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起诉高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1:43
起诉高盛
作者: 朱伟一
2010-04-28 19:58:54
来源:南方周末
高盛开盘设赌并无过错——资本市场就是赌场,但高盛允许对赌的一方私下做了手脚,这就坏了赌场的规矩
美国政府对华尔街下手了。2010年3月16日,证交会提起民事诉讼,告华尔街大券商高盛欺诈,理由是高盛制造并出售住房抵押投资时做了手脚。这次行动有些出人意料,其时间、动机和打击对象似有奥妙之处。
金融危机是历史上华尔街暴露最充分的一次,许多问题早已昭然若揭。奥巴马行政当局却迟迟不肯动手,似乎有网开一面,放虎归山的意思。沉寂一段时间之后,高盛也开始公开反击了,不断为其在住房抵押市场的表现声辩。高盛似已安然渡过难关,但证交会却忽然出手,却有不少蹊跷之处。
首先,现任主席玛丽·夏皮罗(Mary Shapiro)是比较亲近华尔街的。奥巴马提出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之初,夏皮罗竟然跳出来公开反对,说是证交会已经发挥了保护投资者的职能,没有必要再另设机构。夏皮罗长期担任自我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局主席,领取数百万美元的年薪,而高薪的资金来自金融机构所缴纳的会费。夏皮罗对华尔街的老大应该是有感情的,不会主动要求出击打压华尔街。即便证交会要打击华尔街,也没有必要选择高盛下手。
金融危机是华尔街的一次集体作弊,有欺诈行为的绝非高盛一家。雷曼就是一家,现成打击目标。雷曼已经破产,一只死老虎,如果追查其前领导人,阻力要小得多。放着现成的死老虎不打,却要打高盛这只生猛的活虎,似乎有悖政府机关决策的常理。
奥巴马总统本来也无意与高盛为敌。奥巴马总统当初起家时是靠写畅销书发的财,并没有借重资本市场,对华尔街并没有朴素的阶级感情。但奥巴马的办公厅主任是靠资本市场赚的钱,与华尔街的关系很深。财政部长盖特纳和总统的经济顾问萨默斯也是华尔街的好朋友。2008年总统大选,奥巴马本人也从华尔街拉了不少政治捐款。
对于华尔街,奥巴马是一忍再忍,虽然公开骂过几次华尔街,但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奥巴马几乎是哀求高盛稍稍收敛一些。奥巴马先是说以后赚钱的机会有的是,之后又提出一些温吞水的立法建议。但高盛不为所动,其手下的游说集团在国会山大肆活动,极力阻挠奥巴马的议案通过,一点面子也不给。奥巴马召集各大银行的第一把手到白宫开会,高盛的领导居然借故缺席。
医疗改革法案通过,奥巴马在政治上起死回生,多了不少政治资本,难道他要杀一个回马枪,报其一箭之仇?
我以为,奥巴马行政当局之所以动手,主要还是迫于内外压力。民主党内部就有压力,自由派便一直在声讨华尔街,对奥巴马的姑息态度大为不满。自由派的旗帜报《纽约时报》对高盛从来都是深揭猛批。此次证交会调查的高盛欺诈,《纽约时报》2009年12月便率先报道。自由派的期刊《新共和》还不断地给奥巴马打气,说是重拳出击华尔街必胜,委曲求全必败。
此外,国际上也有压力。高盛这条大虫在国际上也是横冲直撞,希腊主权债危机中也有高盛的大手笔。希腊政府是敢怒不敢言 (追究起来,希腊朝野都有人难逃其咎),但欧盟还是敢于发难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了欧元区,欧盟自然是恼羞成怒,与美国难免有一争。
不仅如此,高盛在全世界到处兜售有毒金融产品,许多国家都有受害的企业,相关国家的政府不会完全袖手旁观。即便是与高盛没有过节的国家,在对美国贸易的双边谈判中,其政府难免会把高盛拉出来说事,借机挫一挫美国的锐气。高盛等华尔街银行靠美国政府无条件地输血打气,才得以避免破产的命运。这样的企业有准国有企业之嫌。美国政府再要指责其他国家是计划经济,那就有些理亏,难免底气不足。
证交会之所以动手,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一批国会议员希望保住自己的职位。美国接近中期选举,一批美国议员任期到期,面临竞选连任的问题。美国许多选民对华尔街的所作所为愤恨之极,很可能迁怒于美国议员,选掉几个议员出口鸟气。所以国会议员要摆几个打渔杀家的造型,让监管机构有所作为。证交会是所谓的准独立机构,其主席一经参议院批准,总统不得随意将其罢免。所以夏皮罗敢于出来公开与奥巴马总统唱反调。但夏皮罗不敢不买国会的账,国会管证交会的预算,得罪了有势力的国会议员,证交会的日子不好过,证交会主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如果证交会的指控属实,高盛的手法是比较恶劣的。证交会的说法是,2007年2月,按照一个叫约翰·保尔森的人的要求,高盛推出了一种叫“算盘2007-AC1”的金融创新产品。保尔森是对冲基金大枭,2007年下赌住房抵押市场赚了37亿美元。高盛告诉投资者——主要是外国银行、退休基金和保险公司,将由一位独立的经理挑选有关债券。但高盛却允许保尔森为算盘2007-AC1挑选了住房抵押债券,而且是保尔森认为要跌的住房抵押债券——保尔森本人赌的是看跌。
高盛开盘设赌并无过错——资本市场就是赌场,但高盛允许对赌的一方私下做了手脚,这就坏了赌场的规矩。证交会执法部主任罗伯特·库杂米(Robert Khuzami)指出:“高盛的一位客户与住房抵押市场对赌,而且对于在投资组合中包括哪些住房抵押证券,施加了重大影响。高盛允许该客户这样做是不对的。”
高盛态度强硬,在其书面声明中称,证交会的指控“法律和事实方面都完全没有根据”,高盛将“有力地提出反驳,保护公司的名誉”。高盛号称有“白金声誉”,撼山易,撼高盛难。但3月16日上午,证交会的诉讼公布之后,半小时之内,高盛的股票便下跌了10%,收盘时高盛的市值少了100亿美元。
证交会在起诉的数月之前,便给高盛发过一份通知,事先告诉高盛,它有可能面临证交会的起诉。此类通知被称作是“威尔斯通知”。接到通知之后,高盛有机会向证交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可以设法与证交会和解——基本上就是花钱消灾,付些罚款了事。但高盛选择了死战到底。这样一来,证交会也成骑虎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实事求是地说,高盛也不好退。高盛总共出售了109亿美元的算盘投资。证交会暂时是只追究其中的一笔,但一旦高盛败退,其他交易怎么办?即便证交会不予追究,赔钱的投资者也会蜂拥而上,乱拳打死老师傅——通过集团诉讼追索赔。
不过,高盛应该还是有回旋余地。奥巴马行政当局出手,表面上是来势汹汹,似乎有些六亲不认,其实还是手下留情了。首先,证交会虽告了高盛欺诈,但只是追究其民事责任。如果真的要刺刀见红,美国司法部的检察官会与证交会的律师联合出手,对高盛和其高管提起刑事起诉。
再有,证交会虽然也起诉了高盛的雇员,但仅起诉了一人,而且是一位职位较低的副总裁。总裁、副总裁曾经是很吓人的头衔,但如今一切都贬值,与通货膨胀一样,公司职位的头衔也掉价不少。从级别上看,券商的副总裁相当于中国国内的副处级干部,在公司内并不是核心人员,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
算盘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盛上下的群策群力,岂是一个区区副总裁能够负责完成的?可以说,奥巴马行政当局是朝高盛开了一炮,但只是鸣炮示警,并没有往要害处打,其意还是要高盛适可而止。下面就要看高盛如何应招了。
高盛是表示要死扛到底,但诉讼只是表面文章,即便证交会胜诉,那也只是罚款了事,至多再对那位副总裁来一个终生市场禁入。关键还是要看老大们幕后谈判如何。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