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的编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41:24

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的编制/梁玉娟 等(2007年01月26日)
梁玉娟 彭华茂 王迎 黄荣怀 陈庚
【摘 要】网络学习社区是在线学习的关键,本文在梳理网络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后,确立了网络学习社区的教育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并针对上述三个维度编写了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经因素分析,问卷项目区分度在0.324~0.695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6,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问卷为研究网络学习社区、探讨网络学习社区与学习绩效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网络学习社区问卷;教育性;技术性;社会性
引言
我国自1999年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形成了计算机、电信和数字卫星电视三网结合的格局。其中,计算机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青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1,000万人、4,950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8.1%和19.0%。其中在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中,网上教育占到了14.1%。
对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有研究指出,网络学习社区是在线学习成功的关键(王千悻,2001;Palloff & Pratt, 2001;Tu & Corry, 2001)。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学习社区作一全面的了解。本文作者进行相关调研后发现,对“网络学习社区”的认识有从成员组织关系入手的,也有从环境角度入手的,还有突现其社区性的。他们的共同点包括:(1)以网络技术为支撑;(2)参与者共同合作、协商,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形成小的网络社会单元。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将“网络学习社区”定义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成员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影响,从而传承网络社区的文化,促进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虽然网络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仍在不断增多,但是目前尚无公认的评价标准。本文在已有的研究上,通过探讨网络学习社区建设的维度,试图编制一份可靠有效的问卷,为进一步确立网络学习社区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奠定基础。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交通大学网络学院福建、南昌、西安3个学习中心的远程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共209人。其中男性占被试的68.4%,女性所占比例为31.6%,年龄分布在19岁至46岁的之间。被试主要是一年级、二年级的远程学生,三年级只有少量。被试分别来自财会、车辆工程、电子商务、法学、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土木工程、物流管理等九个专业。
2. 问卷的编制
对于网络学习社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最初单纯技术角度、教学论角度,慢慢演化到两者的结合。在其兴起初期,人们更在意功能的实现。但是,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仅仅注重技术支持,并非理想的网络学习环境。技术角度只是更多考虑功能的实现、工具的提供,到底这个环境能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可而知了。基于教学论的角度则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因素,以交互的顺利开展为最终目的和设计尺度。基于技术和教学论的分类中,将技术的运用与教学论原理相结合,以技术服务于教育理念。但是在这里,研究者们还没有将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交往提高到一个维度,而是将它渗透在了教学中。
社会性交互是学习者通过媒介或其他方式,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之间进行信息、感情、观念和价值的人际沟通活动(刘小娟,于芬,2005)。无论从学习者的认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来说,社会性交互都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网络学习社区中的社会性交互活动,对改善学生网上学习的结果和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Carabajal, Lapointe, Gunawardena, 2003)。Harrisim等(1996)认为,计算机通信支持了学生的社会情感交流及学习任务的交流。如果没有私人间的交流,群体关系也不会得以维持。Haythronthwaite等(2000)的研究表明,组织一些见面活动有助于学生间形成积极的关系和良好的社区感。Oren, Mionduser和Nachmias(2002)也发现在网上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之间超过30%的交流是社会性沟通。社会性活动的开展,对于支持学习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性交互成为了网络学习社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Tu和Corry(2002)认为,理想的网络学习社区中,教学、技术和社会交往都应该得到均衡发展,对某方面过于倚重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经验,如形成教师主导的、技术主导的或者社会交往主导的不同类型学习社区。他们同时指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学习社区可能侧重于发展不同的方面。Carabajal, Lapointe和Gunawardena(2003)也认为网络学习社区建设包含:技术、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技术提供了会谈的空间和交流的工具;学习任务是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学习材料、资源和活动等;社会交往中参加者需要通过经常性的联系来维持一定程度上的互相关心和理解,从而形成对整个群体的归属感和社会情感纽带。所以,在网络学习社区问卷维度确立时,研究者把“社会性”作为一个维度单独提出来,加上教育性、技术性,确立为分析、评价网络学习社区的三个维度。教育性维度主要包括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如教学设计、内容设计、对学习的评估等;技术性维度是网络学习社区存在的支撑条件,包括网站设计、工具的提供与使用、技术支持等;社会性维度是网络学习社区成员之间维护感情的纽带,它促进了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以及文化习惯的养成。三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表1。
确立维度后,本研究在参看已有的关于虚拟社区、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社区问卷和量表(表2)的基础上,编写了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
表2中的问卷或量表,并非以三个维度为出发点,而是各有侧重。Mark Chignell等人只是针对虚拟社区,没有涉及教育方面,而Avigail Oren的Learnet评价模型变量表在社会性维度上以形式的有无代替学习者的真实感受,例如,用有无班级注册、个人注册去代替了社区中的归属感。这在评价中就有可能产生一种错位,学习者可能在学习社区中注册,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产生集体的归属感。张伟远的网上学习环境测量表将之定义在一个更加上位的概念——网络学习环境中,而我们的网络学习社区仅仅为其中的一个子集。综合以上因素,本文编制的问卷除了从教育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考虑,还要兼顾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其中,社会性维度完全以学习者的真实感受为前提,比以形式的有无代替学习者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问卷并未完全采用国外问卷中现成的项目,而是结合我们的文化习惯进行了本土化设计。
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法,要求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社区的三个维度进行评价,选项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所谓”、“同意”、“非常同意”,依次计为1、2、3、4、5分。原始问卷共48题,教育性维度19题(1~19题),技术性维度18题(20~37题),社会性维度11题(38~48题)。其中设计反向题19道,分别为:3,5,7,9,12,16,19,21,25,28,29,31,35,36,38,39,41,44,46。反向题经处理后,分数越高,代表网络学习社区的某个维度建设情况越好。问卷经过项目组讨论及三次修改后,于2006年1月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209份。
3. 数据管理与处理
数据采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11.0和Amos4.0进行管理和处理。
研究结果
1. 项目区分度
检验项目区分度采用计算各题项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的方法,以0.2为标准,与总分相关系数小于0.2的题目即删除。共删去5,7,46,19,31, 39,35,3,16,36,9,12,21,28,25,29,38,41,44题等19题。余下的29题保持了较好的项目区分度。调整后问卷各题目的分数与问卷总分相关系数介于0.324~0.695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 信度
总问卷克伦巴赫系数α=0. 916,教育性维度克伦巴赫系数α=0.821,技术性维度克伦巴赫系数α=0.857,社会性维度克伦巴赫系数α=0.741。总问卷题目及各维度题目均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3. 结构效度
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结构示意图如图1,其中CC1代表教育性维度,CC2代表技术性维度,CC3代表社会性维度。使用AMOS4.0进行验证性因素 分析。本文构想的网络学习社区模型的拟合情况如 表4。
其中,χ2/df 是直接检验样本协方差矩阵和估计协方差矩阵间的相似程度的统计量,它的理论期望值是1,χ2/df越接近1,表示协方差矩阵和估计的协方差矩阵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模型的拟合性越好。实际研究中,χ2/df在2~5之间表示模型可以接受,小于3表明整体拟合度较好,大于5则较差,若大于10表明整体模型非常差。NFI(Normed Fit Index)、IFI(Incremental Fit Index)、TLI(Tucker-Lewis Index)等指标的值均在0~1 之间,也是越接近1 越好。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受样本容量影响较少,是比较理想的绝对拟合指数,它在0.05以下表示模型拟合得很好,在0.08或以下,模型的拟合仍是可以接受的,超过0.1则表明拟合不佳。根据上述的标准,可以看到模型拟合良好,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各题目的因素载荷均在0.404到0.754之间,符合要求(表5)。
4. 最终问卷
经过项目区分度、信度、结构效度分析后,本文确立的最终问卷见表6。
讨论
从网络学习社区结构来看,已有的网络学习社区都是从多维度进行描述和评价的,但划分维度的出发点各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网络学习社区的关注,从最初单纯的技术或教学论层面,慢慢演化到将两个层面结合起来。但远程学习方式毕竟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方式不同,教与学分离的本质,使得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存在了一些障碍。而这种情感交流又是维系网络学习社区的纽带,它的重要性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因此,现阶段的观点倾向于将社会性交互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与教育性和技术性共同构成网络学习社区结构的三个维度。本研究在进行文献研究时,理清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采用网络学习社区三维度模型,经验证,与Avigail Oren, Rafi Nachmias, David Mioduser, Orlylahav在2000年提出的Learnet评价模型是吻合的。Learnet评价模型将评价的维度设定在了社会性、技术和教育三个方面。但是,该研究提供的评价变量表用形式的有无代替了用户的真实感受,而本文中的社会性维度完全以学习者的真实感受为前提,更具有说服力。
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的编制,使得网络学习社区的三个维度得到了有效的量化,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使用工具,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Avigall Oren etc. Learnet-a model for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Wide Web. International JI. Of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2006(2),pp.142-157.
[2] Tu Ch., Corry M. A paradigm shift for online community research. Distance Education, 2001,vol. 22.
[3] 张伟远. 网上学习环境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电化教育,2004,(7):29-33.
[4] 张伟远. 研究范例:关于网上学习环境测量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上):14-17.
[5] 王海东,丁兴富.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9-32.
[6] 玛丽娜·斯托克·麦基萨克. 开放远程教育研究与文化及社区建设[J]. 中国远程教育,2002,(10):17-21.
[7] 刘小娟,于芬. 网络学习社区中的社会性交互[J]. 中小学电教,2005,(1):14-16.
[8] 迟松,林文娟. 大学生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6):367-369.
作者简介:梁玉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远程教育中心(100049)。
彭华茂,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100875)。
王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100031)。
陈庚,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