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从汶川地震看风险社会的媒体责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52:37
5.12汶川大地震,再次呈现风险社会的特征: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交织。
地震当然是传统风险,而这次的非传统风险表现在:一是借网络散布谣言引发城市混乱。5月14日,有人在“百度贴吧”发贴,说都江堰化工厂爆炸造成水污染,引得成都市民到处抢购矿泉水,都江堰人扶老携幼清晨大迁移。又因汶川地震强度高、震源浅、震撼范围大,相当地方都出现传言或谣言,通过网络、手机传播,引发大小不等的混乱。二是通讯中断造成波及甚远的心理恐慌。震后几天,四川的手机、座机都时断时续,引发国人大面积的焦虑不安。三是境外敌对势力的攻击。从精致到骂街的都有,它们通过网络或电子邮件传入内地,也变化形式在一些网上论坛或人际流传。
2003年的“非典”,我们谈论过非传统风险;2008年的大地震,再次把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交织摆到我们面前。该认真对待风险社会了,在这个背景下来讨论媒体责任。
本文把问题一分为二,分别讨论异常时期与平常时期。
应战全景图
先看灾难降临的异常时期,媒体如何承担责任,也即报道的重点所在。
灾难面前,个人总是渺小的,媒体首先要呈现整体的力量,呈现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迅速动员起来应对严峻的挑战。胡锦涛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绵阳北川汶川察看灾情——“我会再来看你们的”;四川省政府启动应急I级响应;成都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全体会议;都江堰市通报:三名领导干部因抗灾不力被免职……各级领导的一举一动都是大新闻,它代表党和政府组织民众应战危机。“条”之外,还有“块”,地震系统、公安系统、交通系统、卫生系统、粮食系统、物价系统、通讯系统、民政系统、金融系统、教育系统……纷纷亮相媒体,通报情况,启动紧急预案。
条与块之外,还有“面”。《成都商报》在大地震次日推出的“成都全面应急”,其各条新闻为:《维护秩序 几乎全体民警出动》、《应对余震 卫生系统坚守岗位》、《畅通道路 1300交警全上路》、《震后1分钟 消防进入一级战备》、《急调物资 民政救援都江堰彭州》、《市建委、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省5.12地震救灾指挥部发出通知》……随后还有更大的、扩展到全国“面”,通通向灾区的“点”聚焦:《十万火急 5万官兵奔赴灾区》、《一线指挥 金融巨头纷赴成都》、《中石油中石化力保成品油稳定供应》、《10万救援部队开进所有重灾乡镇》、《中国电信率先打通汶川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大型机械开进汶川北川》、《涪江飞架“生命之桥”》、《东航运送地震专家赴灾区》、《忙碌25小时 只想多救出一名孩子》、《又是一道死命令:什邡境内铁路5日内修复》……条、块、面、点结合,展开一幅巨大无比的应战全景图,充分体现出整体的力量、中国的力量,给人安全感、给人信心和勇气。中国在应战,中国在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悲情而又沉着,紧张而又有序,大地震震痛了中国,中国人在治疗大地震!
我们在一起!
重大事件中,主导活动总有伴随活动。5月12日晚,成都至都江堰的高速公路,几百辆出租车打着应急灯,冒着余震的危险,自发赴灾区救人——这就是伴随活动!集体参与的感觉和无私行为,是伴随活动的两个基本特征。如果说,有组织的抗震救灾是全景图的“主导活动”,那各种“伴随活动”,就是这张图的民间绚丽之花。民间如草根无处不在,使人深刻体验到——“我们在一起!”《成都商报》报道了《坚守灾区 迎宾大道小卖部震不垮》,所配评论也写得好“他们在地震灾区不间断营业,高买低卖救命食品,他们说周围有太多死亡而自己一家人活下来了必须做点什么——他们是见义忘利的商人。曾在纸上的成都城市精神这次在普通人身上活灵活现闪闪发光。他们随处可见,他们触手可及,他们是参加过九八抗洪的退伍军人志愿者,赶到医院帮护病人的中年女性,排队登记要求献血的做父亲的人……”
地震后,中国的天空下起了雨……地震后,中国的大地爱心汹涌。成都电视台反复播放MTV:《汶川,别哭!》——“我们都是姐妹/我们都是兄弟/我们踩着同一块土地/汶川,别哭!”——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奔赴灾区;长沙球迷用四川话高喊“四川雄起”;众多明星赶录公益歌曲;网上流行问候卡:“今夜,我们都是四川人!”、“今夜,我们都是汶川人!”;一个7岁小女孩问能不能捐5毛钱,得到肯定回答后说,我也可以做事了……政府组织之外,民间和企业纷纷行动起来。西南的食品来了,中南的药品来了,华东的帐篷、华北的血浆、西北的衣物、东北的器械……来了。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满载救援物资的台湾包机直飞成都——“同胞的情谊,哪里能被震碎”;拉萨“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传来浑厚的诵经声,近500名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僧人在经堂里齐声诵经,为地震灾区的民众祈福……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在这些伴随活动中显得那么细腻入微、深切动人。报道主导活动穿插这些伴随活动,那才是整体的中国,完整的历史。有这些伴随活动,你才更加体会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骤然爆发;有这些伴随活动,你才更加领悟到我们血肉相联的根柢上的同一和忠诚——“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生命的坚韧
灾难面前的死伤和恐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媒体不该去渲染它们;媒体该浓墨重彩报道是,是面对灾难的生命的坚韧,是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为坚强!这是全景图上的显著亮点,因为,人类就是凭这种信念一次次应对了难以想象的挑战。
都江堰虹口乡,一个以漂流运动闻名的小乡镇,地震发生后,95%的房屋坍塌。虹口与世隔绝。四位英雄临危受命,用柴刀硬生生开辟了一条“天路”:消息从这里传递,伤员从这里抬出,村民从这里转移,物资从这里运进……6000民众和游客终见生机!——这是《成都商报》的报道,在一片恐慌中,做这件事和重点报道这件事的记者都是英雄!李普曼说媒体是探照灯,不是镜子。有的媒体就成了镜子,不断让幸存者讲述“好恐怖、好伤心……”非要让人家再讲一次,非要逼人家再哭一次,也许是习惯性的感伤和煽情,却没想到这有多残忍。
媒体是探照灯,探照灯就有倾向,应当聚焦于受难者、救援者——不屈不挠的自救和互救!——《与死神赛跑 血手刨出20多名学生》、《苦守一夜 老板唤醒被埋旅客》、《500人徒步都江堰 一路救人一路受助》、《身旁残墙在倒 防疫员冒险喷药》、《鏖战72小时 鸡冠山救出千余人》、《万名官兵拉网式搜索银厂沟》、《旗在,人在,我们从头再来》……这些报道催人奋起,激人向上。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对照这些报道,就显出这个洋秀才的“酸”了。所有的脆弱都是相似的,所有的恐惧都是相似的,它出自人的生理本能;而生命的坚韧,不管是救援者还是受难者,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应对,不仅题材丰富,还更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说人是命运的主宰未免自负,好多噩运的降临确实是身不由己;但只要活着,人就不是命运的牺牲品,人是同命运一起创造世界和自我的——旗在,人在,我们从头再来;毕竟,我们的一身硬骨,都还完好如初!这足以传递出人类不绝望的信息。
我写作本文时大地还在微微抖动,成都还能感觉到余震。因而,5月17日《天府早报》的一篇报道让我格外重视:《给我5年时间 重建宝山——富庶的彭州市宝山村损失严重,七旬书记誓言东山再起》——地震已经过去4天,宝山村成为一片废墟。这个全国闻名的致富村,就这样完了吗?——“给我5年时间,就5年!”这位73岁的老人语气坚定。当众多村民陷入绝望,几近失明的贾正方却在谋划东山再起。越南的铅锌矿,是贾正方的王牌。他说,这处铅锌矿将在年底投产,年产量将达到600吨,每年的净利润达到1.5亿元。而握有60%股份的宝山村宝山集团,每年收入将达到9000万元。“我将把全部重心放在这处矿厂上,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他说,争取每年收益达到1.6亿元。“宝山村还有翻身的机会。”——这大概是较早报道灾后重建的英雄了。之后一天,该报又报道《废墟上 站着大写的中国人》;再之后一天,该报报道《买束鲜花 装饰帐篷——汶川县城渐渐恢复平静,市民走出避震棚迎接新生活》,这家媒体大概是较早把注意力放到了灾后,相信这束带露的鲜花很快会引来灾后重建的英雄花开遍地。
新闻重工业
以上讨论的是灾难来临的异常时期,我们再把时段拉长,去看看平常时期。
平常与异常的联系,大事发生时看得特别清楚,平时边缘化的媒体,这时也别想翻身;平时的主流媒体,这时也成为受众首选。前者无法翻身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地方不让它进,它无法接近信息源;二是它缺乏训练有素的队伍,有信息源往往也报不好。
以前说“大事发生”是媒体崛起的机会,从这次来看,恐怕这话要修正,大事发生更可能产生“马太效应”,主流媒体更主流,边缘媒体更边缘。又要回到开头说的风险社会。有学者认为,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美国进入风险社会。中国呢?至少,2008年的众多事件,让我们非常不安:2月,雪灾肆虐;3月,拉萨骚乱;4月,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受阻,还有胶济铁路火车相撞,还有儿童手足口病;5月,又是震撼传及东南亚的汶川大地震……问个不祥的问题:6月,6月还有什么?7、8、9三个月还有什么?——别闪!直面它,因为我们进入了风险社会。温家宝总理还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5月17日《证券时报》报道,一位基金经理说:“经历这次大地震,我们对讲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以基金为首的国内主流机构讲政治,对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主流机构是市场主力,自然要讲市场、讲效益,但也必须要讲政治、顾大局。——说得多好啊!媒体对这次大地震不领悟些更深层的东西,那还不如这位基金经理有“新闻敏感”,那还不如请这位经理来当老总!
长话短说,应对风险社会,新闻要分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服务“民生”,主要生产消费资料,像民生新闻、娱乐新闻……它们投入少,市场见效快。而新闻的重工业,则是服务“国计”,主要生产生产资料,像这次的抗震救灾报道,还有平时的发展报道、典型报道、舆论监督……它们投入大,市场效应不明显甚至没有,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轻重工业当然有分工,有些媒体可以专搞轻工业,但是,要想成为主流媒体,就非得重视重工业;要想在大事发生时有所作为,也非得重视重工业;不然,你那支队伍就打不得硬仗。这次看一些媒体把上好题材做得寡淡无味甚至画虎不成,真替它着急……进一步说,新闻轻重工业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别用单一市场尺度来衡量重工业——哪几个卖茶叶蛋的钱,是无法评价原子弹的。
监测发展风险
风险社会理论也有多个流派,但一致同意这个理论的创始者,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观点:风险社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推动进步,又产生了大量不可预测的副作用——技术和生态风险。它们与传统风险交织,威胁到每一个人,因为消费的空气和水,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逃避的。这次大地震垮塌那么多房屋,谁能否认它与现代化的关联?极端地说,没有现代化农民还住草房,就不会死那些人。风险社会理论使我们重新审视现代化,它不是天然合理的,它也有副作用和带来更多风险。
究其实质,发展=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发展。按传统发展观,发展总比不发展好,发展快总比发展慢好,发展天然就好,发展没有好坏之别。它突出表现为GDP崇拜,要讲GDP,这次地震灾民的安置费用,体现在GDP可能和他们买房买车是一样的数据,但是,它对灾民的含义一样吗?贝克说,风险社会是现代化的继续,是后者对自己的效果和恶兆又聋又瞎。正是在这里凸现媒体的责任——对发展风险的监测。这次大地震垮塌那么多房屋,谁能否认它与我们对生态的破坏、工程质量尤其是教学楼修建的质量问题无关,谁能否认它与我们在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上的欠账无关?!
我们讨论了那么久、那么多的舆论监督,老实说,对发展风险的监测,完全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准备不足,队伍准备不足,心理和知识准备也不足,因为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发展有风险,不发展也有风险,尽管水泥屋垮塌,估计没有几个灾民愿意重住草房,不发展的风险通常是饥饿、灾荒、早夭、世世代代的慢性病以及精神的低落。何况中国那么大的就业压力,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些复杂因素,逼得我们迅速充电。科学发展观,把“好”提到“快”的前面——又好又快,必须以此为标准来监测发展风险。我们只有冒风险发展——不发展的风险更大,更“不好”;但要争取低风险发展——中国发展的大局已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GDP多一个百分点少一个百分点,其实无关大局;怕的是出现一些我们预料不到的突变和灾难,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那才是大事“不好”。汶川大地震让我们交了学费,非常痛苦的学费,死者的鲜血不能白流,必须以这次大灾难为鉴,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媒体作为社会雷达,就要监测发展风险,力争将风险减到最低限度,并在扬弃风险中求得可持续发展,这,将是新闻舆论监督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长久课题。
定稿于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汽笛呜咽,空气凝固,山河伫立,三分钟后,汇成一个声音冲天而起——“灾区挺住!”“中国加油!”响彻环宇、烙进历史……
原载《新闻与写作》2008年6期
16——从汶川地震看风险社会的媒体责任 16——从汶川地震看风险社会的媒体责任 从汶川地震看观音塘的旅游价值——另一类国难财 网友:从汶川、玉树地震看我国军事的弱点 3——中外专家:从北京奥运看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3——中外专家:从北京奥运看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媒--人民网 从油品价格的增长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1——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 ——从汶川地震a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创新的内在关联 从“木子美”火爆看网站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 ☆媒体精英 - 世界经理人社区 :世界最大的商...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民主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民主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民主 陈志武: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民主.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民主 汶川地震凸现政府、媒体应急处置的成熟 世界媒体关于汶川地震的震撼报道 陶东风:应该建立“汶川地震纪念馆”———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韩适南:从地震看中国媒体的“辟谣”水平及其它 韩适南:从地震看中国媒体的“辟谣”水平及其它 境外媒体关注汶川地震[组图] 媒体的最大责任是帮助社会反思 5月21日14:00,丁元竹谈从汶川地震看国家应急机制 抵御风险社会是全球共同责任 阿拉姆斯:从“央视曝光百度竞价排名黑幕”看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