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漫谈(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4:18
2010年06月04日07:45 来源:360doc 雨中笠翁酒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
酒的来历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也足见酒之历史之悠!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酒产生于何时,现已无可考。
约摸在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经济时期,人类通过品尝成熟后自然坠落在树洞里、石缝中已发酵的野生果实,便发现了酒的稚物。
原始农业的文明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剩余“米粮”,这些屡屡“变质”的食物有的酸败腐坏,有的却形成可食用的米酒。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先民们开始观察食物成酒的过程,探究其原因,并摸索之。
同样关于它的发明创造,中国各民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这则传说,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它至少表明早在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已有酒产生。民间还传说夏代的杜康,是造酒业的鼻祖。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名句。可见当时的杜康酒按现代词的表述已属名优产品了。倘若今天我们要想知道中国古老的酿酒技术,恐怕已是十分困难的事了。但从《礼记·月令篇》中记录的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炙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已不难看出古人对原料、投曲、浸煮、水质、器皿、火候等做酒之重要工艺环节,能提出如此之高、之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当时的酿酒法已趋向成熟。当时酿造的可能是果酒和米酒之类的低度酒,烧酒等高度酒的酿造,开始于元代,应缘于元代蒸馏技术的发明,此等发明使酒的生产有了长足之进步。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间始创其法。”当时还有了专门的烧酒作坊,米酒、果酒则民间早已有之。
酒与政治
酒成为政治饮料。是从中国儒家学说的礼治思想直接生发出来的。礼必须贯彻政治实践中去,而国家政权是靠两手来维持的,即文的一手和武的一手。《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礼治的示范,也是臣民向代表上天意旨来治理百姓的帝王表示虔诚和崇拜的一种方式。在祭祀奠仪中体现出来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臣民必须恪守不渝。南宋词人刘克庄的“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别的人都没有资格同刘备与曹操同桌碰杯,政治等级何其森严。直到今天,此等有趣之现象,还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别,仍然是以礼为核心的。此外,象征楚汉相争成败的“鸿门宴”、三国时期曹操“醉后杀杨修”、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等,以及宫廷之中运用毒酒谋求权力的政治事件,酒都在其中充当了媒介。
酒与军事
某人不才观历史,揣摩酒还在军事中具有作为动员令之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酒与军队征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军队出征前,喝出征壮行酒;凯旋后,要喝庆祝胜利的祝捷酒。“野幕敞琼宴,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军队打了胜仗,接踵而至的是:盛大的宴会,异族的祝贺,乘醉的狂舞,震天的鼓声。历史上,这类以酒壮行、以酒祝捷的事例比比皆是。越王勾践在率兵伐吴之前,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留下了“箪醪劳师”之千古典故。秦穆公讨伐晋国前,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于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与大家分享,三军饮后,酒不醉人心自醉。西汉时,大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失地有功,汉武帝赐酒犒劳。因酒少兵多,霍去病下令将酒倾入一眼井中,与士卒共饮。斯人已逝,但历史永存,今日的酒泉还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电影《上甘岭》插曲中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实质上也是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动员令”。事实说明,酒确实具有鼓舞士气,给英雄壮胆的作用。
酒与经济
酒在经济中担有活力素之功。酒,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由于饮酒是一项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消费群体非常广泛,酿酒业历来是获利丰厚的行业。在古代,开办酒坊便预示着滚滚财源,不断成就着富商巨贾。南宋时期,赵构皇帝避金南退至绍兴,为支付其庞大的费用开支,就出政策大力扶植绍兴酒的生产发展,才使之有了“越地无处不酒家”“城中酒垆千百所”之写照。在今天,名牌名酒往往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担当着振兴当地经济的重任,白酒中的五朵金花、啤酒中几大巨头、葡萄酒中的三大支柱、黄酒中的古越龙山,无不为之倾力贡献。此外,酒在经济交往、礼尚往来、密切关系、沟通感情方面有着其他商品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招商引资、搞活地区经济方面始终发挥着“活力素”的作用。
酒与社会交往
作为交往,酒在其中是媒介,是黏合剂。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俗话说,要交友,常喝酒。酒与社交有内在的联系,饮酒为结交朋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了酒,朋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所表示的心态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喝酒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酒还是化解个人之间恩怨的有效手段。“度尽劫波兄弟在,酒杯一端泯恩仇”。双方之间不管有多深的积怨,只要一端杯矛盾差不多就化解了。饮酒为交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到一个朋友那里喝酒,会结识许多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会发展成为你的朋友,如此滚动下去,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了。举杯同饮的“同心酒”,交臂搭脖一饮而尽的“盟誓酒”,不仅会起到增进了解、密切感情的作用,甚至会达到同生死共命运的盟誓效果。饮酒也是展示个人风彩和魅力的重要窗口。温雅的姿态,合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你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酒与人民生活
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酒亦可作为人民生活中的一种刻度表。酒,有人称它为上品,有人称它为妙品,有人称它为珍品,有人称它为贡品,有人称它为是带来丰厚利润的畅销商品……酒,确实是好东西。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消费已经从延续生命的需要,发展演变为享受生命的过程。这一变化可以从各类酒的消费人群的迅速扩大得以证明。人喝酒主要是想得到酒精对精神的刺激,这种消费不是延续生命而是在享受生命。但人很难控制住喝酒的量,事与愿违造成伤害身体健康也是常有的事。现在酒糖度低、热量低,氨基酸丰富、维生素丰富、无机盐丰富,使人既享受生命又延长了寿命,极大地满足了人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成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刻度表”。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酒之功之大、影响之深是人所共知,但因酒之祸亦不绝于耳,唯量有度、重在自律,凡物凡事,均应二利相权取其重,二弊相权取其轻,为之、顺之、适之、好之。
美酒,是一种艺术佳作,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的独特魅力,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同样人生也如酒,生活应该是学识、是气魄、是酒品、是素质,是生活困苦中的乐观,是惊涛骇浪中的坚强,是努力奋发中的进取,因而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丰富的色彩,如此无限的欢乐。
绘画与酒
醉时吐出胸中墨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之后,他们“解衣盘薄须肩掀”,从而使“破祖秃颖放光彩”,酒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有不少有关酒文化的题材,可以说,绘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绘画史上记载着数万位名画家,喜曲费者亦不乏其人。我们只能从有“画圣”头衔和“三绝”美誉的吴道子和郑虔说起。吴道子名道玄,画道释人物有“吴带当风”之妙,被称之为“吴家样”。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能一日而就。《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画嘉陵江山水的疾速,表明了他思绪活跃的程度,这就是酒剌激的结果。吴道子在学画之前先学书于草圣张旭,其豪饮之习大概也与乃师不无关系。郑虔与李白、杜甫是诗酒友,诗书画无一不能,曾向玄宗进献诗篇及书画,玄宗御笔亲题“郑虔三绝”。又如王洽(?一825年),以善画泼墨山水被人称之为王墨,其人疯颠酒狂,放纵江湖之间,每欲画必先饮到醺酣之际,先以墨泼洒在绢素之上,墨色或淡或浓,随其自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烟,变化万千,非一般画工所能企及。
《双桧平远图》在巨大的画幅上画两株老桧并立于平坡上,顶天立地,占据整个画幅。造型盘曲遒劲,气势雄秀挺拔,使远处山峦、林木、村居蹊径,尽在其俯视之下。画中描绘秀丽的低峦平冈,丰茂的杂木丛林,满布湖泊溪涧略起丘陵的平原,一派旖旎的江南风光。图中桧树用勾勒染墨法,描绘精工,表现出桧树枝干的挺秀刚硬。树冠高高耸立,姿态虬曲若苍龙在天。远树简略双钩树干,枝叶用淡墨草草点成,旷远幽深。远山用淡墨轻染,若隐若现。下坡上多矾石,水墨密点小石的阴凹处,再用淡墨晕染,使山坡湿润融合。其带湿点苔,五墨齐备,天机一片。统观全图,笔墨圆润,多渲染,少皴擦,凹凸分明,层次细腻,可见吴镇湿笔重墨,大气磅礴的画风。
五代时期的励归真,被人们称之为异人,其乡里籍贯不为人所知。平时身穿一袭布裹,入酒肆如同出入自己的家门。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好喝酒,励归真回答:我衣裳单薄,所以爱酒,以酒御寒,用我的画偿还酒钱.除此之外,我别无所长。励归真嗜酒却不疯颠狂妄,难得如此自谦。其实励归真善画牛虎鹰雀,造型能力极强,他笔下的一鸟一兽,都非常生动传神。传说南昌果信观的塑像是唐明皇时期所作,常有鸟雀栖止,人们常为鸟粪污秽塑像而犯愁。励归真知道后,在墙壁上画了一支鹊子,从此雀鸽绝迹,塑像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活动在五代至宋初的郭忠恕是著名的界画大师,他所作的楼台殿阁完全依照建筑物的规矩按比例缩小描绘,评者谓:他画的殿堂给人以可摄足而入之感,门窗好像可以开合。除此之外,他的文章书法也颇有成就,史称他“七岁能通书属文”。然而在五代这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仕途遭遇极为坎坷,可是,他的绘画作品却倍受人们欢迎。郭忠恕从不轻易动笔作画,谁要拿着绘绢求他作画,他必然大怒而去。可是酒后兴发,就要自己动笔。一次,安陆郡守求他作画,被郭忠恕毫不容气地顶撞回去。这位郡守并不甘心,又让一位和郭忠恕熟悉的和尚拿上等绢,乘郭酒酣之后赚得一幅佳作。大将郭从义就要比这位郡守聪明了,他镇守岐地时,常宴请郭忠恕,宴会厅里就摆放着笔墨。郭从义也从不开口索画。如此数月。一日,郭忠恕乘醉画了一幅作品,被郭从义视为珍宝。
宋代的苏轼是一位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乘酒醉发真兴而作,黄山谷题苏轼竹石诗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他还说:苏东坡“恢诡诵怪,滑稽于秋毫之颖,尤以酒为神,故其筋次滴沥,醉余频呻,取诸造化以炉钟,尽用文章之斧斤。”看来,酒对苏东坡的艺术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z“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搓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苏东坡酒后所画的正是其胸中蟠郁和心灵的写照。
元朝画家中喜欢饮酒的人很多,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璜)中就有三人善饮。倪璜(1301一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倪璜卖去田庐,散尽家资,浪迹于五湖三柳间,寄居村舍、寺观,人称之为“倪迂”。倪璜善画山水,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主张,对明清文人画影响极大。倪攒一生隐居不仕,常与友人诗酒留连。“云林遁世士,诗酒日陶惰”,“露浮磐叶熟春酒,水落桃花炊鲸鱼”,“且须快意饮美酒,醉拂石坛秋月明”,自“百壶千日酝,双桨五湖船”,这些诗句就是倪攒避俗就隐生活的写照。吴镇(1280一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善画山水、竹石,为人抗简孤洁,以卖卡蕾画J为生。作画多在酒后挥洒,但云林称赞他和他的作品时说:“道人家住梅花村,窗下松自要满石尊。醉后挥毫写山色,岚军云气淡无痕。”王蒙(1308一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元末隐居杭县黄鹤山,“结巢读书长醉眼”。善画山水,酒酣之后往往“醉抽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王蒙的画名于时,饮酒也颇出名,向他索画,往往许他以美酒佳酿,袁凯《海吏诗集》中的一首诗,就向王蒙提出,“王郎王郎莫爱情,我买私酒润君笔”。
元初的著名画家高克恭(1248一1310年)是维吾然族史字酬,号府山老人。首至用部向书。他就带画山水、竹石,又能饮酒,“我识房山紫篝曼,雅好山泽嗜杯酒”。他的画学米氏父子,但不肯轻易动笔,遇有好友在前或酒酣兴发之际,信手挥毫,被誉为元代山水画第一高手。虞集《道园学古录》中说:“不见湖州(文同)三百年,高公尚书生古燕,西湖醉归写古木,吴兴(赵孟俯)为补幽重册。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这首诗告诉我们高克恭酒后作画精妙绝伦,无可匹敌。
还有一位叫郭界的书画家,和元朝最著名的书画家赵孟瓶、鲜于枢过从甚密。他的书法受赵孟顺影响。俞希鲁撰写的《郭天锡文集序》中说,郭异“身长八尺余,美须髦,善辩论,通国语,惆侥略边幅,堂堂然伟丈夫也”。郭界的酒量更是大得惊人,“有鲸吸之量”,醉后信笔挥洒,墨神淋漓,尺嫌片楠,得之者如获至宝。郭异还善画,杨铁崖在他画的一幅《春山图》上题了一首诗,写道:“不见朱方老郭髦,大江秋色满疏帘。醉倾一斗金壶汁,貌得江心两玉尖。”这首诗把郭异其人其画及醉态都形象地为我们钩画出来了。
元朝有不少画家以酒量大而驰誉古今画坛,“有鲸吸之量”的郭异算一位。山水画家曹知白的酒量也甚了得。曹知自(1272一1355年)字贞素,号云西。家豪富,喜交游,尤好修饰池馆,常招邀文人雅士,在他那座幽雅的园林里论文赋诗,筋咏无虚日。“醉即漫歌江左诸贤诗词,或放笔作画图”。杨仲弘总结他的人生态度是:“消磨岁月书千卷,傲院乾坤酒一缸”。另一位山水画家商琦(字德符,活动在十四世纪)则能“一饮一石酒”。称他们海量都当之无愧。当然,也有的画家喜饮酒却不会饮,如张舜咨(字师费,善画花鸟)就好饮酒,但沾酒就醉,“费翁八十双鬓蟠,饮少辄醉醉辄欢”,所以他又号辄醉翁。
明朝画家中最喜欢饮酒的莫过于吴伟。吴伟(1459一1508年)字士英、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武昌)人。善画山水、人物,是明代主要绘画流派一浙派的三大画家之一,明成化、弘治年间曾两次被召入宫廷,待诏仁智殿,授锦衣镇抚、锦衣百户,并赐“画状元”印。明朝的史书典籍中有关吴伟嗜洒的记载,笔记小说中有关吴伟醉酒的故事比比皆是。《江宁府志》说:“伟好剧饮,或经旬不饭,在南都,诸豪客时召会伟酣饮。”詹景凤《詹氏小辩》说他“为人负气傲兀嗜酒”。周晖《金陵琐事》记载:有一次,吴伟到朋友家去做客,酒阑而雅兴大发,戏将吃过的莲蓬,蘸上墨在纸上大涂大抹,主人莫名其妙,不知他在干什么,吴伟对着自己的杰作思索片刻,抄起笔来又舞弄一番,画成一幅精美的《捕蟹图》,赢得在场人们的齐声喝采。姜绍书《无声诗史》为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吴伟待诏仁智殿时,经常喝得烂醉如泥。一次,成化皇帝召他去画画,吴伟已经喝醉了。他蓬头垢面,被人扶着来到皇帝面前。皇帝见他这副模样,也不禁笑了,于是命他作松风图。他踉踉跄跄碰翻了墨汁,信手就在纸上涂抹起来,片刻,就画完了一幅笔简意贼,水墨淋漓的《松风图》,在场的人们都看呆了,皇帝也夸他真仙人之笔也。
汪肇也是浙派名家。画人物、山水学戴进、吴伟,亦工花鸟。善饮。《徽州府志》记载他“遇酒能象饮数升”,真可称得上是饮酒的绝技表演了。《无声诗史》和《金陵琐事》都记叙了一则关于汪肇饮酒的故事:有一次,他误附贼船,为了博取贼首的好感,他自称善画,愿为每人画一扇。扇画好之后,众贼高兴,叫他一起饮酒,汪肇用鼻吸饮,众贼见了纷纷称奇,各个手舞足蹈,喝得过了量沉睡过去,汪肇才得以脱险。汪肇常自负地炫耀自己:“作画不用朽,饮酒不用口。”
|唐伯虎是家喻户晓的风流才子,他名寅(1470一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诗文书画无一不能,曾自雕印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山水、人物、花卉无不臻妙,与文征明、沈周、仇英有明四家之称。唐伯虎总是把自己同李白相比,其中包括饮酒的本领,他在《把酒对月歌》中唱出“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看来,他也是位喝酒的高手。唐寅受科场案牵连被革础南京解元后,治圃苏州桃花坞,号桃花庵,日饮其中。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唐伯虎醉酒的故事:他经常与好友祝允明、张灵等人装扮成乞丐,在雨雪中击节唱着莲花落向人乞讨,讨得银两后,他们就沽酒买肉到荒郊野寺去痛饮,而且自视这是人间一大乐事。还有一天,唐伯虎与朋友外出吃酒,酒尽而兴未阑,大家都没有多带银两,于是,典当了衣服权当酒资,继续豪饮一通,竟夕未归。唐伯虎乘醉涂抹山水数幅,晨起换钱若干,才赎回衣服而未丢乖现丑。《明史》记载:宁王震潦以重礼聘唐寅到王府,唐伯虎发现他们有谋反的企图,遂狂饮装疯,醉后丑态百出,震遭黑手百翠.相唐f白#在放出王府,后来,震潦事败露,唐伯虎得以幸免。
著名的书画家、戏剧家、诗人徐渭也以纵酒狂饮著称。徐渭(1521一1593年)宇文长,号青藤。曾被总督胡宗宪召入幕府,为胡出奇谋夺取抗倭战争的胜利,并起草《献白鹿表》,受到文学界及明世宗的赏识。徐渭经常与一些文人雅士到酒肆聚饮狂欢。一次,胡宗宪找他商议军情,他却不在,夜深了,仍开着鞍门等他归来。一个知道他下落的人告诉胡宗宪:“徐秀才方大醉嚎嚣,不可致也。”胡并没有责怪徐渭。后来,胡宗宪被逮,徐渭也因此精神失常,以酒代饮,真称得上嗜酒如命了。《青在堂画说》记载着徐渭醉后作画的情景,文长醉后拈写过字的败笔,作拭桐美人,即以笔染两颊,而丰姿绝代。这正如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朱彝尊评论徐渭画时说的那样,“小涂大抹”都具有一种潇洒高古的气势。行草奔放着荡,蕴含着一股狂傲澎湃的激情。
明代画家中另一位以尚酒出名的就是陈洪绞。陈洪绥(1597一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画人物“高古奇贼”。周亮工《读画录》说他“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银,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者,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捕笔也”。陈洪缓醉酒的故事很多。例如,他曾在一幅书法扇面上写:“乙亥孟夏,雨中过申吕道兄翔鸿阁,看宋元人画,便大醉大书,回想去年那得有今日事。”《陶庵梦,也》还记载张岱和陈洪缓西湖夜饮的情景,他们携家酿斗许,“呼一小划船再到断桥,章侯独饮,不觉沉醉”。陈洪缓醉酒之后会洋相百出,“清酒三升后,闻予所未闻”(《赖古堂集训。当然,陈洪绞醉后作画的姿态更特殊,周亮工说:他“急命绢素,或拈黄叶菜佐绍兴深黑酿,或令萧数青倚槛歌,然不数声,辄令止。或以一手爬头垢,或以双指搔脚爪,或瞪目不语,或手持不幸口戏顽童,率无片刻定静,凡十又一日计,为予作大小横直幅四十有二。”陈洪缓酒后的举止正是他思绪骚动,狂热和活力喷薄欲出的反映。其神其态大概也是别人“闻所未闻”吧!
郑燮 《竹石图》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顾盼有情,石则拔地直耸,瘦硬秀拔,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
“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无竹,则留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渐老年兄属,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土”印。
“扬州八怪”是清代画坛上的重要流派。“八怪”中有好几位画家都好饮酒。高凤翰(1683一1748年)就“跌岩文酒,薄游四方”。那位以画《鬼趣图》出名的罗聘(字两峰1733一1799年)更是“三升酒后,十丈嫌横”。他死后,吴毅人写诗悼念他,还提到了他生前的嗜好,“酒杯抛昨日”,可见他饮酒的知名度了。罗两峰的老师金农(字冬心,1687一1763年)是一位朝夕离不开酒的人,他曾自嘲地写道:“醉来荒唐咱梦醒,伴我眠者空酒瓶。”《冬心先生集》中就收录了他与朋友诗酒往来的作品十余首,如“石尤风甚厉,故人酒颇佳。阻风兼中酒,百忧诗客怀”;“绿蒲节近晚酒香,先开酒库招客忙,酒名记清细可数,航舟令版艳同品尝”。金冬心不但喜欢痛饮,大概还擅品酒,他自己曾自豪地说z“我与飞花都解酒”,所以,他的朋友吴瀚、吴潦兄弟就把自己的酒库打开,让他遍尝了家藏名酝。那位以画竹兰著称,写过“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一生也与酒结缘。郑板桥名攫(1693-176日)他在自传性的《七歌》中说自己“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市楼饮酒拉年少,终日击鼓吹竿笙。”说明他从青年时代就有饮酒的嗜好了。郑板桥喝酒有自己熟悉的酒家并和酒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桥尚欠年时酒,店壁还留醉时诗”。他在外地还专门给这位姓徐的酒店老板写过词,题目是《寄怀刘道士并示酒家徐郎》,这首词的下半阙是这样写的:“桃李别君家,霜凄菊已花,数归期,雪满天涯。吩咐河桥多酿酒,须留待,故人除。”是河桥酒家的徐老板风流惆慌,还是赫赫有名的板桥先生礼贤下士,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交往总是以酒为“媒”吧!“八怪,,中最喜欢酒的莫过于黄慎。黄慎(1687一1722年)宇恭慰,号瘦瓢。福建曹田人,流寓扬州以曹宇卖画为生。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草书亦精。清凉道人《昕雨轩笔记》中说他“性嗜酒,求画者具良酝款之,举爵无算,纵谈古今,旁若无人。酒酣捉笔,挥洒迅疾如风”。其实黄慎爱饮酒但酒量却小得可怜,清凉道人大概有点夸大其词了。许齐卓《瘦瓢山人小传》中说他“一团辄醉,醉则兴发,濡发献墨,顷刻飘飘可数十幅”。马荣祖在《蚊湖诗钞》序中说:黄慎“酒酣兴致,奋袖迅扫,至不知其所以然”。权且不考证黄慎酒量的大小,几条记载共同讲述黄慎的上乘佳作,多是酒酣耳热之际信笔挥洒而成,意足而神完。黄慎作画时运笔疾速如骤雨狂风,清凉道人见过黄慎作画时的情景,说黄慎的画“初视如草稿,寥寥数笔,形模难辨,及离丈余视之,则精神骨力出也”。黄慎是以草书的笔意对人物的形象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笔不到而意到,在《醉眠图》里,把李铁拐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生活习性,粗矿豪爽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刻划出来。正如郑板桥说的那样:“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清末,海派画家蒲华可以称得上是位嗜酒不顾命的人,最后竟醉死过去。蒲华(1833一1911年)字作英。善草书、墨竹及山水。住嘉兴城惶庙内,性落拓,室内陈设极简陋,绳床断足,仍安然而卧。常与乡邻举杯酒肆,兴致来了就挥笔洒墨,酣畅淋漓,色墨沾污襟袖亦不顾。家贫以曹画自给,过着赏花游山,醉酒吟诗,超然物外,寄情翰墨的生活。曾自作诗一首:“朝霞一抹明城头,大好青山策马游。桂板鞭梢看露拂,命侍同醉酒家楼。”这正是他的生活写照。
现在,全国各地一方有灾,八方支援,义演义卖,赈济灾区。第一位以书画义卖形式赈灾的人就是喜欢杯中之物的金继先生。郑逸梅先生《逸梅杂记》中介绍:“金继一名慎继,字勉之,谐音以免痴为号,又号酒庵。”善画兰花。“时值鲁水灾,海上味药园特开助赈会,鱼龙曼衍,百戏杂陈,售券所得,悉以捐输,免痴慈善为怀,自告奋勇,携笔墨赴园,当众挥洒,顷刻而就,随求随应,绝不停滞,开书画助赈之风。”金继生活中是离不开酒的,“每晚必备绍酒两壶,佐以少许菜肴,浅斟低酌,自得其乐,又复置雪茄烟二校,停搏则吸烟,吞吐之余,则又浮白者再,烟尽壶罄,颓然僵息,晚餐为废,如是者凡二十年”。金继开书画赈灾之先河,足以为酒神的书画家们增光添彩。
醉瞠白眼看青天
酒的强烈的剌激作用,能焕发出人们隐蔽在内心的本真之性,所谓“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艺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颠狂,言谈举止一反常态,所以,人们就给他们冠以“狂人"和“颠疯"的雅号。草圣张旭就有张颠之称。宋朝还有位以画列仙出名的甘姓画家,用细笔画人物头面,以草书笔法画衣纹,顷刻而成,形象生动。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骂,酒后作画,画后往往毁裂而去。“富豪求画,唾骂不与",被人称为甘疯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知道了。
艺术家追求真善美,他们酒后的这种追求更加强烈,更无顾忌,或蔑视权贵,或痛斥势利小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数举。李白酒后敢于让炙手可热的杨国忠、高力士磨墨、脱靴,这种奴视权贵的狂劲,可亲!可爱!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时期的减笔人物画家,平时嗜酒自乐,“醉来亦复成淋漓,',行为狂放,得了个梁疯子的绰号。《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皇帝赐他金带,他竟然不受,挂在了院内,把皇帝的赏赐晾了起来。在封建社会,皇帝赏下的东西必须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来,梁楷此举是常人所不敢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归庄(1613一1673〉能写行草,又善画墨竹。明亡后,他不肯与清政府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无人,归庄和当时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明代的宫廷画家吴伟出入宫廷,但看不起权贵。当时的太监们权力很大。太监们专权祸国的行为既被人们蔑视,同时,也有些人慑于他们的气焰,卑躬奉迎。吴伟则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内侍们求画,决拿不到片张半幅。还有些向吴伟求画的人,如果礼貌不周,他也决不动笔。只有他醉酣之时,就自动抽纸乱抹,画完就掷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对真善美认识的具体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种真情率意,毫无娇柔造作之态。
酒酣落笔皆成趣
饮酒和书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画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元朝画家马瑰作画更是离不开酒。马碗字文璧,秦淮(今南京)人。他的山水、书法和诗文在当时被誉为“三绝"。贝琼《清江诗集》里描写马文璧作画的情景说:“长忆秦溪马文璧,能诗能画最风流。酒酣落笔皆成趣,剪断巴山万里秋。"看来,他只有在酒酣时候才能产生创作欲望和激情。另一位元朝画家商琦也是“酒酣时把墨濡头",“呼酒尽扫溪藤纸"的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画被誉为“天下无双比",因此“累蒙天子知"。马祖常在《南田文集》中说商琦把酒酣后的激情全部倾注在笔墨之中,“曹南商君儒家子,身登集贤非画史,酒酣气豪不敢使,挥洒山水立一纸"。这些例证足以说明嗜酒的书画家们都喜欢酒酣之际创作。但是,酒酣要到什么程度很有讲究。元朝画家钱选最能把握创作的最佳时刻。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活动在宋未元初。宋亡后不肯应征去做元朝的宫,甘心“隐于绘事以终其身"。钱选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无不擅长。戴表元《划源文集》总结钱的最佳创作状态时说:“吴兴钱选能画嗜酒,酒不醉不能画,然绝醉不可画矣。惟将醉醺醺然,手,心调和时,是其画趣。"我想,心手调和时应该是每位嗜酒画家最理想的创作时刻。
嗜酒的书画家能用酒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酒酣的人精神兴奋,头脑里一切理性化和规范化的帮篱统统被置之度外,心理上的各种压力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创作欲望和信心增强了,创作能力得到了升华,自己掌握的技法不再受意识的束缚,作起画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水平得到了超常的发挥,这时,往往会有上乘的佳作产生。郭异常自磋其醉后之作“不减古人也勺张旭也以其醉后书不可复得;高克恭醉后之作,“神施鬼役,不可端倪"。
我买私酒润君笔
嗜酒的职业书画家们常常是“明窗点染弄颜色",作品卖出去之后,“得钱沽酒不复疑"(张羽《静居集》题钱舜举《溪邮图》)。袁凯则更直接了当,他想得到王蒙(叔明)的画,知道王蒙喜欢喝酒,就流露出“我买私酒润君笔"的企图,其求画的迫切心情和王蒙善饮的事实跃然纸上。有些贪杯的书画家,无论谁家有酒,都可以去写去画。晋朝的王精(宇仲祖〉就常往驴肆.家画辄车。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让人难以理解。王i蒙说:“我嗜酒,好肉,善画,但人有饮食美酒精绢,我何不往也。"(张彦元《历代名画记》)看来,无论谁家有这三种东西,他决不计较其身分贵贱。清未的蒲华“人索其画,往往不之应。若为付酒资,则兴致勃发。人知其如此,乃备素椿E俞靡,置于槽壶侧。蒲酒酣落笔,顷刻若干幅,山水也,花卉也,植联也,应有尽有矣。"(郑逸梅《逸梅杂札》〉书画家们酒醒的时候,都清楚请他们吃酒的目的就是要巧取他们的佳作,但基.他们见了酒就顾不上这些了,正如郑板桥说的那样:“看月不妨人尽去,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嫌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嗜酒如命并不是谁请都去喝,而是要看看对方的品格和为人,这一点宋未元初的温日观最令人钦佩。温子观字仲言,号日观。在杭州玛瑞寺出家。酷嗜酒,“醒涂醉抹不可测,其言皆足警懦夫',(郑天佑《侨吴集训,被人们称之为狂僧。温日观善画葡萄,“夜于月下视葡萄影,有悟,出新意,以飞白书体为之。酒酣兴发,以手泼墨,然后挥墨,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顷刻而就"。所以,人们评他的葡萄“书法悟入葡萄宫",“醉里葡萄墨为骨",能自成一格。温日观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得钱出户即散施贫者。元初,元世祖忽必烈的亲信,江南释教总统杨瑾真伽曾把南宋历朝皇帝的坟墓全部挖掘。为了附庸风雅,他也多次请温日观喝酒,温日观“终不一濡唇,',在路上见了杨瑾真伽,就骂他是“掘坟贼",杨瑾真伽对他施以残酷的刑罚,温日观照样不屈服,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和赞赏:“杨伽篓死曾不畏,故老言之泪尚滑"。
法酒调神气
饮酒可以给艺术家带来灵感,为艺林增添不少珍品;但酣酒却会误事,甚至酿成伤身大祸。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的范宽就是因为“嗜酒落魄"的。郭忠恕的画深受宋太宗的喜爱,于是被召入宫延,并当上了国子监主簿。但是他益发纵酒,酒后又大肆抨击时政。宋太宗昕到郭忠恕的所作所为后,非常气愤,给他定了罪发配到登州去,可怜一代名画家竟死在流放的路上。饮酒过度必然伤身,元代书法家沈右说“中酒如卧病",他在《中酒杂诗》里说他曾在朋友处借一件篆书千字文欣赏,却“因亲戚会宴,为酒所困,终日愤愤,近者始觉神清",所以写信要求“尚欲借观数日,'。沈右只不过是误了点事,真是受酒之害的最轻者。明代浙派名画家吴伟就因为平时饮酒过量,最后中酒死的。正德三年五月,吴伟正在南京,皇帝派人召他去北京,使者向他传达了皇帝旨意之后,还没等上路,他就中酒死去了。近代海派画家蒲华则真是喝酒喝过量死去的。有一天,蒲华喝得大醉不能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第二天,蒲华酒醒之后,“又赴市鹰间小酒肆,倚鬼脸青酒瓮倾筋者再"。看来,他是不汲取纵酒伤身教训的,一九一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竟真的醉眠于上海登撒里寓所,留下的只是一批不朽的书画作品和一束诗稿。天津当代著名油画家李昆祥先生平时并不善饮酒,却中酒而亡。1976年,打倒“四人帮",万民欢腾,艺术家们更是欢欣鼓舞,集会庆贺,昆祥先生饮酒过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酒能启动善饮的艺术家们的灵感,让他们洗净胸由曲也血公唯山也拿仲奉献非於且非但县.纠洒扭给他们带来各种麻烦,甚至危及性命。何子贞说的“法酒调神气"这句话颇值得酒神型艺术家们仔细玩味。
真堪画入醉僧图
酒文化还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中国画里反反复复出现过,仅《宣和画谱》就记载有:黄茎《醉仙图》,张妖寿《醉真图》、《醉道图》,韩1晃《醉学士图》,顾阁中《韩熙载夜宴图》,顾大中《韩熙载纵乐图》等等。传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时的名画家张僧踩就画过《醉僧图》壁画,唐朝的大书法家怀素曾写过这么一首诗称赞《醉僧图》:“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后来,僧道不睦,道士每每用《醉僧图》讥讽和嘲笑和尚。和尚们气恼万分,于是聚钱数十万,请阎立本画《醉道图》来回敬道士。阁立本(?一673年)与其兄立德俱以善画名于时。阎立本擅画道释人物、写真及鞍马,师法张僧踩,曾去观摹张僧画系的《醉僧图》,初见不以为然,再见为之所吸引,第三次去参观,竟卧于壁画之下而不肯离去,所以,他能得到张僧踩用笔用墨的真髓。据记载,他曾画过《外国图》、《职贡狮子图》、《卤簿图》、《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中凌烟阁功臣图》及唐太宗像等。阎立本官至工部尚书、右相,同时的姜格以战功拜任左相,所以,民间就流传着“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据说阁立本把《醉道图》画得十分生动,道士们酒醉之后,洋相百出,滑稽之态,令人捧腹。
与酒有关可入画的内容还很多,如以酒喻寿,所谓寿酒就是以酒作为礼品向人表示祝寿。中国画就常以石、桃、酒来表示视寿。八仙中的李铁拐、吕洞宾也以善饮著称。他们也常常在中国画里出现,杨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就喜欢画李铁拐。《醉眠图》是黄慎写意人物中的代表作:李铁拐背倚酒坛,香甜地伏在一个大葫芦上,作醉眼态。葫芦的口里冒着自烟,与淡墨烘染的天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茫茫仙境之感,把李铁拐这个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神仙"的醉态刻划得独具特色,画面上部草书题:“谁道铁拐,形肢长年,芒鞋何处,醉倒华颠"十六个字,再一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齐白石画过一幅吕纯阳像,并题了一首诗:“两袖清风不卖钱,缸酒常作枕头眠。神仙也有难平事,醉负青蛇(指剑〉到老年?quot;这件作品诗画交融,极富哲理的语言,令人深思。
《春夜宴桃李园》也是画家们喜欢的题材。这个题目取材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描绘李白等四人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聚会于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时值夜阑,红烛高照,杯航交错,表现了文人雅士“非璋锥川也在.职锵而醉日,'的牛活情景。
《文会图》虽然描绘的也是文人雅集,但作者赵倍是宋朝的徽宗皇帝,所以,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及恢宏的场面,都有别于普通的文人雅集。《文会图》宴饮的地方面临一浊清池,三面竹树丛生,环境幽雅。中间设一巨榻,榻上菜肴丰盛,还摆放着插花,给人以富贵华丽之感。他们使用的执壶、耳杯、盖碗等也都是当时的高级工艺品,再次显示了与会者的身分。在座的文人雅士神形各异,或持重,或潇洒,或举杯欲饮,或高谈阔论,侍者往来端杯捧盏,为我们展示了宋代贵族们宴饮的豪华场面。
《卓歇图》是辽代画家胡魂的作品。胡瑰擅画北方契丹族人民牧马驰骋的生活。卓歇是指牧人搭立帐篷休息而言,此图描绘契丹部落酋长狞猎过程中休息的一个场面:主人席地用餐,捧杯酣饮,其身后侍立四个身佩雕弓和豹皮箭束的随从,席前有人举盘脆进,有人执壶斟酒,还有一男子作歌舞状,作品对研究契丹贵族的精猎生活和饮食情况颇有参考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是描绘五代时南唐大官僚韩熙载骄奢淫逸夜生活的一个场面。韩熙载。02一970年)宇叔言,北海(今山东摊坊)人。其父韩光嗣被后唐李嗣源所杀,韩熙载被迫投奔南唐,官至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韩熙载雄才大略,屡陈良策,希望统一中国,但频遭冷遇,使其对南唐政权失去信心。不久,北宋雄兵压境,南唐后主李煌任用韩熙载为军相,妄图挽回败局,韩熙载自知无回天之力却又不敢违抗君命,于是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沉溺于酒色。李煌得知韩熙载的情况,派画院待诏顾阂中、周文矩等人潜入韩府,他们目识心记,绘成多幅《韩熙载夜宴图》二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无款识,大多数专家认为由白丽归由少孚蓝阻截宿宜因询和们揭示了古代豪门贵族“多好声色,专.为夜宴"的生活情景。图中的注子、注碗的形制是研究酒具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
《月下把杯图》是马远的作品。马远字遥父。南宋画院待诏。画山水以偏概全,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打破了以往全景山水的构图方法,被称之为“马一角",是南宋四大家之一。《月下把杯图》描绘一对相别已久的好友在中秋的夜晚相遇的情景,中秋是团圆的佳节,好友重逢,痛饮三五杯,以示庆视。正如画上宋宁宗的皇后杨妹子写的那样“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蕉林酌酒图》是陈洪缓人物画中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一个隐居的高士摘完菊花之后,在蕉林独自饮酒的情景。图中,主人正在举杯欲饮,一个童子兜着满满一衣襟的落花,正向一个盛落花的盘子里倒去,另一书童正高捧着酒壶款款而行,这情景描绘的不正是孤傲的文人雅士们所向往的“和露摘黄花,煮酒烧红叶”的隐逸生活吗!
杜甫写过一首题为《饮中八仙》的诗,讴歌了贺知章、李碰、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八位善饮的才子。此后,《饮中八仙》也就成了画家们百画不厌的题材了。此图作者杜墓,原姓陆,字惧男,号古狂,善画山水、界画、人物、花鸟,尤精白描画法,他画有《饮中八仙》、《东园载酒图》等与酒文化有关的作品。此图描绘众多人物吃酒的场面,人们都渐入醉境,但表现又各不相同:或还在举杯酣饮;或烂醉如泥倒在地上或神情凝滞,将醉欲醉;或丢帽眈足,狂态百出,从而体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堪称是一幅描绘醉态的佳作。
酒与书法
青铜高爵酒甘冽
礼乐铸器尊不空
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纪,商代晚期有一宰甫自,其铭文共23字,是一件有关酒的青铜器。现藏山东荷泽市文化馆。铭文原文是:王为兽(狩)自豆录,才(在)模睐。王卿(飨)菌(酒),王光(赏)宰甫贝五朋,用乍(作)宝端。
铭文大意是说,殷王自豆录猝猎归来,在模地宴飨时,赏赐给宰甫贝五串,宰甫因作此器以记其事。此铭的书写风格气势极为恢弘,如持猎的猝(兽〉,在裸地驻扎的楠,飨酒的飨(卿),赏赐的赏(假光字代之),写的都较突出,通篇铭文字形颇具变化,是一件难得的书法珍品。
另一件著名的孟鼎器铭,也极有趣味。孟鼎为西周康王时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为康王时大臣名孟者而得名,也称大孟鼎。清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县出土。腹内铭文19行,291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铭文为康王对孟的册命。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贵族孟受册命时,周王诏告周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命令孟效忠。康王赏孟大量祭物、衣服、车马及奴隶“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和“千又五十夫”等。
大孟鼎的铭文笔法秀美生动,庄重肃穆,文字数量多.为金文中之佼佼者。
作为酒具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并饰以图纹,书以铭文,说明饮酒是上古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孟鼎铭文中提到酒不敢多饮,以及殷以酗酒亡国,两次提到酒,于此可以得知上古对酒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多么认真,甚至把国家的兴衰也与酒联系在一起了。
陶砖瓦当铜镜字
秦汉简牍墨润香
战国晚期,铁器出现,犁田用铁器。日用铜器多了,纹饰简朴,铭文简短,铸用青铜器多为素面,只记器物名、年代,偶有作器者名。这时奢华精美器物已是陶瓷器和漆器。汉代铜镜为实用品,造型千变万化,且装饰纹样显示着汉代人博大的艺术气魄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其文字结构,审美情趣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秦汉刻石以东汉刻石为高峰,有众多代表作品雄视今古,也有大量秦汉简牍、吊书为古人手泽墨迹,堪为瑰宝。这些先民遗留下来的墨迹畅意豁达,率朴自然,仍使今人有新鲜感,带来了古时的信息和生命的脉搏,其历史和书法艺术以及其它学术领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问君何举如橡笔
跃上云端酒使狂
醇酒之嗜,激活了二千余年不少书法艺术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的艺术精品。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这种异常亢奋是支持艺术不断求索的宝库,使元绪而趋于缤密,经纬天成;使平淡而奇崛,逮若神助,笔下生花;有则一旦罢杯,则老生常谈,平平而蹈于寞臼,神采乏力,冥思无端。历史上不少大书法家并不满足于细品助兴,小盏频频,于琼浆玉液乃是海量,放胆开怀畅饮,越是激昂腾奋,则笔走龙蛇,异趣横生,线条旋舞,恨墨短砚浅,非纸尽墨干乃止。
明代祝允明(1460一1526年),字希哲,因右手六指,自号校山。嗜酒无拘束,玩世自放,下笔即天真纵逸,不可端倪。与书画家唐寅、文征明、诗人徐模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视允明狂草学怀素、黄庭坚。在临书的功夫上,他的同代人没有谁能和他较量。他是一位全能的书家,能以多种面目创作,能写小楷、篆隶、大草,也能写古雅的行书和巨收长卷。祝允明被认为是天资卓越,腕与心应,神采飞动,情生笔端的大家。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强烈的个性和意蕴。明代董其昌在其著作《容台集》中说:“枝指山人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视希哲临写过《黄庭经》小楷,明·王释登《处实堂集》说:“第令右军复起,且当领之矣。"又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数十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钧环戈碟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集蕉绳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如丰肌妃子著霓裳在翠盘中舞,而惊鸿游龙,徊翔自若,信是书家绝技也。"评价之高,无以复加。
酒与戏曲
酒在中国戏曲中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
饮酒在戏曲中,与吃饭几乎是同义词。在戏曲舞台上,吃饭的器皿不是饭碗、菜盘(除去极少的例外,如《鸿莺禧》、《朱痕记》、《铁莲花》等剧,因剧情的特殊需要才使用饭碗),而是用酒壶、酒杯来代替。请客吃饭,不说请用饭,而是说“酒宴摆下”。不管多么隆重盛大的场面,例如《鸿门宴》、《群臣宴》、《功臣宴》等剧,在舞台上表示丰盛笼席的道具,也只有几个酒壶和酒杯。有许多戏,是以酒或醉酒构成全剧的主要情节的。例如《薛刚大闹花灯》,是说薛刚酒醉以后,失去理智,闯下滔天大祸,把当朝太师张泰的门牙打掉,打伤国舅张天佐、张天佑,打坏太庙的神像,打落太子的金冠,引起皇帝的震怒,将对唐朝有汗马功劳的薛家一家三百多人,满门抄斩。这虽然是由手张泰衔恨,在皇帝面前进诲,才引发一场曲折激烈、忠奸斗争的悲剧,但起祸根源,却是由于薛刚酣酒,疯狂乱来的结果。后部《薛家将》的戏,主要是从这个情节引发而来,如《阳和摘印》、《法场换子》、《铁丘坟》、《双狮图》(《举鼎观画》)、《徐策跑城》,直至《薛刚反唐》等都是。
《水浒》戏有许多是以醉酒为主要情节构成的,如《醉打山门》,是说鲁达在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智深,因素性嗜酒,每欲破戒。一日,下山闲游,见一人担酒,即上前沽饮,酒贩告以长老有令,禁寺僧饮酒。智深不昕,狂饮大醉,回寺大闹。长老遂荐往东京大相国寺。《黄泥岗》(《生辰纲》)是说晃盖、吴用等在黄泥岗智劫“生辰纲”(梁世杰送给岳父蔡京的寿礼),用的计策就是用药酒将押送官兵麻醉,然后劫取。《武松打虎》是说武松在景阳岗下店中沽饮,乘醉过岗,遇见猛虎,奋勇将虎打死。《十字坡》(《武松打店》)是说武松发配事丛l盹机斗,空铺歪执一惊‘再把啻酒店拇宿。孙二娘将武松灌醉,夜入卧房,准备杀害。其实武松是佯醉,早有戒备。二人摸黑动武,孙二娘不敌,张青赶来相助。武松通名后,张青夫妻慕其名,遂结为好友。《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是说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剧目有《鸳鸯楼》、《飞云浦》、《蟆蛤岭》等剧。《得阳楼》是说宋江杀死阎惜妓,发配江州。一日,宋江到得阳楼饮酒,酒后,因慨叹个人遭遇,题诗于壁。诗被通判黄文炳抄走,送与知府蔡德章,诬宋江谋反。宋江装疯,蔡知府不信,判宋江斩刑。后被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出。
以醉酒构成戏的主要内容的剧目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贵妃醉酒》,是说杨贵妃备受唐明皇宠爱,曾约共饮于百花亭。时,明皇爽约,杨贵妃久候不至,问高力士,始知明皇已宿西宫梅妃处,心生怨窟,引酒独酌,自遣愁烦。《太自醉写非是说唐玄宗时,渤海国进奉蛮表,朝臣均瞠目不识。贺知章荐李白,李果识蛮文。玄宗授李为翰林院学士,命其复表。李白曾受杨国忠、高力士迫害,.遂乘醉请命令杨国忠溶墨,高力士脱靴。玄宗准奏,李挥笔成表,渤海国慑服。《醉皂》是昆曲《红梨记》的一折,是说一名皂隶奉县令差遣,邀请赵公子饮酒赏月,不料皂隶醉酒,引出一段喜剧。《醉度刘伶》与《刘伶醉酒》,是说刘伶嗜酒,自夸从来不醉,遇酒仙杜康,饮以仙酒,竟大醉不醒的故事。《酒丐》是说侠士范大杯,隐于酒,做了许多锄强扶弱的侠义之举。《醉县令》是说三国时庞统投刘备,不被重用,只委任县令,整日醉酒,不理民政,后刘备派人视察,一天之内将三月积案全部审清,刘备始服其才,委以重任。《醉战》又名《让雍州》,是说明未穆君益据雍州,好酒贪杯,竟失去雍州的故事。
有些戏虽然不是以饮酒、醉酒作为贯穿全剧的主要情节,但却是剧中某一片断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细节,用这一细节塑造或深化人物性格,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或是用以作为强化戏剧冲突,解决戏剧矛盾,推进戏剧情节发展的一种催化剂,或是渲染戏剧氛围的一种有力的表现手段。这样的戏非常多。如《温酒斩华雄》,通过“酒尚未凉,华雄已被斩首”这→细节,突出表现了关羽的神勇无敌。《群英会》通过周瑜与蒋干两个人的佯醉,表现了周瑜的智慧谋略和蒋干的自作聪明,上当而不自知。《青梅煮酒论英雄》,通过曹操与刘备饮酒交谈,刻画了两位性格迥异,但又同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当世英雄”。《草船借箭》,通过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上饮酒的一段戏,鲜明地刻画出两个人迥然不同的情绪与心态:诸葛亮是从容镇静,成竹在胸;而忠厚诚朴的鲁肃却是惊惶失态,手足无措。《西厢记》中,崔老夫人悔婚后,还逼令莺莺以“兄妹”的名义给张生敬酒,而张生听说悔婚,又惊又怒,在忿谶失望的心情下被迫饮下莺莺递奉的这杯“苦酒”;这一敬酒的细节,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封建社会爱情悲剧的时代内蕴。《杨门女将》中,在杨宗保的五十寿诞的寿堂上,传来了他为国捐躯的噩耗,寿堂变灵堂,余太君忍悲痛,集合了全家四世子孙,以酒酶地,祭奠杨宗保。这一奠酒的细节,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已经超越了对于杨宗保的悼念哀思;这杯酒宣告了杨家将的忠勇爱国,几世不渝s也喷洒出杨家将视死如归,义薄云天的壮志豪情。再如《十五贯》和《捉放曹》,前者尤葫芦如果不喝醉酒,就不会被委阿鼠杀死;后者吕伯奢如果不是殷勤过分,跑到前村去买酒,也就不会惹来杀身之祸。《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终年辛苦积银二百两,至妓院求会花魁,适逢花魁大醉,不省人事,卖油郎侍奉通宵。花魁酒醒,颇为感动,遂以身相许。这里的醉酒成为增进爱情和友谊的手段。
《白蛇传》中,许仙听信法海的怂恿,强劝白素贞在端午节饮下雄黄酒,致使自素贞酒醉现出自蛇原形,将许仙吓死,引发了《白蛇传》后半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和悲剧。《盗银壶》和《九龙杯》中的壶和杯,都是珍贵的酒器,通过盗壶、盗杯及壶、杯的失而复得,引发了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间樵闹府》中的范仲禹也是酒醉后被葛登云派人暗害的。《红灯记》中,李玉和在被捕以前,喝下李奶奶递给他的一碗酒,唱了“临行喝妈一碗酒”的著名唱段,这一喝酒的细节,抒发了李玉和一家为革命誓死不屈的豪情壮志。《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群匪喝酒的场面,实际是杨子荣显示自己的“土匪”身分,取信于座山雕的一种手段,又寓意双关地表达自己消灭群匪的决心和信念。《梅龙镇》中正德皇帝与李凤姐,一个饮酒,一个卖酒,充分表现这个“风流皇帝”借酒调情的丑态。
饮酒过量,就会迷失本性,失去理智,有的胡言乱语,有的胡做非为,喝得太多就昏睡不醒,任凭别人摆布。所以用“灌醉”作为手段,把对方灌得昏迷不醒,然后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成为戏曲中常见的情节。《乌盆记》(《奇冤报》)中,赵大用毒酒将刘世昌主仆害死,谋财害命。《连环套》中,朱光祖将麻醉药投入窦尔敦的酒壶里,乘窦尔敦昏睡,盗去他的双钩。《四进士》中,宋士杰乘两个差役酒醉,偷看他们为田伦送给顾读贿赂的书信,从而揭发了一桩两个官僚行贿受贿制造冤案的丑剧。《望江亭》中,谭记儿用酒将杨衙内灌醉,盗走圣旨和上方宝剑,最后惩治了‘凶恶狡诈,仗势害人的杨街内。用灌醉对方作为手段,达到自己复仇或除奸锄暴的,是戏曲中最为常用的情节。如《刺王僚》中,专诸为姬光夺取王位而行剌姬僚。《贞娥剌虎》中,费贞娥假充公主将李虎灌醉,然后将其刺死。《审头剌汤》中,雪艳假意向汤勤献媚,用酒将其灌醉,然后刺杀了这个卖主求荣,阴谋陷害丈夫、霸占自己的卑鄙小人。《青霜剑》中,豪绅方世一为了谋占申雪贞,与媒婆姚姐同谋,买通大盗,诬陷申雪贞的丈夫董昌通匪,董昌竟被斩首。申雪贞假意允婚,在洞房中将方世一与姚姐灌醉杀死,然后携带仇人的头颅到丈夫坟前哭祭,然后自剔。《金针刺梁冀》(《渔家乐》)中,渔家女邬飞霞将东汉末年独霸朝政的大将军梁冀用酒灌醉,用金针刺死。刻画了一位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渔家女郎。
还有一些戏,如《搜孤救孤》,为救赵氏孤儿,程婴舍子,公孙样臼舍命,程婴在法场上用酒生祭公孙样臼和自己的儿子,这一奠酒细节揭示出两位义士为救忠臣孤儿所做的巨大牺牲,也抒发了程婴内心的极度悲痛。《伐子都》描写了子都害死颖考叔后,受到良心谴责,以致神经错乱,在金殿饮酒后,吐露真言,坦白了自己害人的罪行。《霸王别姬》在项羽被困核下,四面楚歌,全军覆没的前夕,虞姬劝酒献舞,这一场的歌舞惰酒,表达了项羽与虞姬在生离死别的依恋与悲痛。《摘绩会》中,小将唐狡在庆功宴上喝醉,借酒撒疯,竟然在风吹烛灭的瞬间拥抱楚庄王的爱妃,进行调戏,爱妃拔掉他盔上的红绩,向楚庄王哭诉,请查出盔上无缕的狂徒,予以惩处。但楚庄王从大局出发,不予追究,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摘掉盔绩,然后再点燃蜡烛,显示了楚庄王作为一代霸主的宽容大度。但与此相反,有些皇帝、君主却由于沉溺酒色,酣酒,醉酒,而丧失理智,胡做非为,有的竟然在酒醉后杀戮功臣。如《打金砖》中的刘秀(汉光武帝)将开国元勋姚期、马武等尽行杀戮;《斩黄袍》中的宋太祖赵匡脱将曾经共患难、打天下的结义兄弟郑子明斩首。而最突出的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凶残暴虐,滥杀无辜,营造酒池肉林,酣酒贪色,穷奢极欲,荒淫无道,最终导致国亡身丧。描写武王伐纣题材的剧目很多,如《封神榜》(连台本戏)、《进姐己》、《反冀州》、《朝歌恨》、《囚美里》、《炮烙柱》、《鹿台恨》、《斩姐己》、《摘星楼》等都是。在戏曲中,皇帝、亲王、豪门、贵族、大官僚、大恶霸,借酒醉作恶,杀人、霸产、劫财、奸淫,例不胜举。
酒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利弊有很鲜明的两重件.酒对于社会既有利,也有害。有时是艺术灵感的催化剂,有时是增进爱情、友谊、勇气的兴奋剂或强化剂F但又常常是助长丑恶,激发人类兽性本能和失控的情欲,终至酿成灾祸或无可弥补的悲剧。所以酒对于人类究竟是福水,还是祸水,一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但可以肯定地说,在戏曲中,酒虽然是不可缺的构成因素,但它所起的作用,却大多数是反面的、破坏人类正常生活的健康情绪的负面效应。
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撞击,是构成戏剧性的主要因素。如果一出戏只有单纯的欢乐或平铺直叙地抒情叙事,没有曲折的挫折、坎坷,没有灾祸,没有痛苦,没有斗争,没有仇恨,没有利害冲突,没有为了私欲而产生的阴谋陷害,欺侮强暴,狡诈虚伪,一般地说,也就没有强烈的戏剧性,甚至也就没有戏剧了。而酒,常常是促发戏剧性,强化戏剧性的一种媒介和手段。由于饮酒的人及其行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文学、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一般社会琐屑生活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影响;而戏曲又是极其广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一方面说酒是构成戏剧情节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酒(具体地说是“醉酒”)又常常是造成灾祸、悲剧、苦难、仇恨等“恶德”的重要因素,因此洒在戏曲中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负面效应。
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说:“水为地险,酒为人险。”意思是说,水本来是对人有利的东西,但如果不兴水利就会泛滥成灾;而酒本身并无所谓利弊,社会上的“酒祸”都是由人造成,亦即由于人的无节制地饮酒,以至醉洒、酣酒。人如果饮酒过量,就会迷失本性,轻者昏迷,任人摆布;重者在酒精的麻醉和强烈剌激下撒疯发狂,纵欲乱性,胡作非为,以致给自己、家人、社会都带来深重的苦难。由此可见,“节饮”是避免酒祸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在戏曲中,却很少表现节酒的情节。从戏剧性的需要来看,也无须表现那些为了避免酒祸而构置的节酒的情节,因为那样只会削减戏剧冲突矛盾。所以一言以蔽之戏曲中出现有关酒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醉酒”而引发的具有强烈戏剧性的情节。比如皇帝因醉酒而杀戮功臣,甚至亡国丧身;薛刚之徒因醉酒而酿成全家被杀的惨祸一些罪恶之徒用灌醉对方达到自己害人的罪恶目的很多受害的弱;者(多为女性)用酒灌醉害人的强徒,而达到自己复仇泄恨的目的还有的是借酒调情,借酒撒疯,借酒助胆(有人是增长勇气,兴奋情绪;有人是,酒助贼人胆”,行凶作,恶),还有的是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的秘密或隐私,或是酒后昏迷乱性,失足成恨等等。当然,在戏曲舞台上,还出现很多因喜、寿,婚、丧、祭祀、庆功、钱别、结拜等等而举行的宴会场面,都是以敬酒、畅饮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这里面虽然没有什么曲折的戏剧性,但也说明酒是生活中、也可以说是戏中无所不在的“必需品”。
当然,也有一些与酒相关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戏。唐代杜牧有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戏曲中有一出《小放牛》,描写一位年轻的村姑,向一位牧童问路,唱词是:牧童哥,你过来,我问你,我要吃好酒在哪里去买,哪哈咿呀嗨?我要吃好酒在哪里去买,哪哈咿呀嗨?”
牧童回唱道:牧童开言道,姑娘你是听。我这里用手儿一才旨,在指西才旨,南指北才旨,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杨柳树丰挂着一个大招牌。小姑娘,你过来。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衬,哪哈咿呀嗨!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
这出载歌载舞的用山歌曲调演出的抒情小戏,把杜牧诗中用文字表现的非常含蓄隽永的诗情画意,用绚丽的戏剧形象和优美的音东、舞姿,在舞台上展示出来,这是戏剧对于诗词的丰富和具象化,也是二者巧妙的结合。
不过这类的戏毕竟是少数。中国从古以来,就把人类的恶德的来源,归结为“酒、色、财、气,”四个字。而酒则占据了第一位。其实贪财、好色、惬气(心胸蝙狭、妒嫉、斤斤计较等)都是实质性的情欲,深深陷入或感纵失控这些情欲,就会给生活造成灾祸、苦难和悲剧,或在人格、道德、良心、法律等方面遭到谴责甚至灭顶之灾。仅只有饮酒本身并不是同类性质的从人类本体萌发的情欲,只能说是需要适量控制的一种生理需要,少量地喝一点酒,并不能算是恶德,也不会造成什么灾难和悲剧。但为什么古人在总结恶德根源时,把酒放在了第一位?我想正是因为酒是一种助人一切罪恶更加激化的兴奋催化剂,如果饮酒过量,一旦因沉醉而迷失理性,甚或因迷失理性而酣酒发狂,胡作非为,则一切兽性、贪欲均将因理性失控,而导致更加怠肆放纵,沉沦陷溺,终至趋向毁灭的深渊。所以把酒放在了一切恶德根源的第一位。
古典戏曲中有以专门批判酒、色、财、气的危害作为主题撰写的剧目,最有名的是李逢时编演的《四大痴》传奇,实际是各自独立的四出戏。以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戏名《酒懂》;以色的危害为主题的戏名《扇坟》,写的是《蝴蝶梦》的故事,即京剧的《大劈板》,略谓庄子佯死,以试探其妻的贞操;以财的危害为主题的戏名《一文钱》,写的是一个名叫卢至的富豪,为富不仁,憧吝啬刻,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受到神佛的惩罚的故事;以气的危害为主题的戏名《黄巢下第》,写的是黄巢应举试,由于考官受贿而落榜,忿愚不平,聚众造反,最后兵败被杀,而受贿考官亦因渎职被诛的故事。《酒懂》的故事详见后面的剧情选目。
(二)戏曲中有关酒的表演程式及其他舞台表现形式
为了表现醉酒的形象和神态,戏曲演员创造了许多生动逼真的表演程式。最常用的是形容酒醉时步履踉跄的“醉步”。醉步分为男女两式。男式醉步的表演方法是:双臂微蜷,手松握拳,两腿稍蹲,大八字步。起步时,左脚向右脚前棚步,落地后,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腿稍拖起,身体稍向右倾,顺势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仍成大八字步。随即右脚向左脚前方阔步,姿态同前。两脚交换不停前行。女式醉步的表演方法是:双手下垂,起步时,左脚向右脚右方斜跨一步,同时双臂向左侧斜摆动。顺势右脚向右方迈出一步,同时双臂从左侧稍向右摆动。随即左脚向前跟上一步,趁势右脚向左方迈出一步,同时双臂从右侧稍向左摆动,就势右脚向前跟上一步。依此两脚不停踉跄行走。走醉步时,须两眼微锡无神,身上松弛,摆动自然。
表现醉酒神态最重要的是眼神,因为喝醉酒的人,首先是从眼睛上反映出来。酒醉者在舞台上的眼睛称为“醉眼”。“醉眼”的特征是半睁半闭,半明半昏,看人看物都是迷离悄恍,很少正面直视对方,如果注视,常是似见未见,熟视无睹;而真正注视对方时,却又是眼珠也斜,用斜视的余光打量对方。戏曲舞台上描写醉鬼或有酣酒恶习的的人,在化妆的相貌上,常在其原有脸谱底色(如黑色、灰色等)上再用红色略涂双颊;有的则在鼻头上抹红色,象征“酒糟鼻子”。
还有的演员在武打表演中,根据剧情,增加一些“醉打”的成分。例如厉慧良在《艳阳楼》中饰演高登,最后一场与花逢春等开打,表现酒醉尚未全醒,一面开打,一面时作呕吐状,脚步踉跄,挥舞兵器不快不稳,随着开打趋向激烈,才逐渐清醒,恢复常态。这种“醉打”的表演,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创的程式,被人们认同。
有许多“醉打”(即酒醉后进行战斗)的表演程式,除去《艳阳楼》以外,最常见的是十八罗汉中有一位醉罗汉,在《十八罗汉斗悟空》与《十八罗汉斗大鹏》中,都有这位醉罗汉与孙悟空或金翅大鹏的别具特色的开打。不管打得多么紧张、惊险、火爆,在开打中都不能失去“醉”的特色。凡是醉打的戏,除去必须有的醉态,如醉眼迷离,醉步踉跄,身体摇晃,持物不稳等外,还常细配有用世劝、罗帽功、铺子功、嘘口功、水袖功、莺带功等特殊的高难技巧。这样就使醉打增强了技巧性、舞蹈性和优美化的审美成分。
在《闹天宫》中,孙悟空喝醉以后,不仅要表现出醉态,还要表现出与人不同的猴子的醉态。在《八仙过海》中,李铁拐不仅要表现出醉态,还要表现出一个肢足人所特有的动作和舞姿。
有关醉酒骑马的表演程式:戏曲中有不少醉汉骑马的表演。这种表演大都是一手执鞭,做扬鞭打马状,但走起来又都是进三步退两步,脚步踉跄地走着醉步。例如《太自醉写》等剧就是如此。如果认真推敲,这种表演是不合理的,因为演员的上半身是表现人的醉态,而下半身却表现人骑在马上,如果上下一致都是醉态,岂不是人醉马也醉了!当年盖叫天在演这类戏时,就把表演程式做了改动,他研究揣摩了生活中喝醉酒后骑在马上的真实情景,然后变化为上身前颠后仰,左摇右晃,脚下却步履如常的表演身段。这样就真实而艺术地产生了人醉马不醉的艺术效果。后来很多演员都采用了他的这种表演程式。
在舞台上表现醉酒的形态,有许多不同的手法,有的是醉酒者的个人表演,有的则是采用其他人对于醉酒者的照料、扶持,或是对于醉酒者的感觉、反应,用以营造醉酒后的氛围,或是启示、增强观众对于醉酒的艺术感受。例如:皇帝、亲王酒醉后由太监、内侍搀扶上场,凡是有这样的情状,就表现角色是处于酒醉的状态了。后妃、公主由宫娥、侍女搀扶;豪绅、恶霸(如《武文华》的武文华、《艳阳楼》的高登)则由奴仆搀扶。而《群英会》中的周瑜和蒋干(其实都是佯醉),则由军卒搀扶上场。由在场的群众角色做陪衬动作,以表现主要角色的酣醉。最典型的是《贵妃醉酒》,在场的全体宫女,分别挽在杨贵妃的两侧,随着杨贵妃的跪拜和,东倒西歪,而互相依傍牵扯着分别向两面节奏鲜明地做着倾侧斜倚的动作,其实这已经是一种配合醉酒的伴舞或群舞的形式了。
一般个人表现饮酒的程式是用右手端起酒杯,置于口部,然后用左手扬起水袖,遮住口部和酒杯,脖子一仰,表示将酒饮尽,最后亮出杯底,并说一声:“干!”用水袖掩住口部,是避免把张嘴露齿的不雅形状暴露给观众,这是戏曲审美原则在舞台上的具体体现。因为戏曲舞台的审美原则是:不论生活中是多么丑陋的形象(即使很细微),也必须予以美化,或是予以装饰化,不允许把“丑”的东西直接呈露给观众。这一点很重要。例如战争、疯狂、伤残,以至酣酒等,在生活中都不是美的事物,但在戏曲舞台上都必须按照美的要求重新设计,予以美化。既要使观众感觉到这些事物的生活真实,又不能受到这些事物的“丑恶”的直观剌激。美化醉酒、饮酒、酣洒的形象和神态是体现戏曲审美原则的重要组要部分。
在戏曲中,酒保(即酒店卖酒的伙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角色,大都由丑角扮演。面部化妆大都在鼻梁上涂抹一块白粉。服装基本上是头戴蓝色尖毡帽(偶有白色尖毡帽),身穿蓝色茶衣,腰围白色短裙(腰包)。连上场念的台词,大多是带有浓郁行业性的程式化的两句对子“客来千家醉,开坛十里香。”也有念“应时珍锺昧,开坛十里香。”
在《武松打虎队《骆马湖》(《落马湖》)等剧中,酒保都有一些戏剧性很强的表演动作。例如酒保抱住酒瓮,直接向酒碗中注酒时,一面嘴里就做出“咚咚咚咚”的声音效果,象征着注酒的声音。再如《武松打虎》,当武松豪饮,用碗喝酒不能尽兴,抱起酒瓮狂饮的时候,酒保舍不得从瓮口溢出的美酒流失,就蹲下身子,以手扶案,仰面张口,用嘴去接饮武松喝酒时从瓮口漏溢的余沥,而且咂嘴啧舌,以示过瘾。这一细节把武松豪饮,美酒味醇,以及酒保卖酒平时却很难喝酒尽兴的市井性格,表现得淋离尽致。这是戏曲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夸张手法,是其他艺术形式(如话剧、影视等)所没有的。
戏曲舞台上所用的传统酒器道具,有这样几种:
(1)酒盘,有两种。一为铜质镀白翻边的酒盘,为剧中贵族角色所用。一为术制漆红、方形立沿的酒盘,为剧中平民角色所用。
(2)酒壶,亦分为旋术提把(贴锡)和高脚端把(贴金)两种样式,分别为剧中平民角色和贵族角色所用。
(3)酒斗,纸胎刷漆,长方形,左右各一方耳与口齐平,贴金矮龙。剧中贵族人物所用。
(4)酒血,一色贴锡,图形带座。剧中平民所用的一般酒具。
(5)酒坛,竹条编织成小口大肚的坛形,外塑纸浆,漆成黑青袖色,多有酒字,剧中表示盛洒的酒瓮。
近来年,受话剧、影视写实道具的影响,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写实风格的酒具,如按照古代酒器实物制做的道具:搏、爵、壁之类。
中国酒文化漫谈(1)
中国酒文化漫谈(2)
中国酒文化漫谈(3)
中国酒文化漫谈(4)
中国酒文化漫谈(5)
中国酒文化漫谈(6)
中国酒文化漫谈(7)
中国酒文化漫谈(8)
中国酒文化漫谈(9) 中国酒文化漫谈(10)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