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现代设计——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3:55
第二节 德国的现代设计
德国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以及一系列重要现代设计活动使德国成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与设计教育的摇篮。 然而在1993年纳粹政府上台后,德国现代主义设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设计运动一蹶不振。二战爆发后,包豪斯成员等大批设计师离开德国,更使德国现代设计蒙受了重大损失。直到二战结束,才逐渐恢复。
乌尔姆设计学院
二战后,德国人开始重振设计和设计教育事业,其背景较为复杂。 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严格的设计教育来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为振兴战后凋敝的国民经济服务,以期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新的优异地位。 另一方面,他们有感于德国发起的现代主义设计在美国出现商品主义、实用主义的转化,成为流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为单纯的商品推广工具。 因此德国设计界的精英们希望重建包豪斯式的实验中心,把设计作为一种为国为民的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把结果传给下一代设计师。 通过他们的努力,德国工作同盟在1947年重新成立,1951年成立了工业设计理事会,1953年开办了乌尔姆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本着与工业社会和工业生产条件相结合的方针,实践着明确的教学宗旨:
培养生产领域内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以及美学技能的全面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社会政治三大方面的训练
它的第二任校长马尔多纳多认为: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形式属性,这种形式属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部特征,更主要的是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因此,设计应建立在理性、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之上,学院应科学型的设计人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业的发展。
在马尔多纳多主持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数学逻辑被视为没工业射进的基础,数学,工程分析学和逻辑分析学取代了从包豪斯延续下来的美术训练,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课程以及旨在培养理性视觉思维的基础课程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此外,乌尔姆还发展了“系统设计”这一严格系统化、理性化的设计体系,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
乌尔姆逐渐发展成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哲学的中心。学院虽于1968年因迫于财政问题而关闭,但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设计观念至今依然是德国设计教育、设计理论教育和设计哲学的组成部分。
通过与布劳恩公司的密切合作,乌尔姆发展出的理性主义设计风格成为战后联邦德国的设计风格,代表了联邦德国设计的最高水平。
乌尔姆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堪与包豪斯的影响媲美,如果说包豪斯代表了现代设计的艺术化体系,乌尔姆则发展了工业设计中的科学化体系。 乌尔姆最大的成就在于它坚定地将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科学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才,引导设计向着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方向发展,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系统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联邦德国现代设计的另一重要里程碑,是发展了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使杂乱无章的客观内容变得系统化和具有关联性。 系统设计是对功能主义的扩充和发展,它通过产品功能单元的组合实现产品功能的灵活性和组合性。
系统计思想由产品发展到生产产品的企业,成为企业形象设计的手段,即当今的“CIS系统”。通过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的系统应用,使企业以统一的形象面对社会公众。
系统设计的奠基人——汉斯·古格洛特和迪特·兰姆斯
汉斯·古格洛特的音响设备设计是最早的基于模数体系的系统设计。他与迪特·兰姆斯合作,将构思于学院的设计在布劳恩公司进一步完善化。
迪特·兰姆斯首创录音机与扬声器分离的音响“Alelirl 1\2\3”系列产品, 这是现代组合音响的最初尝试, 为高保真组合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兰姆斯极为关注产品的设计风格,他把创造独具特色的产品作为在市场上开创企业品牌的手段, 并提出以连续的风格和统一的形象推出系列产品的 “产品家族”概念。 20世纪60年代,他将系统设计的概念推广到家具设计等领域, 并建立了公司的设计基本法则: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
系统设计从产品设计推广到其他设计领域, 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德国国家汉莎航空公司的视觉传达设计项目。 乌尔姆的教师奥托·艾舍和他的学生采用方格网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 以企业标志、字体及富 理性的铬黄、普鲁士蓝为中心,发展出整体企业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这一设计为系统化平面设计中的方格制图方式奠定了基础。
系统设计以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为核心,形成富于整体感、高度系统化、简洁化、冷漠而非人情味的形式特征。 这种完全没有装饰的设计被称为“减少风格”。减少主义不是风格探索的结果,而是系统设计、理性设计的自然体现。
系统设计不同于米斯的“少则多”,米斯为追求单纯的风格可以牺牲功能性;兰姆斯则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它提供最大的效应。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而设计理论界又称此为“新功能主义”。
设计与设计观念的发展
德国曾对世界汽车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者奥托、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迪塞尔、第一辆马拉式汽车的发明者戴姆勒、世界第一辆具有现代意义的汽车的制造者本茨等人,都出自严谨而善于理性思考的德国。
20世纪德国设计师波尔舍(Ferdinand Porsche 1875-1951)在斯图加特开设保时捷博士设计室,设计出其著名代表作大众“甲壳虫”(Bleetle)汽车,并于1938年开始大批量生产。甲壳虫是一种适于高速公路的小型廉价汽车,它体积小、外形线条简练流畅、整体形态酷似甲壳虫,是30年代流线型设计的广为人知的范例。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型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而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
布劳恩公司与乌尔姆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设计协作关系,乌尔姆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与布劳恩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对德国的工业设计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已经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强大的工业设计国家,设计终于放弃了工艺美术风格传统,而走向完全的现代时期。
建筑对产品设计明显的影响,是德国现代设计的特点之一。在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等建筑大师的影响下,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现代设计都与建筑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建筑对德国的设计产生了双重影响,建筑设计导致德国的产品设计具有高度理性化的倾向,同时,他使设计家认为自己的设计具有相当的艺术创作特点,因而比较强调设计风格的体现偏重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与追求形式表现和艺术品位的设计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于德国的两种不同观点。
设计的科学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多年来始终困扰德国人的双重因素;理性主义设计系统和艺术性、表现性设计系统的关系是德国设计中一对长期相互依存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德国民族的理性传统、战后重建所需的理性与秩序方式以及德国人所熟悉的系统化、计划化风格都导致德国设计倾向于理性主义。尽管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设计师开始突破功能主义的囿限,尝试以自由的造型来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德国仍是现代理性主义设计的核心,严谨、合理、理性主义的设计始终是德国现代设计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