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真成“铁哥们”﹖美国明防中国暗防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41:57
环球时报王文﹑赵子石/半个多月前﹐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当时﹐笔者发觉美国只有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把参拜的事件作为众多新闻中的一条简讯来报道﹐且是以第三者角度比较日﹑中﹑韩等亚洲国家对此事的态度﹐用词是叙述式的﹐没有评论。其它电视媒体基本没有在第一时间披露此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和白宫发言人斯诺在被问及此事时﹐都说这是小泉个人行为﹐美国不会卷入纷争。
小泉参拜的第二天﹐笔者在美国内华达州首府的一家中餐馆做了个调查﹐随机选了约20个美国人﹐问他们是否知道小泉拜鬼﹐结果令人吃惊﹐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说不知道。与之对应的是﹐一位美国老太太很伤感地反问笔者﹐电视里说最近中国有几万条狗被屠杀了﹐你知道吗﹖
在美国﹐中国一个地方的杀狗行为众人皆知﹐日本首相拜鬼却无人知晓。美国媒体就是这样对待中日两国。几十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提防──军事围堵﹑经济制约﹑负面宣传等公开手段──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日本﹐美国官方很少在公开场合批评﹐即便是在近年﹐由于小泉政府的不当政策致使中日关系恶化﹐并牵连美国时﹐美国官方也很少指责日本﹐媒体中对日本的声音也只是“担懮”多于“批评”﹐相反﹐美国人却不吝表扬日本为“从军国主义演变成民主国家的成功楷模”﹐美日同盟近年来更是在实质性地进步。这是不是说两国真成了“铁哥们”﹐“美国没有必要防范日本”了呢﹖
事实上﹐在美国能够影响政策制定的学者﹑智库中﹐呼吁提防日本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早在1991年﹐冷战刚结束﹐需要寻找敌人的美国陷入了外交战略真空的困境。此时﹐美国战略预测公司主席乔治?福里德曼出版了《即将到来的对日战争》一书﹐认为日本经济总量巨大﹐资源有限﹐唯一出路就是发展海洋﹐谋求霸权。这样﹐日本战略选择就是回归帝国主义﹐进而必然与美国发生全球利益的冲突。全书结论就是﹐美日的第二次战争在所难免﹐需要警觉日本的重新武装。
与这本书的书名相似﹐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直被视为“中国威胁论”巅峰之作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罗斯?芒罗﹑理查德德?伯恩斯坦着)一书﹐直到1997年才出版。从这个角度上﹐在美国﹐“日本威胁论”比“中国威胁论”更早﹐而且可以看出﹐美国智囊们对1941年受日本偷袭的历史心有余悸﹐用“战争”描述“日本威胁”﹐而用了程度稍缓和一些的“冲突”一词勾勒“中国威胁”。
近几年﹐美日关系在表面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贸易大战﹑90年代初的“日本威胁论”中复苏﹐但是﹐提防日本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2002年﹐林肯大学安东尼?迪费里波教授著作《美日军事合作的挑战》引起轰动﹐该书提出两国军事同盟关系并不牢靠﹐日本民众是反对两国同盟的关键力量﹐需要考虑一旦军事合作关系瓦解时的情境。今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者伊桑?斯凯诺的新着《日本﹐无竞争的民主》里干脆说﹐日本事实上是一党专政的国家﹐根本就是西方民主国家中的异类。
在许多美国学者眼里﹐“霸权国的更替”是一条永恒定律。任何实力接近美国的国家都有可能是美国的敌人。在美国看来﹐日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想重当霸权国的野心。去年日本试图“入常”﹐美国的态度从明确支持逐渐变成含糊其辞﹐最后干脆以国际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为由﹐劝日本放弃﹔最近﹐日本不顾美国的再三警告﹐仍然与伊朗签署一千亿美元的能源合同。诸如此类﹐充分说明美日两国的亲密“口惠而实不至”。问题是﹐美国为何对日本的提防不摆上台面﹐却用其它方式的进行“暗防”﹖
如果说罗马帝国的霸权是建立在军事占领的基础上﹐英帝国的霸权是以殖民地的根基﹐那么﹐美国霸权显然是国际制度构建而成。二战结束后﹐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威望﹐美国主导建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议(后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北约﹐统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作为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美国当然也是规则的最大受益者。
在美国看来﹐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是一个“革命者”﹐希望掀起世界革命﹐打破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对此﹐在冷战期间﹐美国曾借助日本遏制和围堵中国﹐以减少中国“革命者”的冲击力。冷战结束后的15年﹐是中美关系的磨合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美国同样受益。但唯一让美国担懮的依然是﹐“中国是不是一个维护国际现状的国家﹖”(哈佛大学教授江忆恩语)。无论“接触政策”﹐还是“遏制战略”﹐都可以透视美国的这种懮虑。
去年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将中国视为“利益攸关方”﹐实际上是基本确立了引导中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战略﹐而非先前以“围堵”﹑“遏制”为主拒中国于千里之外。在美国看来﹐现在的中国越加入现行国际秩序﹐越按国际规则办事﹐美国就越能得利。在这种情况完全出现之前﹐美国对中国不可能掉以轻心﹐公开强调防范中国自然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
对待日本则不一样。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调整对美战略以来﹐在全球事务上一直上唯美国马首是瞻﹐加入并履行几乎所有美国制定的国际规则。美国对中国的担懮是﹐中国是否有改变国际秩序现状的意图﹐而对日本的担懮则是﹐日本是否有改变国际秩序的能力。早在1946年出版的《菊与刀》一书﹐就揭示了日本民族双重性﹑矛盾性的民族性格。日本喜好追随强者﹐却从来没有放弃成为强者。只要比日本强﹐就能让日本唯命是从。而一旦日本实力增强﹐就有可能与人争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猛﹐看似有超过美国之势﹐便与美国大打贸易战﹐美国一度借重中国﹐使东亚处于均衡状态。美国人懂得﹐让日本永远比自己弱的手段莫过于“废其武功”。
今年5月﹐美日宣布已经就驻日美军整编最终报告达成协议﹐意味着日本最终彻底被并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但是﹐美日同盟关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同盟。美日同盟的实质是日本把防御权和军事指挥权几乎都交给了美国﹐换来美国保护日本的承诺。由于缺少对国防力量的独立控制﹐日本实际上把外交战略的部分决策权也让给了美国。防御权和外交权的丧失﹐既保证了日本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听命于美国﹐也同样制约了日本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因此﹐这种不对等的同盟关系﹐为日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正因为此﹐曾有美国一位重要智囊对笔者说﹐美国对日政策在今年已取得最终胜利。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美国的“保护”和“控制”﹐日本至少将在三个方面令美国担懮﹕第一﹐缺少了美国的核保护伞﹐当日本面对急于发展核武器的朝鲜时﹐将很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核力量针锋相对﹔第二﹐日本自身强大的工业实力会为日本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第三﹐日本在对国际市场﹑资源﹑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利益的获取中﹐难保不以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与美国发生冲突。通过和日本的结盟让日本听命于美国﹐是美国防范日本相当隐蔽却行之有效的方式。既如此﹐美国又何必高声喧喊防范日本呢﹖
透过美国对华﹑对日战略的表面现象来看实质﹐将给我们以许多启示﹕首先﹐就日本的历史问题﹐我们不必对美国期望过高。现在看来﹐小泉几年来连续参拜靖国神社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中国舆论曾认为日本首相对战犯的顶礼膜拜﹐是想把那段骯脏的战争史合法化﹐同样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其实﹐美国是一个重现实更甚于历史的国家﹐日本的参拜并没有丝毫损害美国对日本的控制﹐美国不会也没有必要为了照顾“东亚人民的感情”﹐而调整自己与日本“坚不可摧”的同盟关系。
其次﹐不必夸大“中国威胁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少年来领先于世界﹐东方大国中国的复兴自然会引起他们的警觉﹐相应的抱怨﹑担懮乃至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下的迁怒都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威胁论”﹐对于美国来说﹐任何发展迅猛的国家都会有此“礼遇”﹐“日本威胁论”至今未绝﹐“印度威胁论”也在兴起﹐甚至一些拉美国家也因此而受到“特殊关注”。对此﹐中国国民需要树立大国心态﹐不要总想着美国处处与中国为敌。
第三﹐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有利用中日矛盾制衡中日的一手。几十年来﹐美国一直主导着东亚安全格局﹐利用中日历史上的矛盾﹐制衡中日两国﹐以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作者分别是本报编辑﹑美国内华达大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