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论文 - 免费论文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5:20

由玉美看中华美学

 

摘要:中国近万年来的玉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与审美观念。由古人的爱玉、用玉、崇玉、赞玉,以及用玉来比人状物,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典的美学理念。玉美,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为中国传统美学之结晶。由玉美学,可见中华美学之源流。

关键词:美玉;玉美;古典美学;中华美学

 

一 玉之宝贵

《韩非子》中有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玉璞,献给楚厉王,但楚厉王认为是块石头,便定他为欺君之罪,砍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登位,卞和再次献玉,仍然没得赏识,结果又被砍去右脚。待到文王继位,卞和无脚再去献玉了,但一块宝玉无人赏识,实在比失去双脚更为遗憾,卞和整日抱玉哭泣,只哭得泪尽血出。文王听说,叫人去鉴别,果然是块美玉,经匠人加工,做成玉璧,这便是名传千古的“和氏璧”。《史记》中又讲到这块玉璧后来传到赵国,秦昭王得知,愿出十五国城换这块璧,到手后又想赖帐,蔺相如舍身护玉,方才“完璧归赵”。从这两段古代传说中,见得出玉璧“价值连城”,甚至高于生命。

从古代典章制度中,还可以看出玉的价值之大。皇帝禅让天下,以玉相赠,作为隆重的仪式。《尚书大传》:“尧致舜天下,赠以昭华之玉。”《史记 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用玉做的玉玺、玉节,是帝王权利的象征。《周礼 地官》:“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除了天子用玉玺,诸侯都不能用,只能用金印,可见玉比金都贵重。官吏出使、留守,都持玉节为权柄,经商贸易也凭玉玺、玉节为信。“守邦国者用玉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出处同上)古时还有玉尺,是钦定的天下正尺,全国的尺度以都以此为准。

古代举行各种重大活动,都必须进行礼拜仪式,以示隆重庄严。而礼仪中所用的礼器,往往用玉做成,所以,还有专用于各种礼仪的玉器。《书 舜典》:“修五礼五玉。”《白虎通 文质》:“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璋以发言,珪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也。”诸凡一切国家大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宣传、基建等等,无不用玉为凭信。出于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古人往往按时祭祀天地四方,以祈天佑,国泰民安。而祭不同方向,又分别用各种颜色的玉器。《周礼 天官》:“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珪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还有专用于祭奠祖先的玉:“凡祭宗庙之礼玉曰嘉玉。”(《礼记》)因玉质坚硬不腐,人们便用玉做成玉琀,葬礼时,把玉琀放入死者口中,希望尸体长存不腐。《周礼 天官》:“太宰大丧赞赠玉含玉。”封山、祭水,也是帝王必行之礼,所以都用玉版刻成玉牒、玉书,以传达己意于神灵,保佑自己的大业永存。《史记 封禅书》:“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祀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帝王世纪》:“尧率群臣刻玉为书,车沉雒水。”施礼必用玉,用玉方有礼,玉与礼关系如此密切,简直合二为一了,所以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

古代王室典籍都用玉雕成。《韩非子 喻志》:“周有玉版。”或者叫玉牒、玉策、玉册。皇族因为是最高阶层,记载族谱的谱牒往往用玉版,所以皇室的族谱也称玉牒。《宋史 真宗记》:“以帝籍为玉牒。” 《宋史 舆服志》:“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古代的穿戴装饰也都用玉。周代专有玉府,“共(供)王之服玉、佩玉、珠玉。”(《周礼 玉府》)。天子的冠冕前后都用彩绳串连的玉珠装饰,称为玉藻。玉藻的一串叫做一旒,天子与诸侯的旒数不同。《礼记 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公卿大夫为显示高贵身份,都腰缠玉带。唐宋时三品以上用玉带,明清规定只有亲王和一品文官才能用玉带,可见玉的地位愈来愈高。朝见时所用的笏板也有差别。《礼记》:“凡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至于用玉做的环佩之类,更是穿戴必需。一身甚至佩戴几十件环佩,闪闪发光,叮当作响,煞为漂亮。这不光是为了美观,也是显示高贵,表明身份。《礼记》:“古之君子必佩玉”,“世子佩瑜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国语》:“赵简子鸣玉以相。”《文心雕龙》:“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身佩玉器不但为表明身份,且有象征和约束作用。《礼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陶渊明:“鸣佩玉以比洁。”这都是讲用玉器限制君子的行为,不得放肆,进退有序,彬彬有礼。有洁玉相伴,时时鸣响警告,便促人反省,防止邪心杂念的滋生,也算是用玉进行监督吧。

不但穿戴,而且还要吃玉。《书 洪范》:“惟辟(君主)玉食。”《周礼 玉府》:“王斋共(供)食玉,”[注]:“食之以御水气。”也许是能治点病,也许是“五行说”的土治水的影响,所以“食之以御水气。”而且还要根据季节,服食不同颜色的玉。《礼记》:“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孟夏之月,天子衣朱衣服赤玉”,“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服白玉”,“孟冬之月,天子衣黑衣服玄玉。”

从以上玉的种种用途和人对玉的重视程度,可见玉之宝贵。

二 玉之美好

玉何以如此宝贵?固然,物以稀为贵,但稀世之宝非但玉石,金银铜铁古时也不多见,而玉之所以得人如此珍爱,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非常之美。《说文》:“玉,石之美者”,玉就是美丽的石头。玉石的颜色有多种,价值因此也有高低之分。《潜確类书》:“玉有五色,白、黄、碧俱贵。白色如酥者最贵,……黄贵色如栗者,……碧色青如蓝黑者为上,……赤玉红如鸡冠最贵,而世少见,绿玉深绿色者为佳。”这五色中又首推“白色如酥者”,白玉不算少见,不能说是稀物,实在是乳白色最讨人喜爱。荀子曰:“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白玉洁净淡雅,纯粹无暇,可谓全粹之美。但即便是那些重彩的玉,色调也是冷暖适宜、温柔和谐,既不光亮得耀眼刺目,又不透明得一览无余,含蓄蕴藉、丰富浑厚,外表朴素而内涵深不可测。这种美,正合孟子所称的“充实之美”。

玉石质地细密、坚硬,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才能鉴别。因为细硬,所以较脆,“折而不挠”,猛击、硬砸,只有“玉碎”。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正是英雄所崇尚的美质?!《说文段注》:“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腮理,以成器不难。”玉虽坚硬无比,但只要顺其纹路,却也能雕琢成秀美无比的玉器。玉器外观圆滑柔顺,细软可人,内质刚强不屈、坚固耐用。内坚外柔、既硬且软,可谓刚柔相济、“文质兼备”。玉器多为球、环、璧状,《说文》:“璧,瑞玉环也。”玉璧呈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环状,而“一切主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毕达哥拉斯)玉璧环状,对称、圆满,始终相贯,和谐统一,可说是最美的形式。无怪乎秦昭王与众位大臣争相传看“和氏璧”,玩味叹赏、爱不释手。

玉的自然属性中,还有一个美的因素,就是“玉振”之声。古有“金石”之乐,“金”是铜钟,“石”便是玉磬。《孟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古时舞蹈,必有玉磬伴奏。《尚书 虞书》:“夔曰:干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 仲夏纪》:“乃击石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史记 乐书》:“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由此可见玉磬在宫廷音乐的重要性。嵇康《声无哀乐论》:“舜命夔击石拊石,八音和谐,神人以和。”“玉振”之声,清远悠扬、优美动听。所以,白居易形容美妙的音乐:“声声丽曲敲寒玉”,“大珠小珠落玉盘”,“繁音击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于是成语中便有“珠圆玉润”的美声形容词了。这美妙的音乐,为何惹人喜爱呢?《孔子家语》解释说:“歌乐者,仁之和也。”董仲舒也说:“志和而音雅。”怎样为”和”?《论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玉声圆润有度、“八音和谐”,正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雅乐”(《论语》)。所以,玉声的音乐美,很符合儒家“中和之美”的审美观。

玉质刚柔兼济,璧形圆滑对称,玉声典雅和谐,都可称得上“中和之美”。这种“中和”的审美观本是建立在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孔子主张“和为贵”,“过犹不及”,最好是“适中”。《礼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董仲舒也说:“以中和理天下。”可见“中和”是儒家哲学的核心与体现。《易纬》又说:“文王之崇至德,显中和之美。”所以,“中和之美”表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仁”的伦理观。而达到“仁”的修养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诗、礼、乐”三者统一才是“仁”。但三者相比,“礼”又是中心。“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诗”和“乐”必须“约之以礼”,“克己复礼为仁”。而“里仁为美”(《论语》)。由伦理观又引申出儒家的审美观。“里仁”也就是孟子的“充实之美”。只有“仁之美”,才可称得上“尽善、尽美”(《论语》)。可见儒家的伦理观与美学观是结合统一的。

“仁善”作为社会道德美,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而玉的自然属性美,即质、形、声、色的“中和之美”,恰恰体现了“温柔敦厚诗教也”,所以玉用为礼器、乐器,恐怕也不算偶然。玉与“诗、礼、乐”妙合无垠,而“诗、礼、乐”统一为“仁”,又表现于玉,所以玉的自然属性便被赋予了“仁”的社会属性。从儒家的美学观点出发,玉美就是“仁之美”,于是玉便成了儒家美学的象征。

“仁之美”与玉之美,都显“中和之美”,社会美与自然美相互映衬、渗透贯通,所以二者常常相互取喻、彼此借代。既可以用仁人来说明玉美,又可以用玉美来比喻“君子之德”。这种比喻大量存在于古代典籍之中,往往是互相抄袭,大同小异。如:

《左传》:“德如玉也”,[笺]:“如玉者,取其坚而洁白。”《礼记》:“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管子》:“夫玉之所以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精也;茂华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博徹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荀子》:“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智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刘向《说苑》:“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焉。”董仲舒《春秋繁露》:“公侯贽用玉,玉润而不污,至清洁也,故君子比之于玉。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君子比之玉,玉润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洁也;廉而不杀,是义而不害也。”杨雄《法言》:“或问君子以玉,曰纯纶温润,柔而坚玩而廉队乎其不可形也。”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持,洁之方也。”

不管是五德、六德、还是九德,都与玉美相互映衬。有的也许牵强附会,但从中可以看出儒家的道德观与美学观统一于玉。《论语》:“子张曰:何为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所谓五美,也就是五德,这是讲的社会美。“君子比德于玉”,社会美就“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其身”(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象也相应具备了自然美,“故君子贵之也”。关于自然美与社会美、美与审美的关系,黑格尔说过:“自然美只是为其它对象而美,也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美学》1卷)。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自然界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生活与美学》)。黑格尔所说的自然美完全决定于审美意识,似乎显得太绝对,有点唯心色彩,但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马克思一样,正确地看到了社会与自然、人和物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按照唯物主义观点,自然界的物作为审美对象,首先自身就应该具有美的属性、美的因素,这样才能被审美主体所赏识,而自然物恰与审美意识暗合才具备了自然美。社会美德作为一种抽象缥缈的精神意识,只有借助于具体实在的自然美物才得以显现说明,所以自然美也就是社会美的体现。君子之美与玉美暗合,而且儒家的各种社会美,玉都相应具备,所以,玉美集中体现了儒家的美学观。

然而,中国自古是儒、道各半,儒家贵玉,那么道家呢?有趣的是同样贵玉,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顶礼膜拜,神化的有点迷信色彩了。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说:玉皇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称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道教把天分为三层,也就是“三清”,而最上层的“清微天”,就叫“玉清”,为玉皇所居的最高仙境。仙境中的首都就叫“玉京”。葛洪《抱朴子》:“玄都玉京,七宝山周围九万里,在大罗天之上。”仙境中统是“琼楼玉宇”,玉皇住在“玉虚宫”中的“玉台”上的“玉堂”。西方之神西王母,住在也是玉砌的“瑶台”。关于仙境的描写,诗词中是常见的。陶弘景:“谒三素于玉清。”李白:“手把芙蓉朝玉京。”郭璞:“飞步登玉阙。”《楚辞 九思》:“登太乙兮玉台。”孙绰:“玉堂阴映于高隅。”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还有《淮南子》:“昆仑山中有九层城,九重上有珠树玉树。”仙境中连树都是玉树了,仙境真可谓是玉的世界。

神仙道士不食人间烟火,修仙炼道,必服“琼浆玉液”。《拾遗记》:“荐清澄琬琰以为酒。”《十洲记》:“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老子》:“圣人销珠,贤人水玉,销珠水玉,其道同法。销珠者,服日之精,左目日也;水玉者,服月之精,右目月也。”《列仙传》:“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农。”《楚辞》中也有:“登昆仑兮食玉英”,“吮玉液兮止渴。”以至于后代信奉黄老的帝王,常用玉盘承露,饮食“玉液”,以求长生。上行下效,平民百姓也迷信此法。《魏书 李预传》:“预每羡古人食玉之法,乃探访蓝田,掘得环璧杂器形者大小百余,预乃椎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余多惠人。”晋代人常服“五石散”,大概也是玉石之类。至今中药中仍有玉石一味。但古时食玉之法已经失传,后人不得要领,唐代时杜甫就叹曰:“未识囊中食玉法”了。这种迷信色彩的产生,大概也与玉的自然属性有关。道家是崇尚“飘逸”气质的,唐宋以后,诗人画家更置“逸品”于“神品”、“妙品”、“能品”之上。玉质洁净润泽,如“出水芙蓉”超凡脱俗,可谓“逸品”上乘。李商隐诗:“蓝田日暖玉生烟”,玉色朦胧玄虚,柔如月光,袅袅生烟,飘飘欲仙。孔子赞曰:“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以致后人踵事增华、愈加赞美。如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刘勰《文心雕龙》:“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新论》:“山报玉而草木润焉。”寓灵于玉,神姿仙态,美玉的飘逸便与道家的出世有缘了。

三 美玉象征

玉之美誉,古已公认,三教九流,莫不贵之。当然,诸子百家也都为其所用,各取所需,大加演绎,自成体系。同是贵玉,却又同中有异。于是,玉又有粗璞与细玉之分。偏重自然美的人,往往贵璞,主张“归真返璞”。“璞玉”与“浑金”并称,赞其自然天真、不假修饰、内容丰富,朴实无华。品评人物也以此为标准。如《宣和书谱》:“盛德君子,浑金璞玉。”《晋书 王戎传》:“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但偏爱艺术美的人,又欣赏雕琢之玉。象葛洪的《抱朴子》:“美玉出乎丑璞。”《唐书》:“太宗尝谓魏征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丑璞粗陋,混同瓦砾,纵有美质,若不经人的劳动加工、未被赋予美好的艺术形式,便不能被人赏识,成不了珍宝。只有从人的审美角度出发,并付出一定的辛勤劳动,赋予美质以美形,美质才能显现,才能真正称得上美物。葛洪与李世民之论,就是盛赞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与此相关,还有内容与形式之辨。《礼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淮南子》:“白玉不雕,质有余也。”这是强调内容之美;《法言》:“玉不雕,璵璠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这里重视形式美。《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文质兼备、内容与形式两美俱存,才算“尽美”。

甚至,天下的大道理也与玉有关。《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段注]:“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腮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此引申之义也。”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原也是由治玉引申出来的。《礼记》:“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琢玉、治玉,道理存焉。

综上所述,玉既有自然美,又具备艺术美还体现种种社会美,可谓三位一体,所以被推崇之至,成为美的象征。它不但用于礼、乐、装饰以及食用,而且常常以玉相赠,表达心怀,传递美好的爱情。《诗经》:“彼留之子,遗我佩玖”,“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琼琚、琼玖。”张衡:“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轻赠重报,加倍偿还,更见玉之宝贵。

四 以玉代美

玉既已成为美的象征,古人便以玉作为美的标准,借以衡量一切、比喻一切。最常见的是用来比人。不管男女,性善貌美,便被称为“玉人”。所谓“玉人”,不仅是比人的皮肤白润如玉,可以说人的精神气质、品德修养、声容笑貌全部在内。比喻男子的如:《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史记 陈平世家》:“美丈夫如冠玉耳。”《法言》:“或问屈原智,平曰如玉如瑩。”《晋书 卫玠传》:“见者皆以为玉人。”《世说新语》:“裴令公有俊容仪,……时人以为玉人。” “世称庾文康如丰年玉。”“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叔夜……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孔平仲《续世说》:“谢晦美丰姿,善言笑,眉盼明,鬓发如墨。时谢混风鉴为江左第一,尝与晦同在宋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郑畋文学优深,器重宏恕,美风仪,神采如玉。”钟嵘评谢灵运如“白玉之映尘沙”。诗词曲赋中也比比皆是:李白:“我如丰年玉”,“玉山自倒非人推”。杜甫:“宗之潇洒美少年,皎如玉树临风前。”李商隐:“玉郎会此通天籍。”元稹:“想得玉郎乘画舸。”朱峤:“玉郎犹未归。”钟嗣成:“哪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

美女称玉,更是多不胜举。皎颜纯心,洁白无瑕,清盈飘逸、婀娜多姿,美不可言便只好以玉作比了。《诗经》:“有女如玉。”《吕氏春秋》:“身好玉女。”《神异经》:“东王公恒与一玉女投壶。”张衡:“载太华之玉女兮。”曹植:“明珠交玉体。”鲍照:“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梁简文帝:“朱唇玉面灯前出。”王维:“谁怜越女颜如玉。”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李白:“玉面耶溪女”,“丽华秀玉色。”杜甫:“新人美如玉”,“清辉玉臂寒。”元稹:“疑是玉人来”。王建:“玉颜憔悴三年”。杜牧:“玉人何处教吹箫。”谢枋得:“玉人歌舞未曾归。”张昱:“春到自怜人似玉。”辛弃疾:“有玉人怜我。”姜夔:“唤起玉人。”关汉卿:“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

还有一些美言敬称,也饶有风趣。朝拜天子:“得见君之玉面”(《公羊传》)。称皇帝的脸为“天容玉色”(苏轼)。说太后的身是“太后玉体”(《左传》)。国君出访:“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左传》)。听人讲话:“敬佩玉音”(谢庄)。身体消瘦:“减了玉肌”(王实甫)。手为“玉手”。(曹植)“口为玉池”(《黄庭内景经》)。牙齿:“绛唇含白玉”(刘希夷)。道家还巧立名目,称人肩为“玉楼”,于是,苏轼用于诗中:“冻合玉楼寒起栗”。还有写欢颜:“一笑双白璧”(李白)。流泪:“玉筋应啼别离后”(高适)。诵诗:“铿然玉振”(白居易)。行动:“卓然玉举”(《世说新语》)。登楼:“玉步重重上旧楼”(李远)。美人止步,成语中更常用“亭亭玉立”来形容。举凡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统统都可用玉作比。约定俗成,甚至干脆以玉代美,漂亮相片直呼为“玉照”,办事美满径道作“玉成”了。

俊男美女,以玉代称,所以,以玉为名的美人,古来不少。秦穆公的漂亮女儿叫弄玉。楚国美男子叫宋玉。吴王夫差的小女叫紫玉。晋汝南王的美妾叫碧玉。唐代色艺俱佳的名妓唤作小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代佳人,名字偏叫玉环。直到近代的《红楼梦》中,那“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的“世外仙姝”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那堪与黛玉相配的情才并茂的美少年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眼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目而有情。”还有那“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都是寄托曹雪芹美学思想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及其命名,反映了曹雪芹儒道夹杂的思想倾向,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审美观。

由比喻人的风貌进而代指人的才识、志向,也是玉美的应用。《老子》:“圣人被褐怀玉。”《楚辞》:“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乐。”《淮南子》:“虚而能满,淡而有味,被褐怀玉者。”宋玉:“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陶渊明:“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江淹:“带瑶玉而争光。”人中之才恰如物中之玉一样宝贵,因此汉设玉堂署,宋有琼林院,都是贤人才士聚集之处。

因玉甚美,所以描述玉器或用玉装饰的用具的诗句,别有一种美的意境。即便描写的对象不是玉的,但一加“玉”字修饰,也格外给人以美感。这类的诗句如:庾信:“芙蓉玉碗”,“玉管初调”。陆机:“奇膳玉食”。李华:“玉宇璇阶”。李清照:“玉枕纱橱”。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卢照邻:“玉辇纵横过主地。”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玄武湖中玉漏催”,“谁言琼树朝朝见。”李璟:“小楼吹彻玉笙寒。”张可久:“江上何人奏玉筝。”姜夔:“谁家玉笛吹春怨”,“玉峰重叠护云衣。”《离骚》:“驷玉虬以乘翳兮。”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傅咸:“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白居易:“金阙西厢扣玉扃。”韦庄:“江畔玉楼多美酒。”李榖:“阿鹜还须掩玉闺。”颜之推:“转绛宫之玉帐。”李商隐:“玉帐牙旗居上游。”大概古时将帅出征,常住“玉帐”,因此《汉书 艺文志》中称兵书为“玉帐经”。杜甫也有诗:“空留玉帐术。”兵书有时亦称“玉钤”,一加“玉”字,刀兵之书,也颇具几分儒雅了。

还有甚多优美的状景抒情之作。因为玉璧圆形,玉色朦胧,所以常借代来比喻月亮、月光,创造出清淡幽雅的美妙意境。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居易:“高星粲金栗,落月沉玉环。”李群玉:“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贺:“玉轮轧露湿团光,”“晓月当帘挂玉弓。”江淹:“秋月如珪。”诗人还常把月亮譬为“玉羊”、“玉兔”、“玉蟾”。刘孝绰:“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贾岛:“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辛弃疾:“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方平:“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月光撒地,美如玉衣,诗人绘景便有:“香冷入瑶席”(姜夔),“可惜一席风月,莫叫踏碎琼瑶。”(苏轼)

因为玉洁白温柔,诗人写水美也如美玉,形象生动,妙喻传神。写江水:“看江上晚来如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郑光祖)湖水:“玉界琼田三万顷”(张孝祥)。“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许浑)。泉水、溪水,声色俱现:“泉水东漱玉琤瑽”(殷文圭)。“夜溪漱玉常堪听”(方干)。“有泉水出焉,晨夜有声,涵云注玉”(秦观)。“水石相薄,跳珠溅玉”(白居易)。“方流涵玉润”(张文琮)。写瀑布更是比喻奇特,飞帘挂川,恰似“玉龙下山”(乔吉)。“谁著天飘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元好问)。还有露水:“露叶疑涵玉”(王绩)。雨水:“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李白)。泪水垂面,李白写作:“玉筯日夜流,双双落朱颜”,眼下垂挂两支玉做的筷子,哭也哭得好看。酒水:“暖溶溶玉醅,”“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白居易)。未喝已令人醉了。甚至还亲昵地呼酒为友:“五字每将称玉友,一尊曾不顾金囊。”(卢纶)。还有写冰:“春风冰消失瑶玉”(苏轼)。写雪:“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凡雪,仙人亦重之,号为天公玉戏。”(陶毂《清史录》)。还有写晨天:“星落玉宇白”(范成大)。秋色:“玉京人去秋潇洒”(白朴)。写彩虹,俏然生姿,绰约动人:“待濯清溪看玉虹”(苏辙)。“亭上玉虹腰冷”(吴文英)。“插头螮蝀玉腰阔”(郑毅)。还有宝剑,雄姿勃发,跃然纸上:“欲会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李岩)

以上这些用玉修饰的诗文,虽取玉的白色来状物,但却不能简单地用“白”替换“玉”字。倘把“玉宇”、“玉腰”换称“白宇”、“白腰”,岂不大煞风景。不管人、物,一经用玉修饰,顿生美色三分。名诗佳句,也常常用玉作比了。《诗品》:“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人如玉”,“杳霭流玉”。文人骚客,吟诗作赋:“吐金含玉,烂然成章。”(傅休)。“玉佩琼琚,大放厥词。”(韩愈)。“吐纳珠玉之声”,“玲玲如振玉”(《文心雕龙》)。以至于诗集美其名曰《乐府群玉》,诗话便成了《诗人玉屑》。象《玉蝴蝶》、《玉连环》、《玉楼春》、《玉漏迟》、《青玉案》、《骂玉郎》这样的词牌、曲牌也是不胜枚举。光看这些用玉作名的题目,就诗意盎然,使作品增色不少。更有甚者,囊括三坟、五典、六艺、八方的类书,王应麟取名为《玉海》。顾野王把字书题为《玉篇》,这也难怪,用玉作偏旁的字,实在是难以胜数:珠宝珍玩、璀璨斑瓓、琼琚环佩、珊瑚玫瑰、琉璃玛瑙、琥珀玳瑁、玲珑琳琅、琮琤玎珰、瑳琢瑞现、琴瑟琵琶……世间一切极美好的字眼,几乎都与玉有关,真是美不胜收。玉可代美,玉者,美也。

五 玉美中华

孔子曰:“有美玉于斯”(《论语》)。玉质细密洁净、坚固耐用,又可雕琢成器,所以用来做成玉玺、玉节、玉带、玉尺和各种礼器,以期长久流传,象征永恒的权力和标准;用玉做的玉杯、玉碗,看上去干净卫生,用起来顺心惬意;加之“玉振”之声,悦耳动听、音色悠扬,又可用为乐器,因此,玉的自然美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中华民族,崇尚精神,感情丰富;性格内敛,含蓄蕴藉;外表淳朴,内里充实;神色不卑不亢,举止文明优雅;可谓外柔内刚,文质彬彬。玉的种种自然美质,恰与中国哲学、伦理吻合,堪称民族文化的象征,于是,玉又相应具备了丰富的社会美德,为国人所宝贵。它既是“自然的人化”,又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美与社会美交相辉映,客观与主观辨证统一。玉经良匠琢成千姿百态、璀璨斑瓓的玉器,显示出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力量,升华为高度的艺术美,因此,玉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玉印、玉盘是实用,玉佩、玉簪则用于装饰,而玉花、玉鸟,便纯是为了欣赏,满足审美需求了。至于用玉比人状物,则成为评价、衡量一切美好事物的审美标准了。从人与玉的关系上,可见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是相互依存、彼此作用、共同提高的。从玉在不同时代的用途、用法,以及古人崇玉、赞玉的态度中,便可看出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玉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熔真、善、美为一炉。古时虽有用芙蓉、松柏、山水形容美的,但那只是几个不同的侧面。芙蓉是比洁净白润,松柏是比刚直不屈,山比崇高厚重,水比温柔细腻。出水芙蓉以喻优美,古称“阴柔之美”;拔山松柏比况壮美,古称“阳刚之美”。而玉则阴阳平衡,刚柔兼济;既具阳刚之壮美,又显阴柔之优美。王国维在优美、壮美之外,又标“古雅之美”,玉更当美不让。唐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明徐上瀛作二十四琴况,可谓古代中国审美趣味之大全,而玉则大半具之。由点及面,以一当十,玉美可说比较集中而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古人虽然没有美学专著,但观玉便可知美,由玉美可见中国古典美学。玉美学——中国独特的美学体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至今强烈影响华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是非常值得美学家们认真研究和系统总结的。本文便是试图通过大量引证古籍,提出“玉美是中国传统美学观的体现”这一新颖命题,并试用美学原理解析玉美,同时印证某些基本原理。这可能是个有益的尝试,通过具体生动的实物论证,也许能搞清美学理论研究中玄虚费解的难题,并为充实中华美学理论提供有力论据。

本文可谓抛玉引美,为构建中华美学体系而献一玉璧。玉璧奉为国宝,国宝真见国美,美哉宝玉!美在中华!

 

 

 

 

。。。。。。本论文未全部显示,总约有12366字,查看全文
美玉论文 - 免费论文教育 论文:盗窃,教育-刑法论文-免费论文-2007-11-16 12:32:27 论文:张学忠阐述干部队伍建设四句箴言,教育-教育管理-免费论文-2007-11-15 14... 论文:亚太地区一些国家使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材料,教育-数学论文-免费论文-2007-11-8... 论文:国企改制分流方案 职代会有审议通过权,教育-民法论文-免费论文-2007-11-16... 论文:和初学者漫谈学英语(一),教育-家长参考-免费论文-2007-11-9 13:29:... 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大革命研究论文,哲学论文论文,免费论文 安徽特酒集团网络营销市场调研案例分析(2)_安徽合肥论文代写-免费论文资料-职称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英语论文-教育论文 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学分析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免费论文 免费论文 论文参考网 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法律论文、各专业论文、工作总结、简历、发表论文、... 制度创新与西部环境保护 - 免费论文教育 红卫兵美术运动 - 美术 - 论文下载 免费论文下载_txt论文网 龚鹏程:人间佛教与生活儒学(2) - 免费论文教育 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战略措施 - 免费论文教育 中华优秀教育论文 怎样写教育论文 关于向软件业投资的方向的一些看法-免费论文-论文下载 西方企业购并理论综述 文学论文 | 免费论文 | 个人简历 | 简历 | 中国电子简历网 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论文90分|免费论文 论文: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夸张手法:立象尽意 夸张传神,论文-今日更新-免费论文-200... 论文:从跨国并购整合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论文-今日更新-免费论文-2009-3-24 9:... 论文:城乡统筹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路径分析与选择,论文-今日更新-免费论文-2009-... 论文: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论文-今日更新-免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