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教育(之三)——磨瓦岂能成镜?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0:27
禅说教育(之三)——磨瓦成镜
平等思维唐曾磊
有一次,达摩大师和一些比丘在禅房一起打坐,深夜,突然外面刮起大风,把油灯吹灭了,有个比丘说:“啊!油灯灭了。”另一个比丘说:“你为什么说话,我们坐禅时不能说话的。”说完后,自己感到很惭愧,因为自己也在说话。坐在最后面的一位比丘笑着说:“嘿嘿!只有我没有说话。”这时,大家都看着他,心想:原来你也在说话。比丘们都因犯戒说话,而感到惭愧。

坐在一旁的达摩大师用手在小桌上轻轻地来回磨着碗,所有比丘惊讶地看着达摩,一比丘问:大师你在做什么?
达摩反问:你在做什么?
一比丘回答:我在坐禅成佛!
达摩说:我在磨瓦成镜!
比丘惊讶地问道:磨瓦怎可成镜?
达摩反问:坐禅岂能成佛?
一位老比丘向达摩大师请教:那怎样才能成佛呢?
达摩回答:《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要知道佛并无一定的形态,而禅也并非坐卧。你们只知道打坐而不知道为何打坐,这样便永远不见大道。
比丘们虔诚地向达摩大师请教:要怎样做才能见大道呢?
达摩答:从根本上修起,心为根本,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一切善恶,皆由心生。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想不通,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徒然浪费时间。
因果律是人们认识和改变世界最普遍、最有效的规律之一。因果律指的是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
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非常强调因果律的重要性:“因为因果关系是能使我们超出当下直接印象而推知任何对象的存在、或者任何事件的发生的惟一关系。如果没有因果律,我们就没有根据去相信任何超出我们自己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事物。”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因果关系,使因果关系更加明确。所以,学习了科学知识的人,在处理某些方面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对表现得更加自信,因为他们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他们比没有这方面科学知识的人更能够说出必然达成某些结果的因。
比丘们每天坐禅、做功课,目的是要成佛,但他们不明确成佛的因果关系,所以,他们在不断地操作一些事情,在“以色”、“以音声”求如来,所以,肯定不能见到。
古时候,一个赶路人坐在路边一颗树下休息,看到另一个人朝着旁边一棵树踹了几脚,从树上劈劈啪啪地落下了好多红枣。赶路人也照着朝这棵树踹了几脚,果然,也落下了好多红枣。这人高兴坏了,饱餐一顿后,就继续赶路。
到他又感到饥饿的时候,他就又找到路边的一棵树,狠狠地踹了几脚,但奇怪的是,一颗枣都没有落下来。他又用更大的力气踹树,依然不见有红枣落下。
因为,他踹的是一颗杨树。
……
很多人每天在努力工作和学习,总是不见有好的结果,于是他们就更加努力,加倍地努力,但依然不见结果。平等思维告诉我们:努力不见结果,主要原因就在于努力不是在做必然导致结果的因。因果的必然性越强,做此因得此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位初中女生来基地学习,她的成绩不好,我问她:怎么能够提高成绩?
她说:多写多练。(有的同学可能回答:好好听课、作业、复习、预习等等)
我又问:你有没有多写多练?
她说:有。
我继续问:你的成绩有没有提高?
她不好意思了:没有。
……
孩子每天在学习,但每天学习的努力跟学习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他的成绩怎么提高?
我们说执行“学会的三个标准”成绩就一定会提高,是因为学会的三个标准是可以必然达成“成绩提高”这个果的因。
学会的三个标准分别是:
得满分:解决孩子学习中的正确、准确和精确的问题;
熟练化:解决孩子学习中的速度、耐性和能力的问题;
举一反三:解决孩子学习中创造、破解和悟性的问题。
(详细内容见博文:学习三部曲二:学会的三个标准)
所以,我们才说,只要执行好了学会的三个标准,成绩一定快速提升。
同样,一位老师每天在试图把学生教好,但他始终不知道做什么就一定可以教好学生,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够教好?也许他很努力,甚至废寝忘食,但学生依然教不好。
我们的击穿式教学法,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师做什么可以一定教好学生的问题。
以后我将撰文专门介绍击穿式教学法,以饷各位爱学习的老师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