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略眼光看待中朝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7:28

用战略眼光看待中朝关系

2010-05-11 23:42:18

归档在 战略评论 | 浏览 72879 次 | 评论 215 条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中国的“非正式”访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朝两国也带来巨大反响。然而,这种“反响”又存在微妙的不同:朝鲜举国上下“群情振奋”,中国民众则心态复杂,可以说欣喜、抵触、忧虑兼而有之。

朝鲜为此振奋不难理解。在外有强敌,内有忧患,国际制裁尚未解除,能够施以援手的朋友屈指可数的情况下,中朝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朝鲜有望得到中国更多的援助和支持,这对朝鲜来说当然是大好事。重新拥有中国这个坚强“后盾”,朝鲜的底气会更足,信心会更大,应对难以预料的复杂局面,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说,朝鲜的振奋发自内心,也是一种真情实感。

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笔者曾经提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朝鲜,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政治取向,因而在对朝政策上,自然也有千差万别的“真知灼见”。特别是在韩国“天安号”事件至今扑溯迷离,韩国扬言“报复”并要求中国等有关方面“主持公道”的重要关头,对于金正日的“如期”到访,中国的“民意”似乎显得更为复杂。在此情况下,来自官方的声音又明显“滞后”和“低调”,这种“神秘感”带来更多猜测,也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尽管中朝“民意”方面的反映,存在上述微妙的不同,但在外界看来,金正日的这次访问,使中朝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取得“双赢”的结果,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中国对于金正日高规格的接待,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中朝关系的高度重视,这是朝鲜取得的最大政治成果。同时,双方在经济援助与合作方面达成的共识,对解决朝鲜的经济困难和改善经济发展状况,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样,中国也因这次成功的外交举动,改变了“朝核”问题发生以来尴尬和被动的局面,重新取得推动“六方会谈”的主动权,也进一步确立了推进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重要影响地位。所以说,中朝双方都感到满意,只是中国刻意保持低调而已。

说到中朝关系,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历史情结”和“利益攸关”,是维系中朝关系的两条重要纽带,也是两国虽经历曲折但最终还要走到一起的原因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朝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奠定了双方关系的基础,朝鲜也是中国迄今唯一直接出兵援助的国家,更何况在那里付出了十余万中华儿女的生命代价,这种历史影响和传统友好关系,决非某些误解可以轻易改变。在新形势下,尽管中国和朝鲜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双方所面对的威胁却又是相同的,加之彼此存在着无法改变的地缘关系,两国之间互有战略需要,是真正的利益“攸关方”,因而寻求巩固和发展中朝关系势在必然。

在看待中朝关系问题上,当然会有不同的立场和眼光,这种现象也不足为怪。但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它不仅关乎国家利益,而且是正确认识中朝关系的根本着眼点。一是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利益。目前,冷战遗留但又得到加强的美日、美韩同盟,其针对中国的意图和作用不能排除,即便中朝反目,也不可能改变这两个军事同盟的性质。因此,中国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最低考虑,也决不会把朝鲜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何况双方面对的是相同威胁。二是中国东北边陲的稳定。朝鲜稳则东北稳,朝鲜乱则东北也难安宁。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朝鲜如果发生内乱,或是美韩联军“饮马鸭绿江”,且不说难民涌入是个大麻烦,中美“隔江相望”更让中国寝食难安。如果认真思考以上两个问题,对于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朝政策,不难做出理性的回答。

诚然,这些年朝鲜不断“折腾”,也让中国难以省心。但是,作为一个3000万人口的小国,且面临强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加之中俄又相继离他远去,他自己不“折腾”还能靠谁?想想当年中国在外部封锁的形势下,可以说比现在的朝鲜“折腾”的还厉害,换位思考不难理解朝鲜的所作所为。另外,朝鲜“子承父业”的作法,也让很多人看不惯,笔者亦是如此。然而,诸如英国的女王、日本的天皇,这些依然存在于“民主国家”的现象,难道不也是他们各自的“国情”吗?只要那些国家的人民能够接受,外人又何须说三道四?

应当看到,中朝关系如同中美关系,是时下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尽管这两个双边关系性质不同,分量也相差很大,但对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稳定,谋求长远和平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中国要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进而推动东北亚的和平合作,就必须建立稳固的中朝关系,这是战略的需要,全局的需要,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现在做出的选择,业已证明了这一点。

 

11上一篇 << 美国须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下一篇 >> 中国如何应对“天安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