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梯形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0:36:30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梯形的判别方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梯形的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
2.探索并掌握“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判别条件.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探索梯形的判别条件,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2.解决梯形问题中,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梯形的判别条件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下面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什么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怎样判定等腰梯形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等腰梯形的判定
二、讲授新课

判定: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问:我们能说明这种判定方法的正确性吗?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

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法一:证明:把腰DC平移到AE的位置,这时,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则AE∥CD
AE=CD,因为AE∥CE,所以∠AEB=∠C
又因为∠B=∠C,所以∠AEB=∠B
由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得
AB=AE,所以AB=CD
因此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法二:还可以作梯形ABCD的高AE、DF,如图,因为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即AD∥BC,所以由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得AE=DF

又因为∠AEB=90°,∠DFC=90°,则:
∠AEB=∠DFC,又因为∠B=∠C
所以Rt△ABE≌△Rt△DCF
因此得:AB=DC
所以由定义可知: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学生探讨。
三.知识运用:
[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互补,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吗?

分析:要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则需找到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由平行线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这两个性质可得到:∠B=∠C或∠A=∠D.从而可以得证
研究了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后,我们来动手做一做、议一议:如图,四边形ABCD是由三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围成的,它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作指导)
解:它是等腰梯形,理由是:
由∠B+∠BAD=∠B+∠BAE+∠EAD=3×60°=180°,∠B+∠C=60°×2=120°
得对边AD、BC平行,而对边AB、CD不平行,所以四边形ABCD是梯形
又由于∠B、∠C都等于60°,则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由此可知:
1.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一般是先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梯形,然后再用定义,即“两腰相等的梯形”或“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来判定它是等腰梯形
2.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梯形时,要判定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或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1)用定义去判定,即“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用判定方法来判定,即“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掌握起来还不是很复杂。进一步深化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常用辅助线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