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外流448亿 三峡库区预警金融空心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1:15
资金外流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峡库区现在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面临很严重的资金外流问题。而资金外流加剧了产业的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又导致金融空心化。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2年,万州消亡的行业有皮革、毛皮以及金属制造业。巫山则有农副食品,烟草制品等8个行业消亡。而开县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多达11个行业在1998到2001年间消亡。
由于库区企业本身的质量不好,银行很难贷款。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在库区的网点:巫山县从28个减为14个,万州区由162个减为85个,而巫溪县只有4个商业银行的网点。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万州商业银行开始针对库区资金外流等问题进行调研,并于2005年10月下旬出具了《三峡库区资金外流问题研究》(下称“《研究》”)报告。课题组的人员包括万州商业银行行长万福建等。
《研究》显示,从1998年到2004年,三峡库区资金外流量约448亿元,相当于万州2004年GDP总额的4倍、巫山县2004年GDP总额的23倍。
从该报告来看,资金外流的原因主要是,库区银行资金上存比重越来越高,资金持续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出。从1998年以来,存贷比例逐年下降,资金外流越来越突出。截至2004年,三峡库区银行和信用社存贷差206亿元,存贷比例为49.12%,是历史以来的最低点。
邮政储蓄则是资金外流的另一主要渠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该项资金的运作模式是通过自下而上,逐级划转,集中到国家邮政总局,由国家邮政总局参与债券买卖,或与中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或与政策性银行开展部分中间业务等。据统计表明:1998年至2004年,三峡库区邮政储蓄存款从7亿多元增长到45亿多元,即有约38个亿的资金直接流出了三峡库区。
除了这两个渠道外,非存款金融资金的外流,消费产品的进出比例严重失衡,移民补偿等专项资金外流也是三峡库区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
《研究》对解决库区资金外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一是放宽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支行的授权授信额度,适度下放信贷审批权限;二是给予特殊的呆坏账核销政策。对因三峡工程移民迁建造成的银行贷款损失由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核销三峡库区银行特别是地方银行的呆坏账。
寻求突围
库区地方政府在解决资金外流等库区问题中并不孤独。重庆市政府也为此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为了落实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重庆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更具体的《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实施办法》。
另外,重庆市政府还积极寻求商业银行的支持。
11月15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金融服务高层论坛在重庆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副行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证监会副主席屠绍光、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高金榜悉数到场。
重庆市政府的目的显而易见,希望各大银行可以给库区一些资金支持。
在三峡金融论坛上,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提出的建议是:一加大对服务库区的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解决因移民而造成的损失,以及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尽快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等;三是扩大商业性小额信贷的试点,将重庆纳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改革试点范围。
对此,周小川认为,“在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解决西部问题既不能沿用过去给资金、给规模的政策思路,也不能过多地依靠政策贷款,而是要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构建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组织,同时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留住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
在论坛上,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云宣布:农行将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定协议,向重庆授信300亿元。双方将在相关领域,特别是县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方面合作,促进重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库区的一个良性循环,在这基础上我们再投入资金。”张云说,“授信300亿元只是一个意向性的东西,库区自己的能力决定了投向库区的资金额。要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必须要有汲收金融资源的环境。”
张云认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首先要从赢利的角度来考虑网点和业务架构的设置。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无可厚非。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都无法很好地经营,又如何支持库区呢?库区的确需要金融服务和更多的网点,但是我们要理性地划分经营职能和服务职能。
到目前为止,其他几家出席论坛的银行都还没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