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2005喧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9:27
2005-12-28 10:15:51     王小邪    来源:新闻午报     一年过去,总有一些书让我们沉迷,总有一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本报副刊部评选出了2005年值得记住的10大图书人物,是他们,让我们在本年度的阅读充满了喜悦。
年度人物NO.1
刘心武:红楼“说书人”
入选理由:“红楼”之争,历来成风。2005年4月,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揭秘古典名著《红楼梦》,他认为,解读《红楼梦》应从秦可卿入手,并把自己的研究称为“秦学”。如此一家之言引发了“2005年文化界最大的口水仗”,他也因此成为风口浪尖上孤独而稍嫌悲壮的“勇士”。刘心武的揭秘,被作家虹影称之为“散打”,被评论家张闳称之为“说书”,被众红学家们指斥为毫无道理。不管是剑走偏锋,还是海阔天空式地自娱自乐,我们必须承认:是作家刘心武而不是红学家刘心武让《红楼梦》第一次大规模地进入了民间视野,让向来式微的“草根红学”再次受到关注。而《刘心武揭秘红楼》一书真正使得大众在2005年做了一场最红最红的梦。
年度语录:“我爱好《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走什么路是我自己的事。”
人物档案:刘心武,1979年发表“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任》,因而蜚声文坛。
年度人物NO.2
陈丹青:“退步”沉思者
入选理由:陈丹青集归国五年来的所思所感,成就《退步集》。所谈涉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居于末篇的《辞职报告》已是2004年辞去清华大学博导时的 旧闻,却成为《退步集》最大的卖点,也将这位始终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画家推向了有关艺术教育弊端的争议之锋。如今,作秀已是司空见惯,陈丹青想重做“盲流画 家“大可隐而不宣,又何必在媒体频频发言?以前,我们只知陈丹青是才华横溢之人,现在我们知道,他还是一个始终怀有理想、认真且率真的人。所谓“退步”, 实是对百年一时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值得一提的是,画家为文,向来可观,陈丹青文字观察敏锐,典雅沉郁,细节刻画尤其生动,足令 专业作家为之失色。
年度语录:“如果时代越来越自由的话,我想我应该还是会继续退步。”
人物档案:陈丹青,画家,业余写作。早年作《西藏组画》。
年度人物NO.3
余华:“十年一《兄弟》”
入选理由:时隔10年,余华携《兄弟》回归。他不惜体力频繁在媒体露面,从写作源起到改革开放,从欧洲文化到写作计划,余华总是喋喋不休。也许,他想表 明,一个10年都没有写出厚重作品的作家,他的创作力丝毫未减,或者,他还想证明一个写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作家,最起码还能占有无规可循的市 场。说实话,倘不论余华的写作有无超越以往这个问题,《兄弟》确是一本好读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开端关于“偷窥”的情节,将中国人的复杂隐秘心理处理得活龙 活现,也证明了一个优秀作家的良好洞察力和表达力。
年度语录:无。
人物档案:余华,先锋作家,曾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前途的作家。
年度人物NO.4
毕飞宇:驰骋“平原”上
入选理由:生于70年代的毕飞宇关于70年代的记忆是粗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但这不妨碍他在想像中重构70年代的“平原”生活。《平原》的背景还是毕飞宇 所有故事的发生地王家庄,他写的是苏北平原上人们的希望与梦想,失败与苦痛。在充满张力的文字铺衍中,文革故事在他的笔下全然不是“伤痕文学”般地一味哭 诉,某种荒诞的无以抗拒的历史宿命感恰恰是作品着意突显的。当然,这种荒诞亦是延伸向现实的。因为现实感以及关于现实感的表达,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素质。
年度语录:“我丝毫没有跟知青和知青文学过不去的念头,我只是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农民。”
人物档案:毕飞宇,当代作家,著有《青衣》、《玉米》等长篇小说。
年度人物NO.5
李敖:狂傲老“顽童”
入选理由:去乡56年后,70岁的李敖完成了“神州之行”。他刻意淡化乡情以强调自己与别人(尤其是连战和宋楚瑜)的不同。他说,他是个老式的男人,喜欢 那种大男人的感觉,认为乡情、眼泪,都是软弱、“没有出息”的表现。然而,在各种对“李敖大陆行”的娱乐化报道中,大家见到更多的是:钢牙利齿、不厚道的 李敖;骄傲自大、不谦虚的李敖;公开谈性、不拘礼的李敖,以及风流倜傥、爱美色的李敖。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李敖墨镜背后那双眼睛里流露过怎样的光芒,很少有 人真正了解他对归乡之旅究竟怀有怎样的感受。
年度语录:“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人物档案:李敖,学者、作家。
年度人物NO.6
杨志军:文坛一“黑马”
入选理由:狼走了,獒来了。这就是《藏獒》。作者杨志军因而成为本年度文坛最大黑马。在他的獒世界里,可一窥人类真实的面貌。人性、人情不再是穷 追猛打式的追问,而是无遮无掩的展示。这种展示既有人在藏獒世界中的活动,也有充满灵性的藏獒与人性和人情的对应。如此生龙活虎、如此尖锐以致血淋淋的世 界,在杨志军的笔下却是一个和谐和走向宽容的世界。这种真实是剥离了生活虚饰的真实,是对人性准确认知和表达的真实。杨志军和他的“藏獒”打败了余华、打 败了阿来,毫无悬念地夺走了《当代》2005年度“最佳读者奖”。
年度语录:“我们需要在藏獒的陪伴下从容不迫地生活,而不需要在一个“狼视眈眈”的环境里提心吊胆地度日。”
人物档案:杨志军,不知名作家。当过兵,养过獒,现居青岛。
年度人物NO.7
子尤:少年“青春说”
入选理由:这是个15岁的“翩翩美少年”(子尤自谓),身患绝症。他病后创作的《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一文,对“周国平哲学”提出大胆质疑,因此声名鹊起。《谁的青春有我狂》一书中收录了子尤8至15岁所写的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其中患病两年来的经历自然成为书中最动人心魄的章节。但我们从这本书中读出的中心事件不是癌症和病痛,而是成长,是癌症也挡不住的成长。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阶段,患病的子尤恰恰具备了某种写作优势,他的下笔准确,充满激情却毫无夸饰。
年度语录:“在我这个年龄,我已经超过你(指李敖)了,因为我得的病比你多。”
人物档案:子尤,少年写作者。
年度人物NO.8
冯唐:“文坛外”高手
入选理由:在严格意义上说,冯唐不是作家,他只是个忠实于自己的写作者。《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医科博士、管理精英横溢的才 情。在这部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着相同气质的小说中,冯唐的文字时而细腻,时而恣肆,那些关于男性成长中最初的性、暴力的记忆,在油腔滑调的调侃和嬉笑 怒骂的快意中交织着深沉的柔情与伤感。从汉语写作的角度看,冯唐的写作与老舍、王朔一脉相承,圆滑丰满的北京口语成为一个写作者表达自己的最佳载体。
年度语录:“希望我们这一代能用我们的方式恶狠狠地看到一些东西,恶狠狠地记录下一些东西,衔接或者超越古人,完成一些千古文章。”
人物档案:冯唐,医学博士,美国某大学MBA,现从事管理咨询业。
年度人物NO.9
鬼古女:硅谷“悬疑家”
入选理由:鬼古女,这是一对神秘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一个是软件工程师,一个是研究员,生活在美国加州。他们的想像力在惊悚悬疑小说《碎脸》中发挥到了极致,也让本年度的图书市场弥漫着碎脸的恐怖。小说悬念不断,死亡的汁液四处流溢,恐怖诡异的气氛渲染颇有些“哥特式”小说的魅力(长期的美国生活背景塑造了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鬼古女,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恐怖文学”领军人物。《碎脸》及作者另一部小说《伤心至死》的风靡,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同时将文学的类型化创作推向了更明晰的境地。
年度语录:无。
人物档案:现居美国硅谷。
年度人物NO.10
萧鼎:江湖“奇幻王”
入选理由:如果没有《诛仙》系列,这只是个毕业于职业大学,找不到工作成天混迹于网吧的无业青年。而现在,他是万人崇拜的2005最“奇幻”作 家。自2003年以来,凡是喜欢在网上阅读的人没有不知道《诛仙》的,甚至有个女生出此惊人之语:一生只为《诛仙》活。当金庸、古龙、梁羽生式的古典武侠 的想像力几近枯竭之时,是躲在网吧里天马行空般写作的萧赋予了传统中国武侠小说以玄幻之气质。如同他笔下的张小凡一样,萧鼎暗自平凡着,却在独属于他自己 的“玄幻江湖”中意气风发地掀起涌动的暗流。
年度语录:“我作为新一代的玄幻小说作者跳出了江湖这个桎梏,在非江湖的时空中,没有门派,没有框架,更没有道德标准。”
人物档案:萧鼎,现为网络写手。
书签
千岛湖新老作家争论    首届文学代际沟通论坛8月在千岛湖举行,余华、格非、方方等中年作家和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作家坐在了一起。前者普遍表达了对“80后”作家作品的不满,认为他们创作雷同,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对此,“80后”作家表示:“我们在文学上是平等的。”
黄山“流行歌词研讨会”    5月16日,一场意在改变歌词现状的研讨会在黄山举行。参与者是朱大可、北村、默默等一批文化名人,矛头则直指“《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及刀郎、周杰伦、林夕、方文山等乐坛当红大牌”。他们认为,如今低劣的歌词“比打油诗还差”。
中国类型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第二届中国类型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恐怖、惊悚、悬疑作者和众多文学评论家齐集一堂,就作为类型文学主要构成类别之一的恐怖文学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韩流小说”引争议    韩国小说的风靡引起了专家的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韩国小说强调娱乐功能,满足了普通人的情感愿望,同时,韩国小说强调人类的基本情感,对人性有多方面坚持。而反对者认为韩国小说内容肤浅、情节俗套,长此以往会败坏读者的审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