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空心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32:35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后的“温和衰退”

    日本索尼公司前董事长盛田昭夫先生曾告诫美国人,他不相信未来会有一个将取代制造业的全球性“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他说美国若放弃发展制造工业,而专门注重去搞国际金融投机一类的活动,将使美国成为“空壳经济”。

    当前,中国正在工业化道路上奋起直追,美国走过的路值得借鉴,美国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也不可不察,尤其不能被其虚假繁荣的“虚拟经济”所迷惑和误导。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创造财富的源泉。美国正是借助工业化起步,靠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快速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殿堂。在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产量就已相当于欧洲主要国家的总和,占全世界的1/3以上;1929年美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到43.3%的最高值;60年代后期,美国制造业开始衰退,此后美国经济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后工业化特征并且持续低迷;90年代后,美国借助信息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结构向“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使制造业重振雄风。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报告显示,1992到1997年美国GDP增长的29%来自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门。但近些年来,美国开始实施“非工业化”政策,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其占GDP比重下降到2004年的12%,就业比重从最高时的35%降到目前的10%左右,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

    近一段时间,在美国国内讨论得较为激烈的问题之一就是制造业转移带来的问题。我在哈特福德市实习期间,财政、信息、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的官员都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巨额贸易逆差、“无就业复苏”等问题都被认为与制造业衰落相关。由于制造业下降,导致美国国内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只能靠进口来满足,因而出现大量贸易赤字。在美国排名前10位的贸易赤字行业中,9个是制造业。制造业的衰落还导致了就业机会的锐减。据美国学者测算,平均1个单位制造业的工作能通过直接与间接方式创造4.2个单位的工作,而平均1个单位的商业与个人服务工作只能产生1.5个工作单位,平均1个单位的零售贸易只能创造不到1个单位的工作。同时,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必然上升,当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一些与制造业在地理上有密切关联的服务业也往往随产业外包而转移到国外。我们所在的康涅狄格州,曾被誉为世界“五金之都”、“保险业之都”和“纺织业之都”,但由于制造业的大量转移,服务业的发展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也变得缓慢,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在向外转移,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已经凸显出没落的景象。美国产业转移的首要原因在于劳动成本高,但同时也与政府的调控失策有关。产业转移之后必然造成大量失业,失业人数的日益增加则带来了工会力量的强大,工会的强大又必然通过各种途径要求企业增加工人工资,工人工资的增加又会导致制造业成本的进一步攀升,这又迫使业主不得不更快地把产业转到国外。可以说,美国的产业转移是全球一体化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个非良性循环过程,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难以改变这一现实。

    美国前些年一直试图将金融、保险、房地产、影视、体育等产业连同炒股票、炒汇率、炒期货一起包装成所谓的“新经济”概念向全世界推销,鼓吹世界产业结构正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但短短几年,其神乎其神的“新经济”泡沫已经破灭。我先后去过硅谷两次,那里的大部分公司已是人去楼空、一片荒凉,令人扼腕!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实体经济对任何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日本索尼公司前董事长盛田昭夫先生曾告诫美国人,他不相信未来会有一个将取代制造业的全球性“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他说美国若放弃发展制造工业,而专门注重去搞国际金融投机一类的活动,将使美国成为“空壳经济”。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存在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当一国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时,该国整体经济增长同时走高;当一国制造业开始衰退时,该国整体经济增长则相应低迷。尽管英国的衰退和日本的不景气有种种原因,但过度地把投资放在金融、股票、债券等“虚拟经济”,而忽视实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才是最为本质的原因。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有一篇文章这样呼吁:“我国不能放弃制造业,而且还必须设法维持它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一定比例;即使大力发展服务业,也不能放弃制造业。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必争论,即使还有人要争论,未来的争论点,应该是怎样让制造业继续有立足之地。”现在,美国政府和社会也正在反思其“产业空心化”现象,有些州和地方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干预制造业的转移。我们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的一些城市还专门规划开辟了工业园区,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政府各部门都承担引进项目和资金的任务。我们在美国期间经常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在向他们宣传我们的招商引资政策时,他们却反过来向我们宣传他们的招商引资政策。

    当前,中国正在工业化道路上奋起直追,美国走过的路值得借鉴,美国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也不可不察,尤其不能被其虚假繁荣的“虚拟经济”所迷惑和误导。我们应当看到,美国的现代服务业是在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对服务业绝对化理解和不顾实际条件的盲目提升,有可能使我国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劳动力和社会资本更远离制造业,导致国民经济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全部过程时就过早地进入后工业化或服务化阶段,这样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会影响第三产业的发育和高级化,长远看也会影响国家竞争力。所以,我国经济要实现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目标,必须在战略产业的选择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看,目前中国只是“车间”而远非“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史上的三大“世界工厂”中,18世纪英国的制造业占当时世界总量的份额达到19.9%;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占世界份额的1/3以上;二战后,日本工业占世界的份额上升到10%左右。而目前中国制造业仅名列世界第四,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仅在5%左右,并且中国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为主,在全球的比重与地位、产业结构与市场集中度、核心技术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差距依然很大,可谓任重道远、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