦甸市-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比2002年增长66.7%,年均增长13.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地方级收入实现2.3亿元,可比口径分别比2002年增长179.2%和200.3%,年均分别增长29.3%和31.6%。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四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黄牛、甜黏玉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雏形,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实施“三湖”环境整治,退耕还林6467公顷,完成“三北四期”工程1300公顷。工业提速增效成果显著,市属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58户,比2002年增加12户;实现产值14亿元、利润1.7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3.7%和91.2%。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桦甸首届白桦节”。

桦甸市-科学技术

 

科学实力

2001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发展思想,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强化科技管理,狠抓科技培训,全面落实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形成了上下联网、左右成片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体系,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健全了农业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132个村级服务站为基础的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每年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0项以上,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2%以上。强化了对农业新技术的科技培训。全市共建立了17个农科教培训基地,142个村成立了农民夜校,每年利用“科技之冬”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群众授课达600多课时,举办各类培训班1600多场次。 农民新技术园区式管理收效显著。全市共建科技示范园区6个,即:桦郊乡等离子体示范园区;桦郊乡中药材示范园区;红石镇玉米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北台子乡植桑养蚕示范园区;常山绿色蔬菜示范园区;公吉乡林果药间作示范园区。其中,公吉乡联合村试验田实现了半山区玉米高产新突破(亩产达1005公斤)。 

桦甸市-特色旅游

 

桦甸市

桦甸市充分发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特色优势,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步伐,近年来累计投入旅游项目建设资金3.4亿元,修建旅游公路16条总计314公里,建设肇大鸡山南娄山景区、红石湖景区、桦树林子景区综合开发等49个重点旅游项目,建成7个重点旅游景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4A级旅游景区。魏拯民殉国地列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区,头道溜河密营等纳入全省红色旅游线路。抗联遗迹蒿子湖密营已开发成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同时,白山发电厂、夹皮沟金矿成为吉林省独具特色的工业黄金游基地。桦甸秀丽的风光,成为影视摄影的最佳去处,相继在桦甸拍摄了《激战无名川》 、 《女人不是月亮》等近40部影视剧,继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2006年央视大戏37集电视连续剧《关东金王》后,今年桦甸市又与央视合作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静静的白桦林》 ,即将与观众见面。首届中国桦甸白桦节以来已接待32.3万人次,较办节前增长527%。

桦甸市-社会事业

 

桦甸市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90所,教师总数3902人,有在校学生6.36万人。其中小学159所,在校生2.81万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生3.21万人。学龄童入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3.6%,高中生升学率90%。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高考、中考升学率位居地区前列。投资1.4亿元新建校舍15.5万平方米,创省级示范校6所。

市区文体设施有人民剧场、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科技馆、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场、武术学校、全民健身俱乐部、围期俱乐部、新华书店等,有歌舞团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市歌舞团连续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出,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创出了“桦歌”艺术品牌。各类健身体育俱乐部10个,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全国民间画乡,全国武术之乡,图书发行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苏密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以我市为主景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关东金王》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段播出。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16个,采供血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门诊部(综合)1个。病床实有床位1261张,卫生技术人员1565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764人,注册护士562人。2005年,市医院门诊楼和传染病院两项工程全部竣工,当年使用,在服务水平上处于省县级医院的领先水平。投资2.5亿元新建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5.3万平方米,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3%。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复检验收。

桦甸市

全市现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乡镇广播站16个,广播人口覆盖率78.55%。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0.87%。全市179个行政村和78%的自然屯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广播电视制编系统数字化改造,有线电视用户4.1万户,可以收看51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转换量为全国县级之首。

全市现有23个邮政局(所),124个邮政信箱,2005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34万元,信函业务量22.4万件。电信业务总量11960万元,本地电话装机总容量86836户,住宅电话用户75837户,其中农村电话52236部。乡镇全部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无线移动电话已达113825户。

北药林蛙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获科技部批准,玉米丰产项目创东北最高产量纪录。档案馆晋升省3A级档案馆, 《桦甸市志》出版发行。计划生育率达9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市创建工作跨入先进行列。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7000元和3890元,年均分别增长8.8%和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6亿元,比2002年增长46.9%;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15.6平方米和23.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