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49:51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
让钱进入流通领域雪球
犹太人认为,金钱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发挥它的“生钱”作用。尽管存储可以得到一些小钱,但永远也成不了富翁,因为躺在银行的钱和废纸没有什么两样。
犹太富商凯尔,资产上亿美元,然而他却很少把钱存进银行,而是将大部分现金放在自己的保险库。
一次一位在银行有几百万存款的日本商人向凯尔请教道:
“凯尔先生,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将会惶恐不可终日。你有那么多钱,却不存银,为什么呢?”
“也许日本人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但这样一来。也限制了钱能生钱的功能,减少自己赚大钱的机会,而且也弱化了钱的金钱游戏规格。此外,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天灾人祸时,现实是最好的保证。”凯尔不慌不忙地答道。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凯尔解释道,“我反对把储蓄当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可以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银行里的钱存越多时,在心理上会觉得有保障,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种依赖心理将使自己的经商才能钝化。”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
把赚钱能力与民族精神相提并论
犹太人对金钱的重视程度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
两千多年流浪他乡的经历,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国际性地活动在各个集团,各个行业,甚至不同的国家之间。他们唯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商业经营而赚来的钱。而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不但给人们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人们争得权利和地位。
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她便掌握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就同样掌握了对付源自外来民族的敌意和压迫的力量。
犹太人历经长年的流浪,历经迫害,压迫,放逐乃至杀戮,却始终未被同化,且最终建立自己的主权国家以色列,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奇迹。
人们会问,犹太人何以生命如此顽强,历数难而不灭,答案或许就是一个字:钱!犹太民族是一个乐观豁达长于幽默的民族。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潜意识层次的东西。
有则笑话是这样说的:
范因斯坦一家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可萨洛蒙仍想同他结为儿女亲家。范因斯坦不高兴了,他对萨洛蒙说:“老弟,我们可不能结为亲家啊!弟一,你是犹太教徒,我是基督徒;第二,你穷得和叫花子差不多,一个钱都没有,你知道,对咱们犹太人来说,金钱金钱可比一切都重要。”
这则笑话是在笑话范因斯坦的前言不搭后语吗?刚谈自己是基督教徒,接着又自称犹太人,岂不矛盾?但认真琢磨则是:范因斯坦在基督教的压力下,不得不改信宗教,但永远改不掉的是对钱的态度。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犹太人的血,而犹太人则是以钱为重要的民族标记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取得博士学位以后,改信了基督教,这件事深深刺伤了银行家的。尽管两个孙子常来看他,但他仍旧闷闷不乐。
一天,
银行家看见两个孙子在玩剪纸,便问玩什么游戏。
“我们在玩银行家的钱!”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老银行家一听,非常高兴:“小孙子身上仍然是我的血统。”这两个笑话都是以犹太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文化同化为题材,但宗教信仰并不是犹太“血统”的界定标准,而没有宗教分别的钞票才真正成了犹太人“血统”的界定标准。
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以文化立族的民族。在正统的意义上,犹太人同犹太教徒是一回事,信仰犹太教的人就是犹太人。然而,我们在上面讲的故事当中,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来的这样一个文化的事实:既然对待上帝的态度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疆域,为什么对待钱的态度就不能构成这个民族的疆域呢?上帝也罢,钱也罢,都是人类的造物,犹太人的上帝是仅此一个而且看不见的,钱实际上也是仅此一个而且看不见的:钱不过是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符号形式,我们看见、触摸都的只是钱所采取的暂存形式,并不是钱本身,钱的最纯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银行账簿划来划去的过程中存在,但谁也没有看见过“信用”长得啥模样。况且,钱不等于财富,黄金也好,钻石也好,是信用领域中的低级形式,犹如宗教领域的拜物教或多神教。钱至少是现钞—纸币—才能算真正的钱,而纸币大家都知道只是一种信用符号,对纸币的认可其实是对国家信用的肯定,犹如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块法宝。
这样的解说或许令人大感意外。其实,这种意外只能证明意外尚未达到犹太人看待钱的那种高度。任何在潜意识层次还无法接受钱的“准神圣”性质的人,都不是这里所说的“犹太人”。
事实上,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中为了取得“钱”上面的成功而放弃犹太人的信仰仍被人视为犹太人的,从来不乏其人。在著名的犹太银行家中,伦敦的哈姆勒,纽约的贝尔蒙特,柏林的布莱希罗德都皈依了基督教;美国赢利最大的出版商、纽豪斯报馆的所有人塞缨尔.纽豪斯只雇用非犹太人的编辑或发行人,甚至那些已经在美国名牌大学中获得学术地位的教授,也有许多已不再把自己看作犹太人了。
然而,世人仍把他们都看做犹太人而根本不理睬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否发生过变化。相反,或许正是从这种为争取成功而不惜牺牲其他价值的事情上,人们找到了界定犹太人的最本质特征。
这意味着,在生物学基因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宗教的同时,我们发现,单单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对待成功,对待金钱是最直接,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态度,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为真的犹太人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犹太人同金钱的高度同构关系作为其民族的区别标志。事实上,犹太人自己的笑话中已经在这么做了,而无论反犹太人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都不乏类似的看法。19世纪法国“著名”的反犹太分子爱德华.德拉蒙德说过:“反犹主义是一场经济战争”。而德国著名社会主义者傲骨斯特.倍倍尔也曾说过:“反犹主义是中下层阶级的社会主义”。犹太民族两千年中的存在方式本身更为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
自大流散以来,尽管从绝对数量说,犹太人毕竟与一般民众一样,较多地从事农工畜牧的生产活动,但作为其寄居城市的独特生存状态,犹太民族始终在保持着一个商人民族的身份。当然,这是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却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下,如完国或受迫害等,生存下来的民族,绝不仅止于犹太民族一个,但惟有这个民族走上“专职”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还极为顺利(相对而言)尽管屡遭驱逐甚至杀戮,被一再剥夺得两手空空;但只要有那么一段不很长的平和时期,犹太人就可以由商业活动、由同钱打交道而迅速崛起,在繁荣当地商业的同时,自己也富裕起来。这犹如沙漠中一颗颗晒干的种籽,只要一场小雨,马上就会萌芽而茁壮起来。甚至反过来,一个地方的商业就像一颗颗晒干的种籽,只要犹太人的春雨一到,马上就会繁茂起来。中世纪欧洲各国就是借犹太人来发展商业,尤其是法国,竟在200年中6次召来犹太人6次驱逐犹太人,犹太人简直成了他们发展本国商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利器。
用一个日本商人的话来说:“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做生意确实一套本领。生意人如果都去做犹太教的信徒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而都会成为犹太教的信徒。”这个日本就是自封为“银座的犹太人”的藤田,实际上他就是成功的生意人。
能够表明犹太人活动形式与钱的活动形式的同构的,还有犹太人的历史与钱的历史的统一:犹太人和钱都曾长时期仅作为交换媒介而存在;犹太人和钱都曾在长时期既受排斥,又遭掠夺;犹太人与人类世界的其余部分曾长时期维持一种纯粹以钱为形式的关系;犹太人在近代是随着钱的崛起而崛起的;当代犹太人最最兴旺发达不是在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是在货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
这一方面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幸存下来;只要有钱在流通的地方,就天然地需要犹太人这样的“媒介”,犹太人就可以取得不可替代的位置。这种时候的犹太人是不能灭绝的,因为不能少了他们;而一旦本民族自己也领悟了钱的本性,不需要犹太人时,他们自身也就成了“犹太人”,在钱的意义上当代美国人确实是最像犹太人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足以说明犹太人如何能够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与其如此吻合:犹太人的生存逻辑就是钱的逻辑、就是资本发展的逻辑,而这种钱的逻辑的起始点则在于犹太人对钱的“准神圣性”的认可之中。
这种对钱的 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资本主义合理性”水平。在这一点上,犹太人的民族起源与历史遭遇无疑起着决定的作用。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蹬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他们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在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唯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
犹太人的寄居地位,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买下了在一个国家中的生存权利。犹太人缴纳人头税和其他特别的税,名堂之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不多的共识之一。
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救济的最方便形式。
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显现。
所以,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以具有某种“准神圣性质”;钱本来就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钱越多,就意味着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所以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求!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到的财产少,这样的心愿代表着犹太人对后辈和平安宁的祈愿。
所有这一切表明,在其他民族对钱抱有一种莫名的憎恶甚至恐惧之时,犹太人在钱这一方面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经济学意义上向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的划时时代跨越: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尺度,一种不以其他尺度为基准相反可以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
这样,钱对于犹太人来说,具有了神圣的性质,而这一性质对于资本的发生、形成、积累和增值,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赚钱行为或日后的资本主义经营行为现在成了一种自在的行为。能否赚钱成为决定一切行为之正当性的终极尺度一切价值、观念、规范和活动皆必须通过钱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就像自然经济下它们由神的旨意而获得合法性一样。这样一种人类状况的确立,为商业化的大潮席卷一切领域开启了闸门,从而几乎使一切纷纷坠落到商品的大海。它们原先的神圣性,不管是宗教的、伦理的、美学的、情感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不复存在,或者至少都清一色地被抹上了一层金黄色、铜绿色或者水印痕迹。犹太人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是各民族中不多见的,而且长久以来一以贯之,至今极少改变;可在经商领域,犹太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更是各民族中不多见的,现代世界的许多原先非商品性领域,大都是被犹太人商人打破封闭而纳入商业世界的。这同犹太商人最早确立的“准神圣”地位大有关系。
另一方面,钱的地位的确立,使得钱的历史发展逻辑自然转变为人的思维逻辑,钱的自发发展的动因转化成人类制度性建设的动机。在钱的无声而无上的指令下,一切有利与2资本发生、形成、发展、增值的设施、机制和构件,自动地建立了起来。世界市场的开拓、经济秩序的确立、金属作用的实现、政治权利的驾驭以及种种观念规范,都有条不紊一个个出现,而对这现代资本主义大厦的建设,最忙碌、贡献最大的人群之一必须是犹太商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确有不同民民族的商人出现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关键地段,而犹太商人在确立钱的“准神圣”地位上先行了一步,因此成了向资本主义进军的排头兵,成丁名副其实的“资本家的原型”。钱的“准神圣”地位的确立,为犹太人追求物资利益的活动清除了在其他民族中常见的种种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使犹太人得以最为自由地施展自己的赚钱才干。犹太人对钱的同构、逻辑、机制的认识,向2我们展示了犹太人生存机制中的一种内在动力,赚钱成为犹太人的第一大事,这一内在动力使犹太人民族能够随着人类社会商业发展和资本合理性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和成长,并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步甚至超前。这正是他们成为真正的商人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商人”的内在原因。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
金钱莫问出处
在经商活动中,犹太人对生意对象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成见而坏了赚钱的生意,简直愚蠢至极。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虽然他们也有国籍之别,但是他们自视为同胞,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犹太人在经商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贸易之中无成见;要想赚钱,就得打破现有的成见,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一样。犹太人对交易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对方手中得到钱,就可以做。犹太人观念中,除了犹之外,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为了赚钱,不管哪国人,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交易对象的宗教信仰、肤色、社会性质面放弃一桩能赚钱的生意。
犹太人聪明地认识到: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众所周知,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也不应为自己计划赚钱的种类限制圈子。这也是犹太人的成功所在。
一方面,犹太商人在文化背景上就没有受到禁忌主义束缚。犹太教中总体上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犹太生活也从未分化成宗教与世俗的两大部分。犹太人在宗教节期间有苦修的功课,但功课完毕之后,便是丰盛的宴席,虽然无法同中国人相比(犹太人至今仍把“中国厨子”同美国工资、英国房子、日本妻子一起,列为理想生活的四大要目)。所以,那种形同苦行僧般的不抽雪茄的生活方式,不是犹太商人的典型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从犹太商人集中于金融行业和投资回收较快的行业来看,他们本来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钱生钱”而不是“人省钱”上面。靠辛辛苦苦攒小钱的人是不可能有犹太商人身上常见的那种冒险气质的。
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使犹太商人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业务方面,犹太商人精打细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成本能省一分就省一分,价格能高一点就高一点。但在生活上,类似于每吸2美元一支的雪茄10支,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像英国犹太银行家莫里茨.赫希男爵那样,在庄园里招待上流社会人物,在历时2周的时间里,其他的不说,光是狩猎游戏中宾客射死的猎物就达11万头,这毕竟是不多见的。但即使节俭到冬天不生火炉的上海犹太商人哈同,也舍得以70万两银元修造了上海滩最魇私人花园爱俪园,以取决自己的爱妻。
犹太商人的这种总体上的生活方式,令同为世界著名商人的日本商人叹为观止。犹太商人还管工作如何忙,对一日三餐从不马虎,总留出时间,还要吃得像样,而且进餐忌讳谈工作。
而日本商人的人生格言是:“早睡早起,快吃快拉,得得利三分。”两相对比,日本人大觉羞愧:“仅仅为得三文钱,就必须快吃快拉,这是何等贫穷的表现。”
对吃饭的态度只是对犹太人生活方式的一点表现。他们每周还要过那整整24小时不谈工作甚至不想工作的安息日!因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熟知“平常心即智慧心”的道理的民族;犹太教靠尊重信徒的生理心理要求而保持住了自己经商时的平衡心理。常言道 “利令智昏”,一个在利润(工作)问题上拿得起放得下的商人,其智力才不会衰竭。
早期好莱坞巨头之一,白手起家的刘易斯塞尔兹尼在告诫其子大卫(电影《飘》的制片人)时说:“过奢侈的生活!大手大脚的花钱!始终记住不要按你的收入过日子,这样能使你获得自信!”这已经成为好莱坞的经营原则。
对于一个商来说,还有什么比自信更为重要的呢?它能使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智,能使同伴增加信任,能使对手感到压力。一个气定神闲、心平气和的商人,才像真正成功的人。
而反观我们中国人,在赚钱时,总是特别注意钱的出处,当铺、收购垃圾、卖棺材之类的钱时,往往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肮脏的钱,规规矩矩地工作挣得的钱才是干净的钱。而在犹看来,钱是没多大区别的,既然都是钱,我就可以赚,我关心的是钱,而不是钱的性质。把钱加以区分,是一件无聊透顶的事,浪费时间以束缚思想。这是犹太商人的一大特点。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
借势操作的决窍
在犹太人的成功因素中,借势操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尽管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途径有千万条,借势借力就是一条快捷而又省劲的途径。
犹太人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借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的政治手腕,就说他处理白宫内的事务工作,就是一位典型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方案,他先不看,压它三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方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方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阵子,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的方案(方案),些时基辛格把它阅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呢?”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层的思考,把方案再拿回去研究。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犹太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这也反映出犹太人的一种成功的决窍。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聘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这样,使其公司信息灵通,操作技巧精通,竞争能力总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很大的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助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去出的大的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洛克菲勒的公司蒸蒸日上,但由于毕竟是白手起家,财力有限,在和一些对手竞争时处于劣势,这样他梦想垄断炼油和销售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在一边。
经过调查和慎重的分析,洛克非勒认为,“原料的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用铁路的时候就用,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复无常,使得铁路经常无生意可做,铁路的运费收入也就非常不稳定。这样,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下一个保证是运油量的合约,对铁路方面必是如荒漠甘泉般的及时,那时铁路公司在给我们运输时必定会大打折扣。这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们和铁路公司知道,这样的话,别的公司在这场运价抗争中必败无疑,那么垄断石油产业界指日可待”。之后,洛克菲勒在两面三刀大铁路霸主凡德毕尔特作为谈判对象,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洛克菲勒每天保证运输六十车皮的石油,但铁路上必须让20%的折扣。
这样不仅挫败了铁路的垄断权,而且大大减少了石油的成本,低廉的价格为洛克菲勒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大增加了竞争实力,使洛克菲勒又向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步。洛克菲勒在和同行业的竞争中身为弱者,他如果和对手下面竞争,不一定能够获胜,但他最终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价格挤垮了同行,实现了小鱼吃大鱼的愿望。
人类自从走上文明之路,便一直在寻求借势借力的办法,杠杆原理便是人类“借”力的一种发明,其后又发现了滑轮原理。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知道把大小不同的滑轮加以组合就可以用更小的力量举起更重的物体。今天,只要一个人坐在起重机的座垫上,就可以操动几十万斤的钢架、贷柜。人类依靠头脑的作用,使人的力量发挥出最大的限度。
在人类一切活动中,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有是运用了滑轮的原理,借助别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效果的。所有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长,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的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预先写下的这样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内基能够从一个铁道工人变成一个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出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力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效果。
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劲。巧于“借力”,精于“借势”,是成功的一大决窍。
犹太人身处异地他乡,受人歧视,受人排挤,他们无地无权无势,想出人头地在常人看来简直是妄想。然而事实上,犹太人却以其不凡的智慧和机智,加上其勤勉、忍耐的性格,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累积”阶段,并且最终成了富翁。犹太人亨洛维格就是利用这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巧妙利用别人的钱发家致富而最终成就伟业的。
与洛维格相比,世界船王奥纳西斯只能是大海中的小水滴。洛维格拥有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最多的没轮;另外,他还兼营旅游、房地产和自然资源开发等行业。
洛维格第一次做的生意只是一艘船的生意。
他把一艘别人搁置很久沉入海底的长约26英尺的柴油机动船很费劲地让别人打捞出来,然后用了4个月的时间将它维修好,并将船承包给别人,自己从中获利50美元。这使他很高兴,也很高兴父亲能借钱给他,他明白了借贷对于一贫如洗的人创业是多么重要。
可是,刚开始创业时期的他总是债务缠身,屡屡有破产的危机。他始终也没有跳出平常思维,达到一种有希望的新境界,就在洛维格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灵感爆发了。他找了几家纽约银行,希望他们能贷款给他买一般规格水准的旧货轮,他准备动手把它安装改造成赚钱更多的油轮,但是却被拒绝了,理由是他没有可资担保的东西。面对着一次次的失望,洛维格并不气馁,而是有了一个不合常规的想法,洛维格有一艘仅仅能航行的老没轮,他将这条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他去找银行经理,告诉他们自己有一条被子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可以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拨入银行来抵付贷款的本息。经过几番周折,纽约大通银行缍答应借贷给他。
尽管洛维格并无担保物,但是石油公司却有着很好的效益,其潜力很大,除非天灾人祸,否则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会按时入帐。此外,洛维格的计算还很周密,石油公司的租金刚好可以抵偿他银行贷款的本息。这种厅异而超常的思维尽管有些荒诞,但却使洛维格敲开财富的大门。
洛维格拿到了贷款就去买下货轮,然后动手将货轮加以改装,使这成为一条航运能力较强的油轮。他利用了新油轮,采取同样的方式,把油轮包租出去,然后以包租金抵押,再贷一笔款,然后又去买船。周而复始,像神话一样,他的船越来越多,而他每还清一笔贷款,一艘油轮就归在他的名下。随着贷款的还清,那包租船全部归他所有。
洛维格的成功,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找到了一种巧借别人之“势”来壮大自己的妙策。一方面,他将船租给石油公司,这样他就有了与这家石油公司开展业务往来的背景。有这样一家石油公司来衬托他,况且每日租金可直接抵付利息,银行当然乐意把钱贷给他了。另一方面,他用银行借来的钱再去买更好的货轮,然后再租给石油公司,然后又贷款。从这一点上来讲,他又成功巧妙地利用借来的钱壮大了自己的“势”,如此往复,借的钱越多,租出去的船越多,其“势”就越壮大,而“势”越壮大,就可以获取更多的钱。
总而言之,犹太人借势操作却是经商的一大决窍。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发挥最大效果是成功的捷径,善于拜访比自己有智慧的人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5
基金之神约瑟夫
1917年,约瑟夫17岁,他不再受雇于人,虽然倾其家产只有255美元,但是他要创办自己的基业了。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是在他这里似乎失灵了。不到一年,他炒股一帆风顺,赚了16。8万美元。“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由于买下了大量的因战争结束而暴跌的雷卜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转眼又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两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蒙头大睡,两面三刀天后,他想通了,股市行情变幻莫测,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自己虽然有股票知识,但其它知识还是非常缺乏的,于是,他有空就涉猎各种书籍,访问各路炒股高手。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想,现在总比初涉股市时的本钱多,一定要干下去。
犹太人就是犹太人,在金钱方面是很有天赋的,约瑟夫这个犹太人的子孙在股海中不久就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振乾坤了。1927年,他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利可图的,这些股票不被某些大亨们所看重,因为他们利润不高,但风险极小,他就把精力放在这些股票上。开始时资金不够,他就和别人合资经营,不到一年,他就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贺喜哈证券公司。到1928年,他就成为股票大经纪人,每年收益达28万美元。那年他才28岁。在当时的金融业中,一个刚出茅庐的小伙子就拥有这样一方领地,的确不多见。
1927年,随着美国经济的潮起潮落,纽约的股票交易变得像3岁小孩的脸,阴晴不定。春天,人们都似乎发高烧了,都跑去做股票生意。股票交易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来愈高。他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是经济危机的前兆,于是很快将自己手中的股票抛出。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股价大跌,仅此一项他就净赚了100万美元。同时,他又做了一系列快速迅捷的短线交易。当人们诚惶诚恐把股票像抛洒废纸一样抛出时,他又有选择地开始悄悄买进,这次买进的股票,在他手中握了两年,直到美国经济开始好转股份开始回升后,他才开始抛售。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许多人赔了,他却稳赚不赔,这都得益于他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超人的胆量。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6
不要对顾客带有个人成见
在我们考察犹太人的经商活动时还发现,他们对顾客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为成见而坏了可以赚钱的生意,简直是太过份了。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虽然依地区有美国系及苏俄系列之别,但是他们都自视为同胞。无论是住在华盛顿、莫斯科,或伦敦等地,犹太人之间都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住在美国的一位犹太人名叫合利。威尔斯顿的钻石商人,他联合全世界的犹太钻石商组成一个宠大的集团对其他国的人做生意。又如居住在瑞士的犹太人,最能利用中立国的特性,同时联络美国的犹太人和俄国的犹太人从事国际性的交易。要想赚钱,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这是犹太人经商得出的训示,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似的,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你手中得到钱,就可以做。在犹太人的脑海里,没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存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犹太人,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的犹太人,为了各自共同的目的,他们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对付外人。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西欧人还是非洲人,只要你和他这笔交易能给他带来利润率,他就可以和你交易,因此,如果有人对他们与苏联商人做生意而指责他们时,犹太人会疑惑不解地歪着头反问“和俄国人做生意有什么不好呢?”
犹太人观念中,除犹太人以外,不管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或鄣大利人等,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主张何种主义,信仰何种宗教,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共产主义或者是黑人而放弃一桩能赚钱的生意。
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同样,要想赚钱,也是要打破成见的。试想一想,如果因为对方的思想意识不同,自己在原来成见的作用下,主动放弃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术可惜了,太不值得了!我们知道,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为自己圈划赚钱种种限制圈子。犹太人聪明地意识到这点,他们认识得早,所以他们很团结,结合在一起共同赚外国人的钱,这就是他们成功的所在!
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如果他们没有上述此种意识,切因为国籍、思想意识形态的制约,而拒绝相互间的联系,他们的力量薄弱,在世界各地又受歧视,那么,他们如何面对复杂的世界呢?他们还能在商业上取得这么高的荣誉吗?他们能成为当今的金融之王吗?当能不能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7
出租业也是不错的生意
从罗马时************始一直延续至今的犹太人出租业
出租业(Lease)是指出租公司直接购入使用者(个人和企业)所需要的机械和设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之租借给使用者并定期向使用者征收租错费用的一种生意方式。出租业具有时间短、风险小等优点。使用出租物令投资者不需要拥有巨额本金,资金得以灵活周转,同时也使得财务结算变得简单易行,节税效果尤为明显。
对于提供出租物的企业来说,出租业可以使其迅速、安全地销售产品和收回贷款,并可以减少其客户资金上的负担,具有极佳的促销效果。
出租业原本在美国就非常发达,主要租借汽车等不动产的特殊形式存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生意方式传入欧洲各国,并得到了高速发展。如今其重要性已不可代替,不关是汽车和机械设备,各种医疗设备。运输机器,计算机、办公设备、不动产、教育和研究用设备等都可以通过租借方式获得。另外,金融机关也涉及出租业,这更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变化。
Lease(长期租借,出租)和rental(短期租凭,出租业)互这近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租赁时间的长短和租金的高低上。Rental(短期租凭)的出租时间短,出租时间不确定。Lease(长期租借)的出租对象较为固定(主要是企业租借,时间较长,一般在3-5年之间。短期租赁合同的期限一般定在一年之内,有的甚至可能是几周或几天。单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租物品并收取租赁费用这一点上来看,直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美国出租业的急速发展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战后经济的急带发展设备投资需求增大,但苦于资金不足,不可大批量的购入设备。设备出租业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首先,他们严格区分了Lease(长期租借)rental(短期租凭),所谓的长期租借,他们认为是一种为了获得收益而订立的长期租赁合同。出借人不单纯是把物件租赁给对方。也享有从租户处分得一定利益的权利。
某人由熟人处租了一块地,约定年付10斜。(一斜约为375升麦)作为地租。而且即使小麦收成不好也必须付10斜。这只是单纯的租赁借货合同。
即使是小麦收成好的时候,借货者也必须从其租来的这块地的收成支付那10斜地租。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说好了地租是10斜,从市场上买来低品质的小麦作为地租有何不可?反正都是10斜!这样做并没有违反合同啊!
另一方面,从这块地中收获的小麦要是品质好的话,就可卖个好价钱。借货者就可从中得利。但是,犹太人反对这种狡猾的做法。无论何时,都应该以租来的这块土地中收获的小麦来付地租。这是原则。
对于出借土地的出租者来说,他们不仅单纯地收了作为地租的100小麦,还有分得租户盈利的权利.《塔木德》想要保证的正是这一点。
《塔木德》想要实现的出租,是一种出租者参与出租物件所创造的利益的分配,投资色彩很浓的出租形式。
租船只的合同包括单纯长期租借船合同和连同船员一起租借一段时间的定期租船合同两类。在只是单纯租船的情况下,在船舶的折旧成本上加上利息和手续费就是租金。另外,有很多时候是从船建成开始就一直租给别人使用直至成为废船。
租用船只,目的是为了企业的运营事业的创收,并且是长时间租借长时间受益。Lease和charter虽然词语运用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只租借船的行为明显是lease(长期租借)行为。
今天一提到租船(charter包租),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船和乘务员一起租用的定期租船这种形式。这种形式与其称为定期租借不同称为短期租借。因为对于借货人来说连乘务员都借用无疑是很方便的。所以,一提到租船charter包租,马上就会使人联想到“提供包括船员在内的服务”。
Rental(短期租借)不一定全是为了发展事业。为了求得安身之所的住房租赁,游玩和接待用的设备的出租等也包括含在内。最近出现了个人租借小汽车的情况,这是伴随着出租业的发展出现的业务范围的扩大,但这已经不是《塔木德》中所提到的最初意义的出租了。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8
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
犹太银行家莱曼兄弟,产业传到第二代莱曼手里时,商行的势力已经扩大到运输业—汽车和橡胶、轮胎业。这期间,莱曼家族同其他几家犹太富豪结成了姻亲关系,例如刘其森就是其中的一个家族,他把制铜业带进了莱曼家族的范围,同萨克斯公司联合之后,莱曼兄弟公司成了华尔街的大人物。萨克斯公司是做商业票据生意的主要银行,他们与萨克斯公司的关系在20年代后期结束了。但莱曼公司继续为百货公司、好莱坞、酒厂、空和通讯公司提供资金。当20世纪美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时期时莱曼公司把全部资金投向了联合大企业。当时,莱曼公司大出风头,成为企业兼并和盘购狂潮的领头人。
用一位兼并经纪人卡思的话说:“莱曼公司是银行业的大师。如果有一位新人打算结婚,他们没打算请两位牧师。”卡恩强调说,兼并和盘购企业仅仅是莱曼公司按顾客要求而提供的一揽子服务的一部份,这家银行还代理大大小小的谈判。用卡恩的戏言说:“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
后来由于经济衰退、银行内部纠纷等问题,在70年代末期,莱曼公司进入衰退时期,被列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警告名单。为了挽救莱曼公司,股东们更换了董事长。两年之后,莱曼公司到复兴,资本利润率一直保持在80%这一不同寻常的水平。
为了有利于竟争,莱曼公司于1980年与另一家犹太银行库恩。洛布公司合作。库恩。洛布公司是同莱曼公司同时发展起来的,他们最初在辛辛那提卖干货,以后带着50万美元到纽约开银行,全盘时取得了最大的投资银行中排名第四。合并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把莱曼公司在国内的势力的库恩。洛布公司在国外的特长集于一身。“使华尔街最好的两家厨师合并为一体了。”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9
要赚女人的钱
犹太人将“女人”作为第一商品,于是女人一下子值钱了。犹太人靠“女人”发财,美国《花花公主》杂志社的社长海福拉就是其中之一。
海福拉在未成名之前,曾做过某报社的记者,但他老觉得小记者这个身份和自己的才能不相称,对分配给自己的那一点点薪水也很不满足,因此,他来到总编室,提出新的要求:
“请总编给我增加40美元的薪水。”
“哼!像你这样的水平,值那么多钱吗?”
总编对这个自命不凡的小记者不屑一顾,不由自主地狠狠教训了他一番。
海拉福受辱后大发其火,最后毅然决定辞职。 不想这一辞职正可以使海福拉大展其才,他利用以前当记者一些采访和写稿的经验,同盟时发现将“女人”作为商品实在是个肥缺时,便集资创办《花花公子》杂志,在每期中插入数页性感女郎的裸体照片,很受当时美国人的欢迎,一时洛阳纸贵。海福拉于是一夜成名,一下子成了名闻遐迩的大老板。海福拉靠“女人“发迹后。不久便在芝加哥开设了”花花公主俱乐部“,甄选貌美而性感的女郎,化装成兔宝宝模样招来顾客,自然美元滚滚而来。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0
创办《纽约时报》的启示
《纽约时报》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他是世界各国政府必定的报刊之一,有很多专栏常被同行购买进行转载,它也是世界十大名报之一,被称为报中名报。
《纽约时报》创始人是犹太人亨利。雷蒙。雷蒙从小家境贫寒,但自幼酷爱读书,凭着对知识的渴求,他顽强地坚持自学,终于学有所成,不仅常识非富,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16岁时,雷蒙当了小学教员,开始自谋生计。雄心勃勃的雷蒙并不满足默默无闻的教学生涯,4年之后,20岁的雷蒙便辞去教师之职,只身前往纽约,寻找纽约。
雷蒙平日爱写文章,这也是他的特长,到纽约徨,他决定笔耕。雷蒙首先向加里尼经营的《纽约人报》求职,结果被加里尼雇用。但《纽约人报》经营不佳,不出一年便关门大吉了,后来,加里尼又创办了《论坛报》,雷蒙胧的职位被保留而受到重用,他集编辑、主笔、记者为一身,薪水由每周8元增加到20元。
一天,雷蒙奉加里尼之命去波士顿访问一名政治家,随身带了一名排字工人前往。采访完毕,他们赶乘夜班轮船回纽约,在途中雷蒙就完成了采访稿,并由排字工及时排版。开未亮,船就抵达纽约港,这篇文章刚好赶上上版。于是〈论坛报〉当天早上独家刊出了对政治家的专访。比其他报纸得前了整整一天,雷蒙因此出了名。
雷蒙并不安心于在人之下的工作,几个月后,他辞去了〈论坛报〉的工作,受聘〈问讯报〉。数年之后他又辞职,决定真正自已创办一家报纸。他首先找到银行家乔治,乔治对办报非常有兴趣,他深知一张报的魔力,同时他也很信任雷蒙胧的能力,便提出一个集资10万元的办报计划,请雷蒙详细列出新报纸内容以便向社会公开招股。后来乔治又拉了银行界一个朋友加盟,不久便成立了“雷蒙乔治有限公司”,乔治任董事长、经理,妆〈纽约每日时报〉(后改名为〈纽约时报〉)发行人,雷蒙任总编,并发行了股票,每股1000元,实际筹资7万元。
报纸刚创办时,报社在纽约一幢未建成的楼房里,由于该建筑商中途破产,楼房党未安装窗门。因资金缺乏,报社只能暂时将就于这一座无任何安全保障的屋中。当时电灯未发明,办公室煤气也没办妥,晚上只能用烛光照明,室内光线昏暗,写稿、打字非常不便。《纽约时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其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纽约时报》刚开始仅是一只貌不惊人的“丑小鸭”。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1
马克思炒股的启示
把握时机,大赚特赚,是商场致富的一大秘诀。
革命导师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为无产阶级铸造了革命理论武器。同时,马克思也像普通人一样赚钱养家糊口。
他为办《新莱茵报》付出了他的全部700塔(德国货币的单位),把妻子的最后几件陪嫁银器也送进了当铺。当时,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营“欧门—恩格斯纺织公司”,经常接济马克思,但入不敷出,马克思的生活仍然十分拮据。
1860年5月9日,马克思的老朋友威廉沃尔弗去世,留下遗嘱,将他一生辛勤积攒下的钱的大部分(约1000英镑)送给马克思。马克思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十分感激,他的《资本论》一卷就是献给威廉沃尔弗的。
那么,马克思对沃尔弗的这笔钱是怎么使用的呢?各种马克思的传记都没有提及,最后我们在马克思的书信中找到了答案。
1860年,正是英国股票投资的高潮时期,凭丰富的经济学知识,马克思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马克思立即给恩格斯写信,催他快些办妥沃尔弗的遗产移交手续,他说:“假如我在最近10天内有我的话,我就可以在这里交易很多钱,现在伦敦又到了可以凭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P409)
恩格斯十分理解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了遗产手续,并把钱汇给了马克思。
商场如战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看准了机会,就请下赌注。这就是马克思炒股给我们的启示。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2
基金之神约瑟夫
1917年,约瑟夫17岁,他不再受雇于人,虽然倾其家产只有255美元,但是他要创办自己的基业了。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是在他这里似乎失灵了。不到一年,他炒股一帆风顺,赚了16。8万美元。“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由于买下了大量的因战争结束而暴跌的雷卜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转眼又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两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蒙头大睡,两面三刀天后,他想通了,股市行情变幻莫测,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自己虽然有股票知识,但其它知识还是非常缺乏的,于是,他有空就涉猎各种书籍,访问各路炒股高手。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想,现在总比初涉股市时的本钱多,一定要干下去。
犹太人就是犹太人,在金钱方面是很有天赋的,约瑟夫这个犹太人的子孙在股海中不久就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振乾坤了。1927年,他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利可图的,这些股票不被某些大亨们所看重,因为他们利润不高,但风险极小,他就把精力放在这些股票上。开始时资金不够,他就和别人合资经营,不到一年,他就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贺喜哈证券公司。到1928年,他就成为股票大经纪人,每年收益达28万美元。那年他才28岁。在当时的金融业中,一个刚出茅庐的小伙子就拥有这样一方领地,的确不多见。
1927年,随着美国经济的潮起潮落,纽约的股票交易变得像3岁小孩的脸,阴晴不定。春天,人们都似乎发高烧了,都跑去做股票生意。股票交易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来愈高。他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是经济危机的前兆,于是很快将自己手中的股票抛出。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股价大跌,仅此一项他就净赚了100万美元。同时,他又做了一系列快速迅捷的短线交易。当人们诚惶诚恐把股票像抛洒废纸一样抛出时,他又有选择地开始悄悄买进,这次买进的股票,在他手中握了两年,直到美国经济开始好转股份开始回升后,他才开始抛售。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许多人赔了,他却稳赚不赔,这都得益于他准确的判断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3
韦尔敏锐判断时机
韦尔是一个目光敏锐,判断力极准的经济强人,他能抓住许多有利时机,大胆地去干,从而发展自己的事业,跻身于高手如林的金融界。
在70年代,股票行情一直不稳定,股票价格也飘忽不定,较小的经纪所往往朝不保夕,纷纷倒闭。但韦尔的经纪所不但没有遭到损失,反而扩大了规模。它不仅乘机天并了大批较小的商号,而且接管了一部分经济不景气的大商号。例如,韦尔当年接管洛布罗兹公司,就是一件令人钦佩不已的事情。洛布罗兹公司也是一家投资商号,在华尔街它的经济实力与韦尔经营的希尔森公司不相上下,然而它的机构不够灵活,管理方法有些落后,韦尔看到这点后,就提出与洛布罗兹合并。在合并谈判过程中,韦尔先躲在幕后操作,然后在关键时刻亲处出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最后取得了成功。
韦尔就是这样在70年代既摆脱了困境,又赚了大钱,还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从而在华尔街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韦尔并不是轻易地搞吞并的,对于吞并与否,韦尔是有选择的,他对这类总是极其慎重。他常说:“涉及到合并的谈判,人人都会紧张,因为处处都有陷防。”因此,一次一家国际性的公司请求美国捷运公司购买它,韦尔考虑再三,认为这家公司虽然值得买下,但它对股本要价会很高,这将影响到他的利益,所以韦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1981年6月,韦尔做了一件令人费解、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大事情,他居然把辛辛苦苦花费了20年时间创建的希尔森公司出售给拥有80亿美元销售额的美国捷运公司。虽然美国捷运公司是一家经营赊帐卡、旅游支票和银行等业务的大公司,但韦尔的希尔森公司虽说规模其小,然而却是很发展前景的,而且韦尔初入美国捷运公司,并不被子重用。因此,许多人认为韦尔吃亏不少,然而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不得不对韦尔的决策吧叹服。现在韦尔在捷运公司的职位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他的股分总额有2700万美元,个人年收入高达5000万美元。
当然,韦尔为发展捷运公司也是兢兢业业的,在他的一手策划下,捷运公司用5。5亿美元买进了南美贸易发展银行所属的外国银行机构,这家银行机构经营外汇、通货市场、珠宝贸易、银行业务等。因此这桩大生意的成交,不仅是韦尔津津乐道的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而且使韦尔在捷运公司身价百倍,成为华尔街的热门人物。
由于公司的董事长常要外出应酬,所以美国捷运公司的实权掌握在韦尔手中。在韦尔的领导下,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使捷运公司的利润不断增加。韦尔管理公司有方,突出的一点是善于协调上下级关系。他常说:“领导的责任在于给下级鼓劲。当然,办法很多,但是我善于和下属融洽相处,不是倾听他们的呼声。同样的道理,下级有责任发表意见,不让问题俞积俞多,最终不可收拾。当领导者的要当机立断,不能含含糊糊,使下级无所适从,或许有些人钻了空子。”
韦尔的成功之处有许多处,例如好胜主强烈,非常自信等,然而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能够抓住机会,敢想敢做,创业之初,对于合并与否,他果断地拍板,后来,他吃小亏获大利,与捷运公司合并,现已成为该公司第二号人物。韦尔的未来正如旭日东升。在华尔街上空闪现辉煌!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4
与敌人做生意发大财
哈默在苏联冒险做生意的时候,一船粮食换加一船皮毛或上好的鱼子酱,大发其财,并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哈默觉得生意这么简单,为什么不回美国走一趟呢,跟生产机器及其他产品的实业家联系,与苏联进行更多的贸易。于是,在美国外交承认苏联以前约12年,在尼克松总统与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举行首次会谈前约50年,哈默将苏联的一个坚决敌人亨利福特拉到自己一边,和苏联做起了汽车和拖拉机生意。
福特汽车早已闻名,其创始人福特也是个有名的倔老头。哈默返回美国后,经人介绍与福特见面。当他走进福特的办公室时,这位汽车商开门见山地对他说,他承认在苏联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可以赚钱,但他绝对不运一只螺丝钉给“敌人”,除非苏联换了政府。福特的态度,让人望而生畏,但哈默却毫不气馁地说:“您要是等苏联换了政府,那岂不是要很长一段时间,内丢掉一大笔生意?”紧接着,哈默将自己在苏联的见闻以及列宁如何对自己开绿灯如实地讲给福特听。使哈默感到惊奇的是,福特对他的话发生了兴趣,并留他共进午餐。
午餐后,福特陪哈默去参观自己的机械化农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福特最终同意了哈默人微言轻其产品在苏联的独家代理人。福特一开头,哈默很快又成了美国橡胶公司、美国机床厂、美国机械公司等许多家公司在苏联的独家代理。
之后,通过哈默的穿针引线和斡旋,福特和苏联政府又达成了联合兴办汽车、拖拉机生产工厂的合作协议,福特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哈默自然也就发了一大笔财。
一天,他到一片文具店买一支铅笔,售货员拿给他一去德国造铅笔,这类铅笔在美国只卖三分钱,这是的价格是26美分。
“对不起,我要买支擦不掉笔迹的化学铅笔。”哈默说。
售货员不高兴,但很快就改变了态度,“看你是个外国人,我就卖给你一支,”他说,“可我们现存的存货不多,因此我们一般只卖给老主顾,但他们还得搭买纸和练习薄。”
哈默花了1美元,没想到这去铅笔竟成了一个发射台,把他引入了一个新赚钱行业。因为,哈默灵机一动考虑到当时苏联政府要求苏联人民学文化是首要任务,那么势必导致铅笔的大量需求。等办完生产铅笔许可证后,哈默就急匆匆赶赴纽伦堡和伯明翰,去搜罗一批制造铅笔的专业人员。经过几番周折,哈默终于以高薪挖了法虏伯了的墙脚。
令人惊奇的是,铅笔和钢笔比合同上规定的期限提前几个月就开工了。不久,该厂就以高工资而闻名苏联,求职信像雪片般飞来,甚至加里宁也写信为他推荐工人。当然,工厂的利润自然像膨胀的雪球,铅笔的年产量1亿支,钢笔的年产量9500万支,而且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这使哈默又发了一笔横财。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5
灵活刮用政策发财
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25年是1931年从俄国回来后开始的。在这25年里,他得心应手,在他发生兴趣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取得了成功。形象一点的说,他就像一个魔术师,从一个大礼帽里跳出的一只兔子。
当哈默的眼睛盯在销售艺术品上的时候,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他听到一个清晰的讯号,罗斯福入主白宫以后,“新政”得势,美国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将迅猛增加,那时就需要空前数量的酒桶。
博士非常清楚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制酒桶用的桶板,除了俄国不定期能到哪里去呢?他在俄国住了多年,清楚地知道苏联人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于是,他订购了几船的桶板,并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生产工厂。等产品出厂时,禁酒令恰好废除,酒桶供不应求。
有一段时间,博士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而没有涉足这个行业。不久,他的一位朋友伯尔向他提供了一点证券市场的内部信息。二战已爆发,由于谷物紧张,酿酒厂不准备使用谷物酿酒,威士忌酒将会成为紧俏货。金伯乐怂恿说:“赶紧买进一点美国酿酒厂的股票。这笔买卖没有丝毫风险,谁要是买他们一份股票,他们准备给谁一桶烈性威士忌作为股息。”于是,哈默以每股1元的价格买了100万股。
对于哈默来讲,这可算是最不寻常的一笔投资,原因还不光是他几乎是个滴酒不沾的禁酒主义者。他从来不玩股票,因此1929年证券市场崩溃时,他是很少几个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的富翁之一。某种讲究实际的直觉促使他不卷入那十年间狂热的投机买卖,因此证券市场的崩溃只不过是他茶余饭后在报上看到的一段新闻而已。如不是金伯尔而是另外一个人怂恿他去购买美国酿酒公司的股票,他可能会之以鼻。可现在,哈默买下了一笔股票,随即他带着新娘去作了两个月的新婚蜜月旅行,早把这件事丢之脑后。等他返回纽约后,突然惊喜地发现,股票的价格已跳到每股150元。正当他准备出售股票时,金伯尔又来劝阻了。“别卖”金伯尔说,“你从送你的威士忌酒里可以赚更多的钱,而股票仍是你的。”
之后,哈默将股息所得的5500桶烈性威士忌装瓶并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售。金伯尔在纽约的报纸上刊登了整幅广告,于是买酒的队伍摩肩接踵。
哈默的5500桶酒很快就卖了2500桶,剩下的部分本来很快就可以售完,博士也高兴地准备售完就洗手不干了,但幸运之神又闯进了他的生活。有一天,有一位叫艾森伯格的化学工程师来访,哈默接见了他,愿意听听他的来意,但希望他不要呆太长的时间。但谈话一开始,博士就被对方吸引了。客人说,若纯威士忌掺上80%的廉价土豆酒精,数量就可增加5倍,而那时,大部分酒客会辩不出来真伪。博士的脑子转的飞快:如果情况属实,他剩下的3000桶酒就能变成15000桶,比他最初买的时候还多出9500桶,而且股票仍然是他的,划得来!
工程师来就是为了说服哈默,自然带来了样品,博士一尝,对方所言极是。于是,他就按照工程师的建议,迅速以廉价买下了一个政府急于脱手的亏损洒厂,而那时当地的土豆成灾、腐烂得臭气冲天。没过多久,这种混合洒就出厂了,又一次销路大增。
就在这时,美国政府又允许谷物酿酒了,这
时博士的混合酒就成了灾难,而当时买好的成堆的土豆正在腐烂,于是许多人主张关门大吉,包括金伯尔。博士料定“谷物开发期”不会太长,仍然照常生产土豆酒精,于是仓库里的土豆急剧减少,酒桶却越堆越高。
果然不出所料,“谷物开放期”只持续了一个月。土豆酒精再一次成了畅销货,而哈默贷源充足。接着,他又用4桶混全酒与美国酿酒厂换取1桶四年老窖纯威士忌。当然,他也担心下一次“谷物开放期”会出现,于是,他一共买下了9家酿酒厂,足可以应付华盛顿一会儿开放一会儿不开放的谷物酿酒政策了。这样,需要混合时,他就出售混合酒需要出售纯威士忌酒时,他就出售纯威士忌酒。为了占领市场,他双以每瓶4。45元的价格出售纯威士忌,而当时纯威士忌的价格是每瓶7元,混合酒的价格是每瓶4。95元,这一招大见成效。没过多久,他扔“美国联合酿酒公司”就成了全美第二大威士忌酒生产厂家了,这也为哈默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6
哈同成功的故事
现在敬一支香烟一样。租界里自然更是乌烟瘴气。当时的上海已是鸦片贩子的集中地和鸦片转口的主要地方,经营鸦片的大本营是沙逊洋行,其中的新沙逊洋行贩毒的规模最大。它每年用英国的轮船,以全副武装的匪徒做保护,公开从印度将满载鸦片的大轮船开进黄浦江。沙逊洋行每年从印度输入的鸦片,其数字甚为惊人。据载,就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银行业务下降的年份,还输入了28万多斤、价值关银180多万两银子的鸦片。哈同在沙逊洋行了混了27年之久,大约在1808年左右,他已升任新沙逊洋行的大班。于是,他便利用职权,“公么兼顾”,一面继续为洋行大做鸦片生意,一面利用他从地产上获得的大量资金,处建仓库,大量囤积烟土,待价面沽。他干起鸦片走私的勾当,可谓奸滑狡黠,不仅在乎时,就是在清政府严令“禁烟”之时,也大发横财。例如,一次清政府特下令禁止鸦片走私,上海道台了煞也有其事地下告示,下令查封城乡内外各大小烟馆,同时又致租界领事照会,要求“工部局、公董局协同查禁闭歇租界内的烟馆”。这一禁烟令颁后,一些烟馆、烟土商行都有些惴惴然,不敢再大量进货,有的因恐存货被禁,都纷纷低价抛出,一时间烟土价急剧下跌。然而,哈同这个“中国通”却与其他烟土商做法不同。他断定,清政府的“禁烟”仍是“寓征于禁”的老一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7
犹太广告商萨奇兄弟
广告商萨奇兄弟有句口头禅:越大越好。萨厅广告公司虽然白手起家,但公司一开始就放眼国际市场,人们是顺着萨奇公司的大肆兼并同行的轨迹可以看出萨奇公司“大鱼吃小鱼”的谋略。
1960年,萨奇兄弟在兼并同行对手方面初战告捷。1970年,他们更是一鸣惊人,居然买下康普顿广告股份公司英国分公司的绝大部份股份,这家公司在伦敦注册,论规模是萨奇公司的两倍,小鱼吃掉了大鱼。于是萨奇兄弟公司得以在伦敦股市得以登记注册,进入股票市场,通过控制股权的形式掌握了较多的子公司,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弟弟莫里斯又以此为起点,着手让伦敦金融界相信,做广告生意并不是哄人上当受骗的买卖。萨奇兄弟为改善广告业本身的形象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英国公民对广告业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广告会造成物价上涨,并会诱使人们对他们买不起也不需要的东西产生奢望。因此,70年代的工党政府曾威胁要对广告业征税。在广告业工作的人们往往被视为不正经之人。金融界的一帮人士则认为这行当在经济上没有多大效益。
这些死脑袋瓜子是萨奇兄弟开展教育运动的主要目标。那时,投资者们还相信那一套关于广告公司的财产每晚都会下跌并且只出不进的老话,因而不想买广告公司的股票,于是,莫里斯。萨奇决心让投资者们明白,广告公司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稳定的机构,而决非是一帮靠不住的、不懂经商的自私自利之徒或几个雄心勃勃的青年所建立起来的怪物。有鉴于此,兄弟两人退居幕后进行操纵,他们公开场合不以公司领导的身份而是以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出头露面。萨奇公司从前的合伙人李嘉士说:“莫里斯单枪匹马闯出一条新路,使那些寻找投资机会的人们从此对广告业刮目相看。“
继兼并康普顿的英国分公司后,萨奇兄弟又毫不留情地一口气吃掉了英国好几家广告公司。1980年,公司购买加洛特技股公司,此举使公司在伦敦站稳了脚跟,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业集团。
驱使萨奇兄弟建立大型公司的动因并不仅仅来自于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求,虽然在兄弟俩的一些观点、言论中也可以找到某些金钱和权力的影子,但是,他们之所以想建立一个世界的广告分公司还有其商业上的理由。他们相信,未来是属于一小批像他们那样的大人物的。他们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市场拓展得非常缓慢。与此同时,现代化使从们要同样的东西和以同样的方式生话,这个世界在文化上变得越来越相似。一个多国公司可以由于这种相似性而在世界范围内,或者至少在若干大的市场上,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同样的产品,从而在那规模稍次的一点的竟争对手无法取胜的经济范围内获取面功。无疑,这种论点对公认的市场正统观念是一个大胆挑战。后者主张公司应研究每个市场的具体需求并相应地改变他们的产品经营方针。
萨奇公司之所以迅速发迹,就是由于兄弟俩敢于打破地区差别,不畏强手,同心协作的结果。
1982年,在广告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并中,萨奇公司出资5500万美元将纽约康普顿公司(当时该公司是世界第十大广告公司)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取得了该公司要许多国家的经营权。萨奇公司此举不仅首次打入美国广告界,而且为在全球扩张业务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家已有75处历史,资历金雄厚,但发展迟缓的康普顿广告公司,萨奇公司从伦敦派了一个新的总经理,期望恢复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在两年内,这家公司的利润率从7%提高到10%。为了稳固在美国扎下基础,萨奇公司又于次年又以1750万美元买下了两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获得了一大批善于创新的广告专业人才及设备。同年12月,萨奇公司出售了3100万美元新发行的美国储蓄股票。1986年,萨奇公司的股票上涨了18倍。
之后,萨奇公司又花了几个亿的投资兼并了几家各行业和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管理咨询调研人才、公关人才以及销售人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8
巧用法律漏洞
[size=+0]
1870年6月,洛克菲勒创建了俄亥俄州标准石油公司(即美伊石油公司),资本100万美元。世界经济史上最强大的托拉斯悄悄地诞生了。
当时,公司所在地共有26家炼油厂,为了买下这些与自己竞争的对手,洛克菲勒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使这些炼油厂濒于破产,为此他秘密地和运输大王凡德比尔特进行了一笔肮脏的交易,凡德比尔特给他20%的运费优惠,相反地却提高别的厂家的运费,这一下子使许多炼油厂难以维持。这时,洛克菲勒便逐个拜访这些企业主,声称愿买下他们的工厂以拯救他们,他将用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来支付,而股票会升值,从而保证他们将来各个腰缠万贯。这些炼油主们别无选择。这样,标准石油公司的生产能力,从1872年的只占美国的4%,猛增到1877年占世界市场的95%以上。
在垄断了石油市场后,洛克菲勒又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价格,使用权新价格达到原来的3倍以上,欧洲买主对此群起抵抗。但当这些买主用光存油后,即发现他们已无油可用,也无油可买,就这样,这些买主乖乖地接受了新的价格,使闰伊石油公司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托拉斯企业,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成为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想独占美国石油高层,泰特华德油管公司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钉。尤其是泰特华德油管公司从石油产地铺了一条输油管直达安大略湖湖滨的威汤油库,这给洛克菲勒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不摘掉这条没管,他寝食不安。
洛克菲勒想铺一条与之平行的没管,可是油管必须通过巴容县的县境,而巴容县是泰德华特公司早就促使议会通过一个议案,声称除了已经铺设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该县县境。
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洛克菲勒苦思了好久,才得一妙计。
在一个没有的月亮夜晚,在巴容县的东北角突然来了一群大汉,他们手中拿铁洋镐,只顾挖土掘沟,很快掘出一条小沟,接着又把油管埋入沟内,并迅速填平。天还没亮,他们已经全部完工。
第二天,人们发现美伊石油公司已经在巴容县安置了一条没管,县当局准备控告洛克菲勒。这一事件也惊动了报界,记者们纷纷采访。洛克菲勒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说:“县议会的议案规定,除了已经铺设好的油管外,不准其它油管过境。希望大家到现场参观一下,以判定美伊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铺好。”
县议会自知议案不严密,被钻了空子,无可奈何,官司不了了之。
美国反托拉斯法通过后,许多大企业被解散。洛克菲勒财团的美伊石油公司虽然也被起诉,但是由于公司的努力,案子未能成立。
美伊石油公司是全美数一数二的大企业,自然也引起了众人的注目。事隔20年后,迫于舆论的压力,国会又叫嚷对美伊石油公司进行起诉。这一次洛克菲勒也认为在劫难逃了,整天闷闷不乐,无精打采。
这时,公司的法律顾问中的一位青年律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建议把各州的美伊石油公司宣布为独立的公司。如纽约美伊石油公司、新泽西美伊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伊石油公司、印第安纳美伊石油公司等等这些公司都各自有一名独立的老板,但实际上还是由洛克菲勒操纵。
那位青年律师为了这事,连续工作一周日夜工作,替公司设立帐目,供参议院审查。最后,参议院表示满意,不再提起诉之事。
亚吉波多,这个洛克菲勒潜伏在泰特华德公司的卧底间谍,正在从事可怕的颠覆工作。除了帕塔森以外,他又召集了宾森所想到的那几位股东,进行全面性颠覆。
帕特森拥有泰特华德公司的股票,他首先以公司内部混乱为由,想抽回自己所存股分,结果官司打到了法院。不久,另外四位股东也露出了真面目,公然摆出反叛之势。
帕特森和其他4名内乱分子,为了夺取公司,不但造了许多空白股东委任状,还雇佣了全副武装的黑人,及带着鸭嘴镐等工具的挖井工人,对总会场严加戒备,这样他们的吞并计划顺利完成了。
洛克菲勒的行动很迅速,也很周密,整个吞并计划早已安排妥当。第一步,他秘密投资500万,成立了名为“美国运输”的油管公司,一旦吞并泰特华德成功,将为美国运输公司再增加3000万投资。
同时,在原产地到克利夫兰,他铺设了品径约为11.5厘米的油管,在原产地到水牛城之间,他铺设了品径为15厘米的油管,另外,在原产地和匹兹堡之间,也铺设了口径为10厘米的没管。
完成了连续原油产地和纽约的油管铺设工程,美伊石油的发言人即发表讲话:
“根据本公司和泰特华德公司的协定,本公司和对方的没管使用率为88.5:11.5。”
铺设油管的技术问题,后起的洛克菲勒当然吸取了泰特华德很多经验。这种优势又把洛克菲勒的垄断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先是冷静观察赫普特的没管计划,然后坐享其成,把财富据为已有,这难道是洛克菲勒早已定好的锦囊妙计吗?
显而易见,在输油管的使用上,标准石油公司占有绝对的优势,泰特华德公司完全被洛克菲勒吞并了。洛克菲勒的垄断梦又因为这一次的胜利向前推了一大步。
与原产地业者之间的油管大战宣告胜利后,标准石油公司继续步向前发展。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19
用政治手腕封杀对手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洛克菲勒平生最得意的战术便是深刻地渗透了这句话:运用政治手腕封杀新的竞争对手。
1890年,正当洛克菲勒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碰到了最强的对手:荷兰的达提尔河古。达提尔河古胆大细心,36岁便担任了苏门答腊岛棉兰分公司的总经理,他踌躇满志,一心想把洛克菲勒的美伊石油赶出亚洲市场。他的油田在苏门答腊,然而命运给了他一个严峻的考验:洪水浸入了苏门答腊油田,他的轮船进港后运不到油,无法完成亚洲订单的任务!几经周折,他以更低价买到了巴库石油,于是他因祸得福,并且同时赢得了亚洲各地买主的信任。
达提尔河古正在崛起!
洛克菲勒怎能等闲视之!
他立即施展出得意战术,挥舞着政治大刀上台来了:他派人通过伦敦批发代理商鼓动财政界,向英国议会和新闻界施压。与此同时他向达提尔河古发出警告:
“满载石油的运油船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有失火、爆炸之危!”
当达提尔河古继续反击,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结成欧洲石油联盟德银行财团之际,洛克菲勒又生绝招,他指示手下人采取战略大攻击,如洪水猛兽般无情地“用超低价销售将欧洲财团击溃”。
1910年,洪水般的美伊石油果然摧毁了欧洲财团,石油的价格在欧洲市场陡然下跌。西德银行周旋其中,方才强制性达成协议,欧洲市场的销售量为:美伊石油占75%,欧洲石油联盟占20%,其它占5%。
洛克菲勒大获全胜!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0
白手起家的迈耶
[size=+0]
纵观所有白手起家的大亨,经历中的前半段无不是一点一滴地持续累加式的努力,而其后半段则以倍数相乘地回报着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经历过孜孜不倦的点滴积累,不可能得到最后的成功
罗斯柴尔德。迈耶亦是如此持续不断地一分一分操操积累着在旁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果实。虽然顺利地卖掉了一些古币,却没有赚多少利润,生活相当贫困。但他毫无怨言地拼命节衣缩食,设法四处收购多式多样稀奇古怪的古钱币。
为了能卖掉他的古钱币,迈耶挖空心思地寻找独特的窍门。针对他的顾客都是上流社会这一特点他决定以邮购的方式有计划地推销古币给各地的皇亲贵族。他把各种非常奇珍或来历不凡的古币编印成精美的目录,并一一附上亲笔书信,寄给那些有希望购买的顾客。
虽然邮购业务在今天来说,是一种十分平常的手段,但在当时仍属于封建社会制度的社会里,领主们各自割地称雄,邮政业很不发达,所以他是一种超前的构想。况且,当时的教育不甚普及。一般只有颇有教养的人才懂得阅读书写,因此迈耶的方式在其他行业很难仿效。
迈耶对于制作目录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独具匠心地采用颇具古风的文体来遣词组句,以突出他的商品的古风雅气。他不但反复斟酌每一个句子,对印刷也十分考究,达不到效果的一律作废,重新印制。到后来,连那些编印《塔木德》的人们都不得不为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
凭着卓越的专业知识和这种独特的邮购方式,迈耶的生意逐渐打出了知名度,由此慢慢步入佳境。
许多人处心积虑地想找出一条一举成功的捷径,但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只有对生活处处留心,把每天的经验都积累起来,诀窍才会自然而然地像创作的灵感一样突然进发。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1
马克斯韦尔使仪会扭亏为盈
[size=+0]
1990年的选举,马克斯韦尔再次当选。他除了在每次议会会议上尽可能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外,就是经营他的公司了。工党政府没有为这位有才干的议员安排什么重要职务,1990年他出任议会膳食分管会主席,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较为有趣的插曲。
议会也像一支军对那样,要满足肚子的需要才能干得好。而英国议会的餐厅由于管理不善而连年亏损,以致到了办不下去的境地。于是他们找到了马克斯韦尔,把这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让给他,像干任何工作一样,他满怀信心地上任了。
马克斯韦尔迅速地发现了议会餐厅在财务收支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并着手改革,他在餐厅职员全体大会上发表的第一个声明是:
“在我接管的第一年,我们要做到不赔,还要做到有盈余。”
他立即着手采取了一些行政管理措施,餐厅的墙壁重新油漆成蓝、白和金色,厨师领班被解雇了,价格提高了,尽管这招致了一些议员的抱怨,但饭菜质量却明显提高了。此外,他还禁止工作人员收小费,作为补偿在供应的菜单上另收7 .5%的服务费。另外他还取消了临时工,开始采用自动计时上班制,实行了更严格的采购制度以防贪污。
其结果是,原来每月3万英镑的亏损消失,到1992年可获利1万英镑。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2
犹太广告商萨奇兄弟
[size=+0]
广告商萨奇兄弟有句口头禅:越大越好。萨厅广告公司虽然白手起家,但公司一开始就放眼国际市场,人们是顺着萨奇公司的大肆兼并同行的轨迹可以看出萨奇公司“大鱼吃小鱼”的谋略。
1960年,萨奇兄弟在兼并同行对手方面初战告捷。1970年,他们更是一鸣惊人,居然买下康普顿广告股份公司英国分公司的绝大部份股份,这家公司在伦敦注册,论规模是萨奇公司的两倍,小鱼吃掉了大鱼。于是萨奇兄弟公司得以在伦敦股市得以登记注册,进入股票市场,通过控制股权的形式掌握了较多的子公司,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弟弟莫里斯又以此为起点,着手让伦敦金融界相信,做广告生意并不是哄人上当受骗的买卖。萨奇兄弟为改善广告业本身的形象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英国公民对广告业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广告会造成物价上涨,并会诱使人们对他们买不起也不需要的东西产生奢望。因此,70年代的工党政府曾威胁要对广告业征税。在广告业工作的人们往往被视为不正经之人。金融界的一帮人士则认为这行当在经济上没有多大效益。
这些死脑袋瓜子是萨奇兄弟开展教育运动的主要目标。那时,投资者们还相信那一套关于广告公司的财产每晚都会下跌并且只出不进的老话,因而不想买广告公司的股票,于是,莫里斯。萨奇决心让投资者们明白,广告公司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稳定的机构,而决非是一帮靠不住的、不懂经商的自私自利之徒或几个雄心勃勃的青年所建立起来的怪物。有鉴于此,兄弟两人退居幕后进行操纵,他们公开场合不以公司领导的身份而是以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出头露面。萨奇公司从前的合伙人李嘉士说:“莫里斯单枪匹马闯出一条新路,使那些寻找投资机会的人们从此对广告业刮目相看。“
继兼并康普顿的英国分公司后,萨奇兄弟又毫不留情地一口气吃掉了英国好几家广告公司。1980年,公司购买加洛特技股公司,此举使公司在伦敦站稳了脚跟,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业集团。
驱使萨奇兄弟建立大型公司的动因并不仅仅来自于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求,虽然在兄弟俩的一些观点、言论中也可以找到某些金钱和权力的影子,但是,他们之所以想建立一个世界的广告分公司还有其商业上的理由。他们相信,未来是属于一小批像他们那样的大人物的。他们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市场拓展得非常缓慢。与此同时,现代化使从们要同样的东西和以同样的方式生话,这个世界在文化上变得越来越相似。一个多国公司可以由于这种相似性而在世界范围内,或者至少在若干大的市场上,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同样的产品,从而在那规模稍次的一点的竟争对手无法取胜的经济范围内获取面功。无疑,这种论点对公认的市场正统观念是一个大胆挑战。后者主张公司应研究每个市场的具体需求并相应地改变他们的产品经营方针。
萨奇公司之所以迅速发迹,就是由于兄弟俩敢于打破地区差别,不畏强手,同心协作的结果。
1982年,在广告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并中,萨奇公司出资5500万美元将纽约康普顿公司(当时该公司是世界第十大广告公司)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取得了该公司要许多国家的经营权。萨奇公司此举不仅首次打入美国广告界,而且为在全球扩张业务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家已有75处历史,资历金雄厚,但发展迟缓的康普顿广告公司,萨奇公司从伦敦派了一个新的总经理,期望恢复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在两年内,这家公司的利润率从7%提高到10%。为了稳固在美国扎下基础,萨奇公司又于次年又以1750万美元买下了两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获得了一大批善于创新的广告专业人才及设备。同年12月,萨奇公司出售了3100万美元新发行的美国储蓄股票。1986年,萨奇公司的股票上涨了18倍。
之后,萨奇公司又花了几个亿的投资兼并了几家各行业和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管理咨询调研人才、公关人才以及销售人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3
善于得用别人的钱
《塔木德》指出:当自己处于劣势或弱势时,要善于利用他人的东西使自己从无到有,从小到多。
犹太商人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资本配置专家。1965年,巴菲特买下了一个纺织厂贝克夏公司,当时是因为便宜和看起来还算不错但是20年以后,巴菲特不得不承认这是他投资事业的一个失败,克服了感情因素,贝克夏公司于1985年决定停止纺织业务。庆幸的是这20年中他没有拘于纺织业。一直在致力于收购,巴菲特有时把一家公司整个买下(并购),有时他也会购买一部份股份(参股)在过去30多年中,巴菲特把戏贝夏公司从一家纺织公司发展成涵盖保险、金融服务、航空服务、制鞋、家具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公司。从这个意义来说,他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家,所不同的是人买了之后就完全放手,交由能干的人去经营管理。作为一个投资者,他把巨额的资金大部人参集中在三四只股票上,因此他又得以进入董事局,而他认真的监控使该企业发生任何不良的趋势都难逃他的法眼。
除此之外,巴菲特还对这些标准不厌其烦地解释,比如,他在第二条中就强调自己对“预测“未来不感兴趣,对“扭转”局面也不感兴趣。我们尤其要注意后者。巴菲特似乎对“扭转为盈”有捉类似美国老兵陷入越战泥沼后的焦虑。
巴菲特的确有过自己的“越战“。巴菲特合伙公司在1965年买下贝夏。哈斯维的控股权时,它的账面资产净值只有2200万美元,而且全部投在纺织厂上。1967年,巴菲特又用纺织业务产生的现金收购了国家赔偿公司而进入保险业。随后,贝克夏。哈斯维的经营越来越多样化,纺织厂在整个公司中的比重逐步缩小。
1978年,巴菲特仍不惜把纺织厂这枚“小币”放入自己的口袋中,不过,1979年纺织业还略有赢利,但是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在那消耗大量现金。到了1985年7月,巴菲特终于关闭了工厂-----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有250家纺织厂关门歇业。
巴菲特为此下了两个结论:
(1) 他忽略了法国哲学家康姆的“才智是情感的仆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隶”的忠告,而是相信他宁愿相信的来源。
(2) “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杰出的马-------但不是杰出的数学家。”类似地,一家能在本行业富有效率的纺织品公司是杰出的纺织品公司--------但不是杰出的公司。
但这时巴菲特对重仓持有的可口可乐与吉列等大公司具有无与伦比的自信。他依据的是这些公司过去的辉煌业绩。在1966年的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年报中,巴菲特说自己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100年前的年报(1896年),而那时可口可乐刚问世约10年。当时的总裁坎德勒说道“大约从今年3月1日开始。。。。。。我们雇用了10名与办公系统有联系的族行销售员,这样我们就几乎覆盖了整个合众国的领土。”虽然那一年的可口可乐的销售额才14。8万美元,而1996年高达大约32亿美元,但巴菲特对当时领导人的雄心与努力仍是赞叹不已。
而且,巴菲特认为,这两面三刀家公司在过去10年的巨大市场份额仍会增强,“所有的征兆表明,在下一个10年中他们会再创佳绩。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4
确定明确的赚钱目标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物质上的生存,它是必需的,对于精神的追求,它可以成就重大的事情,是人们成功的标志,也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保证。难怪犹太作家索尔贝娄说:“金钱是惟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里就发亮。”
犹太商人认为:“赚钱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也是件靠智力和体力共同完成的事。要学会用脑子赚钱,用信息赚钱,靠掌握人们的心理赚钱。大钱小钱都可以赚,只要能赚到钱,就比没有赚到钱更好!赚钱这项人生游戏,需要两大项:脑子和手脚。
犹太人做生意,他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要有可能实现才行。一家公司办公室的北面大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一定会输;行动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行动就一定会失败。”这条标语的意思是说,敢想才敢做,想赢就会拼,慑拼才会赢。
彼得维克多尤伯罗斯是一位杰出的犹太商人,他在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飞机场和航空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被提升为副总经理。后来他在好莱坞开设了一家国际运输咨询公司,这是只有一间办公室。由于他讲求诚信,经商有方到1967年,他已拥有36万美元的资金,并开始发售股票。1972年,他转向经营旅游企业,公司得了迅猛的发展,将原有的在世界各地的38个办事处发展到100多个。一年后,他创立了800家旅游公司,不久发展到拥有4000多间房间上多个豪华游艺场的规模。1974年,他成立了第广旅游公司,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旅游公司发展成为全世界拥有200个办事处、1500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7大旅游公司,年收入约2亿美元,纯利润达几百万美元。
这只是尤伯罗斯白手起家以来取得成就的开始,他计划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第一家旅游公司,准备私人筹办奥运会,开始另一项具有风险的“空白”事业。作为犹太商,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绝非只是体育或政治意义。“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对于这一点,尤伯罗斯感受最深,杰出的企业家最关注的是企业的信誉,产品的品牌效应。尤伯罗斯决心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提高赞助费用,并计划只接受30家赞助单位,从每一个不同行业中选出一家,赞助费用至少要400万美元以上,获得赞助单位可取得奥运会某项产品的专卖权。规定一出台,各大公司为了获得赞助权,竟相提高赞助费的价格。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公司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这次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赞助单位角逐,尤伯罗斯向两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当百事可乐公司还处于犹豫状态时,可口可乐公司已把赞助费抬高到1300万美元,并一举夺得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的权利。
尤伯罗斯在获得1300万美元的赞助后,把下一个目标定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的竞争上,柯达公司提出赞助100万美元的要求,被尤伯罗斯拒绝了。富士公司希望能将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经过计价还价后,终于以700万美元获得在胶卷行业的独家赞助权。此外,还有美国的通用公司和日本的丰田公司等也加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
最后,尤伯罗斯举办的“私人”奥运会,获取了3。85亿美元的赞助,他还通过将运动会的电视实况转播权人微言轻专利卖,从而以2。5亿美元的高价拍卖。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激烈竞争中,奥运会转播权终被美国广播公司赢得。后来,美国广播公司又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而尤伯罗斯在此项目上筹集到的赞助费达2。8亿美元。不仅如此,就是对于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人次也征收了3000美元,他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现金。据统计,通过此次私人举办奥运会,尤伯罗斯至少获得了2。5亿美元的净利润。
在犹太商人看来,树立目标总离不开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立自己的目标:第二个步骤是制定目标的计划;第三个步骤就是做出时间安排,确保计划的实现。
犹太商人认为:追求目标的大前提,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如果情况许可,也应具备冷静判断状况的能力。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5
胸怀大志一定成功
犹太人对自己从心底里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够超越其他民族的人。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最后总是会有所成就的。”这句话来自犹太经典中的话语,对于犹太人来说,是对自己冥冥之中神秘力量的驱使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超越,是迈向财富的第一步。
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垄断财团之一,他所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曾经垄断全美石油行业,其中纽约州分公司就是闻名世界的美伊石油公司,后来发展到石油化工行业为主的垄断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曾列美国十大财团之首。时到今日,洛克菲勒家族仍是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颇有影响的名望族。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本来是个农民,雇有长工种玉米和马铃薯,后来改行做木材生意。在洛克菲勒11岁那年,其父亲涉嫌对家里的女佣施暴而被起诉,当法庭要传他的时候,他逃走了。这样家庭生活的担子就压在其母和作为长子但未成年的洛克菲勒身上。每天清晨4点钟,当夜气还未浓,天边还没有一丝亮色的时候,他就得起床,到田间去帮母亲的忙,有时还得挤牛奶,这时的洛克菲勒就很有强的经商意味,他把自己劳动的时间按父亲长工每小时0。37元计算,全部计到本子上,留着父亲回来再跟他赔偿,吃过早餐后,洛克菲勒就到学校上课。那是一所非常严格的私立中学。后来洛克菲勒的父亲回来了,就在他12岁的那年,洛克菲勒干了一件常人想不到的事,他把父亲给他的零花钱凑整成50元钱,以7。5%的利息贷给了附近的农民。
“我贷了美元给附近的农民。”小洛克菲勒满脸骄傲的神情。
“噢?50块啊?”这下父亲惊讶了。
“利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马铃薯田里帮你的工,每小时以0。37元,明天我把本子拿来给你看。其实,像这样出卖劳动力是很不划算的。”小洛克菲勒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滔滔不绝地说着,一副精明商人的口气。
13个月来,第一次回家的父亲,凝视着已经懂得贷款赚钱的12岁儿子,不禁想起洛克菲勒7岁时卖火鸡的事。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洛克菲勒在林子里发现了火鸡窝,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林子里,一等大鸡暂离开了窝,他就跑过去,抱着小火鸡就跑。
洛克菲勒把那些小火鸡喂在自己的房间里,缌照料,到了感恩节,就把已经长大的火鸡卖给附近的村子里的农民,把赚到的钱放在储钱罐里。偷了几次小火鸡后,慢慢地储钱罐里的硬币变成了一张张绿色钞票,洛克菲勒又动脑筋准备把这些钱放贷给耕作的佃家们,等他们收成后连本带利收回。
也就是在这年,1855年,洛克菲勒中途辍学,开始自己工作,最初薪水每周3。5美元,时年他16岁。
从此,一直到1859年在宾夕泰塔斯维州钻也石油后,洛克菲勒前去投资,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登上了美国石油垄断财团宝座。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6
赚钱与体力无关
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人指出: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能不能赚钱与体力无关,因为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比任何都重要。
在美国当代商界中,查尔斯威尔逊是一们极富传奇色彩的犹太人。一个沿未读完中学就辍学的贫穷孩子,在几十年间,登上世界旅馆业大王的宝座,这其间的距离,真可谓是“天壤之别”。他在美国50个州和另外22个国家的土地上,开设了1405家旅馆,拥有208939个房间,双人床30多万张。每年接待旅客总数达7200万人左右。
威尔逊自幼丧父,家境不好,他母亲在孟斐斯市一家牙科医院当助理,以周薪仅有10美元的待遇来养家,当然生活非常苦。因此,威尔逊在读小学时,就开始替人家做些零星工作来补贴家用。
后来他母亲失业了,生活的担子完全落在威尔逊的肩上,当时他才15岁。
以他这样小的年纪,要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但这个记不清楚父亲面貌的独生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从不让母亲为家庭生活烦心。
“妈,您不用愁。”威尔逊对为失业而伤心的母亲说,“我可以想办法去赚钱啊。”
“你?”他母亲苦笑着说。“别说傻话了,孩子,现在正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别说你是个小孩子,就是体力强壮的男人,要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也不容易。就拿我来说吧,要不是国家经济上发生了变动,他们也不会把我辞掉的。”
“我们的人口简单。”威尔逊乐观的说。“随便找个工作就够吃了。再说,赚钱多少与体力并没有多大关系。”
“可是,你还是个读书的孩子啊”。
“我可以暂辍学,等将来有办法时再读也不迟啊。”
“不,孩子。”他母亲摇头说,“你学业要紧啊,还是我来想法去找工作吧。”
威尔逊眨动着大眼睛,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来:“妈,这样好了,我们两个都去找工作吧,谁先找到,谁就先做,好不好?”
他母亲说,她一定会比她儿子先找到工作,所以颀然接受了他的提议。因此,当第三天威尔逊告诉她:“妈,我的工作的找好了。”她不禁大感意外。
“什么工作?”她不相信他问。
“卖玉米花。”威尔逊说,“我已经跟一家戏院老板谈好了,可以摆在他的戏剧院里卖。这种场合进进出出的人多,生意一定会很好。”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他母亲说,“可是卖玉米花需要一部爆花机,我们哪有钱买机器?”
“不要紧机器我也谈妥了。”威尔逊说,“每部是50元。”
“你到哪儿去拿那么多钱来?”
“不用现款,老板答应给我可以分期付款,每周付2元就可以了。”威尔逊很高兴地说,“只要生意好,这个钱我一定付得起的。”
这时候,他母亲也不由得暗自高兴,一个才15岁的孩子,在3天之内,竟把一件事情办得如此妥当,实在是太难得了。
“孩子,”他母亲无限慈祥地拉着他的手说,“你是怎么想到卖玉米花的?”
“我觉得所有人都喜欢吃玉米花,做这种生意一定要很好赚钱。”
“也许你对做生意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他母亲的神色转为严肃了,“但是,我要提醒你,孩子,有空要多看点书,不要把书本全部丢掉,不管做任何事,多吸收点书本上的知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母亲的这番教训,威尔逊一生都未忘怀过。“她老人家说得一点不错,”威尔逊在他母亲去世后的一周年纪念会上,曾对他的亲友说,“书本上的知识,能帮助人们作正确的判断。”
在戏剧院里卖玉米花的生意非常好,后来,戏院的经理派人暗地里调查,发觉威尔逊卖玉米花赚的钱,比他当经理的薪水还高。
戏院经理当时虽然慷慨地答应他来卖玉米花,但是,当他发觉生意这样地好,禁不住起了私心,决心把威尔逊赶走,由自己来经营这个生意。
威尔逊来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手续,只凭经理一句话,现在经理要赶他走,他当然无可奈何,他只提出一个条件:
“这部爆玉米花机,我买来的时候花了50元美金,你要照原价收买我的,不能算折旧费。”
戏院经理做这件事,本来就觉得于心有愧,当然不好意思再计较,如数把钱付给他。
这部爆玉米花机,威尔逊是用分期买的,这笔钱无异是他的储蓄存款,于是,他利用这笔资金开始筹划其他的生意。最后创造了美国商界的一个神话。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7
冷门发财
犹太商经指出:挣钱的路径并非一条。只要留意犹太富豪的发迹史,你就会知道,要想获得财富并不一定非要跟着浪潮去淘金不可。很多人都以为赚钱的途径已被发掘得差不多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大家都不以然的东西,只要你善于利用善于寻找这种冷门,你照样可以心安理得地发大财。犹太商经就有这样一个奇怪的论点:“冰几乎不能用来换取任何东西,而几乎不用任何东西却能换取冰。反之,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然而却往往需要大量的其他货物来换取它。可见,我们对于财富的某些习惯观点有时是错误的。”根据犹太商经的理论,只要你拥有经济头脑和经营意识,即使是在大家看来根本不值钱的东西你也能依靠它成为富翁。弗雷德克图德便是有这种本事的人。
1783年,图德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家庭。他的家境还算可以。图德的三个哥哥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家里都期待他继承这一传统。但是他对这种生活并不感兴趣,在他13岁时,他决定弃学,并试着学做香料生意。
1805年图德参加了他内兄德纳举办的一个酒会,内兄很有钱。在那儿,他和他的兄弟半开玩笑的设想了从附近的弗雷什庞德将冰运到南部各港口的可能性。在这些港口,冰可以卖高价。接着,他们还进行了几次讨论,并就技术和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据此订出了一个计划。
1805年底,图德给堂兄写了一封信,大致叙述了他的想法,以及他打算为此做些什么。“毫无疑问,把冰带到热带的想法会使你感到震惊和惊讶,”他写道,“但是当你考虑到下列情况时,我想你就不会再怀疑此事的可行性,并接受我即将向你提出的建议。”
别人已开了路,并以行动说明了这个想法是行得通的。图德举了一些这类航行的例子。一位美国船长运了一船冰从挪威到伦敦,“他赚了很可观的一笔钱,尽管他就上税一事与海关交涉了很长时间。”
图德写了一本《冰窖日记》,记录了他的想法和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从日记的字里行间,展现出一个仔细考虑了风险并努力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企业家的形象。图德力图取得专卖冰的市场。卖这种容易融化的商品,难以同别人竞争,因为在尚未找到合适的隔热材料的情况下,冰一运到,就得尽快卖掉。图德经常去逛市场使他认识在从未使用过冰的人当中,冰的使用不可能推广。图德还努力寻求改进取冰的方法,他知道这是很关键的一环。
在得到一位堂兄的个人协助和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图德投资1万美元,把130吨冰运往马丁尼克岛,波士顿一家报纸特别提到这件事:“这不是儿戏,一艘装载冰块的货船已办好出港手续驶向马丁克岛屿。我们希望这不会是一宗不可靠的买卖。”不久以后,图德跟着来到此地,他希望向那些也许从未见过冰的未来顾客们说明怎么样使用冰。运来了足够的冰,对他来说想方设法出售一些冰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外籍居民看到冰时非常惊奇。经营蒂沃利公园的人坚持说,这个国家做不成冰淇淋,不竺他把冰拿回家用,它就会全部融化啦!为了回答他的问题,图德劝他订购40磅冰,答应第二天上午就在那个人的家里做冰淇淋。果然他把冰淇淋制成了。图德决心全力以赴地使这些人确信,他们不仅能够获得冰块,而且还能像在别的任何地方一样,在本地生产出冰淇淋这种美味的食品。这位经营蒂沃利公园的男人第一个晚止就卖掉了300美元的冰淇淋。此后,他变得谦虚了。
就这样,图德得到了一些成就和鼓励,但还不足以赢利。在六周之内,他的存贷逐步融化了,图德付出努力所得到的一切却是4000美元的损失。图德不气馁,又驶向古巴,而威廉则争取在圣克罗伊岛屿做好关于专卖权的安排。图德并不走运,此外国际上的事变又使他遭遇到了挫折。1807年,欧战正在进行,杰斐逊总统企图保持美国的中立地位,下令实行禁运,这使图德的计划遭到挫折。于是他返回波士顿,得知他父亲已破产。
图德无力偿还债务,险些进了债务人的监狱。他便留在自家的家庄,直至禁运结束。战争结束后,他又去寻找市场。这一次他不仅在加勒比海,而且还在南部各州寻找市场。他告诉大夫们如何敷用冰袋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他以同热饮相同的价格出售冷饮,以使人们习惯喝冷饮。此后,这种经商之道也为其他许多商人所发现,他经常想到总有一天美国人会习惯于喝冷饮的。带冰的冷饮售价一磅10美分,假如16杯冷饮合一加仑的话,那么每杯只不过需要花半美分的冷却费。
19世纪20年代中期,图德的生意很好,但仍要坚持奋斗。在此期间,每年约有3000吨冰用船从波士顿运出,其中2/3的冰是他运的。竞争在加剧,出售冰的生意前途似锦:取一吨冰花费30美分左右,一磅冰运一英里花费10美分。图德拼命降低他的价格,并在总体上改进了业务,以便击败他的竞争对手。
到19世纪中期,图德“冰王”的地位已牢固树立。1856年,图德用船运了14。6万吨冰到下列地方:菲律宾、中国、澳大利亚、西印度群岛和南部各州,图德主这样依靠谁也不重视的东西发了大财。
看到这个故事,我们是否也应该坐下来想一想,既然图德能够利用冰来致富,那你为什么不能找出一块称做“冷门”的东西来引起世人的瞩目呢?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8
善用别人的钱
商业经营中有合作、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是合作的方式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借助企业与人合作,有的人则是朋友间相互合作,而犹太人则更聪明一些,是借助别人的经验和金钱迅速地发展自己。
有这样一个犹太人,当他移居加拿大时,只有4万加元的资产,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来到陌生之地温哥华,准备创一番事业。岂知天涯处处都有不尽人意的事情,他到温哥华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一家5口人很快就把还来的钱花去了一大半。这个犹太人并不因身处逆境而气馁,他在找工作的同时,进入了不列颠哥伦亚大学夜校攻读房地产估值课程。人微言轻一位年近半百的人,在生活重压之下还选择读夜校,可见他的决心和毅力确实过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掌握了一定的房地产知识后,果然在温哥华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就任后,尽管极为努力工作,但工资微薄,家庭生活仍较为艰难。然而,机会总会降临到有毅力的人的头上来的,刚巧有位老朋友找到他请他帮助在加拿大买地产。这位老朋友出自对他的信任和了解,愿借钱给他任凭经营房地产买卖。他们的合作方式是各出资一半,他的资金由那位朋友先借给他。这样,这位商人获得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于1973年创立房地产公司。
他运用自己在美国读书及在加拿大夜校时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做房地产的经验,充分发挥合作者的资金作用,不断地把握时机收购地皮,然后与人任凭建成物业。在短短10年时间里,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在房地产经营中名利双收。他拥有的20多处物业价值高达5亿多美元。
这位犹太商人创业的成功,验证了犹太商经法则的一名名言,这就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和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在借助外业力量的同时,使自已的力量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成效。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29
经商就是先“舍”后“得”
“赔本赚吆喝”是犹太人的经商俗语,说的就是先“舍”后“得”的道理。这其实是一种表面上亏损的促销方法,但它在打开产品销路的方面却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位犹太商人开发了一种保健饮料,其销售势头一直旺盛不衰,但你也许没有想到,这种饮料打开市场时用的竟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经。
他们不仅有一般性广告和产品咨询,还独出心裁想出了一个新招。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他们花钱登广告征寻1000拿着医院体检单,已让儿科医生认可的厌食、瘦弱、体质差的孩子,免费供应这千名儿童一天两瓶。当然,这位犹太人最终目的是打开产品的销路,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经,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如果说犹太人“赔”的是数以千瓶的饮料,那么,花旗银行的一位犹太人小职员“赔的只是15分钟的小小耐心,而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故事发生在美国花旗银行的一位小职员身上:有个陌生的顾客从街上走进这家银行。要换一张崭新的100美元钞票,准备那天下午作为奖品用。这个职员花了15分钟,打了两次电话,最后找到了这样的一张钞票。把它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并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谢谢您想到了我们的银行。”那位偶然光顾的顾客又回来了,并开了一个帐户。在以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所工作的那个法律事务所在花旗银行存款25万美元。
由于那个职员无懈可击的优质服务,使偶然光顾的顾客特意回来开户存款,这样的服务魅力恐怕是难以抗拒的吧!
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想必大家都清楚。一般来说,零件便宜,而机器昂贵,但拥有零件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机器,所以,一些聪明的犹太人就采用白送零件的这样一种看似赔本的方法来促销自己公司的机器,并最终获得成功。
美国凯特皮纳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产推土机和铲车的大公司,它在广告中说:“凡买了我们公司产品的人,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需要更换零配件,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送到你们手中,如果送不到,我们的产品将白送你们。”他们说到做到,有时为了一个价值50美元的零件送到边无地区,不惜动用一架直升飞机,费用高达2000美元。有时无法按时在48小时内把零件送到用户手中,就真的按广告所说,把产品白送给用户。
有位中国留美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刚到美国时,用500美元在一家犹太人经营的商店买了一台彩电,回去后发现质量有问题,于是给商店打了电话,电话刚挂断,商店就来人了,确认了质量有问题后,马上行礼,并说:“请原谅,马上换一台。”在零售店,经理随手一指:“请随意选一台,但一定要多关照。”这位留学生没有挑价值比原来的那台彩电高得过多的彩电,而是客气地选了一台800美元的彩电。从这件事来看,精明的犹太人以一台彩电 ,也就是300美元的代价,避免了企业声誉的受损,所以最终赔也是赚。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0
利用国籍身份巧赚钱
[size=+0]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商品,包括时间、知识。信息甚至新鲜空气、干净的天然水。在犹太人看来,商品就是可以通过交易为他们带来利润的任何东西;国籍,这个对大多数人而言多少带有历史和民族认同的东西,在犹太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商品罢了。通过购买对他们有利的国籍,他们就可以合法的,堂而皇之地赚钱。
犹太人罗恩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靠国籍致富的人。
罗恩斯坦的国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并非生来就是列支敦士登的国民,他的列支敦士登国籍是用钱习来年的。他为什么要买此国籍呢?
列支敦士登是处于奥地利和瑞士交界的一个极小的国家,人口只有1。9万,面积157平方公里,这个小国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税金特别低。这一特征对外国商人有很大的吸引人,引起各国商人的注意。为了赚钱,该国出售国籍,定价7000万元,获取该国国籍后,无论有多少收,只要每年缴纳10万元税款就行了(不分贫富)。
因而,列支敦士登便成为世界各国有钱人向往的理想国家,他们极想购买该国国籍,然而一个小国容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买到该国国籍也并不容易。
但是,这难不倒机灵的犹太人。罗恩斯坦就是购买到列支敦士登国籍的犹太商人之一。他把总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办公室却在纽约。在美国赚钱,却不用交纳美国的各种名目繁杂的税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交纳10万元就足够了。他是个合法的逃税者,减少税金,获取更大利润。
罗恩斯坦经营的是“收据公司”,靠的就是收据的习卖,可以赚10%的利润,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只有他的女打字员两人,打字员每天的工作,是打好发给世界各地服饰用具厂商的申请书和收据,他的公司实质上是斯瓦罗斯公司的代销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代销商。提及斯瓦罗斯基公司,便想起罗恩斯坦致富的本钱—美国国籍,下面是罗恩斯坦的一段故事:
达尼尔斯瓦罗斯家是奥国的名门,他们的公司世世代代都生产玻璃制假钻石的服饰用品。精明的罗恩斯坦最初便看准了这家公司。只是时机未到,他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因在大战期间迫于德军的威力而不得不为其制造望远镜,帮法军决定将其接收,当时是美国人的罗恩斯坦,悉知情况后,立即与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进行交涉:
“我可以和法军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交涉成功后,请将贵公司的代销权让给我,直到我死为止,阁下意思如何?”
斯瓦罗斯基家,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以保住公司的巨大利益而全部接受了他的条件。
对法国军方,他充分利用了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基斯接受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接收。”
法军哑然,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美国人的公司法国是不敢接受的,因为他们惹不起美国。
以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俏公司”,大把地赚取钞票。真可谓是不沾手便能赚大钱的干将。
罗恩斯坦的致富,是国籍帮了大忙,以美国国籍人微言轻必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赚取大钱财!
犹太商人巧妙用国籍的本领与他们2000多年饱受歧视,屡遭受迫害的流浪漂泊生活不无关系,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情感和文化意义上的国家。所谓的居住国国籍,他不过是他们借以获取一国公民正常拥有的权利的手段之一种罢了。因此,国家不过是一个外煞费苦心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利用这个工具来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生活,来为自己赚取更多的钞票就自然而然了。在千差万别的各个地方,有的地方犹太人可以接受,他们便可以在那里生存下去,并可所下根来施展才华;而在另一些地方,当地的政府对犹太人充满了敌视与仇视,在那里,犹太人只能逃走,另觅他乡;还有一些地方是经商的天堂,还有一些地方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在所有的这些地方,都留着犹太人或深或浅的印迹。在这些环境和条件各异的的地方,选定何处作为立足点,又选定何处作为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犹太人早已有了自己的经验和本能。而作为商人,天生的商业基因使得他们嗅到了任何可以生财赚钱的途径。利用国籍来赚钱,自然成了犹太人的生意经。
从犹太人选择国籍的情况可以印证这一点。在二战前,全世界1/3的犹太人集中在19个城市,每个城市有10万以上的犹太人,其中,纽约有200万,占美国犹太人的一半。1970年世界犹太人约1400万,其中有250万居住在以色列;约75万生活在南美和中美洲国家;约20万居住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其余在北美以及英国、法国、瑞士等西欧国家,可见,美国犹太人最多,从17世纪开始,犹太人便大量移居美国,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奋斗与打拼,美国的犹太人终于赢来了体面的生活,也获得了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而他们在美国经济界大展拳脚,在政界叱咤风云,在知识界领尽风骚,这一切更为他们赢得了威望与尊重。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1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承认贫和富之间存在的差异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因为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作用。想成为有人就是因为边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可一旦人们都戊了有钱人,那钱了不没什么意义了。
以色列的共产社会“基布兹”是这种均富思想的典型。可就算在这种平等社会之中,如果某个成员得了好东西,也会招人嫉妒。因此,生活在“基布兹”这样社会里的人们为了保持相互之间的平衡,就绝对不允许他人暴富。但即使这样,大家仍希望自己比别人富有。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人性如此呢?
只有站在国人的行列里,才有可能成为富人。
要想成为富人,我们就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不会变贫,因为富代码是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日子。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到富人作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在所不辞。
有时候,富人之尾比作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古人。但他们仍宁愿挤在富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中富人众多,实际上就是由于思维方式。这不是什么实用的技术,而是一种处世学。
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布施。
要乐观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提供给他人帮助,自己的心胸也就会极大地丰富、开阔。只有心胸开阔的人,大家才会喜欢他,愿意与他接近。也就是有了好的人缘。有了人缘自然就会赢得许多商业机会。人人都只想与福神进行交易。要想成为别人的福神,自己的心胸就一定要开阔。只有贪欲的人,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施惠于他人,并不一定都有要给钱。即便是粗茶淡饭,只要能给他人带来帮助也是可行的。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向陌生人施惠即是向天使放惠”,因此犹太人只要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就人把他请进家里来让他饱饱地吃一顿。因为他们熟知这有可能成为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2
富人总在研究穷人
经济不景气,人们想一朝致富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但是,世上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赚钱,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境况会越来越糟糕。这时候就该学学犹太人,变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
这世界上有钱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穷人才是绝对多数。有钱人是依靠从绝大多数穷人(而不是富人)那里获得的利益而聚敛财富的。
要想致富,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穷人才是财富的源泉。这里所说的穷人,一种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另一种是指包括有钱人在内的顾客。为什么把有钱人也包含在穷人之列呢?犹太人认为,买主之所以付钱购买,是因为他手头没有这种东西,没有想要的东西便是贫穷。
但是,如果一次就使穷人不得不支付巨额的费用,那他们手上的钱很快就会花光。因此,要尽量使穷人手头维持有钱,总能进行购物,即让他们手中的小额钱财周转起来,并只赚取占这些钱百分这几的微薄利润。
这便函是迈向开展大规模商业活动的第一步。由于顾客只需支出很少的钱,资本的周转因而得以顺畅,而宠大的顾客则使获得的利润增长。如果不知道这个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期待经营上有什么真正的发展。
现在再看看有钱的顾客。以有钱人为对象的商业活动,例如高级不动产、高级轿车。豪华宾馆和俱乐部等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从原理上讲,它和穷人为对象的商业活动是区别的。有钱人了是来采购他们手头没有东西,所以可视其为贫穷。富人顾客和穷人顾客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高级物品、高质量享受,而后者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就可,由此而产生 了购买价格上的差异。但是无认是有钱的顾客还是贫穷的顾客,有一点需求是相同的,那就是想轻松地付款。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3
努力为顾客
创造轻松的支付环境
要想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就有必要仔细揣摸如何使支付环境更简单更顺利。开头提到的“最好是在等量归还的条件下租给佃户作种子用的小麦,但不可借给他们食用”就是《塔木德》的规定及法规对这上点的启示。
把小麦借给他们做播之用,起码还有归还的希望。但是食用是单纯的消费行为,吃完了以后,别无他法只能再去借,这样很有可能会使借租者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结果出租者的利益也将受到极大的危害,很可能会使借贷成为呆帐。所以,犹太社会严厉禁止这种消费借贷,同时严禁收取消费借贷利息。
实际上不只是消费借贷,就连生产借贷也可能因资本的流通不顺畅,而出现无法收回出借物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家经济秩序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者就有必要充分考虑如何能够使从业者与消费者具有能够顺利运作的资本。
仔细斟酌使支付顺利进行的方法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买方和卖方都要充分考虑如何创造顺利回收贷款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制订合理的价格,以及如何提供促使交易顺利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等。这一过程中就暗含着企业经营活动发展壮大的机会。
创造良好的付款条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被注意。但是,建立起大财团和大企业的人士无不在这一点上下了不少功夫。
欧洲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由开旧工具店起步;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马克斯斯宾塞最早只是一家寒酸的西装店;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靠在洒精中添加药用生姜液制造出姜汁啤酒发家致富而步入国际市场;日本浅野建筑的创始人浅野总一郎靠在神因卖水起家,他现在就任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掌握了那种出售好像没什么大利的物品却能从中获取利润的智慧。他们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马上收回资本,则即使是看似垃圾的废品都有可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源泉。比起只是寻求看似精美的成品,还不如重新审视、发掘旧物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商业活动,就有机会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观念。
2009-3-29 14:28:29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4
犹太人进市场如鱼得水
意大利有一句俗语:“犹太人进市场如鱼得水。”
确实,在争夺财富的商业世界里,犹太商人具有无比巨大的优势,他们以横扫一切的气势直逼他们的竞争对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而在今天,技术革新竞争日益趋激烈的时代,那些只顾维持现状以求安全的公司,实际上是在作萤自缚、使自己陷入了被犹太人吞并的危险境地。
犹太人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能够不断地把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推向市场,那么这个公司的发展壮大必将势不可当。就像鱼儿在水里。
“掌握全世界男人的胡子”的吉列保安剃刀公司,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投资报酬率也达40%,居美国大企业之首;1968年,吉列剃刀片创下了销售1110亿枚“天文数字”的历史记录。据统计,全世界有10亿人使用吉列产品,销售吉列产品的商店,有1000万家以上。吉列公司之所以能创下如此业绩,主要就在于公司的创始人金吉列的英明决策:开发出人们下迫切需要的产品。
金吉列曾是一家小公司的推销员。这家公司的老板在和吉列聊天时说,如果能开发出一种“用完即扔”的产品,顾客就会不断地购买,这样就可以发家致富了。这句话使吉列大受启发。于是,他就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市场调查。
一天早上,当吉列刮胡子的时候,由于刀磨的不好,不仅刮起来费劲,而且还在脸上划了几道貌岸然口子。懊丧的吉列眼盯着剃刀,突然产生了创造新型剃须刀的灵感。于是他对周围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都希望有一种新型的剃须刀,基本要求包括安全保险、使用方便、刀片随时可换等。
于是吉列便开始了他的剃须刀开发行动。由于没能冲破传统习惯的束缚,新发明的基本构造总是摆脱不掉老式长工把剃须刀的局限,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地改进设计,其结果却不能令他满意。几年过去了,吉列仍是空怀雄心,希望渺茫。一天,他望着一片刚收割完的田地,看到一个农民正在轻松自如地挥动着耙子修整田地。一个崭新的思路出现了:新剃须刀的基本构造应该同这耙子一样,简单、方便、运用自如。苦苦钻研了8年的吉列终于成功了。
吉列决定自己来成批生产新式剃刀。1903年,他创造了吉列保安剃须公司,开始批量生产新发明的剃须刀片和刀架。不难想象,为乱糟糟的胡子所困扰的人们对这种新剃须刀是多么的欢迎,吉列保安剃须刀很快就占领了整个美国市场,并且迅速向全世界扩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持续存在和兴旺发达,就必须适应变化而实行自我变革;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更应该具备一种应变能力,以便及时作出创新的决策。只有开发出新的产品,才可能使企业的竞争能力直线上升,才可能重新占据甚至扩大市场。
在众多的市场信息中,选择最好的投资机会,紧紧把握它,然后投入血本在技术开发上下功夫,你便能够创造出名牌与信誉。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5
别让财富占据了你的情愿
有个犹太人说:“金钱可以占据一切,但切莫占据你的头脑。犹太商经也劝戒人们:“不要让你拥有的东西占据了你的思想感情。”许多人一生追求金钱,并认为自己曾拥有一切,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犹太商人认为,金钱虽然不是万恶之源,但对于金钱的贪婪之心和无止境的占有欲,才是万恶之源。谁都希望金钱越多越好,但要由你来支配它,而不能由它来支配你。
1979年,历经92个春秋的希尔顿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希尔顿饭店帝国”在其次子威廉巴伦希尔顿的领导下,仍遵循着他的经验和原则健康顺利地发展着。
希尔顿不仅留给他的子女,留给社会庞大的企业帝国和亿万的财产,而且还留下了独树一帜的管理经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1.“你必须胸怀梦想”
志向要远大,必须怀有梦想,而且必须是博大的梦想。伟大的事业与鼠目寸光是格格不入的。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
希尔顿举例说,一块价值5无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5元;如果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的可值3000多元,如果制成手表发条,价值就是5万元。人们都应该对自已抱最大的希望,展现自己的最大价值。空想是白日做梦,永远难以实现,是懒汉和懦夫的消遣,而梦想是指以热诚、精力、期望和行为为后盾,一种具有想像力的思考。
希尔顿不是空想,他五笔型都有爱做梦,一生都有在做梦,他一生的事业可以说就是寻梦的历程。人权政治家梦、银行家梦到经营莫布利旅店大王之梦,那些充满想像力的梦想成了他行动的先导,精神的支柱。随着事业的发展,他的梦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追逐着的梦想把一个个美梦变为现实。
2.“要发掘自己独到的才智”
只有发掘出自已独到的才能,走一条最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他说:“华盛顿起初也不过是个验货员,毛姆提笔写作前读的是医学;史怀哲30岁以前是个神学生、音乐家,他毅然辞去了神学院教授的职务去研读医学,而后将一生贡献给非洲的丛林,行医救人。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事业,从而在前向成功。”
出身于偏僻小镇的小商人的儿子,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成为梦想中的银行家,却在饭店业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远大梦想和对饭店经营才华的发掘。
3.“要热忱、执着”
希尔顿15岁的时候,对他的同龄人,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海伦勒产生了强烈的崇拜心理。一个出生第二年就又瞎、又聋、又哑的姑娘,从小就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中,可就是这样一位姑娘,居然设法读到雷多克利夫学院。希尔顿把她作为自己的偶像,在笔记本上抄了她的名句:“乐观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没有希望就一事无成。”热忱是一种无穷的动力,任何才华、能力、天赋都要借热忱的动力,才能发挥到极点。
4.“尊重别人,切莫轻视任何人”
这是希尔顿成功的一条重要的经验。在他事业生涯的任何阶段,他身边总是聚拢着一批优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是希尔顿帝国的高级管理,又是希尔顿本人的亲密朋友。
希尔顿正是参透了这一点,为梦想而努力,为更好地发掘智慧而奋斗,而不仅仅是为了财富。所以他很少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无力自拔,也从来没有因为腰缠万贯而丧失了进取的精神。《塔木德》指出:当你决定下海经商时,你就注定了必须具备感染他人的领袖气质。在这些重要的气质中,热忱是最主要的。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愿意跟随你去创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你热情的感染。
作为创业领袖,你必须具有众所公认的威望和素质,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人。在犹太人亨利福利八十大寿的时候,亿曾颇为自豪的说:
“你们看我那样有精神那样健康,是因为我这一生遵守这样的一条原则:能坐下来的时候我绝不站着,能躺下来的时候,我绝不坐着。”
而在世界马术大赛冠军金奥椎的休息室里,总放着一张行军床,“我每天下午都要在那里躺一躺。”金奥椎说,“当我在好莱坞拍电影的时候,在两场表演之间睡一个小时,我常常靠坐在一张很大的软椅上,每天小憩两次,这样使我能精神充沛地投入到表演中。”
杰克查纳克是全好莱坞最有名的导演之一,他也用过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奇效。他在米高梅公司短片部任经理的时候,常常感到劳累和精疲力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喝矿泉水,吃营养餐,吃维生素和其他苦药,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卡耐基建议他每天自己去“度假”,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休息,如当他在办公室和手下开会的时候躺下休息。
两年后,当杰克再见到卡耐时,连连称赞卡耐基这个极好的办法,他说:
“真是个奇迹,以前每次和属下谈短片制作的时候,我总是僵硬地坐在椅子上,整个人高度紧张,而现在我躺在大沙发上开会,觉得比这几十年来的任何一天都好,每天还能多工作两个小时,且毫无倦意。”
要当老板还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你要用热忱去感染他人,而不是遇事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1907年,贝德佳参加三州棒球联盟比赛,代表宾州的约翰顿队出场比赛。当时,贝德佳刚刚踏入职业棒球生涯,年轻且充满野心,一心渴望有机会跃升为明星球员。但谁也未能想到,他少年时候很不得志。他在没有接到通知的情况下被子经理炒了鱿鱼。大家完全可以想像的到,当自己少年的理想成为泡影的时候内心所随的压力是多大。
贝德佳气愤极了,一口气跑到经理办公室,质问被解雇的原因。
经理回答的理由非常简单:“你给群众的感觉像在球场漫步,动作实在是太迟钝了。
天啊,这样的回答多么令人惊讶!
经理还说:“你的模样就像打了20多年的老选手,简直是慢郎中打球。如果这不是你的懒散,又怎么会是如此的表现呢?”
“巴特,你也知道我非常神经质,所以,常想在观众面前把自己隐藏起来。观众的压力常使我无法表现正常的水平,即使队中的其他队员我也想躲开他们。其实,我也想摆脱这种状态,松弛精神打球,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贝德佳向经理解释道。
经理安慰他道:“法兰克,你这样一辈子也无法出人头地。这样,只会拖垮你,使你退却。离开这里后,你可以找一份不同工作,但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记住:要昂然挺胸,鼓起最大的勇气,在工作注入活力与热忱,否则,你这一辈子便注定要庸碌,无所作为。”
贝德佳无法理解这番话的内涵,满怀愤怒地离开了办公室。但十年以后,当他事业进入最高峰的时候,当他以自己的热情和自信向人们传播成功奥秘的时候,他突然明白经理在十年前给他所说那句话的深刻含义。
现在,你明白热情在投资经商中的重要性了吧!如果你在个性方面注定就是一个不善激动的人,那么为了能热情地谈话和感染他人,请你按照犹太人的六点意见来做:
(1),大声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紊乱不堪,如果你站在听众面前怕的发抖,你就特别要大万声地讲话。
(2)迅速的讲话!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发挥功能。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你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就能读两本书,并且获得更透彻的理解。
(3)强调!要强调重要的词,即强调那些对你或你的听众重要的词,例如,“你”这样的词。
(4)暂停!在书面文字中需要用顿号、逗号、句号或其他标点符号的地方,你在迅速讲话时,就要在这些地方作出适当的停顿。这样,就可以获得戏剧性的静默效果,听众就能赶上你所表达的意思。在你想要强调的词句后面停顿下,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5)使你的声音带着微笑。这样,你大声而迅速地说话时就能避免发出粗哑,你若面带微笑,眼含笑意,就能使你的语音包含着微笑。
(6)改变声调!如果你讲话的时间较长,这一点就能很重要。记住:你能改变音调和音量。你能大声讲话,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还能间歇地改变谈话的语调和使用较低的音量。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6
23条赚钱“公理”
犹太商人有一句俗语:宁可得罪上帝,也不得罪财神。事实上,一个人不能既服务于上帝又服务于财神。如果你惟一的罪孽是获得财富的话,那么,你应该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财神。这只是一个辩证的说法。而犹太商人则具备了足够的周旋于上帝于财神之间的智慧,通过千百年的实践,他们将赚钱的智慧和服务于上帝的做人理智结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系列赚钱公理。
这些公理可以归纳为如下23条,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和思考:
(1) 不要挣多少花多少。支出占你所挣的比例越少,你就能更快地富起来。
(2) 工资是比接受它们更幸运的事。至少,它是更有利可图的事。
(3) 你能让别人为你做事,就永远不要亲自动手。别人为你做的事情越多,你就越有时间和精力来做你不得不做的别人不能为你做的事。
(4) 永远不要把能推到明天做的事放在今天做。今天总是有如此多的事要做,以致于你不应该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做能够扒到明天做的事。大多数你今天不必做的事,永远不会有做的必要。
(5) 总是买,永远不要卖。如果你对富人有足够的动力感,那么冒一个险比冒两个险更好。你还应该知道,正如别人可能并不比你聪明一样不管你是买还是卖,在每种情况下你都要得到最坏价格的风险。
(6) 除非你能帮助他,否则永远不要做别人正在做的事。只要你在某个领域具有垄断的可能,为什么要与一个人或许多别的人在职业或公司行业中竞争呢?
(7) 如果环境逼迫你追求某种职业或某种被别人正在追逐的的行业,那么,你就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式去做它。这是好的、更好的和最好的方式。如果你采用最好的方式,别人就没有机会和力量和你竞争了。
(8) 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也不管你做一件事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千万不要再做同样的事或以同样的方式做一件事。如果你知道做一件事的方式,那么你必须知道有更好的方式去做同样的事。
(9) 如果你正继续做着任何一件事,那么,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成功。因为,如果你让别人知道了,别人就会尝试着做同样的事,并且成为你的竞争者。
(10) 如果你遵循别人的建议成了一个富人,那么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它。
(11) 任何人能保证最大的资产之一的方法就是古怪的名声。如果你有这样一个名声,那么你就能做很多事。你甚至能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而不会吸引和招致别人的敌意。如果由一个普通的人来做,那么会唤起愤慨、仇视、对抗等行动。一个有着古怪名声的人也许能够得到的仅仅是激起欢笑,并且也许是可怜的结果,而不是别的。即便是对于一条狗也最好有着好的意愿而不是坏的意愿。
(12) 永远不要憎恨任何人。憎恨是一个人精神和神经能量的无用支出。报假如花费太多的能量而且一无所获。
(13) 当你发现许多人为你所做的事而鼓掌喝彩或给予责备时,你就是在使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因为你正在做受到蠢人赞美的事。而当人们嘲笑和责备你做的事时,你却可能正在明智地做事。这是人的本能中的一种,即垂涎喝彩。明智的人是用推理而不是用本能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
(14) 学会不做什么比学会做什么是更为重要的事。你能从两面三刀种方式中学到这种价值无法衡量的教训。
(15) 子孙永远不能为你做任何事,因此,你在子孙身上下应该投资任何东西。当然,你的继承人会为瓜分你的财产而争吵,但那将是你死后的事了。为什么要把精力花在你从来不知道将来怎么样的身上呢?
(16) 一个人能做在这个世界上想做的任何事,只要他想做的事不是坏到极点。因此,你们当中任何一个想成为富人的人都有能成为富人,只要他活的时间足够长。
(17) 如果在这里没有更进一步地说你应该节省金钱,那么一切都是空话。但是没有人能通过节省成为富人。储蓄就是资本。一个人只有实干中才能学会如何做事。
(18) 愚蠢的人说:钱能生钱。我说钱不能生钱。仅仅是人能创造金钱。
(19) 在经济世界有两个最主要的罪孽:一个是没有条件地给予,另一个是没有条件的获取。并且更大的罪孽是没有条件地获取,或努力这样去做。
(20) 如果你是父亲或别的什么亲戚有希望的继承人,那么你应该认为这是一个障碍。建议你拒绝成为一个继承人。
(21) 不要轻视日常的小事,而是尊重日常的小事。一种非常小的资本投资到任何一个企业获得的利润,比一个巨大的资本所获得的同样比例的利润更为容易。
(22) 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挣钱比花钱要容易得多。随着花钱变得越来越难,你将花得越来越少,由此会越来越多的金钱积累。
(23) 人的所有劳动中最艰难的劳动是思考。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富人了,通过艰苦的思考来训练你的思维并很好地克制约束它,由此你的思考将仅仅着眼于观念中的一个目标,即积累更多的财富。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7
让法律来证明世界
《塔木德》说:想要正确,请运用法律。很久以来,为了研究金钱与世界的关系,犹太人研究生意经,同时也研究生意与人生关系。他们发现: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报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一般来说,投入或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影响。二是少数,它们造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一般情形下,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产生的。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或努力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若以数学方式测量这个不平衡,得到的基准是一个80/20的关系:结果、产出或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举例来说,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尽的。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凡是认真看待80/20法则的人,都会从中得到有用的认识,有时甚至因此改变命运。
拿破仑希尔指出:一般而言,80/20分析法的第一种用处是让人注意到造成该关系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认出哪些是导致80%(或其他数字)产出的20%投入。假如20%喝酒的人喝掉了80%的啤酒,那么这部分人应该是啤酒制造商注意的对象。尽可能争取到这20%的人来买,最好能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啤酒消费。啤酒制造商出于实际理由,可能会忽视其余80%喝啤酒的人,因为他们的消费量只占30%。
同样的,当一家公司发现,自己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就该努力让那20%的顾客乐意扩展与他们的合作。这样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给所有的顾客更容易,而且也更值得。再者,如果公司发现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那么这家公司应该尽全力来销售高利润的产品。
要做到80/20法则应注意如下事项:
(1) 鼓励特殊表现,而非赞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2) 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
(3) 练习用最少的努力去控制生活。
(4) 选择性寻找,而非世细无遗的观察。
(5) 在几件事情上的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的表现。
(6) 在日常生活中,找人来负责一些事务,我们可以运用园艺师、汽车工人、装潢师和其他专业人士来发挥最大效益,不需要事必躬亲。
(7) 选择事业和雇员,如果可能,就自己当老板。
(8) 只做我们最胜任且最能从中得到兴趣的事。
(9) 从生活的深层去探索,找出那些关键的地方,去获取好处。
(10) 平静,少做一些,锁定少数能以80/20法则完成的目标,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机会。
(11) 当我们处于创造力巅峰,被幸运女神眷顾的时候,务必善用这少有的“幸运时刻”。正如犹太人所说:没有任何一种活动不受80/20法则影响。大部分使用80/20法则的人,都像寓言故事的盲人摸象,只知其局部的力量与运用范围。若想成为80/20的思想家,你需要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如果你想从80/20思考法则中获得好处,你必须首先注意运用它。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8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犹太商人对于挣不上钱的现实并不在意,而对缺乏积极进取的挣钱精神表示出高度在意,因此他们对各种困难都毫不在乎,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就会有所收获。
正因为犹太人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困难面前他们总能设法把它转变成积极面,帮助其克服困难。犹太民族在两千多年前失去了家园,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但他们的志气和民族凝聚力并没有丧失,一代代地生存下来。
犹太人追求个人的事业的同样积极进取,他们具有碰触困难的勇气,敢于挑战厄运。正因为如此,便许多的犹太人在各个领域中才成为凤毛麟角、卓有成效者。
如牛仔裤创始人李威施特劳斯,他是个犹太人。因家境不佳,1870年跟随别人从德国到美国西部参加淘金生活,他发现那里人山人海,淘金者中确有人因此赚到了些钱。周围的每个淘金者都在为金子做同一件事,但他想,每是从早到晚,一个月换来的只不过是几十美元。如果在矿场经营生意,提供给千千万万的矿工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每100美元的生意,一个月就能赚600美元的利润。何况那么多的矿工生活在这里,每天要做的生意何止100美元呢?同样是辛苦的付出,也一样会获得金子的。
如此谋算后,李威决定洗手不干了,自己开始摆卖凉水及一些小百货。果然不出所料,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达5000美元,他赚到超过1000元的利润,与一名淘金者的收入相比高出了几十倍。以后,随着他扩大经营范围,赚钱也更多了。在此基础上,他设计了适合矿工需求的牛仔裤,因之而开始了发财致富之路。可见,精于谋算是犹太商人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只有善于算钱,努力付出,才能挣钱。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39
年轻就是财富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做生意完全靠的是自己精明年大脑,凭借他们智慧的大脑,他们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奇妙无比的想法。而就是这些想法让一个个犹太人从一文不名的穷汉发展为世界的顶极富翁,对于他们来说最赚钱的、也是惟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厅思妙想。曾几何时,老牌犹太商人洛克菲勒与年轻的犹太商人塞缨尔展开了一系列的石油战,面对5的威胁,6从来不怕,他要和老牌的富翁决一高低。他马上应对挑战,降低了石油的价格,并且组建了般队,通过苏伊士运河把石油运往远东的新加坡、曼谷等地。5知道了以后,马上在伦敦掀起了反对壳牌石油公司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行动。但这个时候,6已是伦敦市参议员的身份了,他利用和英国上层人物的关系,得到了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许可。5不断地降低油价,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石油价格狂跌。6则动用了庞大的般队和密集的销售网络,乘机占领了破产的中小石油商丢下的大片市场。
5接连地进攻,都被6成功打退了。
1901年,6和海湾石油公司合作,预定了该公司21年的产量。随后,他与德克萨斯油田联盟,抢去了这个5重要合作和贸易伙伴,把自己的势力直接打进了5的心脏,这个时候,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会让这个前辈心律不齐。
5不愿意让这个小辈在他面前屡屡得逞,于是他多次邀请6谈判,开出了让人眩晕的高价希望收购壳牌公司,但6都断然拒绝了他。
5再了忍不住了,他发动了对6的致命攻击:乘着6合作的油田枯竭的时候发动价格大战,操纵德意志银行迫使6退出了德国市场。而6也使用绝招: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组成了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他的家庭成员是主要股东。
于是5庞大的标准石油公司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地一个个被6占据,伊朗伊拉克、墨西哥等地的石油被6开采,它在欧洲、美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石油市场都陆续属于了6。世界的两大石油公司—美伊和壳牌,各自挺立在两个半球上。6这个贫穷的小子开创了自己的石油帝国,成为壳牌公司的永久鼻祖。
年轻人永远是最有希望的,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他们可以做出任何轰轰烈烈甚至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0
把生意当情人
谈到做生意,犹太商人总愿意把生意当做自己的情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经商的热爱和乐趣。但有趣的是,犹太人在把生意当情人的同时,又违背了恋爱的原则,因为他们总是爱“喜新厌旧”。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断制造做好生意的动力,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对经商情有独钟的原因。
经常听到一些生意人无可奈何地唉声叹气:“好辛苦,没办法啊!为了三餐。”做生意真的是这么没有乐趣的单纯的谋生手段吗?
认为做生意没有乐趣,会使你过份严肃、谨小慎微,总害怕出错,怕打烂饭碗,结果恰恰恰反而容易出错。认为做生意没有乐趣,很难让你真正喜欢你的工作,以致扼杀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欲,合你的生意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招至失败。犹太商人认为,你应该把你的生意当作你的情人,这样,你们的关系就会充满激情、充满乐趣。你投入的感情越真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生意就更为顺手,有些人工作后回到家里,告诉家人的仅仅是工作如何繁重、劳累之类的话,这种人的生意往往很不成功。而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往往会激动地这样告诉妻儿,他乍样面临一连串的竟争,又如何一一对付过去;或者是他试图把产品卖给一个大主顾时的惊喜和担心;又或者他开拓一个新产品时的兴奋和订单似雪片样飞来激动得全身发抖的心情。
这就是对象转移和情感化的作用,把你所做的事赋予情感、赋予乐趣,像对待情人一样,生意往往会出乎意料地成功。
有一个林场,一天来了一个犹太青年,他最初办起一个林场的饮食店,当年赚了40万世元;第二年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旧汽车,当了运输专业户,不久卖了旧车买新车,又赚了50万世元;继而他买下了一间转产的木箱厂处理的旧设备,搬回林场办木器加工厂,一年就妆了100万元;后来他又承包了2000多亩山林。相信不久他的造林---采伐----加工----销售连锁业,将会使他的财富迅速增值。
这是“喜新厌旧”随机应变寻求发展的比较典型的例子。看到别人发达,人们往往以为别人的机会比自己的更好、更多、更容易,其实恰好相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重荣,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人口的逐年增长,时尚的改变,娱乐时间和形式的变化等等,大众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样多,品质的要求日益加强,构成了当今商品经营的广阔的领域,许许多多新的经营项目和形式应用而生,因此,我们现在赚钱的条件比前人优越得多。问题在于你是否像犹太商人那样以敏锐的眼光去寻觅发财机会,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
学学犹太人的“喜新厌旧”法则吧!“厌旧”就是不醉心于现状,“喜新”就是发展新的生意。如果过于迷恋、依赖眼前现有的经营,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
(1) 滋长你的惰性。太热衷于现有的经营规模和项目,并不说明你有进取心,而只能说明你害怕新的竞争,缺乏成功的自信,导致滋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维持现状的惰性心理。
(2) 扼杀你观察市场、预测行情的客观性,导致惰性误事。
(3) 抑制部属的积极性。部属本来对你的期望很大,以为你能带领他们不断迈向新的目标,而你却把你的公司或商店当成一件玻璃制品,摸不得碰不得,生怕弄坏,处处小心谨慎。保守呆滞,你的部属对这样的“维持”当然大失所望,甚至产生离心倾向。
(4) 你自己也成为生意的奴隶,成天患得患失,过分敏感,享受不到做生意的真正乐趣。享受成功和乐趣,就得把生意当成情人。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0
把生意当情人
谈到做生意,犹太商人总愿意把生意当做自己的情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经商的热爱和乐趣。但有趣的是,犹太人在把生意当情人的同时,又违背了恋爱的原则,因为他们总是爱“喜新厌旧”。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断制造做好生意的动力,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对经商情有独钟的原因。
经常听到一些生意人无可奈何地唉声叹气:“好辛苦,没办法啊!为了三餐。”做生意真的是这么没有乐趣的单纯的谋生手段吗?
认为做生意没有乐趣,会使你过份严肃、谨小慎微,总害怕出错,怕打烂饭碗,结果恰恰恰反而容易出错。认为做生意没有乐趣,很难让你真正喜欢你的工作,以致扼杀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欲,合你的生意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招至失败。犹太商人认为,你应该把你的生意当作你的情人,这样,你们的关系就会充满激情、充满乐趣。你投入的感情越真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生意就更为顺手,有些人工作后回到家里,告诉家人的仅仅是工作如何繁重、劳累之类的话,这种人的生意往往很不成功。而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往往会激动地这样告诉妻儿,他乍样面临一连串的竟争,又如何一一对付过去;或者是他试图把产品卖给一个大主顾时的惊喜和担心;又或者他开拓一个新产品时的兴奋和订单似雪片样飞来激动得全身发抖的心情。
这就是对象转移和情感化的作用,把你所做的事赋予情感、赋予乐趣,像对待情人一样,生意往往会出乎意料地成功。
有一个林场,一天来了一个犹太青年,他最初办起一个林场的饮食店,当年赚了40万世元;第二年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旧汽车,当了运输专业户,不久卖了旧车买新车,又赚了50万世元;继而他买下了一间转产的木箱厂处理的旧设备,搬回林场办木器加工厂,一年就妆了100万元;后来他又承包了2000多亩山林。相信不久他的造林---采伐----加工----销售连锁业,将会使他的财富迅速增值。
这是“喜新厌旧”随机应变寻求发展的比较典型的例子。看到别人发达,人们往往以为别人的机会比自己的更好、更多、更容易,其实恰好相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重荣,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人口的逐年增长,时尚的改变,娱乐时间和形式的变化等等,大众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样多,品质的要求日益加强,构成了当今商品经营的广阔的领域,许许多多新的经营项目和形式应用而生,因此,我们现在赚钱的条件比前人优越得多。问题在于你是否像犹太商人那样以敏锐的眼光去寻觅发财机会,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
学学犹太人的“喜新厌旧”法则吧!“厌旧”就是不醉心于现状,“喜新”就是发展新的生意。如果过于迷恋、依赖眼前现有的经营,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
(1) 滋长你的惰性。太热衷于现有的经营规模和项目,并不说明你有进取心,而只能说明你害怕新的竞争,缺乏成功的自信,导致滋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维持现状的惰性心理。
(2) 扼杀你观察市场、预测行情的客观性,导致惰性误事。
(3) 抑制部属的积极性。部属本来对你的期望很大,以为你能带领他们不断迈向新的目标,而你却把你的公司或商店当成一件玻璃制品,摸不得碰不得,生怕弄坏,处处小心谨慎。保守呆滞,你的部属对这样的“维持”当然大失所望,甚至产生离心倾向。
(4) 你自己也成为生意的奴隶,成天患得患失,过分敏感,享受不到做生意的真正乐趣。享受成功和乐趣,就得把生意当成情人。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1
不要泄漏与钱有关的信息
犹太教及伊斯兰教,都禁止放贷行为。禁止即意味着现实生活中收取利息的放贷行为猖獗。在通过法律进行禁止的同时,拉比们也再三重申不可进行收取利息的借贷。
利息的禁收,促使犹太人们不得不考虑以实业的形式积累财富,再通过投资或投机使财富增值。犹太人中成功的实业家及投资家众多的原因,也正基于此。人要是一条路被堵死,自然要去寻求别的出路。
自古以来犹太就存在着“好兆头”这个说法。基督教中所说的“福音”即是此词的希腊语译。“好兆头”主要指的是与胜败、生死存亡有关的信息,与金钱毫不沾边。正是因为这一点,基督教才把“福音”这个词用在宗教表达上。
因为传不传达“福音”与金钱无半点关系,所以不可因传达了“福音”而违反信息禁止的规定。所以我们说“福音”与一般信息的差异,就在于信息本身是否与金钱有关。
希伯莱语中分别使用不同的特定动词,来表达“通知好兆头”及“打听好兆头”这两句话。即对有价值的信息,实行区别对待。
这些事实证明,犹太人是一个对重要及非重要信息的区别极其敏感的民族。信息的价值决定了产品的价值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产品信息和商业活动信息密切相关。在商业活动中,产品、经营活动、(商业)信息三个词的意思。
物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只有物、事物、语言三者三位一体,才开始产生了价值。即如何使用语言、信息人如何通过语言(信息)描绘商品,表述商业活动构想。只有通过语言的描述才赋予物(产品)价值,才可能把商业活动作为经济行为实际开展起来。
因此,具有说明物(有形的物质、商品、无形的服务等都包含在内的物)的功能的语言,就能成为最大商品。信息人微言轻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被视作金钱之上的附加价值资源。犹太人之所以对信息非常敏感,就是因为无意识中受到了希伯莱语“语言”的启示。
或许是由于有这样一种背景吧,犹太人中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很多。另外,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在犹太人社会内部的社会地位也很高。
从事信息行业的第一人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摩西“帐下”从事间谍活动的约书亚。他在摩西死后成为继任人,统领以色列全部十二个部族的人完成了对边口南的征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2
成为优秀的信息搜集者
犹太人对历史表示关注比希腊的希罗多德及罗马的塔希陀等历史学家要早得多。他们甄选各时代的资料整理编辑成《对经》,因为他们知道信息的共有可巩固力强民族的内部团结。即使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若能不断地积累,再进行系统地整理,也可成为备用情报库。集记录了与犹太律法有关的议论和判例及众多言论的《塔木德》就是最好的例证。从公元三世纪后半期开始到四世纪,犹太人勤勉地工作、考证、列举祖先们的言行,编纂成了《塔木德》。当时以色列和巴比伦同时编纂《塔木德》,以色列版半途而废没能修完。现在沿用的《塔木德》为巴比伦版,巴比伦版《塔木德》分为6部63篇525章4187节,约250万字,共5894页。
令人震惊的是这样大部头的巨著,犹太人学者中能全卷诵读的大有人在。因为他们认为要做到才思敏捷,施教于人,首先自己要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犹太的贤人们,个个都可称得上是信息库。
时至中世纪,犹太人仍一心著书。该时期主要著作有喀巴拉(犹太教神秘主义)代表著作《佐哈尔》(又称《光辉书》),法学家迈蒙尼德的《密本奈托拉—律法教书》,犹太哈列维的《库萨里—为被鄙弃的信仰辩护》等。通过接触他们的著作得知,他们在进行思考之前,一定要先观察社会、涉猎古典原著,储备大量的知识及信息。
就连著名的结经注释者拉西、依布恩、爱兹拉纳夫玛尼等对《圣经》的注释中,也处处可见从日常生活出发的常识性论述;对医学和经济行为的引用;运用医学和经济常识进行的解说也散见于各篇。
没有日常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思考就没有哲学、神学、法学。进一步说,要是不掌握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的相关信息,也就不可能有具体的商业活动。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左右着商业活动。这即是犹太人的生活信条。
正因为清楚地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创业期的罗斯柴尔德一家非常重视快速而准确的信息收集。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便捷的情报网。高超的信息收集能力及擅长建立情报网,是他们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秘诀。
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干脆就靠卖信息岂不是更赚钱。犹太人早就意识到了这点。通讯社的始祖法新社及新闻大户路透社就是通过新闻配送服务起家的。
这些机构的创始人自然都是犹太人。查理亚巴斯最先于1832年在巴黎首创了亚巴斯通讯社。亚巴斯通讯社是法新社的前身,法新社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有特派员约500人。
后来,在亚巴斯通讯社内工作过一段时间的朱利什斯罗伊特独立出来,在英国另创了路透社。路透社拥有特派员1000人,1993年度的销售额约3040亿日元,扣除税款后所得实收为713亿日元。这几乎可与东芝的收相匹敌。而日本新闻社前60年的全部所得加在一起也望尘莫及。
既不制造高科技产品,也没靠广告宣传的收入,只单纯靠新闻的流通就能取得这样的销售业绩,这可真是应了那句“信息有价“啊!不仅是通讯社,在报社及广告公司等处工作的犹太人也很多,这与犹太人特有的“信息有价”有关。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3
不要夺走他人最后的饭碗
自古以来就有犹太人擅长经商的说法。假设这一说法正确,那么我想这其中的秘密并不在乎他们的经营策略,而在于他们经常牢牢地掌握资产的流动,实时监控资本的流动,尽快回收资金。
这大概是流浪民族犹太人与生俱来的应对危机的传统吧。
为了能使顾客尽快地付款,必须给予他们一些实惠。可能有的时候会通过有形的商品或通过降价、赠礼等给对方一些实惠,但多数情况下是无形的服务,特别是照顾、心意等精神上的支持。用心去服务,是使商业活动顺利进行、货款及债权顺利回收的首要条件。不要向弱者征收利息此前以提及,在犹太教及伊斯兰教中,宗教信徒之间的借贷是禁止收受利息的。但这只对不正当利息的禁止,并不是禁止所有利息。在以《摩西十戒》为基础上修订的《律法》中,对于利息的禁止做了如下描述:“尔等向吾民中的贫穷者实施借贷时,不可将其视为放债,即不可收取利息。”(《************圣经出埃及记》第22章25节)
同样,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内也作了如下表述:
“尔等信徒,不可收受两倍及定为两倍的利息。《以古兰经伊姆朗一家篇》第125条)。
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45
太阳落山之前把衣服还回去
“出借者不可无偿居住于借贷人的家中,也不可以偏低的价格从借贷者的经济行为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借钱的人,往往是因为各种原因而资金不足,但是他却拥有一幢大厦。出借者提出无偿使用大厦中的一间或用比市价低得多的租金租用,以此作为贷款的利息。借贷者若有少放资本,出借者应使其善用这些资产并尽快还钱,而不是企图占对方的便宜。《圣经》的戒律是这样说的:
“若接受了邻人的上衣作为抵押品,日落时分必须归还。因为这是他用来覆体的惟一物件。”(《出埃及记》第22章26节)
《圣经》训令众人若某人的最后的财产只剩下一件上衣,他把这件上衣作为抵押品去借钱,在这种情况下出借者到了晚上一定要把上衣归还。要是连安心睡觉这一人们最低限度的休息权都剥夺的话,就会损害到穷人的健康和劳动能力。这对于穷人是一种不幸,同时也可能会给出借者带来收不回借贷金的后果。
以适当的价格销售,迅速收回贷款。
“没有利息,谁还愿意贷款给别人,投资岂不是成了无稽之谈。”肯定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犹太教中否定通过收取利息牟利,但肯定通过有风险的投资而得来的财产扩大。实证之一就是“出租价格增加可以,但不允许售价提高。”
做生意,应该是在商品售出的同时收取货款。但是出租的情况下,随着租金的交付,商品的使用权转移至借贷人一方。这种情形下,要将租金以现金的形式一次付清,无疑是减少了出租人将来无法回收租金的风险。而按月支付租金,就没有这种保障。所以,分期付款的情况必须加算风险金。总额加起来也有所增加也是符合常理的。这就是犹太人对分期付款的看法。
另一方面,对在“现在付只要100株,半年后付的话则要120株”这种买卖交易中,后付货款则价码提高的提法,则认为是包含了迟付期间的利息,而不是风险金。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是因为在犹太人看来,买卖双方虽没有在当时完成货款的交接,但是自买家占有商品那一刻起就已经承认了所有权的转移。这时贷款的交付只是时间问题,买卖双方要是就付款的时间达成了协议,那么何时付款都没有关系。
付款时间定在“等到收获时节”,等于订立合同并没有完成所有权的转移,只有对方付款了所有权才在买方。买卖合同可以保留至“收获时节”。同时也暗含了若有第三方出高价,则放弃与现有买方的交易,转而与第三方再交易的意思。像这样模糊的合同不能称为合同。反过来,或许就是因为这种暗含的意思使现在的买家产生不满而“逾期“毁约;而此时又没有出现新的买家,那势必卖方要遭受损失。
付款的时间不能决定买卖立约时的价格,也不能左右买卖合同的有效性。重要的是为买家创造能迅速付款的环境。以适当价格售出,才可能快速回收货款。这是商业活动的定律。
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的犹太商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以尽可能低的价售出,经常能够准确快速地回收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