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张悟本现象拷问科学家的良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5:02:50
张悟本现象拷问科学家的良心
来源:中国营养联盟

5月27日晚,最具传播力的CCTV在新闻频道的“新闻1+1”节目,点名通报了张悟本冒充专家、涉嫌诈骗的严重问题。评论的焦点是他本人实际的学历和资质与声称严重不符,涉嫌欺诈。而对产生张悟本现象的深层原因和社会根源还没有做充分的剖析。
我的同行朋友告诉我,早在几年前张悟本先生在北京做健康讲座就很活跃。但有这样一位能言善辩的“中医养生大师”,我是今年3月从电视节目当中知道的,并由此发现在中医空前火爆的大背景下,这位声称“中华食疗第一人”的“专家”,发表的很多言论都是错误的。于是,从两个月前开始,我在搜狐博客上连续发表了四篇质疑张悟本言论的有关文章:“痛风病人喝热酒安然无恙”可信吗?(3月30日)、生吃茄子真的不会中毒吗?(4月2日)、补钙过量可能导致癌症(5月3日)、靠食物真能把糖尿病吃回去吗?(5月20日),从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不够科学、误导消费者的言论提出质疑和批评。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种媒体以及医疗界、营养界“倒张”呼声一面,人们都笑看这个信口雌黄的伪专家被批的体无完肤,没有人不憎恨骗子。
其实在这场并不长久的戏剧(一场闹剧加悲剧)中,张先生不过出任了一个本色演员,充当了一次赚钱工具而已。
那是在我办学之初的5年前,一位军界的老前辈就跟我讲过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本很有名的畅销书书,叫做《科学家的良心》,其实很多有教授身份、有博士头衔的专业人士也在为利益集团做技术支持,而这些利益集团却在做着一些不顾大众健康的事情。
我曾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机构中工作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情况的了解,这类问题并不是偶然现象。在我们国家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科学院院士在帮助某保健品做背景支持,大肆发表宣传言论,而实际上该保健品并无宣传中所达到的功能;我也亲自看到一些确实有教授、主任头衔的专家们为一些带有传销性质的公司撑门面,登台发言,获得出场费。
为什么那么多的老百姓去追逐张悟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一些医院和本应治病救人的医生太令大众失望了。令人羡慕的医生们,当你们要求病患做各种检查的时候,当你们动辄开出几百元、几千元的药品处方的时候,当不送红包就排不上技术精良的医生主刀手术的时候,你们和你们背后的医院、药厂、经销商等等赚的钱就心安理得吗?你们可都是有职称、有学历、有资质的呀!
因此,在我看来,张悟本先生有没有国家大学的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组织一些有着显赫头衔的专家驳斥张悟本的错误言论、查实张悟本的真实身份也只是表面的胜利。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如果担当民众喉舌的媒体、如果相关的机构根本没有认识到一个科学从业人员、一个传媒人士、一个公民、哪怕是一个商人应当具有的良心,不顾一切地追求商业利益,追求发行量,追求收视率和点击率,那么我们这个曾经灾难深重、现在依然负担沉重的国家还会出现第二个林光常,还会出现第二个张悟本,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自己到手的钱正当不正当都不是很清楚反而去批评别人的钱来路不明的现象。
当写出上面这些感想的时候,我看到王月丹博士的一篇文章是目前“讨张”文章中少有的深层思考,经过王博士的同意,现将片段转载如下:
“正如包装张先生的公司所说,其目的是为了商业,而不是为了全民保健,所以,只要观点够独特,可以炒作就可以了,所以,他不怕张悟本先生倒下,也不会力保张悟本先生,因为即使张先生倒了,只要维护好食疗市场,再包装其他人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才觉得评价和声讨张先生没有任何的意义,他只是一个代言人,一个营销者而已。真正的医学专家应该去研究他的建议,看看是否存在合理可取之处或者可能使人中毒致命的问题,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摒弃其危险中毒的一面,并提醒公众进行注意,就可以了。
当然,作为公众更应该认识到,推销人员与医生的不同,前者为公司服务,所以是在促销,因此,他只管让您吃,而不会告诉您,其实吃多了也不能有利于健康,反而可能有害。又比如补钙多了,可能造成器官钙化,尿结石等等。而我们应该以科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我如果认为平时的食物中可能存在着中毒的问题,比如农药和铅中毒(这个已经很常见了,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儿童血铅超标的问题,成人也有这个问题),那就应该喝绿豆汤,到血铅恢复或者农药污染消除了为止。而吃茄子更不能过量,以免发生危险。
所以,平时学习一些健康知识(我指的是正规途径),更重要的是咨询你的家庭医生或者医学专业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才是选择新的保健方法的保障之一。当然,医学专业人员只会提供您,他们对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建议,其他的信息,他们也会知道更多,如果他们不顾安全性,一定要推荐的话,那多半他们也有利益的驱使了。所以,多些健康知识,多咨询几个专家应该没有问题的。
还有,我认为,不要再去追究张悟本先生的学历与资质问题了,这没有意义,因为即使有学历和资质就能有正确的建议吗?谁说其实都是一样的。就好像听了张先生的话,长期吃茄子,可以中毒甚至致命,如果我说了,长期吃茄子有益健康,其实一样也可以致命的,所以,作为公众还是应该自己有鉴别的能力与知识,千万别被学历和头衔蒙蔽了。其实,教授,甚至院士也可能会为利益而撒谎的,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
作者:宁莉女士为全国职业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公共营养师》出版教材主编;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创业导师;中国就业促进会创业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少林禅医功夫学院教学院长;辽宁省委宣传部《辽海讲坛》专家讲师团专家;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特邀营养专家、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