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4:43:54
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如何提高
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江苏 徐州师范大学 信息与传播学院  陈劲新  李子运
论文展示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要求初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中的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等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完成自主学习。本文旨在讨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试图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字】   信息技术教育  自我效能感  白金理论
一、        引 言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极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但多年来,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除了在备课时运用了教学设计的一些术语、概念和步骤,使得教案变的所谓的标准与规范外,以及使很多学生接触了所谓的计算机,学会了简单的打字和编程,信息技术并没有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和效益。这种现象在初中尤为明显,该如何改变,已迫在眉睫。
信息技术教育与自我效能感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也不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工具的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功能。 [1]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有人把它界定为: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而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2]
初中生教育特征分析
青少年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由被动性自我控制向主动性自我控制发展,二是由自我控制向自我教育发展。相对而言,初中生的主动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太稳定,仍处于第一个阶段。虽然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但常出现“常立志”的现象,制定的计划不能兑现,长久目标难以持久等情况。
另外,他们也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经常在思想上与别人甚至自己都有冲突。在学校学习时,很多方面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来。如果取得好的成绩则更加努力学习,但如果几次成绩不好,他们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否定自己。在这里,我并不是一味否定他们,我更承认这些是所有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只是一个过渡,我认为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重要的是去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把困难任务当作应该接受的挑战而不是予以回避的威胁,在困难面前不是放弃和失意而是努力和兴奋,他们把自己的成功解释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把失败解释为努力不够,其自我效能感一般维持在不受失败影响而因成功得到提高。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任务难度的估计偏高,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较低,对困难和任务予以回避和放弃,并把失败解释为自己能力不够,把成功解释为运气。[2]那么,学生们该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呢?他们仍需老师的帮助。作为初中生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理解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意义,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的原因所在,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再来看看初中老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初中生已经过了对老师盲目崇拜的时期,他们大多开始用“心”去思考老师的态度行为。当今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但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干脆放弃教师的责任,对学生实行放羊式教学。总而言之,无论在哪方面,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白金理论”更适合初中老师去借鉴(白金理论,则可概括为“设身处地”四个字,即别人要你怎样对待他,你也要设法以怎样对待他)。老师们作为教育者,也更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应更去多揣摩初中生的心态,找出对应的教育方法,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培养主观能动性。
二、         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信息技术教育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以及初中生和老师的情况做了基本了解之后,下面我们来讨论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学校决不只是增加一门课程而已,由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教育内容、方式、学校内涵、教师作用等方面的变革,都是非常彻底的。但不容乐观的是这些年来也出现了好多不好的现象,在引言中已经提到了。在学校引入计算机时,很多人都说教育要发生革命了,可8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进入学校时到现在已经20年了,革命并没有发生。计算机课倒是排得满满的,但是用它干什么?初中生用来学打字、学程序语言,学生们一点兴趣也没有,结果就是计算机没有对学校教育模式产生任何影响。
其它领域信息革命几乎都发生了,现在办公室都是自动化。还有影视界,早出现了电脑三维动画。军事上也如此,各式各样的战争都是高技术形式。各个领域几乎全部都信息化了,虽然信息化的程度不一样,但都比教育快。
为什么学校教育就是落后?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早已出现,可它对于我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所起的作用并不象我们所预想的好。不难发现,出现这些状况是因为我们对信息技术已有的研究都放在媒体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上,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其他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许多信息技术领域的老师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他们认为目前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其他要素的关系是机械的(见下图)。[3]

由此图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只是发挥了显示媒体的功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的功能,比如没有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师、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影响。众所周知,教学是人的活动,其过程和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而现在的模式是将人和技术放在同一范畴中,将它们相提并论,显然是不符合科学技术以人为本之理念的。这也正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初中生的自我效能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四种:
l         自己作业效果的经验;
l         在观察他人行为效果基础上的推论;
l         他人提出的劝说鼓励和判断;
l         自己的生理状态,据此对自己的力量能力和耐力作出判断。[4]
据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1、移情作用
即从老师的自我效能感这方面来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即通过把自己的效能感转嫁到学生意识上。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调控能力不稳定阶段,初中老师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言行举止和学识思想对善于模仿的他们来说都是学习的表帅,而老师对自己的自信、自珍和自尊等心理因素也同样感染着学生,身教和言传处于同等地位,老师们自我效能感提高同样也感染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初中生在观察老师行为效果基础上进行推论,以此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我们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做好模范带头人的作用。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工具的教育,它更强调信息技术与学校所开各门课的整合,即将原来我们片面理解的信息技术教育即计算机教育整合到各门课程中。当然,这种整合给我们初中老师带来的是更多的挑战。在某些方面,还是一种负担,因为对我们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理解信息技术的文化和意识,这些对于一些老教师和一些文科的老师的确不容易。但我们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要改变我们的学生,老师的思想的转变刻不容缓。
初中老师先学会基本操作,然后针对自己所教科目的特点,实现自己的小整合。据调查,大多数初中老师对自己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由原来的思想负担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感受很深。
引入了信息技术后,他们可将比较费时间的事放在上课之前来做,在上课时可以借助媒体等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同时也节约了时间等等。他们现在更具有改革、创新和冒险精神,积极面对教学中的各类问题,课堂上给学生以精力充沛的印象,这种情绪对学生会有感染效应,是提高学生效能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放大了教师的行为和意识,使之更加自信,从而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教学方面的潜质,使教学更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这种氛围会作为激励源,对师生同时起到“催化”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非常有利。
2、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本特征
目前最流行的是Internet资源环境和交互工具,Internet为初中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表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支持。孩子们最喜欢到校园网里点击老师们为他们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学习园地,比如,计算机随机习题库,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相应的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难题,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利用网上的留言板,将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内容随时贴到网上,教师可在留言板上对学生及时回复并加以劝说、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们还经常在校园网上公布自己作品,他们实现了自我展示,通过自我作业效果的积累经验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
成绩一向优良的学生,他们可以与老师探讨更深的问题,发现更多奥妙,提高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总有自己强的一面,在那里他们可以向自己的同学展示,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同老师沟通,便于双方的理解,增强自己的信心。因此每一个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当然也更提高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校园网仅仅是媒体技术的一个小方面,但给初中老师们带来的冲击却很大,因为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也学会了如何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他们独立自主,自信并不自大,爱学习并不盲目学习。媒体技术只是一种中介,老师们充分利用而不滥用,将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定会得到好的结果。
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初中老师不能只是照搬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识发展阶段的理论,而是要分析初中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同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其中更多的使用“白金理论”,将老师作为初中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的服务作用发挥至最大,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结合初中语文《最后一课》的教学实例来讨论。
老师事先对这一课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充分了解学生们的状况,然后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要注意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目标要有层次性,难度要不段提高,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设定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一节课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以后能理解韩麦耳先生是怎样的人。可以先通过提问学生得到:

是一个可怜的人

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是一个严厉的人

是一个普通的人

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是一忠心耿耿的人

是一个爱国的人

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无所谓其对错,只要学生认真总结即可,说的非常好的作为榜样,给予表扬,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习活动中找到更多的自信。接着,老师调控,组织讨论其中的三种见解: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④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⑧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⑧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最后提出进行讨论的内容: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进行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6]
整堂课轻松活泼,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习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样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对于一个初一的学生很适度,学生以非常愉快的心情接受教学,感受教学,从而学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中找到了自我,发挥了自我,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
联系于实际,总结了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    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2、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3、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对学习情况做自我观察和记录;
4、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5、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6、    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
7、    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
平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观。[7]
信息技术的其他很多方面对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都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不在概述。
三、结束语
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就是:世界越来越步入信息时代,国家越来越走向国民经济信息化。教育领域为了跟上这个步伐,也要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老师应好好把握,认真作好不光只是初中生而是所有学生的引导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出信息化的人才,促进整个世界信息化的发展。
资料来源:
[注]:
[1]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教育——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 作者:李建平
(http://sq.k12.com.cn)
[2][4]《试论自我价值感》    作者:覃义贵    (http://www.wxjy.com.cn)
[3][5]《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作者:李子运 李芒
(http://202.112.88.32)
[6]    教材教法 中 《最后一课》                         (http://luohuarushi.51.net)
[7]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研究方案》       (http://www.pand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