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更热爱生活(各抒己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1:06

让他们更热爱生活(各抒己见)

阿朱《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07日   19 版) 

  当年有一位大学生,因为失恋从高楼纵身而下。幸运的是,他没有丢掉性命。多年后,同学们见到已经娶妻生子、过着幸福生活的这位仁兄,问他当年跳出窗口以后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他说:“我想回去”。

  在富士康N连跳的年轻人中,也许会有不少人会像这位幸运者一样,在飞身扑出时产生了强烈的想跳回去的悔意。只可惜,在他们彷徨的时候,没有人能提醒一句:“年轻人,你要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压力之下苦闷彷徨,却又无处疏解,这可能是当下社会一部分人共同的心理状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而又剧烈的变化,是很难用语言来描摹的。在这个转型的社会中,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变得再快,似乎也追不上这世界的变化速度。想当初,“60后”、“70后”的农民们到城市打工,只要能挣钱让乡下的孩子上学,只要能挣钱回家盖新房,他们不计较工资的高低,不在乎工作环境的恶劣,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儿都愿做。而如今,当那些“80后”、“90后”的农民工,从农村来到现代化的城市时,虽然大多数人两手空空,身无一技之长,却不再打算回乡,甚至不打算吃苦,一心要融入城市,要享受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

  他们有梦想有追求,但对现实却缺乏认识和把握。走进富士康这样的工厂后,高频率的加班、强硬的各级领导、冷漠的同事关系,把他们变成了机器的一个螺丝钉,浩大“军营”里的一只“蓝蚂蚁”。总之,工作和生活似乎很少体会乐趣。面对一个严酷的社会大环境,和一个找不到快乐的小环境,不懂得隐忍、不善于坚持的年轻人就会表现得很脆弱,一次失恋、一场小病……小小的导火线或许就足以推动他们走到窗口,向下跳去。

  面对富士康发生的悲剧,全社会都在口诛笔伐,但批评和指责并不能阻止悲剧重演。看来,认清“富士康”是个代表什么问题的符号很有必要。随着对富士康了解的增加,大家似乎接受了“它不是血汗工厂”的事实。就连严格验厂的苹果公司也承认,“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他们有饭店和游泳池……对于一家工厂来说,这是相当不错的。”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曾向媒体说过这样的话,富士康是企业,没有社会的机制和政府职能,所以承受不了把责任延伸到员工的感情困扰上。郭老板此话有不小的盲区。机器和机器放在一起,那不是厂房就是仓库,而人和人放在一起,不管你承不承认,那就是社会。四十几万人在一个厂区工作,规模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在计划经济年代,这里会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甚至派出所。如今,这些职能已经社会化了,但几十万人在一起能不能快乐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完全推给社会的。现在,富士康开始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培训了,这真是个好行动。其实,富士康不妨也学学一些企业的做法,把员工在工作之余组织起来,让游泳池里有水花,图书馆里有书香。最好再按照年轻人的特点,搞搞职工运动会、唱歌或演讲比赛,或者一年来一次春游,等等。这些听来老套的办法,不可能杜绝“跳楼”事件重演,但却能让员工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快乐、多一些归宿感。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多一分,对生命的眷恋也就多一分,这道理其实够简单。

  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总是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现在还有“跳楼”。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或小题大做,因为富士康的问题不仅仅属于富士康,如何解决人的精神和感情危机,在高速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