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余现象”系列报道(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0:19:36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表情。
新余的表情,是洒在这片土地上的第一缕阳光。LDK、华电、江锂……一个个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世界级”潜力的朝阳企业,昭示着这座城市灿若云霞的经济未来。
新余的表情,是孔目江湿地公园那道飞鸟激起的水痕,灵动而清澈。
新余的表情,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茶山社区、在芦塘村开往城市的公交车上、在珠珊镇敬老院……这表情如此生动,一瞬间就打动人的心扉。
3天的采访,记者不停地思索——在赣鄱风起云涌的奋进大潮中,疾领风骚、跨越发展的,为什么是这个交通、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小市?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寒中,新余凭借什么逆势而上,成为一方热土?
和世界比高,跟时间赛跑——在产业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赛维,一个迅速崛起的世界“太阳能之城”的奇迹;华电,全球螺杆膨胀发电产业中一骑绝尘的“领头羊”;江锂,以低成本、高品质称雄镍业的王者……
这些企业无一不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秘籍”,中西部无论哪个地区只要拥有其中的一个企业,都将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新余市将其尽数收入“囊中”。
无怪乎新余市敢于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定下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的目标。
无怪乎新余敢于无视自身地小人少的现实,亮出了争做江西“亚中心”城市的雄心!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全力转变发展方式——透过活力四射的发展表象,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善谋事、能干事,哪怕撞倒南墙也要把事干好、干成的新余。
眼光不高远,新余的产业结构不可能短时间内得以优化。
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把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的希望,放在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上。这时候,新余已经在太阳能领域大干了4个年头——赛维的硅片生产规模做到了世界第一;硅料在建生产线规模全球第一,成本降至绝大多数对手难以撼动的每公斤30美元以下;以赛维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基本成型。新余人的眼光,让人钦佩!
缺乏果敢决断的魄力,如此多的好项目不可能齐聚新余。
2005年,新余市政府与彭小峰仅用半小时谈妥太阳能多晶硅项目的落户事宜,其中最关键的是——新余市政府向赛维提供2亿元的资金担保。而当时新余市的年财政收入,仅仅18亿元!爱拼才会赢——新余人建立在世界眼光上的冒险精神,令人赞叹。
没有真抓实干的精神,新余的精彩只能止于蓝图。
恩达家纺在注册资金仅800万元的情况下,毅然投入500万元研发“苎麻生物脱胶技术”,7年中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终于获得了占领产业高地的核心技术,实际投入高达2000万元。做事高标准,成事锲而不舍——这就是咬紧牙关巧干、苦干的新余人!
坚持和世界比高、努力跟时间赛跑。新余抢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完成了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这一回,新余的产业龙头企业,大多扮演的是
“大鱼”和“快鱼”的角色。
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具体”、关键在“入微”。新余的成功,不仅在理念,更在实干。
先算资源账,再算发展账——在追求“有限目标”中科学发展
当外界聚焦于新余奇迹般的发展速度时,新余人其实更在乎自己所取得的另外一项成就——2008年,新余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任务,两项污染物减排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乍闻喜讯,新余市的决策者们感到的是:特别重要!特别高兴!!
他们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新余市可用水资源不过16亿立方米,过境水共计33亿立方米。2003年,一“钢”独大的新余,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不过100多亿元,年耗水量却已经达到了10亿立方米。
他们在思考:“新余的未来在哪里?按那时的发展模式,就算新钢能做到年产1000万吨钢,也不过几百亿元。可环境能够承载得起吗?”
算好资源账,新余干部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水到渠成。
2003年,新余市提出了“决战工业500亿”的发展目标。事业的雄心和资源承载的危机感,衍生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新余人把转变发展方式当成了头等大事。
赛维多晶硅生产线引进全闭合循环装置,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新钢三期技改工程总投资的12%用于发展循环经济,远高于8%的国家要求。
江锂将生产硫酸的余热用来驱动蒸汽锅炉,直接为5000吨电解镍生产线提供电能。一算账,硫酸生产几乎为零成本。
“五小”企业无条件关停,拒绝污染企业入驻,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2009年,新余向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发起了冲击。新余人在实践中更深切地感受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的持续好转,其实并不矛盾。
新余人锐意进取,但却十分清醒地“控制”发展欲望。
在不同的场合,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反复指出:“对于赛维,我希望其在新余把硅料做到年产8万吨的规模,再图对外布局。”为什么他不期望一个更高的数字呢?因为8万吨的规模,已经逼近新余资源承载的极限。
新余市市长李安泽直言不讳:“好的项目还有很多,但新余的态度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真是充满智慧的判断!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机遇,新余已经为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华美转身埋下了伏笔。
在追求“有限目标”中创造最佳效益——新余干得精彩!
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在民生情怀里凝聚力量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段话来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新余采访时,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不过,真切的感受,还是在美丽的农村社区、在失地农民的家里、在一座座高标准的敬老院……一张张真切朴实的笑脸,让我们明白了这座城市的力量所在。
茶山新城社区的居民王小珠,原来是渝水区堆上村四组的村民,在城市化进程中,他损失了50多平方米的老宅,却享受到政府“拆一户,补三套”的政策。记者了解到,按统一规划建造的安置房,每套面积达110平方米。王小珠一下成了城里人,这里距离孔目江湿地公园不过数百米,充满现代气息的生活小区,与他原先的生活环境简直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对新余市委、市政府的“慷慨”不解。因为尽管新余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但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快,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群众离开乡土在感情上是很难割舍的,经济上也要付出代价。让群众作出牺牲,他们哪里牺牲得起?让群众来作出牺牲,城市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汪德和的话让人暖到心底。
和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新余在民生工程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实行农村低保制度;
第一个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
第一个对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
第一个对失地农民实行养老保险;
第一个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
第一个对65岁以上老人、小学生、残疾人、现役军人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
第一个对农民征地拆迁实行“拆一补三”,一套自住、两套出租,保证其收入更高更稳定;
第一个实行经济适用房混居模式,确保10%至15%的房地产开发面积用于城市困难居民居住。
不需要有关部门再解释,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新钢三期技改征地拆迁在短短40多天得以完成——这个项目如果再晚几个月开工,就可能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无限期地推后甚至取消。
赛维1.5万吨硅料工程,美国FLUOR公司给出8个月的征地期限,新余3个月就完成,令外国专家瞠目结舌。而新余市的官员说,有了群众的支持,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
112万人民的福祉重如泰山。我们找到了新余人善想实干、锐意进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一座城市的力量——没有什么艰险能够削弱他们对光明未来的憧憬,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奔向美好的明天。
记者手记:超常的发展来源超前的思维
世界眼光奠定了新余快速崛起的基础,超前思维为新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新余采访,发现该市决策者最焦心的,不是项目,不是招商,而是建立产业配套、优化发展环境。譬如,如何适应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全球商务人士往来增多的现实,向社会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商务、生活环境;如何提高与全球化经济进程相适应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这些问题让他们夜不能寐,让他们“急得嗓子冒烟”。毫无疑问的是,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新余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新余市逆势而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新余市承担风险提供的2亿元启动资金,赛维不可能落户新余;没有“决战工业500亿”的目标,新余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步伐不可能迈得这么快;没有机制体制上的创新,新余便无法在全球集聚生产要素为其所用。
在市场经济还不十分成熟、各种生产要素还不配套齐全的地区,政府的眼光、胆魄,将直接决定发展的快慢优劣。放眼赣鄱,各地发展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但只要决策者坚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善于用世界眼光和超前思维谋划发展、解决难题,就必然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中有所作为。
新余的发展深得民心,因为这种发展建立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只有真正着眼于民生,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才必然成为自觉的追求,政府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
专家点评:把自己的事做好
(尹继东: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金融危机对新余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但新余快速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新余多元化支柱产业快速抢占市场的大势没有改变——金融危机对别人是“寒冬”,对新余却更多地表现为机遇。对我省乃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新余现象”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其实并不是新余所独创,新余的发展理念脱胎于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新余现象”的可贵,在于他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和实干精神。
新余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当年的浙江、深圳有相似之处。不过,从发展过程看,新余缺乏特区独有的政策优势,也不像浙江那样根植于“草根经济”,更不具备沿海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但新余的产业发展是高起点的,是具有世界眼光的。这种建立在高起点和世界眼光上的爆发式增长,更多的是市委、市政府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不断引导和推动的结果。
“新余现象”,是政府大力转变职能引发的喜人现象,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以项目促崛起的生动范例,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新余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启迪,更是信心。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首席记者鄢玫 记者何宝庆 徐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