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技巧浅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42:55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浅谈',1)">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作者情感的变化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方法: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环境描写(8)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1)触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视觉(6)幻觉(想象和联想)
景物描写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  (5)烘托人物心情
8.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9.表现手法及作用?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
(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 ,照应文题;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1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5.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6.作批注或填写读书卡片。
作批注要结合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字词妙用等手法。填写读书卡片则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             分类
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二、             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由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征到用途、从一般到个别、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
出题类型: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             说明的方法
1.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用。
2.       作比例图,下打分数。
3.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时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
(1)引用具体事例:作用等于举例子。
(2)引用具体数据:作用等于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赏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评析,从两个角度:(1)准确(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1)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2)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文章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如: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的特点。例如  ……一句就准确或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       对具体词的分析
(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3)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有这个词更符合客观实际,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说明文的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加……
2.结合修辞方法谈
使用了……等修辞方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更加生动形象或更有气势或有条理等。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加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的感情表达更加充分。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之外,还有……等,如……(举例),这些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说明更加形象或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使说明……(作用)
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四、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有两个要点,具体如下:
(1)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了……(概括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又叫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概括更加深入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为了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答题要点有两个方面:
(1)      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的作用。
补写论据:(1)看清楚要求补写的论据类型,即要看清楚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事例要受字数限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骨气”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不要找那些大家不熟悉的内容。
3.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标题(2)开头(3)结尾(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接关系的词语。当然,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通过名人名言等引出。
开头段的作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的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能起到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2)      发出……的号召或全面人们…… (4)补充论证了……(能使论证更加严密)。
5.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1)      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掌握关键词:简明平实、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做这类题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修辞方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
(1)      修辞方法:
比喻,结合比喻特点,就是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文章论证的气势;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
(2)      论证方法略
(3)      写作手法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或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       文段结构作用:
(1)      引出下文(2)总结全文(3)承上启下。
第七部分  古诗词鉴赏
重点导引
考点解说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掌握古诗词(曲)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鉴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鉴赏古代诗词。”我们可以从内容、情感、技巧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古代诗词的赏析。
1.内容赏析
诗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写景、叙事、哲理、抒情等。对写景的赏析,要表现出画面的特征,要注意虚实结合。叙事赏析,要理解融情于叙和以叙带情的关系。哲理赏析,要阐明诗句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抒情赏析,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特征。
2.情感赏析
诗词的情感大致可分为:友情(送别诗)、思乡、思念亲人或朋友、爱国之情等。在赏析中,不仅要体会诗歌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更要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背景,及与其他诗歌感情的差异。
3.技巧赏析
(1)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对比、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手法、相关手法等等。
(2)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3)对诗词从艺术手法方面鉴赏,可抓住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等。
4.语言赏析
揣摩词中的词语,领悟它在诗词中的作用。它要么道出了人物的典型特征,要么表现出景物的特征,体会词语,体会诗词的意境。品位诗词中语言形象性和凝练性,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分析诗词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考场作文十大指标
考场作文十大指标:
一段描写,二句名言,三句好话,四种标点,五个段落,六种修辞,七百来字,八股不要,九个成语,十分整齐。
在评卷的思维定势中,有一种叫思维定势,就是常规模式、课文模式。由于我国的作文教学重视批改讲评,老是习惯用篇章学去分析作文。这样一来,在老师那里就有篇章分析的定式,形成常规模式。课文对老师的影响最大,老师对课文的分析最透彻,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课文模式。
思维定势对作文的发展不利。在考场作文中,对有创新的文章评价往往可能不公允。
思维定势具体到每个评卷老师,他就会形成带有个人色彩的理想考场作文模式。评卷就是把考生的具体的考场作文与评卷人带有主观色彩的个人理想考场作文模式比照、框套,给出结论,评出分数。
每个人的个人理想考场作文模式是不相同的。这些个人理想考场作文模式之间,有相异背离的部分,也有相同重合的地方,那些相同重合因素就是所有老师都认可的因素。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因素整理出来,就是一个所有评卷老师都肯接受的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
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是所有评判老师都同意的模式。如果考场作文能够遵守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就不怕思维定势和风格偏好带来的负面作用,就会在任何一个评卷老师那里得到好成绩。
从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考场作文的定义:
在社会认可的价值基础之上,融入新的思想,选择新的角度运用文学性语言,积极的修饰,敷衍一篇描写性的抒情散文。
从这个定义看得出,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并不是一篇具体的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满分作文很多,而且每一篇都不一样。公认理想考场作文就是将这些满分作文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共同的要点归纳的结果。
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表现为一些要点和指标。前面讲到的考场作文的四大亮点是在价值取向上的工人理想考场作文模式,但他只是一种意象,并不很具体。下面我们从较为具体的要点上概括出公认理想考场作文模式的十个指标。而这些指标是比较好把握和操作的。
一段描写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有比较集中的、具体生动的一段描写。描写可以使文章生动,更可以使文章充实。精心经营的描写,可以成为文章的正晕轮。这段描写可以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最应该是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最见功底,也最具欣赏性。朱自清在《背影》中父亲爬月台的描写,打动了几代人。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雪天捕鸟的描写,很是生动。有了一段生动的动作描写,文章基本上就成功了。没有一段生动的描写,文章只能是“流水账”。
二句名言
有了名言,就有了哲理性、就有了深度,就有了文化气息。这几年,考场作文中时兴引用名言,可见它的重要。在运用名言时,不要用那些泛滥成灾的名言,要有陌生化的处理。
一句应该是自己概括的名言。考生用警策的修辞概括出语言生动或富有哲理或真情动人的语句。这个语句一般应该是文章的中心,最好在开头也可以在结尾。
三句好话
“三句好话顶个钱使”,在考场作文中写评卷老师喜好的事,说他爱听的话,内容要与时代合拍,不要过于叛逆。这些话都是好话。千万不要说坏话。 “三不骂”:一不骂社会、二不骂老师、三不骂父母。因为这是公认的主流价值观,这是由东方文化、中国伦理和时代价值所决定的。即使写揭露批判的文章,也是站在主流立场上反逆流。文章的色彩尽量不要暗淡、灰色。说好话不一定有效,但说坏话绝对有坏处。
四种标点
有些中学生不会用标点或标点不规范。在文章中,一逗到底的现象很普遍,还有的考生整篇作文充斥了省略号和感叹号。这样第一印象就不好。应该是“一逗二句三冒引”,逗号还是用的最多,但用上三两个逗号就应该有一个句号了。冒号、引号是在引用时才用。至于省略号省略号和感叹号,运用时要慎重。省略好用多了,使语意不连贯;感叹号用多了,就起不到强化感情的作用了,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最好是一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省略号和感叹号,甚至不一定用。
五个段落
这是对考场作文在段落上的提示,段落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以五段左右为宜。段落太少,每一段的文字太多,会使层次不条理、不清晰。“老三段”给人以不会分段的感觉。段分得太多,每段的文字太少,无法把事情展开,无法充分描写和抒情,给人以不完整的感觉。这几年,用碎段、用小段的趋势,因而段落很多。细细分析,那些用碎段的文章在思想内容上就显得薄弱了。当然那些总结概括的小段、抒情的独词段,对话场面的小段,不应在五个段落之数。
六种修辞
修辞是使文章生动、有文采的主要手段。这几年考场作文追求语言美,修辞运用就比较多。在修辞运用中排比、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是必不可少的。排比能增强文章气氛。对偶给人一种形式美。比喻使话语新颖。拟人给人以亲切感。夸张、对比能强调思想感情。
七百来字
这是考场作文在量的方面的指标。一般考场作文在字数上的要求是“600字以上”。“以上”到什么程度,考虑到时间等因素,以七百字为宜。考场作文字数不能太少。太少不能展开故事、不能进行细腻描写、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字数少的作文大多是“流水账”。七百字和五个段落结合,大致是50-150-300-150-50.从文面看,也是一种正态分布的形式美。
八股不要
这一点是强调创新。八股文是问题刻板、陈旧僵化、格式化的代名词。考生常常受课文或范文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来写考场作文,考生也经常把课文中的诗文的段落、语句运用到考场作文中。这是不高明的,尽量不用或少用。即使要用,也要从中得出新意,要富于变化,化腐朽为神奇。不要一成不变的搬用范文模式,不要一成不变的运用课文中试问语句。
九个成语
这是强调尽量多的运用成语。成语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使文章流畅,富有节奏感,使文章有文化气息。中国人在说话写文章时,也偏爱使用成语,往往把成语的运用作为语言优美的标记。评卷老师因为思维定势,也对运用较多成语的文章比较青睐。如果一篇考场作文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有文化积累。
十分整齐
这是卷面之美,第一印象的冲击。考场作文应该是你一生中书写最整齐娟秀的那一次。
这十个指标,便于使用、便于对照。即使平时作文不是太好的考生,只要努力按这些指标去写作,也能达到优等作文。