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救中国的并非国有企业 民营经济也应是党执政支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9:21:48

学者:救中国的并非国有企业 民营经济也应是党执政支柱

2010年06月07日 17:24瞭望东方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6条

小舢板放在一起做成了航空母舰,从总量上来说可能数量很大,但是质量很差。就拿中石油来说,人均利润才一万美元,而美孚人均50万美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舒泰峰 特约撰稿 张静 李竹林 北京报道

在中国人民大学西门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何伟如约而来。虽然一头银发,但气韵饱满,他一边伸手指比画,一边说“我今年八十有五”,眼神里不无自得。

何伟是中国商品经济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退休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用一些代名词来称呼那些杰出的经济学家,比如,厉以宁被称为“厉股份”,吴敬琏被称为“吴市场”,萧灼基被称为“萧股市”,而何伟则被称为“何商品”。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中宣部曾召集三位专家编写一册干部学习商品经济的宣传提纲,其中就包括何伟。

虽已退休多年,何伟仍活跃于知识界,现为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私营企业研究会理事、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长,可谓“退而不休”。

最近,关于国企改革,他又有宏论,抨击“当前的国企性质已经发生变异”,并说,现在有人在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名义下捍卫国企,实际上是捍卫既得利益集团。而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出现,加重了我国改革的难度。

国企四大垄断特权

《瞭望东方周刊》:你提出当前国有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异,具体指什么?

何伟:首先,垄断企业的主体己发生变化。在政企分开之前,垄断企业的主体是政府;在政企分开后,垄断主体是企业,他们代替原来的工业部对本行业进行垄断。

其次,国企的资本构成发生变化。在政企分开前国企资本100%是国有;在政企分开后,许多国企已实行股份制,有的还有外国资本介入。

再次,目前的国企具有分配自主权和经营自主权。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应当说都是符合市场化的一些做法,本身无可厚非。

何伟:关键是改革的前提就不对,前提是什么?垄断。本来我们是要改革这种垄断,搞政企分开就是要消除垄断,结果垄断企业继承了这个弊病,而且权力更大。原来上边还有个部管着,现在有了经营自主权、分配自主权,权力增大了。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这种企业可能根本生存不下去。

政企分开后的国有企业,已经不是100%的国有企业,有的已是股份制企业,甚至还有外国股份。原来国有企业的工资全国统一,差距很小,基本上是平均分配,厂长的工资不能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几倍,企业没有自主分配权,利润全部是国家的。

政企分开后,企业是自治法人,利润不再上缴国家,可以自主分配,由此出现了高工资、高福利。全国7个垄断行业共有职工2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占全国当年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职者年薪几百万,甚至数千万。这些领导者既以企业家的身份获得高收入,又以国家官员身份享受着政府行政级别待遇,旱涝保收,退休后还享受省部级待遇,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者。

《瞭望东方周刊》:也就是说你认为现在国企的垄断权力反而加强了,具体来说,哪些方面加强了?

何伟:这些国企虽然已不是原来的国企,但仍享受原来国企一些特权。

首先,它们有获得社会优势资源的垄断权,如石油、电信、电力、烟草、煤炭、航空、金融、保险等,总之都是国字头的。这些优势资源只能由国企垄断经营,民营企业不能进入,已进入者必须退出。

其次,国企享受着国家投资的优先权。据国家发改委透露,我国社会总投资2007年13万亿元,2008年可能超过17万亿,2009年预计超过20万亿;其中大部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国企。这次应对金融危机,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据说民营企业所得不足5%。

再次,国企获得银行大量贷款。国企顶着“红帽子”,银行可以毫不犹疑向国企贷款。国企拿到银行贷款后大力扩张,比如目前出现的“地王”均为国企,国企在房地产领域已占据60%份额。

最后,国企具有股票上市的优先权。股票上市是企业圈钱的大好机会,而国企一般都有优先权,截至2002年,国企在股市上圈钱已超过7000亿元。以后又圈了多少钱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国有资产的核心部分几乎都已上市,其圈钱数字会大大超过2002年以前。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