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闻 樊纲:感谢国家给我们"免费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5:51
[实录]樊纲:感谢其他国家给我们"免费餐"
news.dayoo.com   2007年04月16日 11:46   来源: 大洋网专稿
',1)">
樊纲:刚才大家讲了很多了,我们现在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应该说还是很鲜活的一件事,记忆都还在,我们这些人都是在经济界工作,刚才说到当时经济学界很兴奋,其实最兴奋的就是西方经济学界,"亚洲终于出事了!"就像非典时一样,西方说中国会出事,现在终于出事了。但是后来国际经济学界认识到,不光是亚洲的问题,国际组织也有问题。亚洲金融危机,我们都说是反思自己的问题,但是不要忘了一点,亚洲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国内体制还没有发展、改革,到比较成熟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时候,过早的开放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而这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世界上所有的国际组织、国际顾问们,所有的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们所到全世界各地"经传布道"所推行的一件事,不顾各国的现实情况,不顾国内的体制弱点。然后经济危机出现了,他们一开始指责的都是这些亚洲国家的体制弱点,权贵资本主义、裙带资本主义、法制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健全,但是大家问一个问题,这么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什么过早的开放呢?现在我们反思这个问题,其实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教训。之后,国际货币组织不再鼓吹发展中国家越开放越好,而是循序渐进,重点着重讲首先要搞好国内的发展、改革、体制要健全,然后逐步逐步的开放金融。

以上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即我们如何全面看待亚洲金融危机。第二个问题,中国与这次金融危机的关系。首先我想强调一下,尽管我们受到一些冲击,但是中国97年、98年以后发生的金融风险,其实不主要是外国的影响,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包括信托公司倒闭,是我们自己的坏帐,跟国外没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自己的银行贷款有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金融还是封闭的,有一些往来,但是还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中。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多少,那时候唯一巨大的影响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周边都贬了,大家的说法很多。但是实际上从各个渠道来看,我们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本身的冲击并不大,当然周围的经济环境不好了,对我们各方面是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97、98年当时是外贸顺差和外贸出口最快的。97、98年,一直到2000年,通货紧缩,金融机构的清理,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相当于90年代初宏观调控之后,我们自己出现的一个内部问题。当时信贷萎缩,钱都贷不出去,银行惜贷,然后我们进入了通货紧缩,处理了一些坏帐,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现在老有人说中国增长那么多年了,什么时候发生危机呢?不可能一个经济总是高涨,不发生危机。我说我们现在讨论什么时候发生危机,但是要搞清楚中国不是没能发生过危机,只是我们发生了危机你们不知道,你感觉不到,因为我们经济基本上是封闭的。99年我们的投资增长率只有5%,比起60年当然高一些,但是是相当低的数据,我们实际上处于危机状态,不是没有危机,当然在座的金融官员当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的处理,也使人家没有感觉,你危机了对他没有影响。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有通货紧缩啊,我们则有几年的通货紧缩,那是我们自己的信贷萎缩造成的。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关系,就是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象是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人家受罪,我们吸取了教训,对我们的警示真的太重要了。墨西哥95年金融危机,我们许多人认为那是在遥远的拉美,与我们无关;日本九十年代开始衰退,有人说那是发达国家,跟我们无关。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就在我们的家门口,亚洲邻国,许多与我们的发展水平差不多,香港也受到冲击,这就不是与我们无关了吧。这对我们的警示太大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作为后发国家,别人的经验教,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回顾那场危机,对此要充分的给予评价。而且它了提示我们,要认真的吸取所有国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我们落后国家少数的几个"相对优势"之一,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人家在前面犯了错误,我们在后面吸取教训,让这些错误不再犯。
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再来分析一下亚洲金融危机的特点,以对照我们现在。亚洲金融危机跟以前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生的危机有什么差别呢?有什么特点呢?每次的危机不一样,亚洲金融危机和其他的危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第一个特点,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国内的基础就是"资产泡沫"。往前追溯八十年代、七十年代,拉美出现了各种危机,它的主要问题不是资产泡沫,股市跟这个可能有一点关系,但是也没有那么大问题,以前的那些危机主要是什么呢?财政赤字、外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等,加在一块,产生的支付的危机和国内的经济危机。这是典型的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普遍的危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上开始总结拉美国家发生陷井的原因,得出的共识是重视财政上平衡、防止通货膨胀、搞市场经济。在这样的教训也,亚洲各国都成功防范了那些方面的危险,财政赤字普遍不高、政府外债普遍不高,韩国是企业借了大量的商业外债,但是其他几个国家外债不多,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外债不是很多,主要的问题是资本流动。这些国家跟日本、香港类似,都出现了较大的财产泡沫,泰国是最典型的,当时资本要跑,就是看资产市场上的情况,房地产和股市。我参加过一个国际会,有人回顾分析了一些大金融机构,97年一月份到七月份的分析,大家都知道要出事了,都在决定什么时候跑,什么时候跑就看这两个资产市场的情况,一有风吹草动就跑,然后索罗斯出来,他们就开始跑了,一跑整个经济崩溃。亚洲金融危机因此给我们一个教训,包括日本的例子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在防通货膨胀的同时,如何防资产膨胀,如何在产品市场上平稳发展,财产市场、要素市场也需要平衡发展。你多发货币,这个货币是会流动的,在产品市场上没有搞出通货膨胀会在资产市场上弄出膨胀。资产膨胀与通货膨胀有区别,但都是风险,这个对我们也有直接的警示作用,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也是为了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的危机。过去的金融危机有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他们之间已经是资本自由流动,与资本流动相联系而产生一些危机。另一类是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基本上跟外界还是比较封闭的,主要的联系,就是拉美那些国家通过债务的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相联接。因为债务的危机导致支付危机,支付危机导致货币贬值,拉美国家的货币贬值主要是跟债务有关,而不是跟资本流动有关系的。因为什么呢?这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当时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流动还受到限制,国际资本本身在所谓的新兴市场国家投入也不大,而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前面那几年正是世界上鼓吹全球化,各种资本到全球投资,这些国家也开放了股市、开放了各种金融市场,大量的资本流入、流出,发生监管不力等等这些问题。因此,这可以说是全球化带来的新型的危机,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新危机,这个特点对我们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这个特点、吸取这个教训,很重要。我们现在的资本流动性也在提高,今年一季度的一千三百多亿外汇储备的增长,其中九百多亿是资本帐户上发生的。这个资本帐户的盈余是怎么产生的,很值得研究。过去几年我们在某些市场上的波动,跟外资的流入是有关系的,我们外汇储备增长当中,当然现在比较大部分的是外贸顺差造成的,但是至少有1/3,有年份2/3外汇储备的增长是资金的流动造成的,不是我们的储蓄是别人的储蓄,是别人的资本流动。随着我们资本帐户的进一步开放,这个问题越来越提到议事日程,我们现在一定要对外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怎么防范资本大入大出的风险,但在这个过程中, 就可能发生各种金融的风险。 亚洲危机的第三个特点,其实跟第二个特点是相关的,我想单独讲一下。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但是全球性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亚洲危机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资本的流动是全球性的,但是全球没有一个系统的监管。我们发展中国家要加强监管,这是对的,但是全球没有一个很健全的监管体制,这反映了全球化条件下,全球治理结构有待于发展。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特点,暴露出在全球化条件下,全球治理的缺陷,不对称,而且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发达国家主宰的、国际资本主宰的国际金融全球化和全球资本治理缺陷,危机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里我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来,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一会儿还会讲,包括最基本的货币体系问题,这些对我们都是值得考虑和思考的方向。
我要讲的第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来想一想我们自己现在面临的问题的特殊性。危机都是新的,不会重复,都会有新的东西增加。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有什么的特点?我们现在的问题还真的是有特点,什么特点呢?亚洲金融危机时大家的问题是都没有钱,而现在我们钱太多。那时候危机发生时,是支付危机,外汇储备都用光了,甚至是大家记得电视上演,韩国老百姓在街头捐首饰,帮着政府还债,就是没有了硬通货了。而我们现在是一万两千多亿的外汇储备,外贸大幅度的顺差,同时资本账户大幅度顺差,我们处于高额双顺差的局面,而且资本帐户还是有管治的,不能自由出去。所以说,发生像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情况目前对我们来说确实不太可能,我们不会发生支付性的危机。我们对于资本流动还是有管制的,我们的外债水平很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我们的评级下降,给我们的贷款额度下降,到现在的外债也比较少。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着一些新的风险,特别是未知的风险,应该说我们还是在研讨当中。
首先,看得到的风险,就是国内流动性的增强,产生了国内的超额流动性、过剩流动性,对我们的宏观调控、宏观管理产生了问题。国际上呢,将来如果美元突然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会发生什么问题?去年我们对美元是升值的,但是美元对欧元贬值的速度比我们升值的速度还快。第三,我们现在问题的最大特点,我们身处全球不平衡的漩涡的中心,这是一个新的问题。现在美国是7%的经常帐户逆差,我们是7%经常帐户顺差,世界不平衡我们是首当其冲的。我们现在大量的顺差,是集中了地区的顺差,我们现在是处于亚洲供应链的一个中心地位,我们从韩国、日本进口了高技术、设备、芯片等等,然后到我们这里来组装;从东南亚进口了很多原材料、半成品到我们这里组装,我们用香港、新加坡的金融服务和贸易服务,然后我们又进行组装生产,贴一个标签"中国制造",其实是亚洲制造,但是都表现为我们的贸易顺差。在这样一种格局下,我们面对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面对的汇率风险,等等,都在加大。所以,现在的特点是我们面临的是全球不平衡。
而全球不平衡往上说一步,后面就是全球治理的问题,还面临着全球治理的问题,这指的是什么呢?人们总是在说我们的外贸顺差太多,、人民币汇率要变,好象问题都是我们的。但是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事,这边是人民币,那边是美元,如果美国那儿在不断的制造逆差,美国在不断的印刷出多余的美元发到全世界,这个"全球不平衡"就总是无法解决。而全世界的货币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中心,是不可兑换黄金的、与黄金脱钩的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美元不断有贬值的倾向,这样的倾向就是我们面临的风险。我们现在外贸顺差和逆差,这不光是我们的问题,这是国际的问题,而这个问题97年各国不是说没有,但是不是很严重。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许多是发展中国家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什么问题呢?发展中国家很少出现长期、大幅度的双顺差,就是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都是顺差的局面,很少有这样的国家发生。日本七十年代遇到过,但是日本很快就对外投资,资本输出。台湾遇到过几年,然后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多年都是这样,还是大幅度的增长。我们外贸依存度现在到了80%以上,这在大国中没有出现过;一万几千亿的外汇储备,而且现在看不到头,这在世界上没有出现过。所以我们真的有一些新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推进国际的合作,我非常同意刚才谢平讲的,货币市场是全球的货币市场,资本在全球流动,因此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这是国际的事情,国际上也要体制改?怎么改,美国人是坚决不改的,不会同意改变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因此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世界的事情都是在实际情况的变化过程中逐步的解决。至少现在出现了欧元,欧元也是逐步的发展起来,现在还有人在谈论"亚元",亚洲银行这届主席,日本人,在极力推进一件事。我去年到意大利一个小镇伯拉基罗,开了几天的会,那个地方五十几年前一批经济学家、金融家开了一次会,被认为是欧元的起源,我们开会是研究要不要有"亚元"的问题。我个人不认为亚元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但亚洲国家之间加强相互之间在金融货币的合作,的确有利于地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可以逐步改变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我们那时开会的人都同意即使建立的亚元,也是五十年以后的事,但那时,就不是亚洲自己的事情了,一定是全球的事,因为亚洲五十年后,不仅人口是世界人口的50%以上,而且GDP也是50%以上,欧元再大也是世界GDP的25%,所以亚洲的问题只能在世界的范围内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以全球的眼光看。最近亚洲三国在实行多边货币体系方面在加快脚步,这应该说是好事。
最后我想讲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防范以上这些风险,实现外部经济的平衡,首先还是要从我们自己内部的问题着手,要去分析我们内部的缺陷导致外部的风险,这是我们降低风险的一个重要基本思路。国际上的事情,我们要积极去做,但是更重要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当然要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但这还不够,还有其他一系列的体制要改革。现在我们说外贸顺差大,经常帐户顺差大,对应的是储蓄与投资,这里的基本关系是:
储蓄 - 投资 = "剩余储蓄"= 经常账户顺差(贸易顺差)
刚才汪同三说的问题是投资太大,但是如果投资不大,外贸顺差就更大了,前提是什么呢?前提就是我们的储蓄太大了,消费太低、储蓄太大。现在我们想控制投资都控制不了。07年第一季度怎么来解释呢,就是国内的投资在趋缓,于是大家都挤外贸这一块,出口更多、进口更少。因此我们要讨论那个前提性的问题,即储蓄为什么那么多?
现在大家一说储蓄高、消费低,都说居民不消费,越来越多的储蓄。可是中国居民不消费这件事好象也不是事实。仔细的分析表明,居民的消费率,就是居民自己的收入中拿出来消费部分的比率,这些年基本保持72%到75%之间,居民消费率其实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居民消费率相对稳定,储蓄率为什么不断提高呢?按照GDP来计算的话,居民的消费率已经降到40%左右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在下降,就是居民的收入在GDP中的下降。尽管也是增长,但是比重是在下降,谁在提高呢?政府在提高,从10%提高了24%,假定政府有很多社会责任要承担,那24%合理,那么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企业未分配的利润占GDP的比重在增加,从13%上升到18%,这两年还在进一步提高,会达到20%左右了。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占GDP的比例从70%下降到60%。结果,是企业储蓄在总储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现在已经从过去的20%,提高到了40%左右,也居民储蓄在总储蓄中的比重基本相同了!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年储蓄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而不是居民)储蓄的提高!
现在企业确实各方面都是在盈利了,这一点我们要肯定,这是进步,有效率提高的因素。但是结果导致了什么呢?我们过去为亏损企业制订的制度,现在到了盈利企业,就出现了宏观的问题。过去国有企业的利润税后全部是企业留成,不分配利润,利润越来越大,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效率提高,但利润有了却还是不分配,不形成个人或国家的可支配收入或消费基金。而且以前是33%的企业所得税,现在要降到25%,未分配利润就更多了。这些必须得花,而且只能投资。当然你说企业可能会消费多一些,但是一消费又进入了企业的成本,还是没有花掉利润,要花利润就必须要投资,不投资就是剩余储蓄出现。另一个问题是,现在我们的企业在某些行业里,特别是资源行业里利润的增长是因为我们资源开采没有付费,没有为开采全民所有的资源付费,付"资源租"。最近几年我们利润增长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一块没有交,又导致资源定价过低的问题,这是因为前面的资源产权问题没有解决、资源租没有交,国家就要不断出来干预资源的定价。然后就导致了什么呢?就导致了企业出口竞争力比别人大,利润比较高,导致储蓄不断增长。我们投资多的时候没有问题,投资过热时我们没有"剩余储蓄"或贸易顺差,而一旦我们把投资控制下来,外贸顺差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国家拿不到资源租和国有企业的利润,就只好多向居民征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无法上涨。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增长的速度在下降。
所以说,解决我们现在顺差太大、外部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的症结问题,是我们如何降低企业未分配利润,或者是未分配收入(有些不属于利润,是属于国家的资源收益),如何降低企业未分配收入在GDP的比重,如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减少那个"剩余储蓄"。这是我们思考外部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的角度。不是光盯着鼓励消费,人们就是那点钱,中国人不消费不是因为有钱不花,而首先是因为没有钱,整个的国民收入分配给居民的钱太少、比重太低,首先是这个问题。对此,我们统筹要考虑税收、财政的改革问题,怎么更加的藏富于民,使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更加的平衡,而不是就消费论消费、就储蓄论储蓄、就外贸顺差论外贸顺差、就货币论货币,这些问题靠货币升值是解决不了的,货币升值了这些问题还是继续存在,我们还是要继续面对这些问题。很多问题不是靠货币升值就可以解决的,而是我们内部的经济关系、经济体制要改革、要理顺的问题,使我们的经济更加平衡,使我们的金融风险更加小一些,否则的话剩余储蓄老是加大的话,后面的金融风险,银行也盯不住,资本市场也盯不住,这些问题都来了,所以要有综合、全面的眼光看待目前的问题,才能防范和推迟我们发生金融危机,或者是严重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使我们的经济持续增长。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 BO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